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1963发布日期:2018-09-15 00:1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滑轮驱动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滑板式运动器材的滑轮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滑板车及蛇板等各式滑板式运动器材已愈趋普遍。为了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各家厂商无不致力于在其产品上增设各式特别的机构以提供消费者不同的操作体验。举例而言,公知技术中已有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蛇板等产品,其中增设有动力轮以让使用者加速及省力。然而,这些公知技术中用以驱动动力轮的方式实质上可能连带造成制造成本的提升。

以电动滑板车为例,其一般是让使用者透过把手上的油门来控制动力轮,而为了实现此种控制方式,电动滑板车上须在把手及动力轮之间额外地进行布线等设计。再以电动蛇板为例,其一般须额外设置有无线控制模块,用以让使用者可透过遥控器来无线地驱动动力轮。

因此,如何在滑板式运动器材中设计具有较低制造成本的动力轮驱动设计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心的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式运动器材的滑轮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滑板式运动器材的板体上,且可让使用者透过踩踏滑轮驱动机构上的踩踏部的方式来驱动动力轮。如此一来,滑板式运动器材上即可不需进行额外布线或设置无线控制模块,因而能够降低滑板式运动器材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板式运动器材的滑轮驱动机构,滑板式运动器材包含板体及动力轮。滑轮驱动机构包含本体以及踩踏部。本体透过转轴枢接于板体,且本体上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连接动力轮。踩踏部自本体延伸并凸出于板体的顶面。当踩踏部受踩踏时,本体基于转轴相对于板体枢转而触发感应器以驱动动力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滑轮驱动机构可还包含座体及轴套。座体自本体延伸并连接于动力轮。轴套定位于本体且轴套套设滑板式运动器材的万向轮。当踩踏部未受踩踏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未受驱动的动力轮悬空且万向轮接触地面,而当踩踏部受踩踏至第二位置时,受驱动的动力轮随着本体枢转而接触地面,且万向轮随着本体枢转而悬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动力轮透过滑轮座枢接于板体的底面,且滑轮座设置有朝向板体延伸的凸出部。滑轮驱动机构还包含限位部,限位部自本体朝向凸出部延伸以配合限制动力轮的行进方向。当踩踏部未受踩踏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滑轮座自由地带动未驱动的动力轮旋转。当踩踏部受踩踏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部卡制滑轮座的凸出部以通过固定滑轮座来固定受驱动的动力轮的行进方向。限位部为y型杆,且y型杆的开口对应于凸出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板式运动器材还包含万向轮,其枢接于板体的底面,且万向轮上设置有朝向板体延伸的凸出部。滑轮驱动机构还包含座体及限位部。座体自本体延伸并连接于动力轮。限位部自本体朝向凸出部延伸以配合限制万向轮的行进方向。当踩踏部未受踩踏而位于第一位置时,万向轮相对于底面自由地枢转。当踩踏部受踩踏至第二位置时,限位部卡制万向轮的凸出部以固定万向轮的行进方向,且受驱动的动力轮随着本体旋转而接触万向轮以带动万向轮。限位部为y型杆,且y型杆的开口对应于凸出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踩踏部受踩踏而驱动动力轮时,踩踏部切齐于板体的顶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动力轮包含轮毂马达进行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板式运动器材为蛇板,其具有前板及后板,且滑轮驱动机构设置于后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板式运动器材为滑板车,且滑轮驱动机构设置于滑板车的后半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感应器为应变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体设有开孔,转轴设置于开孔且垂直板体的长轴轴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滑板式运动器材上不需进行额外布线或设置无线控制模块,因而能够降低滑板式运动器材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示意图。

图1b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滑轮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1c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另一示意图。

图2a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示意图。

图2b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绘示的滑轮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3a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示意图。

图3b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绘示的滑轮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该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参照图1a及图1b,图1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100的示意图,图1b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滑轮驱动机构110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滑板式运动器材100例如是蛇板,其包含板体102及动力轮104。滑轮驱动机构110可包含本体112以及踩踏部114。本体112可透过转轴106枢接于板体102,且本体112上可设置有感应器116。感应器116可连接动力轮104。踩踏部114自本体112延伸并凸出于板体102的顶面103。板体102可设有开孔130,而转轴106可设置于开孔130且垂直板体102的长轴轴向132。当踩踏部114受踩踏时,本体112可基于转轴106相对于板体102枢转而触发感应器116以驱动动力轮104。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116可为应变规,其可感应本体112的形变,并对应地驱动动力轮104。动力轮104可包括轮毂马达,其可受感应器116的控制而被驱动,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不限于此。

在第一实施例中,滑轮驱动机构110可还包含座体118及轴套120。座体118自本体112延伸并连接于动力轮104,而感应器116可设置于座体118上。轴套120定位于本体112且轴套120套设滑板式运动器材100的万向轮108。

如图1a所示,当踩踏部114未受踩踏而位于凸出于顶面103的第一位置时,未受驱动的动力轮104可悬空,而万向轮108可接触地面99。在此情况下,使用者例如可透过扭动身体及双脚的公知方式来操作滑板式运动器材100(例如是蛇板)。亦即,使用者可不踩踏踩踏部114而让万向轮108接触地面99(如图1a所示),以利于使用者以公知方式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100。

请参照图1c,其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100的另一示意图。从图1c可看出,当踩踏部114受踩踏至切齐于板体102的顶面103的第二位置时,动力轮104可随着本体112枢转而接触地面99,而万向轮108可随着本体112枢转而悬空。此时,感应器116可感应座体118因动力轮104接触地面99所产生的形变而对应地受触发,进而驱动动力轮104。

亦即,当使用者欲使用动力轮104来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100时,使用者可踩踏踩踏部114以令动力轮104接触地面99,进而令座体118产生形变。此时,感应器116可对应地感应座体118的形变而驱动动力轮104,进而让接触地面99的动力轮104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100。并且,在座体118固设于本体112的情况下,动力轮104的行进方向为固定,因而可使滑板式运动器材100的行进较为稳定。

在滑板式运动器材100中设置有滑轮驱动机构110的情况下,使用者可通过踩踏踩踏部114与否来轻易地切换使用动力轮104或万向轮108。并且,滑板式运动器材100中也不需如公知技术一般地进行额外布线或设置无线控制模块。亦即,本发明提出的滑轮驱动机构110除了可让使用者以新颖的方式使用动力轮104之外,还可降低滑板式运动器材100的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106周围可设置有复位件(例如复位弹簧),用以在使用者停止踩踏踩踏部114之后将滑轮驱动机构110恢复至图1a所示的第一位置,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200的示意图,图2b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绘示的滑轮驱动机构210示意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滑板式运动器材200例如是蛇板,其包含板体202及动力轮204。滑轮驱动机构210可包含本体212以及踩踏部214。本体212可透过转轴206枢接于板体202,且本体212上可设置有感应器217。感应器217可连接动力轮204。踩踏部214自本体212延伸并凸出于板体202的顶面203。当踩踏部214受踩踏时,本体212可基于转轴206相对于板体202枢转而触发感应器217以驱动动力轮204。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217可为应变规,其可感应本体212的形变,并对应地驱动动力轮204。动力轮204可包括轮毂马达,其可受感应器217的控制而被驱动,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不限于此。

如图2a及图2b所示,动力轮204可透过滑轮座207枢接于板体202的底面205,且滑轮座207可设置有朝向板体202延伸的凸出部208。滑轮驱动机构210可还包含限位部216,其自本体212朝向凸出部208延伸以配合限制动力轮204的行进方向。限位部216可为y型杆,且y型杆的开口可对应于凸出部208。

在图2a中,当踩踏部214未受踩踏而位于凸出于顶面203的第一位置时,滑轮座207可自由地带动未驱动的动力轮204旋转。在此情况下,使用者例如可透过扭动身体及双脚的公知方式来操作滑板式运动器材200(例如是蛇板)。亦即,使用者可不踩踏踩踏部214而让动力轮204随着滑轮座207的带动而自由地旋转。

另一方面,当踩踏部214受踩踏至图2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限位部216可卡制滑轮座207的凸出部208以通过固定滑轮座207来固定受驱动的动力轮204的行进方向。详细而言,当本体212的限位部216卡制凸出部208时,本体212可因应于来自地面99的反作用力而产生形变,而感应器217可感应本体212的形变而对应地受触发,进而驱动动力轮204。

亦即,当使用者欲使用动力轮204来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200时,使用者可踩踏踩踏部214以令限位部216卡制凸出部208。此时,感应器217可对应地感应本体212的形变而驱动动力轮204,进而让动力轮204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200。并且,在限位部216卡制凸出部208两侧的情况下,动力轮204的行进方向为固定,因而可使滑板式运动器材200的行进较为稳定。

在滑板式运动器材200中设置有滑轮驱动机构210的情况下,使用者可通过踩踏踩踏部214来轻易地驱动动力轮204并固定其行进方向。并且,滑板式运动器材200中也不需如公知技术一般地进行额外布线或设置无线控制模块。亦即,本发明提出的滑轮驱动机构210除了可让使用者以新颖的方式使用动力轮204之外,还可降低滑板式运动器材200的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206周围可设置有复位件(例如复位弹簧),用以在使用者停止踩踏踩踏部214之后将滑轮驱动机构210恢复至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300的示意图,图3b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绘示的滑轮驱动机构310示意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滑板式运动器材300例如是蛇板,其包含板体302及动力轮304。滑轮驱动机构310可包含本体312以及踩踏部314。本体312可透过转轴306枢接于板体302,且本体312上可设置有感应器317。感应器317可连接动力轮304。踩踏部314自本体312延伸并凸出于板体302的顶面303。当踩踏部314受踩踏时,本体312可基于转轴306相对于板体302枢转而触发感应器317以驱动动力轮304。

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317可为应变规,其感应本体312的形变,并对应地驱动动力轮304。动力轮304可包括轮毂马达,其可受感应器317的控制而被驱动,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不限于此。

如图3a所示,滑板式运动器材300可还包含万向轮308,其枢接于板体302的底面305,且万向轮308上设置有朝向板体302延伸的凸出部309。滑轮驱动机构310还包含座体318及限位部316。座体318自本体312延伸并连接于动力轮304。限位部316自本体312朝向凸出部309延伸以配合限制万向轮308的行进方向。限位部316为y型杆,且y型杆的开口对应于凸出部309。

在图3a中,当踩踏部314未受踩踏而位于凸出于顶面303的第一位置时,万向轮308可相对于底面305自由地枢转。在此情况下,使用者例如可透过扭动身体及双脚的公知方式来操作滑板式运动器材300(例如是蛇板)。亦即,使用者可不踩踏踩踏部314而让万向轮308自由地旋转。

另一方面,当踩踏部314受踩踏至图3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限位部316可卡制万向轮308的凸出部309以固定万向轮308的行进方向,且受驱动的动力轮304可随着本体312旋转而接触万向轮308以带动万向轮308。详细而言,当本体312的限位部316卡制凸出部309时,本体312可因应于来自地面99的反作用力而产生形变,而感应器317可感应本体312的形变而对应地受触发,进而驱动动力轮304。

亦即,当使用者欲使用动力轮304来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300时,使用者可踩踏踩踏部314以令限位部316卡制凸出部309,并让动力轮304随着本体312的旋转而接触万向轮308。此时,感应器317可对应地感应本体312的形变而驱动动力轮304,进而让动力轮304通过带动万向轮308旋转而移动滑板式运动器材300。并且,在限位部316卡制凸出部309两侧的情况下,万向轮308的行进方向为固定,因而可使滑板式运动器材300的行进较为稳定。

在滑板式运动器材300中设置有滑轮驱动机构310的情况下,使用者可通过踩踏踩踏部314来轻易地驱动动力轮304以带动万向轮308,并通过限位部316卡制凸出部309以固定万向轮308的行进方向。并且,滑板式运动器材300中也不需如公知技术一般地进行额外布线或设置无线控制模块。亦即,本发明提出的滑轮驱动机构310除了可让使用者以新颖的方式使用动力轮304之外,还可降低滑板式运动器材300的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306周围可设置有复位件(例如复位弹簧),用以在使用者停止踩踏踩踏部314之后将滑轮驱动机构310恢复至图3a所示的第一位置,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前述的滑轮驱动机构110、滑轮驱动机构210及滑轮驱动机构310可设置于蛇板(其具有前板及后板)的后板上,但可不限于此。

图4、图5及图6分别是依据本发明第四、第五及第六实施例绘示的滑板式运动器材400、滑板式运动器材500及滑板式运动器材600的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滑板式运动器材400、滑板式运动器材500及滑板式运动器材600可以是滑板车,而前述的滑轮驱动机构110、滑轮驱动机构210及滑轮驱动机构310可分别设置于滑板式运动器材400、滑板式运动器材500及滑板式运动器材600的后半部,以让使用者可透过先前所述的机制来驱动动力轮,其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滑轮驱动机构可让使用者透过踩踏滑轮驱动机构上的踩踏部的方式来驱动动力轮。如此一来,滑板式运动器材上即可不需进行额外布线或设置无线控制模块,因而能够降低滑板式运动器材的制造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