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有效减震的山地自行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生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对自己时间的利用越来越苛刻,生活中,我们对于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通过对设备的创新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提高使用效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行车的地位越来越无可取代,成为了现阶段用量最大的代步工具。
拿山地自行车为例,市场现有的车型大部分款式设计相同,对于车身所受力的分布情况处理不均匀,容易导致车身部分零件受冲击力集中,从而使车身易损,而且减震系统往往难以应对崎岖的山路,使驾驶人员容易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减震的山地自行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有效减震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上管、转轴、前叉、前轮圈、四通、后下叉、后轮圈、后上叉、座管、座管夹、水杯支架、中管、减震器、外管和内管,所述上管下侧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外侧安装有中管,所述转轴下侧连接有减震器,且减震器下侧固定有前叉,所述前叉底端内设置有前轮圈,所述中管中部安装有减震器,且中管左侧连接有座管,所述座管右侧固定有水杯支架,所述座管上侧安装有座管夹,且座管左侧安装有后上叉,所述后上叉中部安装有减震器,且后上叉下侧固定有后下叉,所述后下叉左侧内设置有后轮圈,且后下叉右侧连接有四通,所述四通上侧安装有减震器,且减震器上侧连接有座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设置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减震器,分别安装在前叉、中管、座管和后上叉处,极大的提高了车身受力的分布平衡,解决了以往车架易受损的情况,整车身采用碳纤维与其他多种材质制成,碳纤维材料极大的减轻了车身的重量,混合材料有效的提升了车身的抗冲击性,让车架在崎岖的山路中异能应付自如。
优选地:所述座管、后上叉和后下叉采用双层管,且双层管由外管和内管组成。
优选地:所述中管和座管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层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管;2、转轴;3、前叉;4、前轮圈;5、四通;6、后下叉;7、后轮圈;8、后上叉;9、座管;10、座管夹;11、水杯支架;12、中管;13、减震器;14、外管;15、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能有效减震的山地自行车架,包括上管1、转轴2、前叉3、前轮圈4、四通5、后下叉6、后轮圈7、后上叉8、座管9、座管夹10、水杯支架11、中管12、减震器13、外管14和内管15。其中,
本实施例中,上管1下侧连接有转轴2,转轴2外侧安装有中管12,转轴2下侧连接有减震器13,减震器13有3种不同规格。
减震器13下侧固定有前叉3,前叉3底端内设置有前轮圈4,中管12中部安装有减震器13,中管12左侧连接有座管9,中管12和座管9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座管9右侧固定有水杯支架11,座管9上侧安装有座管夹10,座管9、后上叉8和后下叉6采用双层管,且双层管由外管14和内管15组成,具体结构请参见图2。
座管9左侧安装有后上叉8,后上叉8中部安装有减震器13,后上叉8下侧固定有后下叉6,后下叉6左侧内设置有后轮圈7,后下叉右侧连接有四通5,四通5上侧安装有减震器13,减震器13连接有座管9。
使用方法: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前,请确保人身安全,可以通过转轴2来转动上管1,为适应不同地形,可以调节后轮圈7,来改变后车轮与前车轮的距离,根据个人情况,使用座管夹10来调节座位高度,座管9右侧固定有水杯支架11,可以在行车过程中保护水杯,车身安装多个减震器13,中管9、后上叉8和前叉的减震器有效的减轻了车身在山地行驶时所受的冲击力,将瞬间冲击力缓慢接受和释放,有效的保护了车架和人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