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72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尤其是利用所配置电池的无线通信模块侦测充电电池单元的电力供应状态,并利用无线传输方式传送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而显示,藉以通知、提醒用户,而且电源装置的多功能车头灯配置充电接头,可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而对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充电。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工具最常使用石化类燃油的内燃机或引擎,用以产生所需的机械动力,然而,内燃机或引擎在使用时会排放各种废气,不利于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人口密集的都会区。因此,在全球环保意识抬头下,各国政府、民间、产业界无不致力于开发具节能、减碳、低污染的交通工具,其中使用电力为能源的电动机是相当具有潜力的选项,同时,电动自行车、电动机车、电动汽车已被成功推展到市场上。

不过,上述电力的来源一般为电池,而受限于体积及重量,所储存的可用电力是相当有限,因此,使用者在行车之前或行车期间都必需注意电量是否充足,否则一旦电力耗尽,将形同故障、抛锚,无法继续行车而受困、待援。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电动自行车为例,一般习用技术是配置显示屏于交通工具的前方,并用实体连接线接到电池,同时配置电力侦测器及控制器,通过侦测电池的剩余电力,并由控制器将电力状态传送至显示屏而显示给用户观看。随着电子产业的进步,显示屏目前已可由智能型手机取代。然而,实体连接线需要额外的配线工序,会导致整体结构设计的复杂度及美观性,同时,实体连接线本身也会增加材料成本,不利于市场竞争。

再者,智能型手机本身的电力有限,因此很容易在行车期间发生智能型手机因电力不足而关机或失效的问题,造成使用者无法确知电动机的电池是否仍具有足够的电力可供继续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是配置于利用一电动机以产生机械动力来源的一交通工具,包括电池、多功能车头灯,并由第一连接线连接电池、多功能车头灯,且是由第二连接线连接电池、电动机,因此,电池可提供电力给多功能车头灯、电动机,使得多功能车头灯展现照明、警示的功能,同时由电动机产生机械动力而驱动交通工具,尤其,多功能车头灯可进一步利用第三连接线而连接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藉以提供充电功能。

具体而言,电池包含充电电池单元、控制器及无线通信模块,其中可多次充电功能的充电电池单元连接并供电给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而控制。无线通信模块侦测充电电池单元的电力供应状态,并以无线传输方式将包含该电力供应状态及一行车信息传送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而显示。

无线传输方式可包含蓝牙,而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包含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具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因此,使用者能在骑车时,同时利用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执行专属的应用程序而与电池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接收并显示充电电池单元的电力供应状态及行车信息。

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执行应用程序可显示至少一按键的图式,提供使用者通过按压而与控制器通讯,进而控制交通工具的输出动力,以应付不同的使用环境。

进一步而言,多功能车头灯包含至少一前向灯、至少一路面灯、至少一侧向灯,用以分别产生前向光、路面光、侧向光,其中前向灯是配置于多功能车头灯的正前方,而所发射的前向光是朝向正前方,可照亮前方道路,路面灯是配置于多功能车头灯的正前方斜向下,可照在前方地面产生特定的光图案,用户可观察光图案的变化而判断路面是否平整或是否有障碍物,侧向灯配置于多功能车头灯的侧边斜向下,光线是朝向斜后方的地面,产生特定的多个光线条,标示出交通工具的横宽,防止后方来车或相邻车辆擦撞、碰撞、追撞。因此,可大幅改善安全性。

多功能车头灯还配置充电接头,用以插设第三连接线,通过第三连接线而连接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达到充电目的。因此,在骑车行进过程中,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本身同时是在充电中,所以不会发生电力不足而中断或失效,根本解决电力有限的问题。

其中,多功能车头灯,是经由一第一连接线而连接至该电池的控制器,以获得电力。

其中,控制器是经由一第二连接线而连接至一电动机,并提供电力给该电动机。

其中,交通工具包括一电动自行车、一电动三轮车或一电动汽车。

其中,电池的供电模式包含低电力需求的一休闲模式、高电力需求的一爬坡模式或一竞速模式。

其中,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进一步显示额外配置的一按键图标,用以控制该多功能车头灯的前向灯、路面灯、侧向灯的操作。

其中,多功能车头灯进一步配置一行车纪录器及/或一喇叭,并由电池提供所需的电力而运作,行车纪录器是用以录制行车影像,喇叭是用以发出声响,且行车纪录器及喇叭是连接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而控制。

其中,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是透过该应用程序而设定为防盗模式,而如果该交通工具被移动,则该应用程序根据该交通工具被移动的距离而启动该喇叭产生警报声响,用以提供防盗预警作用。

其中,所述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发电花鼓,是配置在交通工具的一前轮或一后轮上,用以发电而供电给该多功能车头灯。

其中,所述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行动电源,是放在交通工具的把手上,而供电给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提供无线通信功能,尤其是利用电源装置中电池的无线通信模块以侦测充电电池单元的电力供应状态,并利用无线传输方式传送至可携式显示单元而显示,达到通知、提醒使用者的目的,而且电源装置的多功能车头灯是配置充电接头,可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而对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充电,藉以解决上述习用技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中电气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3A及图3B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装置中多功能车头灯在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显示图3A中多功能车头灯所发射的路面光的示意图。

图5显示图3B中多功能车头灯发射的侧向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电池

12 充电电池单元

14 控制器

16 无线通信模块

20 多功能车头灯

21 前向灯

22 路面灯

23 侧向灯

24 充电接头

25 行车纪录器

26 喇叭

30 电动机

40 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

50 踏板

L1 第一连接线

L2 第二连接线

L3 第三连接线

LT1 前向光

LT2 路面光

LT3 侧向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标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为图1中各个电气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无线通信功能可配置于交通工具,比如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或电动汽车,用以提供电力、照明、警示、充电的功能,不过要注意的是,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以下说明将以电动自行车而示范性实例,但不受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包括电池10以及多功能车头灯20,其中电池10是分别经由第一连接线L1、第二连接线L2而连接至多功能车头灯20及电动机30以提供电力,而多功能车头灯20是配置成经由第三连接线L3而连接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以提供所需的电力及充电的功能。电动机30可配置于交通工具的前轮,如图中所示,但也可置于交通工具的后轮或中间位置。

上述的电池10具有充电电池单元12、控制器14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6,且具有可多次充电功能的充电电池单元12连接并供电给控制器14、无线通信模块16。进一步,控制器14经由第一连接线L1提供电力给多功能车头灯20,且多功能车头灯20经由第三连接线L3提供电力给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此外,无线通信模块16可侦测充电电池单元12的电力供应状态,并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将包含电力供应状态及行车信息传送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而显示,其中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可安置在交通工具的把手,或方便用户操作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可在使用交通工具时,随时经由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得知充电电池单元12目前的电力供应状态,而不会影响正常的操作,尤其,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与电池10之间不是以有线的方式通信,所以省下一般的实体连接线,简化整体的系统配置。

进一步而言,多功能车头灯20具有电源输入端VI及电源输出端VO,其中电源输入端VI是经第一连接线L1连接控制器14,而电源输出端VO是经是经第三连接线L3连接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

上述的无线传输方式可包含蓝牙,而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包含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具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而且在用户不骑车时,可轻易移除而随身带走。再者,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是通过执行专属的应用程序(APP),而与无线通信模块16进行通信,包含接收并显示充电电池单元12的电力供应状态及行车信息。

此外,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所执行的应用程序还可显示至少一按键的图式,提供使用者通过按压而与控制器14通讯,进而控制交通工具的输出动力。例如,按键的图式可配置为电源开关按键,用以打开或关闭电池10的供电,或者,可另外配置多个模式选择按键,比如定速模式、低电力需求的休闲模式、高电力需求的爬坡模式或竞速模式,藉以应付不同的使用环境。具体而言,电动机30是经控制器14供电而提供默认的辅助动力以驱动交通工具。例如,交通工具可配置脚踏板50,供使用者踩踏,且链条是由脚踏板50而带动,是耦接至交通工具的后轮,使得使用者对脚踏板50施加踩踏力而带动后轮,同时,控制器14可感测脚踏板50的动作快慢而侦测所施加的踩踏力的大小,藉以调节电池10输出到电动机30的电力,而适当控制辅助动力,达成用户所设定的操作模式。亦即,当踩踏力较大或快时,加大辅助动力,而在踩踏力较小或慢时,减少辅助动力。如果是设定成定速模式,则动态调节辅助动力以维持交通工具的固定速度,其中固定速度的大小可由用户通过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的应用程序而设定。

更加具体而言,多功能车头灯20由电池10供应电力以产生光线而提供照明功能,同时还具有警示、充电功能,尤其如图3A及图3B所示,多功能车头灯20包含至少一前向灯21、至少一路面灯22、至少一侧向灯23,用以分别产生前向光LT1、路面光LT2、侧向光LT3。前向灯21、路面灯22、侧向灯23可由发光晶体提供光源。

前向灯21是配置于多功能车头灯20的正前方,而所发射的前向光LT1是朝向正前方,可照亮前方道路。

路面灯22是配置于多功能车头灯20的正前方斜向下,而所发射的路面光LT2主要是照在前方地面,如图4所示,可产生特定的光图案,比如方格网状,使得使用者可观察方格大小、形状的变化而判断路面是否平整或是否有障碍物,改善行车安全,尤其是在不具路灯的道路或周边并无住家、商店的路况时。此外,路面灯22可调整投射前方地面不同的距离,以符合骑乘者不同的骑车速度可及时反应,达到最安全的行车。

侧向灯23配置于多功能车头灯20的侧边斜向下,而所发射的侧向光LT3是朝向斜后方的地面,如图5所示,可产生特定的多个光线条,比如在平行于前进方向上的二直线,且二直线的距离是至少等于交通工具的横宽,比如自行车把手的横宽,也可以是与自行车把手等宽的多个光点,目的在于可标示交通工具的横宽,能提醒周围的任何来车注意而防止擦撞、碰撞、追撞的发生,包含周围的汽车、机车、自行车。尤其是,当成群结队的多个自行车同时在夜间且周围无路灯照明的道路间行进时,因彼此间距较短,且行车速度不同,如果没有适当的灯光以达到视觉上的提醒作用,很可能会在前车煞车或放慢速度时,被后方来车擦撞、碰撞、追撞,甚至造成整个车队后方成员摔车而受伤。

再者,多功能车头灯20进一步配置充电接头24,比如位于多功能车头灯20的下方,用以插设第三连接线L3而连接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并经第一连接线L1利用来自电池10的电力对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进行充电,亦即,在使用者在骑车行过程中,可使用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的默认功能以外,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本身同时是在充电中,所以不会发生电力不足而中断或失效,根本解决习用技术上电力有限的问题。

此外,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还可进一步显示额外配置的按键图标,比如灯光控制按键图标,用以控制前向灯21、路面灯22、侧向灯23的操作,比如开关或调整亮度。因此,使用者可在骑车行进中直接操作灯光控制按键图标而控制灯光,在实际应用上是非常方便,并改善安全性,相当具有产业利用性。

多功能车头灯20还可配置行车纪录器25、喇叭26,是通过电池10提供所需的电力而运作,其中行车纪录器25可录制行车影像,喇叭26可发出声响,当一般的车铃发声用,尤其,行车纪录器25、喇叭26是由使用者通过操作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而控制,比如透过应用程序设定为防盗模式,此时,若交通工具车子被不明原因而移动时,则可根据交通工具被移动的距离而启动多功能车头灯20的喇叭,产生不同的警报声响,展现防盗预警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无线通信功能的电源装置可包含发电花鼓,是配置在前轮或后轮上,用以发电而供电给多功能车头灯20,也可在车把手上直接放上行动电源,直接供电给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因此,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40可获得更加稳定的电源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利用电池的无线通信模块将充电电池单元的电力供应状态通过无线方式传送至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而显示,用以通知、提醒使用者注意,可节省电池、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线材,改善使用的便利性,简化整体配置。同时,多功能车头灯的前向灯、路面灯、侧向灯可产生前向光、路面光、侧向光,用以方便使用者清楚路面状况,并提醒周围来车注意而防止发生擦撞、碰撞、追撞,大幅增加安全性。

尤其,多功能车头灯配置充电接头,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以供应电力给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而运作,并对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进行充电,使得在骑车行过程中,使用者可继续使用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的默认功能外,还能同时充电,根本解决习用技术上可携式显示控制单元电力有限的问题。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