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儿童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91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儿童座椅常用于自行车、电动车后座,用于携带儿童,现有的儿童座椅通常包括椅座、靠背、前方及两侧的护栏。但是,现有的儿童座椅没有头枕,而儿童在座椅中容易瞌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为了遮风挡雨,常需要在座椅上添加遮阳棚,现有的儿童座椅没有安装遮阳遮雨棚的安装部,遮阳遮雨棚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更加安全的新型儿童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儿童座椅,包括椅座、椅背、左护栏以及右护栏,所述椅背的上方设置有头枕单元,所述左护栏处设置有左安装板,所述右护栏处设置有右安装板;所述头枕单元包括与所述椅背相连的头枕支架、设置于所述头枕支架上的头枕、分别设置于所述头枕支架两侧的护枕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护枕支架上的护枕;所述头枕支架与所述椅背通过长度可调节的连杆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安装板与所述左护栏及所述椅座相连,所述右安装板与所述右护栏及所述椅座相连,所述左安装板及所述右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及多个长条状的安装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护枕支架与所述头枕支架通过记忆合金材料的连接板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头枕与所述头枕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护枕与所述护枕支架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调节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儿童座椅,头枕单元结构简单,在椅背的上方设置头枕单元,在儿童坐在椅座后,儿童的头可以靠在头枕单元的头枕上,舒适度高;在儿童打瞌睡甚至睡着时,头枕两侧的护枕可以对头部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更加的安全。在左护栏及右护栏之间设置左安装板及右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可以用于安装遮阳遮雨棚等,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儿童座椅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椅座1,椅背2,左护栏3,右护栏4,头枕单元5,头枕支架51,头枕52,护枕支架53,护枕54,连接板55,左安装板6,定位孔61,安装孔62,右安装板7,连杆8,调节螺钉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儿童座椅,包括椅座1、椅背2、左护栏3以及右护栏4,椅背1的上方设置有头枕单元5,左护栏3处设置有左安装板6,右护栏4处设置有右安装板7;头枕单元5包括与椅背2相连的头枕支架51、设置于头枕支架51上的头枕52、分别设置于头枕支架51两侧的护枕支架53以及设置于护枕支架53上的护枕54;头枕支架51与椅背2通过长度可调节的连杆8相连。头枕单元5结构简单,在椅背2的上方设置头枕单元5,在儿童坐在椅座1后,儿童的头可以靠在头枕单元5的头枕52上,舒适度高;在儿童打瞌睡甚至睡着时,头枕2两侧的护枕54可以对头部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更加的安全。在左护栏3及右护栏4之间设置左安装板6及右安装板7,两个安装板可以用于安装遮阳遮雨棚等,安装方便。

左安装板6与左护栏3及椅座1相连,右安装板6与右护栏4及椅座1相连,左安装板6及右安装板7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61及多个长条状的安装孔62。左安装板6及右安装板7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61及多个长条状的安装孔62,方便遮阳遮雨棚的安装,具体的,可以是根据遮阳遮雨蓬的安装支架设置与安装支架配合的左安装板6及右安装板4,同时,多个定位孔61及多个长条状的安装孔62可以对遮阳遮雨蓬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儿童在新型儿童座椅内更加的舒适且遮阳遮雨效果更好。

护枕支架53与头枕支架51通过记忆合金材料的连接板55相连;这样,连接板55的角度可以调节,从而调节护枕支架53与头枕支架51之间的角度,从而适应不同大小的儿童的使用需求。

头枕52与头枕支架51可拆卸连接,护枕54与护枕支架53可拆卸连接;头枕52余护枕54均可以拆卸更换或者清洗。

连杆8上设置有调节螺钉81;通过调节螺钉81可以调节连杆8的高度,从而调节头枕单元5的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儿童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儿童座椅,在椅背2的上方设置头枕单元5,在儿童坐在椅座1后,儿童的头可以靠在头枕单元5的头枕52上,舒适度高;在儿童打瞌睡甚至睡着时,头枕2两侧的护枕54可以对头部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更加的安全。在左护栏3及右护栏4之间设置左安装板6及右安装板7,两个安装板可以用于安装遮阳遮雨棚等,安装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