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87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



背景技术:

润滑是摩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润滑的目的。另外,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传递动力等作用。 充分利用现代的润滑技术能显著提高机器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并减少能源消耗。在传统的润滑力学研究中,摩擦体和润滑流体分别被看作为刚性体和粘性流体(牛顿流体)。实际上摩擦体是弹性体,不过有时可以把它简化为刚性体。需要考虑弹性变形和压力对粘度影响的流体动压润滑,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摩擦体处于塑性状态时需要考虑塑性效应的流体动压润滑,称为塑性流体动压润滑。

然而现有的润滑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槽内的刻度分量只有一个,对于不同的溶液难以进行定量的添加,使用十分麻烦,还有现有的润滑槽液体的倾倒,只能讲整个槽子放倒,使用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包括润滑车本体,所述润滑车本体的两侧板内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凹槽,且润滑车本体的正面板上焊接有推动把手,润滑车本体的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润滑车本体的底板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漏孔,且润滑车本体的底部四个拐角处通过支撑连接杆与万向自锁轮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上通过限位固定板和限位支撑杆与润滑槽本体连接,所述润滑槽本体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螺帽与连通管连接,且连通管上安装有单向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润滑槽本体与润滑车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通管和漏孔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润滑槽本体的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螺帽与润滑槽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推动把手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推动把手关于润滑车本体的竖直中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移动润滑车可以直接将清洗好的器械置于润滑液内,待润滑毕直接装于干燥柜内,中间不需要别的搬运器具,不但省力省时,还能有效防止器械的二次污染,并且润滑完毕,可以打开槽底的开关,将液体排出,不必搬起整个槽子倾倒,清洁槽子的水也可通过此口排出,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其次槽内标注标准刻度及对应的容积,槽外刻度标注不同容积加水加原液的量,各种刻度标注一目了然,使用时可根据器械的多少决定不同需要量的润滑液,减少只有一个刻度配置一种总量时润滑液的浪费,也省去计算的麻烦,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润滑槽本体与润滑车本体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可以使得润滑槽和车体的清洗都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润滑槽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限位凹槽、2-第二限位凹槽、3-润滑车本体、4-漏孔、5-支撑连接杆、6-万向自锁轮、7-推动把手、8-限位固定板、9-润滑槽本体、10-第一刻度线、11-第二刻度线、12-连通管、121-固定螺帽、122-密封垫圈、123-单向控制阀、13-限位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移动便捷式手工润滑槽,包括润滑车本体3,润滑车本体3的两侧板内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凹槽2,且润滑车本体3的正面板上焊接有推动把手7,润滑车本体3的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槽1,润滑车本体3的底板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漏孔4,且润滑车本体3的底部四个拐角处通过支撑连接杆5与万向自锁轮6连接,第一限位凹槽1和第二限位凹槽2上通过限位固定板8和限位支撑杆13与润滑槽本体9连接,润滑槽本体9的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螺帽121与连通管12连接,且连通管12上安装有单向控制阀123。

润滑槽本体9与润滑车本体3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连通管12和漏孔4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润滑槽本体9的侧板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10和第二刻度线11。

固定螺帽121与润滑槽本体9之间安装有密封垫圈122。

推动把手7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推动把手7关于润滑车本体3的竖直中线对称。

第一限位凹槽1和第二限位凹槽2用于连接并限制限位固定板8和限位支撑杆13的位置,漏孔4用于安放连通管12,支撑连接杆5用于连接万向自锁轮6和润滑车本体3,万向自锁轮6用于带动润滑车本体3的移动,推动把手7方便用户进行操作,第一刻度线10和第二刻度线11用于确定不同种类液体的容积,固定螺帽121用于限制连通管12的位置,密封垫圈122使得接口处密封,单向控制阀123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润滑槽本体9通过限位固定板8和限位支撑杆13安装在润滑车本体3中的第一限位凹槽1和第二限位凹槽2中,并且将润滑槽本体9底板中焊接的连通管12穿过润滑车本体3底板中的漏孔4,通过固定螺帽121将其位置进行固定,向润滑槽本体注入液体,不同种类的液体可以根据第一刻度线10或者第二刻度线11进行容积上的确定,对于清洗好的器械直接通过推动润滑车本体3,使得润滑车本体3进入到干燥柜内,中间不需要别的搬运器具,省时省力,避免污染,使用效果更好,当润滑完毕后,可以打开连通管12中的单向控制阀123,使得液体流出即可,使用快捷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