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附着在墙上的、采用皮带升降的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轿车拥有量迅速增加,达到普及的程度,由于原来停放自行车的地方都被轿车占领,结果自行车也无处停放,连原来小区、马路边停放自行车的场所都改为马路、轿车停车位了。现在不但轿车停车难困局无法避免,连自行车也遭遇停放难问题,而且随着高档自行车的越来越多、高档自行车停放安全也成了城市的一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占用地面空间的前提下、将自行车停放在空中的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包括靠板、滑动机构、动力机构和摇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板的前侧安装有滑动机构、动力机构和摇臂机构;所述的靠板为长方形直板结构;所述的滑动机构由两导轨支架、两圆形导轨、滑块、压块和旋转轴组成,所述的导轨支架固定在靠板的上下两端,所述的圆形导轨两端分别与导轨支架套接,所述的滑块位于两导轨支架的之间,滑块与两圆形导轨套接,所述的压块固设有旋转轴,压块安装在滑块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所述的动力机构由电机座、电机、主带轮、副带轮支架、副带轮、销轴和同步带组成;所述的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靠板的上端;所述的主带轮与电机轴接;所述的副带轮支架安装在靠板的下端;所述的副带轮通过销轴与副带轮支架轴接;所述的同步带上端与主带轮啮合,同步带的下端与副带轮啮合,同步带的中间固定在压块和滑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所述的摇臂机构由旋转座、折杆、两直杆、悬挂杆和两挂钩组成;所述的旋转座安装在靠板的下端;所述的两直杆对称分布在折杆的两侧,直杆的一端与折杆的中间轴接,直杆的另一端与旋转轴轴接;所述的折杆的一端与旋转座轴接,折杆的另一端与悬挂杆套接;所述的两挂钩对称分布在折杆的两侧,挂钩与悬挂杆 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采用皮带升降的方式将自行车挂在墙壁上,不占用地面空间,结构简洁、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摇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包括靠板1、滑动机构2、动力机构3和摇臂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板1的前侧安装有滑动机构2、动力机构3和摇臂机构4;所述的靠板1为长方形直板结构;所述的滑动机构2由两导轨支架21、两圆形导轨22、滑块23、压块24和旋转轴25组成,所述的导轨支架21固定在靠板1的上下两端,所述的圆形导轨22两端分别与导轨支架21套接,所述的滑块23位于两导轨支架21的之间,滑块23与两圆形导轨22套接,所述的压块24固设有旋转轴25,压块24安装在滑块23的前侧。
参照图3,所述的动力机构3由电机座31、电机32、主带轮33、副带轮支架34、副带轮35、销轴36和同步带37组成;所述的电机32通过电机座31安装在靠板1的上端;所述的主带轮33与电机32轴接;所述的副带轮支架34安装在靠板1的下端;所述的副带轮35通过销轴36与副带轮支架34轴接;所述的同步带37上端与主带轮33啮合,同步带37的下端与副带轮35啮合,同步带37的中间固定在压块24和滑块23之间。
参照图4,所述的摇臂机构4由旋转座41、折杆42、两直杆43、悬挂杆44和两挂钩45组成;所述的旋转座41安装在靠板1的下端;所述的两直杆43对称分布在折杆42的两侧,直杆43的一端与折杆42的中间轴接,直杆43的另一端与旋转轴25轴接;所述的折杆42的一端与旋转座41轴接,折杆42的另一端与悬挂杆44套接;所述的两挂钩45对称分布在折杆42的两侧,挂钩45与悬挂杆44套接。
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参照图1,将靠板1固定在墙上或栅栏上,壁挂式皮带升降自行车停车架就可以使用。
参照图2、3、4,停放自行车时,将自行车挂在两挂钩45上,启动电机32,电机32通过主带轮33带动同步带37向上移动,通过固定在同步带37上的压块24带动直杆43向上移动,直杆43带动折杆42以旋转座41为支点向上转动,从而带动挂在两挂钩45上的自行车上移,然后将自行车抬升至空中即可。
取用自行车时,反向启动电机32,同步带37带动直杆43向下滑动,折杆42以旋转座41为支点向下转动,挂在两挂钩45上的自行车下移,当自行车下降到地面后停止电机32就可以取下自行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而非限制于实施例。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修改或改进等,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变动,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