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1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缓冲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碰撞所产生的冲力,造成物品损毁或是造成人体不适,皆会于物体与物体(人体)相互接触处设计有缓冲结构来改善上述问题。常见的缓冲结构可应用于自行车的座垫、椅垫、鞋垫或是护套...等等。如中国台湾专利号TWM525672中所揭的露椅垫即属缓冲结构的应用之一。

在上述专利的技术特征中,是以纤维材质缠绕所构成的弹性透气支撑层当作缓冲结构,然而,纤维缠绕而成的制品空隙大小皆不相同,使得缓冲效果不均匀,且使用过一阵子后,其空隙容易因被挤压变得扎实紧密,进而失去缓冲效果且容易积热,故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结构,通过孔槽的特殊分布设计,确保受力作用时侧壁能有充足变形空间,以确实达到缓冲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结构,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定义该第一面至该第二面的距离为一预定厚度,于该第一面凹设有复数第一孔槽,于该第二面凹设有复数第二孔槽,复数第一孔槽与复数第二孔槽皆位于该预定厚度内;其中,复数第一孔槽的侧壁一体连续连接复数第二孔槽的侧壁。

进一步的,

复数第一孔槽的孔缘与复数第二孔槽的底壁一体连续连接。

复数第二孔槽的孔缘与复数第一孔槽的底壁一体连续连接。

复数第一孔槽与复数第二孔槽呈交错配置。

其中一个第一孔槽的侧壁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孔槽的侧壁。

各第一孔槽的底壁贯设有一第一贯孔,该第一贯孔连通第一孔槽与外界,各第二孔槽的底壁贯设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连通第二孔槽与外界。

复数第一孔槽及复数第二孔槽具有同样的形状大小,各第一孔槽的开口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所述预定厚度的最大值的比值介于0.8至0.9之间。

各第一孔槽由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渐缩,各第二孔槽由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渐缩。

所述本体包含有复数导通槽,各导通槽的开口方向横向于各第一孔槽的开口方向,各导通槽连通第一孔槽与第二孔槽。

复数第一孔槽与复数第二孔槽呈交错配置;一第一孔槽的侧壁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孔槽的侧壁;各第一孔槽的底壁贯设有一第一贯孔,该第一贯孔连通第一孔槽与外界,各第二孔槽的底壁贯设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连通第二孔槽与外界;复数第一孔槽及复数第二孔槽具有同样的形状大小,各第一孔槽的开口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所述预定厚度的最大值的比值介于0.8至0.9之间;各第一孔槽由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渐缩,各第二孔槽由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渐缩;所述本体包含有复数导通槽,各导通槽的开口方向横向于各第一孔槽的开口方向,各导通槽连通第一孔槽与第二孔槽;各第一孔槽及各第二孔槽呈圆锥型,各导通槽沿所述预定厚度的方向延伸而呈狭长型,各第一贯孔及各第二贯孔呈圆型,第一贯孔的直径与第一孔槽的开口的直径的比值介于0.2至0.4之间;所述本体由软性且具有弹性的材质所构成;所述本体经由射出成型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通过复数第一孔槽的侧壁一体连续连接复数第二孔槽的侧壁的设计,能够有效分散外力并兼顾结构强度。并且,设计有导通槽、第一及第二贯孔,能使气体顺畅流通于各个第一孔槽、第二孔槽及外界而有极佳的透气性,提升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图1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的局部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例,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请参考图1至图8,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其包括一本体1。

较详细地说,本体1设有第一面2及第二面3,定义第一面2至第二面3的距离为一预定厚度,于第一面2凹设有复数第一孔槽21,于第二面3凹设有复数第二孔槽31,复数第一孔槽21与复数第二孔槽31皆位于该预定厚度内。其中,复数第一孔槽21的侧壁212一体连续连接复数第二孔槽31的侧壁312,换句话说,一第一孔槽21的侧壁212由复数第二孔槽31的侧壁312所构成,反之亦然,故当受外力作用时(如冲撞的冲力、乘坐时的重力),直接受力的侧壁212,312能够同步且快速地传递分散作用力,能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

更详细地说,本体1由软性且具有弹性的材质(如橡胶)所构成,配合复数第一孔槽21与复数第二孔槽31呈交错配置,更使得本体1呈多网格交错的结构,当受外力作用时,复数第一孔槽21的侧壁212与复数第二孔槽31的侧壁312能有足够空间进行变形,而达到吸震、缓冲的功效。请进一步参考图7及图8所示,以局部结构来做说明,当外力施压于第一面2时,侧壁212,312会横向外力的方向弯曲变形,而呈「く」字型(有如人体的腿部弯曲),以此来吸收并分散外力而达到缓冲的目的。并且,当外力移除时,该本体1能回弹至初始状态,以确保下次使用时能再有缓冲功效。此外,若有部分侧壁212,312发生断裂,由于采取多网格交错的结构,使得其他结构健全的侧壁212,312亦可保有足够的支撑力,以确保复数第一孔槽21与复数第二孔槽31保有一定的空间大小,而可持续提供缓冲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当于本体1外包覆有一套件(如皮套)使用时,侧壁212,312于变形的过程中同时会挤压各第一孔槽21及各第二孔槽31内部的空气,当空气在一定空间内受到挤压时,因其流体特性会产生粘滞阻力,进而可增加缓冲效果。

较佳地,复数第一孔槽21的孔缘211与复数第二孔槽31的底壁313一体连续连接,除了能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外,更能使得第一面2有较连续平顺的表面来与外物(如:人体的臀部)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以较均匀地分散作用力并有提供均匀缓冲功效。同理地,亦可进一步设计,复数第二孔槽31的孔缘311与复数第一孔槽21的底壁213一体连续连接。

另一较佳地,本体1包含有复数导通槽4,各导通槽4的开口方向横向于各第一孔槽21的开口方向,各导通槽4连通第一孔槽21与第二孔槽31。使得空气能够自由流通于复数第一孔槽21及复数第二孔槽31之间,增加透气性,以快速地分散热量而不会积热情况发生,以确保有较佳的舒适度。于本实施例中,各导通槽4沿预定厚度的方向延伸而呈狭长型,让位于不同深度的气体皆能够同时流通。

更佳地,各第一孔槽21的底壁213贯设有一第一贯孔214,第一贯孔214连通第一孔槽21与外界,各第二孔槽31的底壁313贯设有一第二贯孔314,第二贯孔314连通第二孔槽31与外界。可以理解的是,复数导通槽4提供气体横向流通,而第一贯孔214及第二贯孔314则进一步提供气体纵向流通,以提供气体有较多方向进行流通,而有更佳的透气性能。

于本实施例中,复数第一孔槽21及复数第二孔槽31具有同样的形状大小,因此,第一面2及第二面3于使用时皆可提供相同的缓冲功效。

较具体地说,一第一孔槽21的侧壁212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孔槽31的侧壁312,各第一孔槽21由第一面2朝向第二面3渐缩,各第二孔槽31由第二面3朝向第一面2渐缩,进而各第一孔槽21及各第二孔槽31呈圆锥型。另外,各第一贯孔214及各第二贯孔314呈圆型,当本体1经由射出成型制造而成时,圆型的造型有助于顺利脱模。

更具体地说,各第一孔槽21的开口的最大径向尺寸与该预定厚度的最大值的比值介于0.8至0.9之间,第一贯孔214的直径与第一孔槽21的开口的直径的比值介于0.2至0.4之间。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面2及第二面3并不局限于平行设置,亦不局限于平面(可以是任意曲面),故该预定厚度可变化而非定值。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通过复数第一孔槽的侧壁一体连续连接复数第二孔槽的侧壁的设计,能够有效分散外力并兼顾结构强度。并且,设计有导通槽、第一及第二贯孔,能使气体顺畅流通于各个第一孔槽、第二孔槽及外界而有极佳的透气性,提升舒适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