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B柱下内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12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汽车B柱下内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B柱下内护板。



背景技术:

立柱内护板作为汽车上重要的装饰件,外观要求非常高,B柱内护板作为前、后排乘员都可见的区域对外观要求更高。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为了造型及匹配上的美观,B柱内护板两侧翻边在注塑模具上采用倒扣结构,采用此结构生产出来的B柱内护板就会产生了一个向内的应力,导致B柱内护板上远离安装点处的翻边会产生内收现象,而B柱下内护板相对于其它立柱内护板尺寸更长,强度更弱,此种内收现象就显得尤为明显,从而导致严重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B柱下内护板,目的是避免出现内收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汽车B柱下内护板,包括内护板本体、与内护板本体的相对两侧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护板本体的相对两侧边缘处的第一防缩件和第二防缩件,第一防缩件与内护板本体和所述第一翻边的内壁面为粘接连接,第二防缩件与内护板本体和所述第二翻边的内壁面为粘接连接。

所述第一防缩件通过3M胶带与所述内护板本体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一翻边的内壁面粘接连接。

所述第二防缩件通过3M胶带与所述内护板本体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翻边的内壁面粘接连接。

所述第一防缩件和第二防缩件的材质为发泡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B柱下内护板,通过设置防缩件与内护板本体和翻边粘接成一体,可以避免翻边处产生内收现象,提高了B柱下内护板提高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B柱下内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内护板本体;2、第一翻边;3、第二翻边;4、第一防缩件;5、第二防缩件;6、3M胶带;7、侧围钣金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下内护板,包括内护板本体1、与内护板本体1的相对两侧边缘连接的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以及设置于内护板本体1的相对两侧边缘处的第一防缩件4和第二防缩件5,第一防缩件4与内护板本体1和第一翻边2的内壁面为粘接连接,第二防缩件5与内护板本体1和第二翻边3的内壁面为粘接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内护板本体1具有一定的长度,B柱下内护板在汽车B柱上为竖直安装,内护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内护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内护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与汽车的X向(X向是指整车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为相对设置且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朝向内护板本体1的板厚方向的同一侧翻转,第一翻边2与内护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缘为圆弧过渡连接,第二翻边3与内护板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边缘为圆弧过渡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防缩件4位于第一翻边2和内护板本体1的内侧,第二防缩件5位于第二翻边3和内护板本体1的内侧。在内护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防缩件4和第二防缩件5在内护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处与内护板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防缩件4和第二防缩件5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一个空腔,即防缩件无需沿着内护板本体1的整个宽度方向进行设置,从而节约了材料,减轻了重量。

作为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防缩件4通过3M胶带6与内护板本体1的内壁面和第一翻边2的内壁面粘接连接,第二防缩件5通过3M胶带6与内护板本体1的内壁面和第二翻边3的内壁面粘接连接。第一防缩件4和第二防缩件5与内护板本体1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内护板本体1的长度尺寸的三分之一,即第一防缩件4和第二防缩件5的位置靠近内护板本体1的上端,内护板本体1的上端为与B柱上内护板连接的一端部,B柱下内护板位于B柱上内护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的,第一防缩件4和第二防缩件5的材质为发泡材料。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