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用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66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用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履带式装甲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军用履带式装甲车辆的诱导轮为行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在长时间行驶时,履带发生松动要及时张紧,否则会有发生脱带的危险,张紧履带是通过调整诱导轮的曲臂来完成的。所以,曲臂在旋转过程中润滑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调整机构能否灵活操作。由于曲臂只有在调整履带的松紧时发生旋转运动,平时固定在某一固定位置,在以往单侧密封条件下,时间一久就会发生衬套储油槽中的润滑油干涩发硬,已无法满足润滑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润滑油填充效果、注油操作复杂、长时间放置发生衬套储油槽中的润滑油干涩发硬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用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用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该机构由曲臂、“o”形圈、诱导轮支架、衬套组成;衬套位于曲臂断面一侧的外周,与曲臂通过间隙配合;衬套位于诱导轮支架内周,与诱导轮支架过盈配合;衬套具有内外双层储油槽结构,衬套的内圆柱面轴向均匀若干个轴向的直线凹槽,直线凹槽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的内圆柱面的两端的圆周方向的环形凹槽进行连通;衬套外圆柱面与诱导轮支架之间的衬套上具有轴向的宽凹槽也作为润滑油的流动通道,宽凹槽的左端位于曲臂的左端,与润滑油的入油口连接,宽凹槽的右端位于曲臂的右端,并通过贯穿衬套径向厚度的圆孔与衬套内圆周面的环形凹槽连通;环形凹槽两端各设有一个环形槽,“o”形圈装配环形槽内;出油口与入油口轴向上的位置对应,且入油口和出油口圆周方向成约180度,出油口与衬套的内圆柱面的间隙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摩擦环,位于摩擦环位于曲臂的断面与诱导轮支架之间。

优选地,直线凹槽的数量为9个。

优选地,衬套的内圆柱面的两端的圆周方向的环形凹槽的宽度不同,右端的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左端的环形凹槽的宽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结构可使曲臂整个圆柱面均布满润滑油,不但可以有效减小曲臂的磨损,提高润滑可靠性,还能减小注油压力。注油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他人辅助,有效地提高了注油效率。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共有2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衬套结构及润滑油流向图。

其中,1.曲臂2.摩擦环3.“o”形圈4.诱导轮支架5.衬套。a-润滑油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用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该机构由曲臂1、摩擦环2、“o”形圈3、诱导轮支架4、衬套5组成。

曲臂1与衬套5通过间隙配合固定,衬套5与诱导轮支架4通过过盈配合固定,摩擦环2装配在曲臂1与诱导轮支架4之间,“o”形圈3装配在衬套5两侧凹槽内。

衬套5与诱导轮支架4通过光滑圆柱面过盈配合固定,起到静密封的作用,共同组成润滑油的流动通道。

衬套5具有内外双层储油槽结构,储油槽也是润滑油的通道。

“o”形圈3为衬套两端密封元件。

曲臂1与衬套5通过间隙配合固定,两侧用“o”形圈3密封,衬套5与诱导轮支架4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形成静密封,共同组成润滑油的流动通道。在曲臂1与衬套5周向传动时,摩擦环2位于曲臂1的断面处,摩擦环2起到防止曲臂1断面磨损作用。

衬套5具有内外双层储油槽结构。在其内圆柱面轴向均匀分布9个(截面半径为1.5mm的半圆形)直线凹槽,直线凹槽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宽度分别为3mm和6mm。环形凹槽两端各设有一个宽度为4.2mm的环形槽,该环形槽用于放置“o”形圈3。

在衬套5的外圆柱面轴向设有宽度为12mm,深度为1.5mm的宽凹槽(轴向方向),并通过右端直径为6mm的圆孔与内圆柱面环形凹槽接通。出油口为直径3mm的圆孔,设置在注油口的相对位置(轴向上的位置对应,同为左端),达到最远路径。注油时,用来排除油道内部气体,减小注油压力,当出油孔流出润滑油时,即表明衬套5内部所有油道均已填满,此时即可停止注油,并将注油口和出油口的密封螺栓拧紧。

入油口6和出油口7圆周方向成180度,出油口7与入油口6轴向上的位置对应,即上下对应。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装甲车辆用诱导轮曲臂润滑机构,属于履带式装甲车辆技术领域,解决润滑油填充效果、注油操作复杂、长时间放置发生衬套储油槽中的润滑油干涩发硬等问题,该机构由曲臂(1)、“O”形圈(3)、诱导轮支架(4)、衬套(5)组成,该结构可使曲臂整个圆柱面均布满润滑油,不但可以有效减小曲臂的磨损,提高润滑可靠性,还能减小注油压力。注油时,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他人辅助,有效地提高了注油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宝;龚雪莲;黄国良;张树纯;李珂;石梦;王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1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