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低的公路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879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跨度低的公路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采用圆管、挤型管及普通成型管件组焊接成标准的前后三角形车架,造型简单,无法体现设计感及制造科技感,车架强度、刚性及骑行舒适度都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跨度低的公路自行车,它可以更好

地保证使用者对自行车的操控以及安全性,加大加粗的管型确保车架强度及耐用性,有利于生产制造,具有科技感的车架造型和多功能车架结构吸引社会大众热爱自行车,热爱骑行运动,达到绿色出行、环境保护的作有,有利于节能减排。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首管、上管、下管、中管、上叉、下叉、沟爪、成型管、五通;所述上管的侧面与首管相接在一起,首管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凹陷区的上棱线与上管侧面上方棱线的最高点接合在一起,棱线相接呈一体,上管与首管连接端的上平面与首管上平面平行,上管和上叉焊接一体,呈一条直线,上管与中管之间焊接一支成型管,上叉焊接于中管和上管上,上叉的左右焊接一体,做特殊处理后隐藏焊道,使上叉呈一体造型,下管在上管的下方,连接首管和中管,上叉和下叉通过沟爪连接,下叉和下管间设置有五通。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材质采用超轻航空铝材,车架管件均采用三阶超薄抽制,采用超塑成型制造,刚性、强度、精度、外形俱佳。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的上叉采用一体式成型设计,造型美观,体现科技及铝合金成型技术,中管采用超塑成型方式,增强踩踏刚性,造型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首管1、上管2、下管3、中管4、上叉5、下叉6、沟爪7、成型管8、五通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首管1、上管2、下管3、中管4、上叉5、下叉6、沟爪7、成型管8、五通9;所述上管2的侧面与首管1相接在一起,首管1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凹陷区的上棱线与上管2侧面上方棱线的最高点接合在一起,棱线相接呈一体,上管2与首管1连接端的上平面与首管1上平面平行,上管2和上叉5焊接一体,呈一条直线,上管2与中管4之间焊接一支成型管8,上叉5焊接于中管4和上管2上,上叉5的左右焊接一体,做特殊处理后隐藏焊道,使上叉5呈一体造型,下管3在上管2的下方,连接首管1和中管4,上叉5和下叉6通过沟爪7连接,下叉6和下管3间设置有五通9。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材质采用超轻航空铝材,车架管件均采用三阶超薄抽制,采用超塑成型制造,刚性、强度、精度、外形俱佳。

上叉5采用一体式成型设计,造型美观,体现科技及铝合金成型技术,中管4采用超塑成型方式,增强踩踏刚性,造型美观大方,上管2前方上端面与首管1上端面平行,下管3与首管1连接端弧形,有效保障首管1端强度及刚性,对于骑行也有更好的操控和稳定,上管2与上叉5呈直线设计,有效减低自行车跨度,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超轻车体设计,使整车重量更轻,强壮的车身结构、高科技的管件成型工艺以及充满阳光的车架造型设计,更能带动消费者热爱自行车运动,从而带动自行车行业发展。

本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使用者对自行车的操控以及安全性,加大加粗的管型确保车架强度及耐用性,有利于生产制造,具有科技感的车架造型和多功能车架结构吸引社会大众热爱自行车,热爱骑行运动,达到绿色出行、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利于节能减排。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