自行车穿线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180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穿线头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穿线头管。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也发展出了电动助力车。因此,随着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上的线束越来越多,包含了刹车线、电源线、车灯线等线束,现有的自行车中的各种线束都是由车把引出、经过车头管、车架后接入各部件,从外观上看各种线分布在车管的外侧,比较凌乱、不够美观,而且由于线束是在外侧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比较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行车穿线头管,能够使自行车上的线束隐藏到穿线头管中,增加整车的美观度和实用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穿线头管,其中:

包括头管本体,所述头管本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孔座,在所述孔座上开设有穿线孔;

所述孔座的上方为A端,所述穿线孔在所述A端处为入线孔,所述A端上设有与所述头管本体上平面相接的向下倾斜的上过渡面;

所述孔座的下方为B端,所述穿线孔在所述B端处为出线孔,所述B端上设有侧斜切过渡面。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过渡面和所述入线孔的相接处位置开设有上圆角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圆角面从上到下的圆角半径逐步增大。

进一步的,在所述侧斜切过渡面和所述入线孔的相接处位置开设有下圆角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圆角面上从上到下的圆角半径逐步减小。

更进一步的,所述孔座与所述头管本体为一体挤压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可以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车把上相关的刹车线、灯线等穿入头管本体两侧孔座上的穿线孔里,使各种线束都隐藏在其中,这样既简洁,又能提升组车时的操作效率,而且两侧的穿线孔可以同时穿过4根以上的各种车线,解决了车把处出来的所有机械刹车线、电源线等凌乱无序的问题,从整体外观上看不到车把处的任何一根车线,大大提升了整车的美观度和实用性能,能够对所有的刹车线或电源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刹车线或电源线被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行车穿线头管的立体穿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行车穿线头管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穿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行车穿线头管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头管本体 2-孔座 21-A端 22-B端 3-穿线孔 31-入线孔 32、出线孔 4-上过渡面 41-上圆角面 5-侧斜切过渡面 51-下圆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4所示的自行车穿线头管,包括头管本体1,头管本体1的两侧设有对称的孔座2,孔座2与头管本体1为一体挤压成型,在孔座2上开设有穿线孔3,以头管本体1正常使用时为例,孔座2的上方为A端21,孔座2的下方为B端22,穿线孔3在A端21处为入线孔31,穿线孔3在B端22处为出线孔32;

在A端21和B端22的部位都是采用CNC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的,A端21上设有与头管本体1上平面相接的向下倾斜的上过渡面4,在上过渡面4和入线孔31的相接处位置开设有上圆角面41,上圆角面41从上到下的圆角半径逐步增大,设置上过渡面4以及上圆角面41,可以让进入到入线孔31内的车线更加流畅美观,方便了穿线,而且穿线完成后的各种车线,就算是在车头摆动的情况下线与穿线头管进行磨蹭、拉扯,由于有光滑的上过渡面4和上圆角面41的保护,能够使车线不被磨损,增加车线的使用寿命;

在B端22出设有侧斜切过渡面5,该侧斜切过渡面5是在CNC加工时采用侧斜切的加工方式完成的,即可以从穿线头管的前端看还是一个完整无缺的过渡面,从后方或侧方可以看到出线孔32处有个斜切口,这样既可以保证了美观,又保证了出线的顺畅,同样的,在B端22的出线孔32处开设有下圆角面51,下圆角面51上从上到下的圆角半径逐步减小。

由上可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以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车把上相关的刹车线、灯线等穿入头管本体1两侧孔座2上的穿线孔3里,使各种线束都隐藏在其中,这样既简洁,又能提升组车时的操作效率,而且两侧的穿线孔3可以同时穿过4根以上的各种车线,解决了车把处出来的所有机械刹车线、电源线等凌乱无序的问题,从整体外观上看不到车把处的任何一根车线,大大提升了整车的美观度和实用性能,能够对所有的刹车线或电源线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刹车线或电源线被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本文中使用了“A端”、“B端”等词语来描述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A端”、“B端”等词语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