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和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683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代步车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和代步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轻便及环保的交通工具。电动的代步车由于其携带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短途出行首选代步工具。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特别是的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会使用代步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是现有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一般通过转轴两侧的双弹簧提供车杆的回弹力,结构较为复杂,且弹性结构不可避免存在钟摆式震荡效应,车杆在回弹的时候会有轻微的往复摆动,影响代步车的转向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代步车转向性能的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和代步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包括车体和车杆,所述车体内设有控制代步车方向的转向电路;车体前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缺口内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设有穿过通孔与转向电路耦合的转杆;所述车杆与转动块连接;所述缺口至少一个侧壁为内弧面;相应的,所述转动块与该内弧面适配的侧壁为外弧面。转向电路可以选用电位器、霍尔传感器等能够将机械转动转换为电信号变化的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内弧面包括与缺口连接的第一内弧面、与第一弧面连接的第二内弧面;相应的,所述外弧面包括与第一内弧面贴合的第一外弧面、与第二内弧面贴合的第二外弧面。双弧面配合可以有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共同包裹转动块,既能提高限位效果,又可以降低车杆晃动,提高操控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的底部为平面。平面贴合可以降低转轴处的摩擦力,结合前述的双弧面配合结构,再加上本方案的平面配合结构,进一步提高操控稳定性,特别有利于降低车杆左右活动的幅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转轴,所述第一凹槽底部为第三内弧面;相应的;所述车杆底部设有与第一凹槽适配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有与转轴紧固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连接块端面设有与内弧面适配的第三外弧面;所述转动块内设有与转轴耦合的速度控制电路。第三内弧面和第三外弧面配合控制车杆前后摆动,车杆前后摆动带动转轴旋转,然后通过电位器、霍尔传感器等能够将机械转动转换为电信号变化的传感器组成的速度控制电路来控制车轮的转速。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的第一端面为平面;所述转杆固定在第一端面上。第一端面跟缺口底部的平面配合对转动块进行限位,避免平面之间相互移动,让转杆可以平稳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第一外弧面和第二外弧面之间;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为圆形;所述代步车前方的第二端面为半圆弧面;所述转动块的前端面与半圆弧面平齐。在车轮前进方向设置半圆弧面有利于减小阻力,特别是在面对较低的障碍物时,有弧面导引可以较容易跨越,即便跨越不了,也有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平面式碰撞导致代步车骤停,从而提高人身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车杆顶部设有可折叠的车把。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电路包括电位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电路包括霍尔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代步车,包括本发明任一所述的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转动块的外弧面与缺口的内弧面配合,弧面的包裹可以让车杆稳定旋转;而内外弧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提供转动时的阻力,确保操控感,另外当内外弧面完全贴合时,车杆可以稳定维持居中位置。本发明完全不需要采用弹性部件,即可实现车杆转动控制转向,并可以让车杆稳定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代步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车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动块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转动块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车杆结构示意图。

10、车体;11、第二端面;12、车杆;13、缺口;14、通孔;15、转动块;16、前端面;17、第一端面;18、转杆;19、内弧面;20、第一内弧面;21、第二内弧面;22、外弧面;23、第一外弧面;24、第二外弧面;25、凹槽;26、第三内弧面;27、连接块;28、安装孔;29、第三外弧面;30、内侧壁。31、车轮;32、把手;3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包括车体和车杆,所述车体内设有控制代步车方向的转向电路;车体前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缺口内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设有穿过通孔与转向电路耦合的转杆;所述车杆与转动块连接;所述缺口至少一个侧壁为内弧面;相应的,所述转动块与该内弧面适配的侧壁为外弧面。

本发明利用转动块的外弧面与缺口的内弧面配合,弧面的包裹可以让车杆稳定旋转;而内外弧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提供转动时的阻力,确保操控感,另外当内外弧面完全贴合时,车杆可以稳定维持居中位置。本发明完全不需要采用弹性部件,即可实现车杆转动控制转向,并可以让车杆稳定复位。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弧面的代步车的转向结构,包括车体10和车杆12,车体10两侧分别设有车轮31。所述车体10内设有控制代步车方向的转向电路;车体10前方设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底部设有通孔14;所述缺口13内设有转动块15;所述转动块15设有穿过通孔14与转向电路耦合的转杆18;所述车杆12与转动块15连接;所述缺口13至少一个侧壁为内弧面19;相应的,所述转动块15与该内弧面19适配的侧壁为外弧面22。车杆12顶部一般设有把手32,以便用户握持。转向电路可以选用电位器、霍尔传感器等能够将机械转动转换为电信号变化的传感器。

可选的,内弧面19包括与缺口13连接的第一内弧面20、与第一弧面连接的第二内弧面21;相应的,所述外弧面22包括与第一内弧面20贴合的第一外弧面23、与第二内弧面21贴合的第二外弧面24。双弧面配合可以有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共同包裹转动块15,既能提高限位效果,又可以降低车杆12晃动,提高操控稳定性。

可选的,缺口13的底部为平面。平面贴合可以降低转轴33处的摩擦力,结合前述的双弧面配合结构,再加上本方案的平面配合结构,进一步提高操控稳定性,特别有利于降低车杆12左右活动的幅度。

可选的,转动块15设有第一凹槽25;所述第一凹槽25内设有转轴33,所述第一凹槽25底部为第三内弧面26;相应的;所述车杆12底部设有与第一凹槽25适配的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设有与转轴33紧固配合的安装孔28;所述连接块27端面设有与内弧面19适配的第三外弧面29;所述转动块15内设有与转轴33耦合的速度控制电路。第三内弧面26和第三外弧面29配合控制车杆12前后摆动,车杆12前后摆动带动转轴33旋转,然后通过电位器、霍尔传感器等能够将机械转动转换为电信号变化的传感器组成的速度控制电路来控制车轮31的转速。

可选的,转动块15的第一端面17为平面;所述转杆18固定在第一端面17上。第一端面17跟缺口13底部的平面配合对转动块15进行限位,避免平面之间相互移动,让转杆18可以平稳转动。

可选的,第一凹槽25设置在第一外弧面23和第二外弧面24之间;所述第一凹槽25的内侧壁30为圆形;所述代步车前方的第二端面11为半圆弧面;所述转动块15的前端面16与半圆弧面平齐。在车轮31前进方向设置半圆弧面有利于减小阻力,特别是在面对较低的障碍物时,有弧面导引可以较容易跨越,即便跨越不了,也有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平面式碰撞导致代步车骤停,从而提高人身安全。

转向电路可以采用电位器、霍尔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元件,实际上只要能采集车杆12转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均可应用于本发明。同理,转动块15围绕转轴33转动,这一物理动作同样可以用传感器来捕捉。因此,速度控制电路采用电位器、霍尔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等元件来实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