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2381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



背景技术:

变速自行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交通和娱乐工具。变速自行车具有变速装置,并且变速装置包括用于实现链条的切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和自行车后拨链器。自行车前拨链器通过它的链条引导部(其构成前拨链器的一部分)将驱动链条从多级链轮组件中的一个链轮切换至另一个链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其能够容易地将用于在链条引导部将链条从小直径链轮移动到大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向外侧掉落的限制构件附接于链条引导部,而不会造成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外形毁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前拨链器。该自行车前拨链器包括链条引导部和限制构件。链条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以及将第一引导板连接于第二引导板的连接部。限制构件包括被构造成固定于连接部的固定部、以及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中的一个的内表面延伸的限制部。根据本方面,可以采用多种选择将限制构件附接于链条引导部,而不会造成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外形毁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限制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比第二端更靠近于连接部。固定部从限制部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中的另一个延伸。根据本方面,可以通过固定部而将限制部容易地附接于链条引导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限制构件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根据本方面,可减少由于自行车前拨链器的自行车链条与限制构件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4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限制部和固定部中的至少一个由非金属材料制成。限制部和固定部通过整体模制而附接于彼此。根据本方面,可根据例如减少噪声、耐磨损等目的自由地为限制部和固定部中的任一者选择合适的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5方面,根据第1至4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自行车前拨链器进一步包括将固定部连接于连接部的紧固构件。根据本方面,可将限制构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6方面,根据第5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紧固构件包括铆钉。根据本方面,可通过铆钉这种常用方式而简单地将限制构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7方面,根据第1至4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固定部具有突起,突起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根据本方面,可阻止限制构件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8方面,根据第7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第一部分通过熔化形成。根据本方面,可将限制构件固定于连接部,而不会损坏链条引导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9方面,根据第7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连接部具有开口。突起穿过开口。根据本方面,可通过在第一部分穿过开口之后扩大第一部分来将限制构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0方面,根据第9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在突起穿过开口的状态中,第一部分被定位于开口的外部。此外,在突起穿过开口的状态中,第二部分被定位于开口的内部。根据本方面,位于开口外部的第一部分可被方便地采用多种方式扩大,从而将限制构件的固定部牢固地固定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1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自行车前拨链器进一步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被构造成将限制构件相对于连接部定位。根据本方面,可阻止限制构件相对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的不期望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2方面,根据第1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凸出部以及接收多个凸出部的多个凹入部。根据本方面,不但方便限制构件的安装,而且可更加有效地阻止限制构件相对于链条引导部的连接部的不期望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3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限制构件具有弹性,并且被弹性地偏压成接触第一引导板的内表面。根据本方面,可将限制构件紧密地附接于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中的一个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4方面,根据第1方面的自行车前拨链器被构造成:在自行车前拨链器被安装于自行车的状态中,第一引导板设置得比第二引导板离自行车的中心平面更远。根据本方面,当自行车链条从较小的前链轮切换到较大的前链轮时,可有效地阻止链条从较大的前链轮掉落。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拨链器,可以方便地将限制构件附接于链条引导部,而不会造成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外形毁损。

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中示出了:

图1是装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后视图。

图4是图2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第一引导板和限制构件的沿凸出部的轴线截取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第一引导板和限制构件的接合结构。

图7是图6的限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限制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图5的第一引导板和限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第一引导板和限制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第一引导板和限制构件的从下方观看的视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沿图11的线I-I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利用图6的附接有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移动链条时的第一动作图。

图15是利用图6的附接有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移动链条时的第二动作图。

图16是利用图6的附接有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移动链条时的第三动作图。

图17是图6的附接有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与链条之间的关系的第一示意图。

图18是图6的附接有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与链条之间的关系的第二示意图。

图19是图6的附接有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与链条之间的关系的第三示意图。

图20是附接有虚拟的限制构件的链条引导部与链条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限制构件的变型例的立体图。

图22是第一引导板和图21的限制构件的沿凸出部的轴线截取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第一引导板和限制构件的接合结构。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自行车前拨链器的另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被选择的实施例。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对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仅为了举例说明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20,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前拨链器1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自行车前拨链器10(以下称为“前拨链器10”)安装于自行车1的车架F的座管F1。在座管F1的下端部的底架(bottom bracket)(图中未示出)上叠置安装有多个前链轮S。所述多个前链轮S包括具有较大直径的前链轮S1(以下称为“大直径链轮S1”)、以及直径小于大直径链轮S1的链轮S2(以下称为“小直径链轮S2”)。在一个实例中,大直径链轮S1设置在比小直径链轮S2更加远离车架F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自行车1所包括的多个前链轮S可以为3个以上。

如图2-5所示,前拨链器10具有基座构件(base member)12、连杆(联接,link)机构14、链条引导部16、和限制构件18。在一个实例中,前拨链器10还具有下调整螺栓(低位调整螺栓,lower adjuster bolt)19。前拨链器10通过鲍登线W而与设置于把手H的操作部R连接(参照图1)。鲍登线W具有图3所示的外壳W1和内线W2。通过内线W2在外壳W1内移动,来执行前拨链器10的换档操作。

下面,参照附图对前拨链器10的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基座构件

如图2所示,基座构件12可安装于自行车1的车架F。基座构件12具有安装部20和外壳接收部22(参照图3)。安装部20具有垫圈20A、第一连接部20B(参照图3)、螺钉接收部20E、和第二连接部20C。通过将固定于车架F的托架(省略图示)夹在垫圈20A和螺钉接收部20E之间,基座构件12安装于车架F。在另一实例中,基座构件12包括夹持部(未示出),通过将该夹持部固定于车架F的外周,基座构件12被安装于车架F。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0B位于螺钉接收部20E的上方。第二连接部20C位于螺钉接收部20E的下方。如图4所示,在前拨链器10安装于车架F的状态下,第三连接部20D朝向比螺钉接收部20E更加远离车架F的方向突出。连杆机构1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0B、第二连接部20C及第三连接部20D。

如图3所示,外壳接收部22具有用于插入鲍登线W的孔。外壳接收部22安装于安装部20。外壳接收部22在内部具有小直径部(未示出),以便限制插入外壳接收部22中的鲍登线W的外壳W1的端部移动,但不限制内线W2移动。

连杆机构

如图4和图5所示,连杆机构14安装于基座构件12。连杆机构14包括输入连杆(link,联接部)28、第一连杆30、第二连杆32、伸缩连杆34、连接连杆36、第一轴38、第二轴40、第三轴42、第四轴44、第五轴46、第六轴48、和偏压构件50。

如图3所示,输入连杆28具有线安装部28C。线安装部28C安装有鲍登线W的内线W2。具体而言,在内线W2的端部夹在垫圈28D与线安装部28C之间的状态下,螺栓E被拧入线安装部28C,从而使内线W2相对于输入连杆28安装于输入连杆28。

如图5所示,输入连杆28的第一端部28A经由第一轴38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0B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0B。输入连杆28的第二端部28B经由第二轴40以相对于连接连杆36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连接连杆36的第一端部36A。

第一连杆30的第一端部30A经由第三轴42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C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0C。第一连杆30的第二端部30B经由第四轴44以相对于链条引导部16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链条引导部16。

如图4所示,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部32A经由第五轴46以相对于第三连接部20D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0D。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部32B以相对于链条引导部16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链条引导部16。

伸缩连杆34的第一端部34A经由第六轴48连接于连接连杆36的第二端部36B。伸缩连杆34的第二端部34B经由第二轴40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0C和第一连杆30的第一端部30A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杆30的第一端部30A。

偏压构件50设置在第一连杆30与链条引导部16之间。偏压构件50例如是围绕第四轴44设置的扭转弹簧。偏压构件50将朝向第一方向X1(向内的方向)的力施加于链条引导部16。朝向第一方向X1的力是在前拨链器10安装于自行车1的状态下在使链条引导部16靠近车架F(参照图2)的方向上的力。

在连杆机构14中,当图3所示的内线W2在操作部R(参照图1)的作用下移动至操作部一侧时,通过各连杆28、30、32、34、36围绕轴38、40、42、44、46、48转动,彼此连接的各连杆28、30、32、34、36所成的角发生变化,第一连杆30的第二端部30B沿远离车架F的方向移动。由此,与第一连杆30的第二端部30B连接的链条引导部16沿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向外的方向)移动。

在连杆机构14中,当内线W2移动至操作部的相反侧时,在偏压构件50的力的作用下,各连杆28、30、32、34、36围绕轴38、40、42、44、46、48转动。彼此连接的各连杆28、30、32、34、36所成的角发生变化,第一连杆30的第二端部30B沿靠近车架F的方向移动。由此,与第一连杆30的第二端部30B连接的链条引导部16沿第一方向X1移动。

如图1所示,由于小直径链轮S2设置在比大直径链轮S1更靠近车架F的位置,因此,当链条引导部16沿第一方向X1移动时,链条引导部16从大直径链轮S1一侧朝向小直径链轮S2一侧移动。当链条引导部16沿第二方向X2移动时,链条引导部16从小直径链轮S2侧朝大直径链轮S1侧移动。

图2所示的下调整螺栓19是在自行车1的链条C从大直径链轮S1移位至小直径链轮S2时用来链条引导部16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下部调整螺栓19,对在图3所示的内线W2移动至操作部的相反侧时的链条引导部16在第一方向X1一侧的停止位置进行设置。

链条引导部

如图2-5所示,链条引导部16经由连杆机构14安装于基座构件12。链条引导部16引导链条C相对于自行车1的前链轮S移动。链条引导部16包括第一引导板52、第二引导板54、以及将第一引导板52连接于第二引导板54的连接部56。

在基座构件12安装于车架F(参照图1)的状态下,第二引导板54设置得比第一引导板52更靠近车架F的位置。换句话说,在自行车前拨链器10被安装于自行车1的状态中,第一引导板52设置得比第二引导板54离自行车1的中心平面(未示出)更远。这里所提及的“中心平面”是指图1中的自行车1的平行于纸面的中心平面。该中心平面沿垂直于前链轮S1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平分自行车车架。

第二引导板54包含金属。金属是例如铝合金或铁等。第二引导板54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和切削加工而形成。在另一实例中,第二引导板54包含碳素纤维。第二引导板54包括连接于连杆机构14的基端部58以及距离连杆机构14最远的后端部60。在第二引导板54的内表面54A上安装有可与链条C(参照图1)接触的板60A。板60A可包含树脂。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省略板60A,而是可采用使第二引导板54的内表面54A能够直接接触与于链条C的其它结构。

第一引导板52包含金属。金属是例如铝合金或铁等。第一引导板52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及切削加工等而形成。在另一实例中,第一引导板52包含碳素纤维。第一引导板52包括第一端边缘62和比第一端边缘62更靠近连杆机构14的第二端边缘64。在一个实例中,第一引导板52还包括第三端边缘66、第四端边缘68、连接于连杆机构14的基端部70以及距离连杆机构14最远的后端部72。在前拨链器10安装于自行车1(参照图1)的状态下,相对于图1所示的自行车1的定向而言,第一引导板52的后端部72设置于下侧,而其基端部70配置于上侧。

第一端边缘62包括第一引导板52的外周边52A中的与链轮S(参照图2)相对的端边缘。第一端边缘62沿链轮S的外形轮廓弯曲。也就是说,第一端边缘62是沿第一引导板52的下端在第一引导板5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端边缘。第二端边缘64包括第一引导板52的外周边52A中的位于与第一端边缘62相对的一侧处的端边缘。第三端边缘66包括第一引导板52的外周边52A中的在基端部70处连接第一端边缘62和第二端边缘64的端边缘。第四端边缘68包括第一引导板52的外周边52A中的在后端部72一侧处连接第一端边缘62和第二端边缘64的端边缘。

在本实例中,连接部56可以由第一引导板52的基端部70朝向第二引导板54弯曲形成。第二引导板54的基端部58朝向第一引导板52弯曲。连接部56和第二引导板54的基端部58借助铆钉(未示出)相互固定。

第一引导板52的后端部72朝向第二引导板54弯曲。第一引导板52的后端部72和第二引导板54的后端部60借助铆钉B相互固定。在第一引导板52的与第二引导板54相对的内表面74和第二引导板54的与第一引导板52相对的内表面54A之间形成有用于接收链条C的空间16S。

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74包括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与第一引导板52一体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出部76和第二凸出部78也可以与第一引导板52分开设置而安装于内表面74。第一凸出部76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第一凸出部76延伸至第一引导板52的第一端边缘62。并且,第一凸出部76延伸至第一引导板52的第三端边缘66。第一凸出部76具有沿第一端边缘62和第三端边缘66的连接部分(位于第一引导板52的前-下端的拐角部分)的L字形状。

第一凸出部76包括第一倾斜面76A、第二倾斜面76B及接触部76C。第一倾斜面76A设置于第一凸出部76的沿第一端边缘62的部分。第一倾斜面76A随着从第一引导板52的基端部70越靠近后端部72,则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第二倾斜面76B设置于沿第三端边缘66的部分。第二倾斜面76B随着从第一引导板52的基端部70越靠近端边缘66,朝向第二引导板54一侧突出的突出量越小。

接触部76C设置于第一倾斜面76A和第二倾斜面76B的交界部分。接触部76C从第一端边缘62朝向第二端边缘64延伸。在第一凸出部76中,接触部76C朝向第二引导板54(参照图3)突出的突出量最大。接触部76C与自行车1的链条C接触,使链条C从大直径链轮S1向小直径链轮S2移动。

如图6所示,第二凸出部78设置于比接触部76C更靠近第二端边缘64的位置,并且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第二凸出部78比接触部76C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得更多。也就是说,第二凸出部78的突出量大于接触部76C的突出量。

限制构件

如图6-13所示,限制构件18包括被构造成固定于连接部56的固定部80、以及沿第一引导板52和第二引导板54中的一个的内表面延伸的限制部82。在图6-13所示的实例中,限制构件18固定于第一引导板52,即,限制部82沿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延伸。限制部82具有第一端82A和第二端82B,第一端82A比第二端82B更靠近于连接部56。固定部80从限制部82的第一端82A朝向第一引导板52和第二引导板54中的另一个延伸。在图6-13所示的实例中,固定部80从限制部82的第一端82A朝向第二引导板122延伸。

限制构件18的限制部82的整个外周在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74上位于比第一引导板52的外周边52A更靠内侧的位置。在限制部82和第一凸出部76之间形成有间隙52S。也就是说,限制构件18在限制部82的外周边中与第一凸出部76相对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不接触第一凸出部76的状态下安装于内表面74。限制部82与第一引导板52的第一端边缘62隔开。限制部82设置于第一凸出部76的L字形的内侧。第一凸出部76在第一引导板52的第一端边缘62与限制部82之间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

为了将限制构件18固定于链条引导部16,自行车前拨链器进一步包括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被构造成将限制构件18相对于连接部56定位。定位结构可包括凸出部以及接收凸出部的凹入部。更具体地说,如图6-13所示,定位结构可包括从限制构件18的面向连接部56的表面凸出的凸出部84、以及形成于连接部56中的接收凸出部84的凹入部56A。在本实例中,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凸出部84和一个凹入部56A。但是,定位结构也可包括多个凸出部以及接收多个凸出部的多个凹入部。

另外,为了进一步地固定限制构件18,定位结构还可包括其它部件。例如,自行车前拨链器10进一步包括将固定部80连接于连接部56的紧固构件88。如图所示,紧固构件88可穿过形成于限制构件18中的凹入部(即,孔)90以及形成于连接部56中的凹入部(即,孔)56B,从而将限制构件18和连接部56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紧固构件88可以是铆钉。

此外,为了使限制构件18在安装之后紧密地贴合于链条引导部16的引导板52的内表面74,限制构件18具有弹性,并且被弹性地偏压成接触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74。参照图8,具体地,限制构件18的限制部82具有弹性、并且沿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74延伸。在限制构件18从链条引导部16拆除的状态下,具有弹性的限制部82相对于垂直于固定部80的直线L向外倾斜,从而使得限制部82与固定部80形成钝角。由于第一引导板52与连接部56大致形成直角,所以当将限制构件18固定于链条引导部16后,与固定部80形成钝角的限制部82将被偏压从而更加紧密地附接于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

通过上述定位结构和弹性的限制部设置,限制构件18被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引导板52,从而避免了限制构件18从第一引导板52脱离的风险。

限制构件18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可替代地,限制部82和固定部80中的至少一个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限制部82和固定部80通过整体模制而附接于彼此。非金属材料可以例如是树脂。

更具体地,限制构件18的限制部82包括第一部分92以及比第一部分更靠近第一引导板52的第一端边缘62的第二部分94。第一部分92和第二部分94包含树脂。树脂包括橡胶或醋酯纤维。橡胶包括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固性弹性体。热固性弹性体是例如NBR(丁腈橡胶:nitril-butadiene rubber)。第一部分92和第二部分94一体形成。

如图11所示,第一部分92比第二部分94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得更多。第二部分94包括倾斜面94A。倾斜面94A与第二引导板54相对。倾斜面94A随着从第一引导板52的基端部70(端边缘66)越靠近后端部72,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

如图10所示,第一部分92比第二凸出部78更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第二部分94比第一凸出部76更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朝向第二引导板54一侧的突出量按照第一凸出部76的突出量DA、第二部分94的突出量DD、第二凸出部78的突出量DB、及第一部分92的突出量DC的顺序增大(以该顺序依次更靠近第二引导板54)。

参照图14至图16,对使链条C从小直径链轮S2跳转到大直径链轮S1上时的前拨链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图14至图16仅通过图6中的第一引导板52和限制构件18的剖视图示出了前拨链器10。

如图14所示,在链条C接合小直径链轮S2的状态下,当内线W2通过操作部R(参照图1)而移动时,链条引导部16沿第二方向X2移动。这时,第二引导板54(参照图2)与链条C接触,将链条C从第一方向X1一侧向大直径链轮S1推压。

如图15所示,从第一方向X1一侧推压至大直径链轮S1的链条C通过与大直径链轮S1的钉销(未图示)接合而朝大直径链轮S1的外周移动。而且,通过链条C与大直径链轮S1的齿啮合,如图16所示,链条C缠绕在大直径链轮S1上。

参照图17至图20,对前拨链器1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当前拨链器10使链条C从小直径链轮S2跳转至大直径链轮S1时,在链条C嵌入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的状态、或者嵌入之前的状态下,在第二引导板54向第二方向X2过度地移动时,或者链条C由于振动而产生沿第二方向X2移动的力时,担心链条C在第二方向X2上移动超过大直径链轮S1而从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脱落。在前拨链器10中,在链条C嵌入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的状态、或者嵌入之前的状态下,限制构件18的第二部分94限制链条C朝向第二方向X2移动。因而,链条C从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脱落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由于利用限制构件18限制链条C朝第二方向X2移动,因此能够省略用于调整在链条引导部16在第二方向X2上移动时的链条引导部16的移动量的机构(例如上调整螺栓(高位调整螺栓,upper adjuster bolt))。

如图18所示,在前拨链器10使链条C从小直径链轮S2跳转至大直径链轮S1时,有时形成链条C卡在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的齿尖上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引导板54向第二方向X2过度地移动时,链条C在第二方向X2上移动而超过大直径链轮S1。因此,存在从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脱落的担忧。在前拨链器10中,限制构件18的第一部分92比第二部分94更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因而,在链条C卡在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的齿尖上的状态下,限制构件18的第一部分80限制链条C在第二方向X2上移动。因而,链条C从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脱落的可能性很小。

如图19所示,在链条C脱落至大直径链轮S1的第二方向X2侧时,链条C穿过形成在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74与大直径链轮S1之间的间隙而返回至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这时,如图20所示,在假设具有延伸至第一端边缘62的限制构件96的构造中,由于限制构件96的第一部分98与大直径链轮S1之间的间隙较小,妨碍链条C返回至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如图19所示,在前拨链器10中,由于限制构件18与第一端边缘分离配置,因此不妨碍链条C返回至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

第二部分94包含树脂。因此,在链条C挂在大直径链轮S1上时,能够减小链条C由于振动等而与第二部分94接触时所产生的异响。

第二部分94包括倾斜面94A,该倾斜面94A随着从基端部70越靠近后端部72而朝向第二引导板54一侧突出的突出量越小。因此,在链条C相对于自行车1的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进行驱动时,能够抑制链条C与第二部分94接触。

在第一引导板5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凸出部78。该第二凸出部78朝第二引导板54突出的突出量小于第一部分80朝向第二引导板54突出的突出量。因此,在链条C卡在大直径链轮S1的齿ST上的状态下,在链条C朝向第一部分92的上方且沿第二方向X2移动时,第二凸出部78会限制链条C朝第二方向X2移动。因而,链条C更难以脱落。

第一凸出部76的第一倾斜面76A随着从基端部70越靠近后端部72,朝第二引导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另外,第一凸出部76的第二倾斜面76B随着从后端部72越靠近基端部70而朝第二引导板54突出的突出量越小。因此,在链条C相对于自行车1的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进行驱动时,能够防止链条C与第一凸出部76接触。

限制构件的变型例:

限制构件不限于以上的形式。例如,图21和22示出了限制构件的一种变型例。图21和22所示出的限制构件18’与前面提到的限制构件18的不同仅在于定位结构。下面,参考图21和22仅描述这些不同之处。

限制构件18’的凸出部84’与限制构件18的凸出部84基本上相同。但是,与限制构件18不同地,除了凸出部84’,限制构件18’还具有另一凸出部(即,突起86’)。具体地,作为对自行车前拨链器10的紧固构件88的替代,限制构件18’的固定部80’具有突起86’。该突起86’具有第一部分86A’和第二部分86B’,并且第一部分86A’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86B’的直径。连接部56具有开口56B,并且突起86’穿过开口56B。

第一部分86A’可通过如下的方式形成。首先,将限制构件18’的凸出部84’和突起86’分别穿过开口56A和56B,此时,突起86’初始地具有类似于凸出部84’的形状,即,为圆柱形。在突起86’穿过开口56B的状态中,第一部分86A’被定位于开口56B的外部。并且在突起86’穿过开口56B的状态中,第二部分86B’被定位于开口56B的内部。然后,在第一部分86A’穿过开口56B之后,扩大第一部分86A’。扩大穿过开口56A之后的第一部分86A’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第一部分86A’可通过熔化形成86A’。由此,可通过所形成的具有扩大的第一部分86A’的突起86’而将限制构件18’的固定部80牢固地固定于链条引导部16的连接部56。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应用于上面提到的前拨链器10中,其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类型的前拨链器中。下面,参照图23和图24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拨链器100。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前拨链器100的多个部件与前拨链器10相同,并且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标记。此处将主要描述这两种前拨链器之间的不同。

前拨链器100是在基座构件102、连杆机构104、链条引导部16、和限制构件18。

链条引导部16包括第一引导板52、第二引导板54、以及将第一引导板52连接于第二引导板54的连接部56。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引导板52和第二引导板54是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但是可替代地,通过对不同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以分别形成第一引导板52和第二引导板54也是可以的。

连杆机构104包括第一连杆106、第二连杆108、偏压构件110以及第一轴112、第二轴114、第三轴116和第四轴118。

第一连杆106的第一端部106A经由第一轴112以相对于基座构件102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基座构件102。第一连杆106的第二端部106B经由第二轴114以相对于链条引导部16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链条引导部16。

第二连杆108的第一端部108A经由第三轴116而相对于基座构件102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基座构件102。第二连杆108的第二端部108B经由第四轴118以相对于链条引导部16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链条引导部16。

偏压构件110设置于第一连杆106与链条引导部16之间。偏压构件110例如是围绕第二轴114设置的扭转弹簧。偏压构件110将朝向第一方向X1的力施加于链条引导部16。朝向第一方向X1的力是在前拨链器10安装于自行车1的状态下在使链条引导部16靠近车架F(参照图2)的方向上的力。

第二连杆108的第一端部108A设置有用于安装内线W2(参照图3)的缆线安装部108C。当内线W2在操作部R(参照图1)的作用下移动至操作部R一侧时,各连杆106、108围绕轴112、114、116、118转动,从而彼此连接的各连杆106、108所形成的角度发生变化,第一连杆106的第二端部106B沿远离车架F的方向移动。由此,与第一连杆106的第二端部106B连接的链条引导部16沿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移动。

当内线W2移动至操作部的相反侧时,在连杆机构104的偏压构件110的力的作用下,各连杆106、108围绕轴112、114、116、118转动。由此,彼此连接的各连杆106、108所形成的角度发生变化,第一连杆106的第二端部106B沿靠近车架F的方向移动。由此,与第一连杆106的第二端部106B连接的链条引导部16沿第一方向X1移动。

前拨链器100的限制构件18(1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此处将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一个实例中,前拨链器100还可包括下调整螺栓LB和/或上调整螺栓UB,其中下调整螺栓LB和/或上调整螺栓UB分别用于调整链条引导部16的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上调整螺栓UB对在图1所示的自行车1的链条C从小直径链轮S2移位至大直径链轮S1时的链条引导部16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调整上调整螺栓UB,对在图3所示的内线W2移动至操作部一侧时的链条引导部16在第二方向X2侧的停止位置进行设置。

前拨链器1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拨链器10实质上相同的优点。

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时,如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衍生词旨在为开放性的术语,这些开放性的术语说明指定的特征、元件、部件、集合、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其它未指定的特征、元件、部件、集合、整体和/或步骤。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意义的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它们的衍生词。同样地,术语“部件”、“部分”、“部”、“元件”或者“零件”当以单数形式使用时可以具有单个部件或者多个部件的双重含义。如在本文中用来描述上述实施例一样,下列的方向性术语“向前”、“向后”、“上方”、“向下”、“竖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装备有自行车前拨链器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因此,当被用来描述自行车前拨链器的时候,这些术语应当被相对于正常的骑乘位置使用时的装备有自行车前拨链器的自行车来解释。最后,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一样,程度性的术语,诸如“基本上”、“大约”和“大概”,意味着被修饰的术语的合理数量的偏差使得最终结果不发生较大改变。

虽然只挑选出被选择的实施例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通过本公开在这里做各种变更和修改,而不背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位可以根据需要和/或期望改变。被示出为彼此直接连接或接触的元件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元件执行,以及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实施例中被采用。不必使所有的优点均同时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独特的每个特征在单独地或者与其它特征相组合地使用时也应当被认为是由申请人对其它实用新型的单独描述,包括由该特征或这些特征实施的结构和/或功能构思。因此,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