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遮雨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436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车遮雨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雨罩,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两轮车遮雨罩。



背景技术:

在我国,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还是占有城市交通的重要地位,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以前便捷快速的特点被广大市民喜爱,但是,在冬季、雨天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的使用就会给市民带来诸多的不便,极易出现风大寒冷、暴雨淋湿的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专用于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两轮上车上的雨篷,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雨篷结构简单,不能从各个方向上实现防风挡雨,在正常天气时不能够进行收起,且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车遮雨罩,本雨罩能够展开和收起,操作方便,占据空间小,能够从各个角度实现防风挡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两轮车遮雨罩,包括前挡风板和可收起的雨篷,所述前挡风板设置于两轮车龙头处,所述雨篷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外部的遮雨布,所述支撑架包括分别设置于两轮车左右两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连接有固定主轴,所述固定主轴上铰接有不少于三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轮车两侧的固定主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设置于两轮车中间位置的左右侧面,所述固定主轴高于两轮车坐垫上表面5-10厘米。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弧形部和连接于弧形部两端的直部,两直部远离弧形部端套接于固定主轴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直部长度不短于固定座至两轮车坐垫尾部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直部长度与人体上半身高度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雨篷左右两侧和前部均设置有透明塑料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两轮车遮雨罩,支撑架和遮雨布形成一个全封闭的防风遮雨雨罩,在雨天或冬季,将雨篷的支撑架展开,即可实现遮雨防风,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将支撑架的支撑杆以固定主轴为圆心向后收起,将收起后的雨罩置于两轮车的坐垫尾部,体积小,不影响骑车。

本实用新型技术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两轮车遮雨罩,结构简单,展开和收起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本雨罩能够从四面各个角度进行防风挡雨,且不影响骑车视线,可以广泛的被只用至自行车、电瓶车和摩托车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轮车遮雨罩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轮车遮雨罩收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架示意图,

图4为雨罩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雨罩前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词,均是以两轮车正常放置时,或车辆在骑行时,车龙头向前,骑行者脸与车龙头朝向一致的状态下的方位。

如图1、图2所示,其中1为两轮车,在具体安装中,多为自行车、电瓶车或摩托车,10为箩筐,9为把手,安装把手9的位置为龙头13,8为前挡风板,前挡风板8与龙头13固定,4为两轮车的坐垫。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两轮车遮雨罩,包括前挡风板8和可收起的雨篷7,所述前挡风板8设置于两轮车龙头13处,所述雨篷7包括支撑架5和设置于支撑架5外部的遮雨布6,所述支撑架5包括分别设置于两轮车1左右两侧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连接有固定主轴3,所述固定主轴3上铰接有不少于三根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两端分别与两轮车1两侧的固定主轴3连接;采用本结构,雨篷7能够以固定主轴3为圆形展开或收起,收起后,置于坐垫4 后部,不影响坐垫的使用,根据需要,可以选着支撑杆5的数量和安装角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两轮车1的遮挡,提高防风挡雨的效率。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固定座2设置于两轮车1中间位置的左右侧面,所述固定主轴3高于两轮车坐垫4上表面5-10厘米;这种结构的设计,不影响正常使用两轮车,不影响现有两轮车在安装有雨罩后的使用便捷性和舒适性。

如图3,所述支撑杆5包括弧形部12和连接于弧形部12两端的直部11,两直部11远离弧形部12端套接于固定主轴3上,所述支撑杆5的直部11长度不短于固定座2至两轮车坐垫4尾部的距离,所述支撑杆5的直部11长度与人体上半身高度相适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当骑行者座于坐垫4上后,雨篷7顶部必须要高于骑行者的头顶,雨篷7左右两侧要宽于骑行者左右两壁外部位置,正大雨篷7的展开后形成的空间,避免骑行者感觉约束。

如图4和图5,所述雨篷7左右两侧和前部均设置有透明塑料区61,透明塑料区61的设置,增大骑行者的视野范围,避免出现擦碰事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