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涨刹骨架及应用该骨架的涨刹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390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涨刹骨架及应用该骨架的涨刹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涨刹骨架及应用该骨架的涨刹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自行车行业日新月异,人们对自行车的性能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多级变速,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经久耐用,尤其是要有良好的制动能力。目前自行车涨刹是较为通用的一种刹车类型,其在制动效果上较为突出,例如在公告号为CN103303061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涨刹花鼓总成”,其中包括滚子骨架,该滚子骨架的作用在于滚子的安装作用,滚子通过涨块向外移动并同时推动刹车瓦进行刹车作用,但此种涨刹在工作时噪声较大,容易影响周边人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涨刹骨架,能有效降低工作时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涨刹骨架,包括底盘以及设于底盘一侧端面上且周向均布的限位块,相邻两限位块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滚子的调节槽,所述底盘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中部开设有供轮毂轴穿设的定位孔,且该抵接部要高出底盘背离于限位块的一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部的设置将原先开设在底盘中部的通孔缩径,取而代之采用抵接部中部孔径相比通孔更小的定位孔供轮毂轴穿设,首先减少了轮毂轴的径向窜动,提高安装时与花鼓之间的同轴度,减少了晃动;其次骨架在安装到花鼓时通过抵接部抵触到花鼓上使得减少了两者的接触面积,进而在花鼓转动时能降低与骨架之间的摩擦面积,减少了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

作为优选地,所述抵接部与底盘之间通过多块周向均布的连接块相连,相邻两连接块之间形成降噪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噪槽的形成使得花鼓在转动过程中与骨架之间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的得到削弱。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块对应于限位块的位置,且一端与限位块连接,另一端与抵接部相连,其中背离于限位块的一端面设置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在除了起到连接抵接部与底盘的作用外还加强了限位块以及抵接部的强度作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上还设置有固定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销的设置能提高骨架在固定时的牢靠性以及起到安装时的识别作用,提高组装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时噪声较小的涨刹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涨刹组件,包括所述的自行车涨刹骨架、均布在涨刹骨架外围的制动瓦以及设于涨刹骨架内部的转动凸轮,所述调节槽内收容有与制动瓦内侧相抵接的滚子,所述转动凸轮连接有刹车扳手,所述刹车扳手的转动同步带动转动凸轮并可挤压滚子并推动所述的制动瓦向外胀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时刹车先带动刹车扳手转动,同时刹车扳手带动转动凸轮的旋转,而转动凸轮在旋转时会挤压多个收容在调节槽内的滚子向外扩张并推动多块制动瓦胀开进行刹车动作,而由于骨架上的抵接部设置减少与花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采用孔径更小的定位孔作为轮毂轴的穿设孔,提高了轮毂轴花鼓之间的同轴度,减少了整个刹车组件在工作时的噪声。

作为优选地,所述转动凸轮包括上下分布的连接部以及凸轮部,连接部与凸轮部之间具有阶梯面,所述连接部包括周向均布在外壁上的第一凸块,相邻两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刹车扳手可抵接于所述的阶梯面上,且所述的刹车扳手开设有供连接部容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周向均布有与第一凸块以及第一限位槽交错卡合的第二凸块以及第二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扳手首先与转动凸轮分体组装设置便于拆卸维修并提高加工生产时的效率,其次采用类似花键的连接方式提高两者在组装配合时的安装精度,并且转动凸轮设置上下分布的连接部与凸轮部能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阶梯面,而该阶梯面作为刹车扳手的定位面使用,在进一步的方便刹车扳手的安装以及安装精度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优选地,所述凸轮部的端面抵触在抵接部上,其包括周向均布在转动凸轮外壁上的凸轮以及形成于两相邻凸轮之间的制动解除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扳手在拉动时通过凸轮挤压滚子推动制动瓦进行制动操作,而在复位时滚子能部分容置在制动解除凹槽内进行限位避免了窜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骨架中部设置抵接部减少了与花鼓之间的抵触面积,进而降低了自行车在行走时以及制动时的噪声,并且通过定位孔作为轮毂轴的穿设孔缩小了孔径,提高了对轮毂轴的定位精度,减少轮毂轴的径向窜动;

2、通过分体组装式的刹车扳手与转动凸轮的配合组装,方便两者的拆卸维修,并且利用交错式的第一、第二凸块以及第一、第二限位槽的互相配合提高刹车扳手与转动凸轮两者的安装精度以及同步性,其次利用制动瓦的外胀式制动在刹车效果上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刹车组件的正视图;

图2为刹车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骨架正面的示意图;

图4为骨架背面的示意图;

图5为骨架的侧视图;

图6为刹车扳手与转动凸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刹车组件安装到花鼓后正常行驶时的状态图;

图8为刹车组件安装到花鼓后制动时的状态图。

图中:1、骨架;11、底盘;12、限位块;13、调节槽;14、抵接部;141、定位孔;15、连接块;16、降噪槽;17、固定销;18、弧形面;2、制动瓦;21、安装槽;3、转动凸轮;31、连接部;311、第一凸块;312、第一限位槽;32、凸轮部;321、凸轮;322、制动解除凹槽;33、阶梯面;4、滚子;5、刹车扳手;51、安装孔;52、第二凸块;53、第二限位槽;6、压线螺钉;7、锁紧螺母;8、复位弹簧;9、花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与图2,一种刹车组件,包括一骨架1、若干收容在骨架1上的滚子4、均布在骨架1外围的若干制动瓦2以及一转动凸轮3。每个制动瓦2的外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1,若干制动瓦2通过嵌设在安装槽21内的复位弹簧8始终具有向内收缩的运动趋势,且该复位弹簧8首尾连接呈一环形。所述的转动凸轮3还连接有一刹车扳手5,刹车扳手5的一端设置有压线螺钉6以及与压线螺钉6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7,刹车线通过压线螺钉6与锁紧螺母7的配合进行固定。

参见图3与图4,骨架1由铝合金制成,包括了一圆形的底盘11以及设置在底盘11一侧端面上的若干限位块12,底盘11的中部具有一通孔,若干限位块12围绕该通孔在周向上均布,且相邻两限位块12之间形成一用于收容滚子4的调节槽13,滚子4在调节槽13内可定向滑动一定的径向距离。

底盘11的中心通孔内设置有一呈环形的抵接部14,该抵接部14通过均布在外周壁上的连接块15与底盘11连接,抵接部14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底盘11同轴线的定位孔141,连接块15的数量刚好与限位块12的数量相同且设置位置对应,相邻两连接块15之间形成一个降噪槽16。其中连接块15在背离于限位块12的一侧端面设置为弧形面18,该弧形面18的一边与抵接部14的端面相连。此外在其中一个限位块12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固定销17。

参见图5,抵接部14整体厚度要大于底盘11的厚度,且背离于设置有限位块12的一端面要高出于底盘11的端面,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H,该高度差H在1~2mm之间。

参见图6,转动凸轮3大致呈圆柱形,其包括上下分布的连接部31与凸轮部32,其中连接部31用于与刹车扳手5配合连接,凸轮部32用于传动,两者的连接处形成一阶梯面33。所述的连接部31包括均布在转动凸轮3外周壁上的若干的第一凸块311以及形成于两第一凸块311之间的第一限位槽312;凸轮部32包括同样均布在转动凸轮3外周壁上的凸轮321以及形成于两凸轮321之间的制动解除凹槽322,其中第一凸轮321与凸轮321两者的设置位置,且第一限位槽312与制动解除凹槽322互相贯通。

刹车扳手5其开设有一个可供转动凸轮3穿过的安装孔51,在安装孔51的内壁上均布有与第一凸块311数量相同的第二凸块52,相邻两第二凸块52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53,安装时转动凸轮3的连接部31收容在安装孔51内,且刹车扳手5的下端面抵触在阶梯面33上,同时安装孔51内的若干第二凸块52与第二限位槽53交错的卡合在连接部31上的第一凸块311以及第一限位槽312内,刹车扳手5的转动可同时带动转动凸轮3的旋转。

结合图7与图8,整个刹车组件安装于花鼓9内,骨架1上抵接部14抵触在花鼓9的内表面处,正常行驶情况下,若干滚子4的部分限位在转动凸轮3的制动解除凹槽322内,且部分外壁始终与制动瓦2的内侧相抵触,制动瓦2与花鼓9的内侧保持一定的间距。当制动时,当人为拉动刹车把手的同时刹车线进行拉动,刹车线带动刹车扳手5进行转动,刹车扳手5转动时会带动转动凸轮3进行旋转,到转动凸轮3旋转一定角度时,若干凸轮321挤压对应位置的滚子4,使得滚子4逐渐外扩同时推动若干制动瓦2胀开,转动凸轮3继续旋转若干滚子4在调节槽13内的径向滑动距离不断增大,制动瓦2胀开幅度逐步增大,当制动瓦2与正处于转动过程中的花鼓9内侧壁相抵触时进行制动,直到花鼓9停止转动完成刹车过程;当刹车把手松开后,刹车扳手5会在扭簧的作用复位,转动凸轮3进行回转,若干制动瓦2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向内收缩复位并推动滚子4复位,滚子4最后又限位到了制动解除凹槽322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