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易停放车撑。
背景技术:
以自行车和电动车为代表的两轮车是常用的出行代步工具,闲置时通过车撑停放。现有车撑包括车撑本体,所述车撑本体包括两相平行的撑杆及连接两撑杆的底杆,所述撑杆顶端与自行车后轮转轴活动连接,停放时脚踩底杆向后拉动车身,在撑杆的作用下,车身上提,底杆与地面接触,由此支撑车身不倾倒。但因为电动车重量较大,停放需要耗费较多体力,对于力轻瘦弱的使用者而言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且,当后轮破裂漏气后,由于两轮车的重心偏后,强行推车不仅费力,而且会导致后轮内胎的二次损坏,增大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停放车撑,降低使用人员停放车子的拉动强度,爆胎时可防止后轮二次损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易停放车撑,包括车撑本体,所述车撑本体包括两相平行的撑杆及连接两撑杆的底杆,所述撑杆顶端与自行车后轮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底杆两端与撑杆接触的部分各设置一个滚轮,底杆中间部位设置弧形凸起,弧形凸起连接支撑掌,滚轮外表面与支撑掌平齐。
停放车子时,脚踩底杆的支撑掌向后拉动车身,在撑杆的作用下,车身上提,支撑掌与地面接触,上述过程中,滚轮与地面之间滚动摩擦,辅助操作人员促进车身与底杆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小操作人员劳动量,一旦车辆发生后轮爆胎,可通过车撑本体撑起车身,然后通过车子前轮和滚轮共同作用,带动车身前行,防止摩擦后轮,降低维修成本。
其中,优选方案为:
所述支撑掌通过固定导套与弧形凸起连接,固定导套上设有定位孔,弧形凸起垂直和水平方向对应定位孔分别设置定位螺纹孔,对应定位螺纹孔设置定位螺栓,车撑本体做支撑件使用时,支撑掌通过垂直的定位螺纹孔固定,平行于地面,如果车子后轮发生爆胎,为避免支撑掌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影响车身前行,支撑掌通过水平方向的定位螺纹孔固定,将其抬离地面,底杆上仅有滚轮与地面接触,由此配合车子前轮带动车身前行。
所述滚轮包括滚轮本体,滚轮本体上设置滚轮轴孔,所述滚轮轴孔内设置滚子轴承,滚子轴承中心与底杆固定连接,所述滚轮本体外边缘处设有防磨套,防磨套由内而外设置为弹性塑胶层和防磨层,通过轴承设置减小滚轮与底杆之间的摩擦损伤,防磨套可增强滚轮耐磨性能,延长滚轮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降低使用人员停放车子的拉动强度,爆胎时可防止后轮二次损伤。停放车子时,脚踩底杆的支撑掌向后拉动车身,在撑杆的作用下,车身上提,支撑掌与地面接触,上述过程中,滚轮与地面之间滚动摩擦,辅助操作人员促进车身与底杆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小操作人员劳动量,一旦车辆发生后轮爆胎,可通过车撑本体撑起车身,然后通过车子前轮和滚轮共同作用,带动车身前行,防止摩擦后轮,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撑杆;2、底杆;3、滚轮;4、弧形凸起;5、支撑掌;6、固定导套;7、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停放车撑,包括车撑本体,所述车撑本体包括两相平行的撑杆1及连接两撑杆的底杆2,所述撑杆1顶端与自行车后轮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底杆2两端与撑杆1接触的部分各设置一个滚轮3,底杆2中间部位设置弧形凸起4,弧形凸起4连接支撑掌5,滚轮3外表面与支撑掌5平齐。
其中,支撑掌5通过固定导套6与弧形凸起4连接,固定导套6上设有定位孔,弧形凸起4垂直和水平方向对应定位孔分别设置定位螺纹孔,对应定位螺纹孔设置定位螺栓7,车撑本体做支撑件使用时,支撑掌5通过垂直的定位螺纹孔固定,平行于地面,如果车子后轮发生爆胎,为避免支撑掌5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影响车身前行,支撑掌5通过水平方向的定位螺纹孔固定,将其抬离地面,底杆2上仅有滚轮3与地面接触,由此配合车子前轮带动车身前行;滚轮3包括滚轮本体,滚轮本体上设置滚轮轴孔,所述滚轮轴孔内设置滚子轴承,滚子轴承中心与底杆2固定连接,所述滚轮本体外边缘处设有防磨套,防磨套由内而外设置为弹性塑胶层和防磨层,通过轴承设置减小滚轮3与底杆2之间的摩擦损伤,防磨套可增强滚轮耐磨性能,延长滚轮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降低使用人员停放车子的拉动强度,爆胎时可防止后轮二次损伤。停放车子时,脚踩底杆2的支撑掌5向后拉动车身,在撑杆1的作用下,车身上提,支撑掌5与地面接触,上述过程中,滚轮3与地面之间滚动摩擦,辅助操作人员促进车身与底杆2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小操作人员劳动量,一旦车辆发生后轮爆胎,可通过车撑本体撑起车身,然后通过车子前轮和滚轮3共同作用,带动车身前行,防止摩擦后轮,降低维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