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220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尤指一种用于安装在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的前叉避震器,进而组成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机车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轮普通机车(燃油引擎机车)或二轮电动机车,为前轮与后轮各为一轮的构造,因此骑乘时比较容易发生倾倒的问题,其包含路面因素、天气因素(例如侧风)、骑士操作技术与平衡感,及轻轻碰撞的交通事故等,随时都能让机车倾倒,因此对于骑士及乘客都具相当高的风险。为此,许久以前就有一种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机车的设计,其提供车辆行进及停止较佳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机车,在转弯时也容易发生翻倒的情况,因此后来改进的三轮机车,一种前二轮后一轮的构造。

然而,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机车,其前轮用于控制方向、避震与转弯的用途,为此必须重新设计整个前轮的悬吊装置(系统),由于各家车厂的设计都不一样,而且构造都相当复杂,导致各车厂的零组件也不能通用,因此各厂牌的三轮机车的制造成本都比二轮普通机车更高,以致成车的销售价格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即使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机车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仍然难以在市场上展现出其先天的优势与市占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如何提出一种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能够轻易地改装二轮机车成为三轮机车,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积极克服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创作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以期达到自动调整车轮位置以保持车体平衡、容易改装为三轮机车、机构简单改装成本较低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通过一主架体二侧设有连动的二摇臂,及将二车轮组装在二摇臂上的技术,进而达到自动调整二车轮相对位置以保持车体平衡、容易改装为三轮机车、机构简单改装成本较低等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其较佳的包含:一用于固定在机车的前叉避震器的主架体;二摇臂,该二摇臂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的二侧,该二摇臂分别为一条形杆,各该摇臂的杆身设有一拉杆枢接部,一车轮组接部,及一位于该拉杆枢接部与该车轮组接部之间的主架枢接部,该主架枢接部转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一平衡拉杆,其具有一平衡杆及二拉杆,该平衡杆的中央枢接在该主架体的一端,该二拉杆的活动地枢接在该平衡杆的二端,并分别活动地枢接在该二摇臂的拉杆枢接部;以及二车轮,该二车轮分别转动地组接在该二摇臂的车轮组接部。

上述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主架体为一固定构型的架体。

上述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主架体结合有一水平的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的二端突出该主架体的二侧;及各该摇臂的主架枢接部为提供该第一枢轴端部转动地穿设结合的枢孔。

上述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主架体的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用于结合在该前叉避震器的固定杆。

上述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车轮组接部为一垂直地结合在该摇臂的外侧面的轮轴;及该车轮包含一轮圈及一轮胎,该轮圈的中心转动地结合在该轮轴上。

上述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平衡杆具有一位于中央的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转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的后端或前端。

上述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中,该拉杆的二端分别设有一万向接头,其中一端的万向接头枢接在该平衡杆,另一端的万向接头枢接在该拉杆枢接部。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可提供安装在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的前叉避震器,进而组成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机车,能够解决现有的二轮机车不易平衡的问题,也能克服现有的前一轮后二轮的三轮机车转弯容易倾倒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为模块化的构造,可提供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进行改装,只要将该主架体的固定杆固定在前叉避震器上,就能将二轮机车改装为三轮机车,比起现有的特制的三轮机车的技术,可达到更容易制造与安装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与前叉避震器安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与前叉避震器分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主要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前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使用状态与动作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的使用状态与动作的后视示意图。

部件名称:

10 前叉避震器; 1 主架体;

11 第一枢轴; 12 固定杆;

2 摇臂; 21 拉杆枢接部;

22 车轮组接部; 221 轮轴;

23 主架枢接部; 231 枢孔;

3 平衡拉杆; 31 平衡杆;

311 第二枢轴; 32 拉杆;

321 万向接头; 321’ 万向接头;

4 车轮; 41 轮圈;

42 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其用于安装在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的前叉避震器10,进而组成前轮为二轮后轮为一轮的三轮机车。再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其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一用于固定在机车的前叉避震器10的主架体1,该主架体1为一固定构型的架体,固定构型是指空间型态为固定化的结构体;二摇臂2,该二摇臂2活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1的二侧,该二摇臂2分别为一条形杆,各该摇臂2的杆身第一端设有一拉杆枢接部21,第二端设有一车轮组接部22,并在该拉杆枢接部21与该车轮组接部22之间的杆身处设有一主架枢接部23,进而利用该主架枢接部23转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1的侧面;一平衡拉杆3,其较佳的实施有一平衡杆31及二拉杆32,该平衡杆31的中央枢接在该主架体1的后端(或前端),该二拉杆32活动地枢在该平衡杆31的二端,该二拉杆32并分别活动地枢接在该二摇臂2的拉杆枢接部21;以及,二车轮4,该二车轮4分别转动地组接在该二摇臂2的车轮组接部22,借此能够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

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上述该主架体1的结构中较佳的可结合有一水平的第一枢轴11,该第一枢轴11的二端突出该主架体1的二侧,该主架体1的二侧并可分别设有二支用于结合在该前叉避震器10的固定杆12;而上述各该摇臂2的主架枢接部23较佳的实施为提供该第一枢轴11端部转动地穿设结合的枢孔231;惟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枢机接结构方式为限,亦可在该主架体1设有枢孔,而该主架枢接部23实施为枢轴,能够达成同样的功能。

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上述该摇臂2的车轮组接部22较佳的实施为一垂直地结合在该摇臂2的外侧面的轮轴221,使上述该车轮4转动地组合在该轮轴221上,该车轮4较佳的包含一轮圈41及一轮胎42,该轮圈41的中心转动地结合在该轮轴221上,而该轮胎42结合在该轮圈41的圆周。

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上述该平衡拉杆3的平衡杆31为一条形杆,在该平衡杆31中央的前面设有一第二枢轴311,借此利用该第二枢轴311转动地枢接在该主架体1的后端(或前端)。而上述该拉杆32较佳的在其二端分别设有一万向接头321、321’,其中一端的万向接头321枢接在该平衡杆31,另一端的万向接头321’则枢接在该摇臂2的拉杆枢接部21。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依上述技术特征组成之后,参阅图1所示,可提供安装在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的前叉避震器10,进而组成前轮为二轮后轮为一轮的三轮机车,如此能够解决现有的二轮机车不易平衡的问题,也能克服现有的前轮为一轮后轮为二轮的三轮机车容易倾倒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为模块化的构造,可提供现有的普通机车或电动机车进行改装,只要将该主架体1的固定杆12固定在前叉避震器10上,就能将二轮机车改装为三轮机车,比起现有的特制的三轮机车的技术更容易制造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前轮平衡悬吊系统组成三轮机车时,通过上述该二摇臂2与该平衡拉杆3组装在该主架体1的构造,使二车轮4能够依照路况而自行调整彼此的相对位置进行互补,例如图6及图7所示,当机车的前轮行经倾斜的路面、高低不平的路面,或进行压车转弯时,其主架体1一侧的车轮4依路况或操作而往上升高时,可通过该侧的摇臂2带动该平衡拉杆3,使该平衡拉杆3的平衡杆31类似杠杆活动原理,带动该主架体1另一侧的摇臂2及车轮4往下沉,因此自动保持二侧的车轮4都贴合在路面上行进,同时能够保持车体的平衡,提升行车的稳定性与安全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