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拉杆握距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932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刹车拉杆握距调整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拉杆握距调整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于公路车刹车把手,可达到无段调整刹车把手的握距的目的。



背景技术:

由于一般刹车把手与自行车握把之间的握持距离通常是固定的,因骑乘者的不同,导致手掌小的骑士会因该刹车把手距离自行车把手的距离过远,而无法握持在正确的姿势位置,并无法在刹车情况时确实施力刹车,造成骑乘时具有濳在的危险性。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540076号针对上述问题进而研发出一种刹车把手握距调整结构,可参阅图1-图3所示,可组装在自行车的一把手10,包括一把手座1、一刹车把手2、一枢轴3及一调整组件4,该刹车把手2设于该把手座1的一容置槽13内,该刹车把手2两侧各设有一凸缘21,该枢轴3穿设该刹车把手2及该把手座1,使该刹车把手2旋转于该把手座1,该调整组件4螺接有一螺杆41及螺合于该螺杆41的一调整件42,该调整件42为块体具有不同高度的一第一顶面421及一第二顶面422,当转动该螺杆41时,该调整件42相对该螺杆41进行移位,并选择性地以该第一顶面421、第二顶面422抵顶该两凸缘21的任一,或以该调整件42位于两凸缘21之间,借以调整该刹车把手2的握持距离。

可见前述现有刹车把手握距调整结构,该刹车把手2与把手座1之间只能有三种调距选择功能,然因骑乘者身裁及手掌的大小因人而异,现有仅有三种调整刹车把手2的握持距离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刹车拉杆握距调整机构,能够无段式调整刹车把手的握持距离,可大大因应不同骑乘人士的手掌大小,能更进一步符合大众的需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刹车拉杆握距调整机构,包括:

一把手座,设置在一自行车把手上,并具有一容置槽;

一刹车把手,具有一握持端及一作用端,该作用端部分容置于该容置槽中,且该刹车把手还具有分别穿设该作用端及该把手座的一枢轴;及

一调整组件,包含一定位件及一调整件,该调整件设置于该定位件的一端,该定位件的另一端设置于该枢轴上,该刹车把手受该调整件的推抵,并通过调节该调整件与该定位件的相对位置而确定该刹车把手的握距。

其中,该容置槽将该把手座界定出相对的两侧壁,各该侧壁具有凸出的一耳体及邻近该耳体的一枢孔,该刹车把手的作用端为一槽体并具有相对的二壁面,该二壁面分别设置有相对的一穿孔,该穿孔的孔径大于该枢孔的孔径,该枢轴分别穿设二枢孔及二穿孔。

其中,该把手座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多角形的一沉孔,该沉孔远离该容置槽方向并与该枢孔相通,该枢轴的一端设有与该沉孔配合的一多角头,该枢轴的中段设有一非圆形杆部,该非圆形杆部的左右侧分别具有圆形的一杆身,该定位件的一端设有与该非圆形杆部配合的一非圆形孔,该枢轴的杆身与该枢孔及该穿孔配合,该非圆形杆部位于该刹车把手的两壁面之间。

其中,该调整件与该定位件的一螺孔螺合,该调整件的一端设有大于该调整件外径的一头部,该头部设有一调整孔,该把手座面对该刹车把手方向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供一调整工具穿过之后与该调整孔套合,以旋转调整该调整件与该定位件的相对位置。

其中,该把手座配合其外形包覆有具有弹性的一包覆体,该包覆体的外表面分布有多个止滑纹,该包覆体设有与该通孔相面对的一透孔。

其中,该定位件与该调整件配合的一端与该调整件的中心线为垂直关系。

其中,该定位件与该调整件配合的一端与该调整件的中心线为非垂直关系。

借此,可借一调整工具穿过包覆体的透孔及该把手座的通孔,该调整工具的末端套入该调整件的调整孔,以驱动该调整件旋转,可调节该调整件伸出于该定位件的长度,达到无段调整该刹车把手的角度进而调整握持距离的目的,以因应不同骑乘者手掌的大小,以最合适的握姿构及该刹车把手的握持端,避免刹车过远的危险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540076号刹车把手握距调整结构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540076号刹车把手握距调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540076号刹车把手握距调整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方向的分解立体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B、图7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

10:把手; 1:把手座;

13:容置槽; 2:刹车把手;

21:凸缘; 3:枢轴;

4:调整组件; 41:螺杆;

42:调整件; 421:第一顶面;

422:第二顶面;

本实用新型中:

a:自行车把手; b:调整工具;

10:把手座; 11:容置槽;

12:耳体; 13:枢孔;

14:沉孔; 15:通孔;

16:包覆体; 161:止滑纹;

162:透孔; 20:刹车把手;

21:握持端;22:作用端;

23、24:壁面; 25:穿孔;

30:枢轴; 31:非圆形杆部;

32:多角头; 33:杆身;

40:调整组件;41:定位件;

411:非圆形孔; 412:螺孔;

42:调整件; 421:头部;

422:调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4-图7A,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刹车拉杆握距调整机构,包括:一把手座10、一刹车把手20、一枢轴30及一调整组件40。

该把手座10,为中空的管体并设置在一自行车把手a上,该把手座10设有与外面相通呈方形的一容置槽11,该容置槽11使该把手座10界定出左右相对的两侧壁,各该侧壁设有朝该刹车把手20凸出呈半圆形的一耳体12,且邻近该耳体12位置设有一枢孔13,该把手座10的其中一侧壁设有多角形的一沉孔14,该沉孔14远离该容置槽11方向并与该枢孔13相通,该把手座10面对该刹车把手20方向设有圆形的一通孔15,该把手座10的表面配合其外形包覆有具弹性的一包覆体16,该包覆体16的外表面分布有多个止滑纹161,该包覆体16设有一透孔162与该通孔15相面对。

该刹车把手20,具有一握持端21及与该把手座10配合的一作用端22,该作用端22与该容置槽11相面对且该容置槽11含接该作用端22的一部分,该作用端22通过该枢轴30枢设于该把手座10上,于本实施例中,该作用端22为一槽体,该槽体将该作用端22界定出左右相对的两壁面23、24,该容置槽11含接该两壁面23、24使位于该容置槽11内,该刹车把手20的两壁面23、24共同开设有圆形的一穿孔25。

该枢轴30的中段设有一非圆形杆部31,该非圆形杆部31的左右侧具有圆形的一杆身33,该枢轴30的一端部设有一多角头32与该沉孔14配合,当该枢轴30穿设该把手座10与刹车把手20,恰使非圆形杆部31左右侧的杆身33分别与各该枢孔13及穿孔25配合,并使该非圆形杆部31位在该刹车把手20的两壁面23、24之间,使该刹车把手20以枢轴30进行枢转。

该调整组件40,包含一定位件41及一调整件42,该定位件41的一端连接该枢轴30,于本实施列中,该定位件41的一端设有与该枢轴30之非圆形杆部31配合的一非圆形孔411,该定位件41的另一端设一螺孔412与该调整件42螺合,该调整件42面对该通孔15的一端设有一大于该调整件42外径的一头部421,该头部421的端面设有多边形的一调整孔422,该调整件42远离该头部421的另一端推抵该刹车把手20,于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41与该调整件42配合的一端与该调整件42的中心线为垂直关系,而可贴合于该头部421。

借上述的结构,请再参阅图7B-图7C,操作该刹车把手20的角度,可借一调整工具b穿过包覆体16的透孔162及该把手座10的通孔15,使该调整工具b的末端套入该调整件42的调整孔422,旋转该调整工具b驱动该调整件42旋转,以调节该调整件42伸出于该定位件41的长度,可无段调整该刹车把手20的角度,进而调整该刹车把手20与把手座10的握持距离,以因应不同骑乘者手掌的大小,以最合适的握姿构及该刹车把手20的握持端21,避免刹车过远的危险发生。

请再一并参阅图8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分别显示该定位件41与该调整件42配合的一端与该调整件42的中心线为非垂直关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