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149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手推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搬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推翻斗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在日常搬运物体过程中是个非常实用的运输装置,在建筑工地搬运水泥或者一般工厂内搬运零部件都可以用到,在工厂搬运货物使用过程中,由于有些零部件产品对精度要求高,搬运过程不能有碰撞、变形,对搬运过程的防震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具有良好防震效果,并且方便实用的简易手推车是非常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推翻斗车,翻斗底板与滚轮之间通过减震器固定连接,使用过程中有效防止车子因震动过大而导致搬运的货物变形或者掉落。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推翻斗车,包括固定底板,所述的固定底板上设有料斗和把手,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与滚轮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震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壳体和活塞杆,所述壳体内设有腔室,所述的活塞杆可滑动配合在腔室中,所述的活塞杆靠近腔室的一端与腔室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壳体顶部与固定底板连接,所述的活塞杆远离腔室的一端与滚轮连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弹簧与腔室底部之间设有橡胶阻尼件。

进一步的,所述料斗的下方靠近把手的一端还设有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的上表面内凹形成凹槽,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容置于凹槽内,另一端与固定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撑杆下底面与凹槽底部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撑杆上设有将第一撑杆限位于凹槽中的的限位套筒。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套筒上设有供第一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限位套筒靠近通孔的位置上设有限位挡边,所述的第一撑杆与限位挡边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台,当限位套筒穿过第一撑杆套接于第二撑杆上方时,所述的凸台抵靠在限位挡边上,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壁套接固定于第二撑杆外壁上,所述的第一撑杆限位于凹槽内,且可以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套筒上还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内设有紧固螺钉,当限位套筒套接在第二撑杆外壁上时,拧紧所述的紧固螺钉,用于将限位套筒紧固于第二撑杆外壁上。增加紧固螺钉,使限位套筒与第二撑杆限位更牢固。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撑杆的外壁与螺纹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圆孔,所述紧固螺钉靠近第二撑杆的一端容置于圆沉孔内。此圆孔设置,当紧固螺钉拧紧时,螺钉端部部分伸入圆沉孔,使得限位套筒与第二撑杆限位更加牢固,不会发生松脱现象。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推翻斗车滚轮与固定底板之间设有减震装置,在推车使用过程中,当路过不平整地面时,车子发生过大震动,料斗中的物品会因碰撞变形或者顶部物品掉落下来,此减震装置的设置,有效防止搬运物品变形或掉落;

另外的,翻斗车底部还设有带有缓冲的支撑脚,支撑脚内设有弹簧,当推动推车时,需要将手柄往上提,由于弹簧弹力的作用,使得施工人员更加轻松,节省体力;当推着装满泥浆的推车,需要歇息一下时,由于支撑脚在弹簧力下是伸长状态的,所以只要手提着把手稍稍往下放一点距离就能撑到底面,然后在弹簧缓冲作用下慢慢达到平稳,可以节省体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推翻斗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底板2、料斗3、把,31、橡胶套4、滚轮5、减震装置51、壳体52、活塞杆53、腔室54、第一弹簧55、端盖56、橡胶阻尼件57、隔音棉6、支撑脚61、第一撑杆4611、凸台62、第二撑杆621、凹槽622、圆沉孔63、橡胶垫7、第二弹簧8、限位套筒81、通孔82、限位挡边83、螺纹孔9、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推翻斗车,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的固定底板1上设有料斗2和把手3,所述把手3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套31,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设有滚轮4,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与滚轮4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震装置5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装置5包括壳体5和活塞杆52,所述壳体51内设有腔室53,所述的活塞杆52可滑动配合在腔室53中,所述的活塞杆52靠近腔室53的一端与腔室5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4,所述的壳体51顶部与固定底板1连接,所述的活塞杆52远离腔室53的一端与滚轮4连接,所述壳体51上还设有端盖55,所述的端盖55与壳体51通螺纹配合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弹簧54与腔室53底部之间设有橡胶阻尼件56,所述的弹簧54与活塞杆51之间还设有隔音棉57。

所述的支撑脚6包括第一撑杆61和第二撑杆62,所述第二撑杆62下底面还设有橡胶垫63,所述第二撑杆62的上表面内凹形成凹槽621,所述第一撑杆61的一端容置于凹槽621内,另一端与料斗2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61下底面与凹槽621底部之间设有弹簧7,所述第二撑杆62上设有将第一撑杆61限位于凹槽621中的的限套筒8。

所述的限位套筒8上设有供第一撑杆61穿过的通孔81,所述的限位套筒8靠近通孔81的位置上设有限位挡边82,所述的第一撑杆61与限位挡边8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台611,当限位套筒8穿过第一撑杆61套接于第二撑杆62上方时,所述的凸台611抵靠在限位挡边82上,所述限位套筒8的内壁套接固定于第二撑杆62外壁上,所述的第一撑杆61限位于凹槽621内,且可以上下移动。

所述的限位套筒8上还设有螺纹孔83,所述的螺纹孔83内设有紧固螺钉9,当限位套筒8套接在第二撑杆62外壁上时,拧紧所述的紧固螺钉9,用于将限位套筒8紧固于第二撑杆62外壁上。

所述第二撑杆62的外壁与螺纹孔83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圆孔622,所述紧固螺钉9靠近第二撑杆62的一端容置于圆孔622内,当紧固螺钉9拧紧时,紧固螺钉9端部部分伸入圆沉孔622,使得限位套筒8与第二撑杆62限位更加牢固,不会发生松脱现象。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