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室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273发布日期:2018-12-18 20:5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室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室工位器具。



背景技术:

齿轮室工位器具既是一种短距离运输装置,又是发动机装配线上的一种工位器具。齿轮室工位器具一般用于装配车间内,一方面它将清洗后的齿轮室运输到总装线上,另一方面它可以在总装线相关工位上作为一种工位器具。

目前,人们经常使用一种铁制清洗筐作为齿轮室周转使用,具体地说就是将清洗后的齿轮室码放在清洗筐内,导致齿轮室结合面很容易磕碰、划痕,且拿取不便。齿轮室结合面磕碰、划痕容易造成密封不严,从而造成渗漏且外观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导致齿轮室结合面磕碰、划痕,且拿取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齿轮室工位器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齿轮室工位器具,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若干层板,每个所述层板上设置有容置齿轮室的限位架,所述层板下端设有缓冲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限位架包括顶部限位条和底部限位槽,所述顶部限位条和底部限位槽互相平行配合并与齿轮室的大小相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层板一端通过铰链铰接于框架上,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气弹簧支架、第二气弹簧支架以及气弹簧,所述第一气弹簧支架固定于框架上,第二气弹簧支架固定于层板下端,所述气弹簧连接于第一气弹簧支架与第二气弹簧支架之间,并且气弹簧的伸缩端设置于远离铰链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层板与框架平面呈3°向上倾斜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框架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每个层板的下端两侧均设有支撑作用的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固定式脚轮与活动式带刹脚轮,所述固定式脚轮与活动式带刹脚轮设于框架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叉车槽,所述叉车槽设于框架的底部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叉车槽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层板为三个,最底部的层板下端设有依次均匀排布的三块支撑块并于框架的平面呈3°夹角。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避免齿轮室在周转过程中磕碰及划痕,保证零部件质量,且方便拿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层板与限位架转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2:一种齿轮室工位器具,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有若干层板(2),每个所述层板(2)上设置有容置齿轮室的限位架(3),所述层板(2)下端设有缓冲装置(10),可有效地避免齿轮室间相互磕碰,保证零部件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限位架(3)包括顶部限位条(301) 和底部限位槽(302),所述顶部限位条(301)和底部限位槽(302)互相平行配合并与齿轮室的大小相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层板(2)一端通过铰链(303)铰接于框架(1)上,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第一气弹簧支架(101)、第二气弹簧支架(102)以及气弹簧(103),所述第一气弹簧支架(101)固定于框架(1) 上,第二气弹簧支架(102)固定于层板(2)下端,所述气弹簧(103)连接于第一气弹簧支架(101)与第二气弹簧支架(102)之间,并且气弹簧(103)的伸缩端设置于远离铰链(303)的一端,旋转层板,方便下层齿轮室拿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层板(2)与框架(1)平面呈3°向上倾斜状,保证齿轮室码放及周转过程中不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把手(6),所述把手(6)设置于框架(1)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每个层板(2)的下端两侧均设有支撑作用的第一挡块(4)与第二挡块(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固定式脚轮(7)与活动式带刹脚轮(8),所述固定式脚轮(7)与活动式带刹脚轮(8)设于框架(1)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叉车槽(5),所述叉车槽(5)设于框架(1)的底部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叉车槽(5)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层板(2)为三个,最底部的层板(2) 下端设有依次均匀排布的三块支撑块(9)并于框架(1)的平面呈3°夹角,保证齿轮室码放及周转过程中不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