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404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当大人带婴儿外出时,为减轻大人的负担,一般将婴儿放在婴儿车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幼儿车种类繁多,但一般都需要由大人推行,此类婴儿车能够减轻大人的一部分负担,随着人们对婴儿出行方便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抱起婴儿后,大人还需要手拉婴儿车,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大人的负担;或者是当婴儿车承载较重时,手推婴儿车还是有一定的不便之处。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在婴儿车门时尽可能减轻大人负担的婴儿车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车,该种婴儿车不管在承载较重的情况下还是在抱起婴儿后,都能够尽可能的减轻大人的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后轮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车体;

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两个圆形套筒、两个弯形杆、两个前轮、方形套筒、丝杆、第一电机和导向柱;所述固定轴固接在所述支撑框上,两个所述圆形套筒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且所述圆形套筒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弯形杆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圆形套筒上,所述弯形杆远离所述圆形套筒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前轮,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所述弯形杆上;所述方形套筒包括固接在所述固定轴上的第一段和固接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段所在的直线形成有锐角,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弯形杆上,以使得当所述丝杆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弯形杆改变方向;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活动套接在所述丝杆上;

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连接杆、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差速器和用于带动所述差速器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段杆和连接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二段杆;两个所述后轮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上,且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都连接在所述差速器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的转速能够不同;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通槽,且两个所述圆形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能够在所述支撑框上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弯形杆上的短杆和铰接在所述短杆的远离所述弯形杆一端的半球体;所述丝杆的端面上固接有球形体,所述半球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体相配合的圆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前轮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雷达传感器,且两个所述雷达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前轮的周边;所述雷达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单元,且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第一段支撑架、第二段支撑架、睡蓝和坐蓝;所述第一段支撑架固接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第二段支撑架铰接于所述第一段支撑架;所述睡蓝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支撑架上,所述坐蓝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段支撑架上。

优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转轴、多个细杆和遮阳布;所述转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支撑架或第二段支撑架上;且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细杆一一相配合的小孔,所述细杆的一端与所述小孔相配合,另一端固接在所述遮阳布上且多个所述细杆形成为扇形,以使得当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遮阳布能够收缩。

优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支撑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扶杆,所述扶杆靠近所述坐蓝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上固接有储物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婴儿车包括支撑框、前轮转向机构和后轮驱动机构;前轮转向机构主要包括方形套筒、丝杆、第一电机和导向柱;当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也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丝杆产生转动,当丝杆转动时,与之相配合的半球体也会转动,由于半球体铰接在短杆上,进而短杆发生方向变化,此外,短杆固接在弯形杆上,继而弯形杆的方向发生变化,带动前轮发生转向;后轮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差速器,使得在转弯时两个后轮的转速不同,进而能够顺利的转弯。该种婴儿车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驱动前轮和后轮转动,不需要大人推行,在转弯时也可以自行改变方向,不需要人工操作,因此,在承载较重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大人推行,或者是当大人抱起婴儿后,该婴儿车也可以自行行走,这样尽可能的减少了大人的负担。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轴2、圆形套筒

3、弯形杆4、前轮

5、导向柱6、方形套筒

7、丝杆8、第一电机

9、支撑框10、差速器

11、短杆12、第一段支撑架

13、第二段支撑架14、睡蓝

15、坐蓝16、细杆

17、遮阳布18、转轴

19、第三电机20、储物仓

21、第二电机22、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支撑框9、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前轮转向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后轮22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车体;

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1、两个圆形套筒2、两个弯形杆3、两个前轮4、方形套筒6、丝杆7、第一电机8和导向柱5;所述固定轴1固接在所述支撑框9上,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分别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的两端且所述圆形套筒2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弯形杆3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两个所述圆形套筒2上,所述弯形杆3远离所述圆形套筒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前轮4,所述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圆形套筒2的内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所述方形套筒6包括固接在所述固定轴1上的第一段和固接在所述第一段上的第二段,且所述第一段所在的直线和所述第二段所在的直线形成有锐角,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8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机8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丝杆7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所述丝杆7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以使得当所述丝杆7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弯形杆3改变方向;所述导向柱5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活动套接在所述丝杆7上;

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9上的连接杆、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22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差速器10和用于带动所述差速器10转动的第二电机21;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段杆和连接所述第一段杆的第二段杆;两个所述后轮22分别固定套接在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上,且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都连接在所述差速器10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的转速能够不同;所述支撑框9上设置有两个圆形通槽,且两个所述圆形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相配合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段杆和所述第二段杆能够在所述支撑框9上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宗旨,是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减少大人负担的婴儿车,如图1所示,不管是在承载较重时,还是抱起婴儿后,该婴儿车都能够自行行走,不需要人工操作。如图1所示,该婴儿车包括支撑框9、前轮4转向机构和后轮驱动机构;前轮4转向机构包括固定轴1、两个圆形套筒2、两个弯形杆3、两个前轮4、方形套筒6、丝杆7、第一电机8和导向柱5;固定轴1固接在支撑框9上,方形套筒6固接在固定轴1上,方形套筒6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相啮合,当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时,第二齿轮也转动,丝杆7固定套接在第二齿轮上,丝杆7跟随第二齿轮转动,当丝杆7转动时,与之相配合的半球体也会转动,由于半球体铰接在短杆11上,进而短杆11发生方向变化,此外,短杆11固接在弯形杆3上,继而弯形杆3的方向发生变化,带动前轮4发生转向。这里,在丝杆7上还活动套接有导向柱5,这样是为了保证丝杆7在转动时保持直线运动,以保证前轮4的转向。另外,后轮驱动机构主要包括连接杆、固定套接在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后轮22、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差速器10和第二电机21;这里,连接杆包括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并且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都连接在差速器10上,结合本发明,本领域人员所能理解的是当将差速器10连接在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上时,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的转速可以不同,进而分别设置在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上的两个后轮22的转速也可以不同,以保证可以顺利的转弯。这样,当大人带婴儿出门时,可以带上较多的零碎用品;此外,当大人抱起婴儿后,大人不需要腾出手拉婴儿车,因而尽可能的减轻了大人的负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轮转向机构还包括两个雷达传感器,且两个所述雷达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前轮4的周边;所述雷达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单元,且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8。这样,当雷达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时,能够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经过控制单元的处理之后,控制单元向第一电机8发送信号,以控制第一电机8的正反转,实现丝杆7的转动方向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前轮4的转向发生变化,以达到避开障碍物的效果。这里,可以在控制单元内事先设定好一个控制程序,设定多少米之内探测到障碍物时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并且第一电机8接收到信号后多长时间内调整电机的转向,此处结合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不做详细说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弯形杆3上的短杆11和铰接在所述短杆11的远离所述弯形杆3一端的半球体;所述丝杆7的端面上固接有球形体,所述半球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球形体相配合的圆形凹槽。连接机构包括短杆11和半球体,并且在丝杆7的端面上固接球形体,这样,当丝杆7转动时,球形体也发生转动,与之相配合的半球体发生转动,半球体铰接在短杆11上(该种铰接可以在短杆11的端面上挖一个与半球体相配合的空心,将半球体铰接在空心内,并且将短杆11和半球体之间设置为较紧的铰接方式,以使得当半球体发生转动时,短杆11能够较快的响应);因而短杆11也能发生转动,进而弯形杆3发生方向变化,以使得前轮4发生方向变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包括第一段支撑架12、第二段支撑架13、睡蓝14和坐蓝15;所述第一段支撑架12固接在所述支撑框9上,所述第二段支撑架13铰接于所述第一段支撑架12;所述睡蓝1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支撑架12上,所述坐蓝15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段支撑架13上。这样,将第二段支撑架13设置为铰接在第一段支撑架12上能够调整坐蓝15的高度,另外,坐蓝15还活动连接在第二段支撑架13上也能够调整坐蓝15的高度;这里,睡蓝14活动连接在第一段支撑架12上,睡蓝14的高度也能够调节;方便大人对婴儿的照顾。这里,设置有睡蓝14和坐蓝15是为了让婴儿得到较好的照顾,当婴儿清醒时,可以将其放置在坐蓝15中,并且坐蓝15设置在睡蓝14上方,方便婴儿有足够的空间玩耍。当婴儿睡着时,可以将其放置在睡蓝14中,以保证婴儿在睡觉时有更好的舒适度。这里,当婴儿在坐蓝15上时,睡蓝14可以放置零碎用品,可以储物;当婴儿在睡蓝14上时,坐蓝15可以放置零碎用品,优化了该婴儿车的功能。

此外,所述车体还包括转轴18、多个细杆16和遮阳布17;所述转轴18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段支撑架12或第二段支撑架13上;且所述转轴18上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细杆16一一相配合的小孔,所述细杆16的一端与所述小孔相配合,另一端固接在所述遮阳布17上且多个所述细杆16形成为扇形,以使得当所述转轴18转动时,所述遮阳布17能够收缩。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还包括第三电机19,所述第三电机19的驱动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转轴18上。当第三电机19带动转轴18转动时,能够自由的将遮阳布17打开或收缩,当有太阳或下雨时,可以打开遮阳布17,防止婴儿晒到太阳或淋雨。

另外,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婴儿摔倒,所述第二段支撑架1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扶杆,所述扶杆靠近所述坐蓝15设置。

此外,所述支撑框9上固接有储物仓20。该储物仓20能够放置用于给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21供电的蓄电池,以保证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21有足够的电量,能够行走较远的距离。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