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鞍座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7013发布日期:2018-09-05 00:0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式鞍座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自行车、电动车是目前人们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电动自行车鞍座较硬,硬性缓冲力小,且功能单一,在长时间或长期骑行时,在身体的重压下,腰部、臀部的肌肉、关节、骨骼很容易疲劳僵硬,使血液循环不畅,对骑行者的健康不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鞍座进行改进,减少长时间骑行带来的疲劳和不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在鞍座后部增加靠背支架的概念,但是,靠背支架不可调节,不能适应消费者差异化,反而给其共享化适应不同人群带来麻烦和不变。而且现在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电动车及共享自行车车得到了很大的使用,同一个车辆就要面对不同的适用人群,不同的体型导致了不同的使用距离要求,所以就需要提高自行车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调式鞍座及自行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式鞍座,包括滑座,匹配地穿套在所述的滑座内部的承载部,以及对应设置在滑座上且其上固定设置有鞍座体的载架,所述的承载部的侧面对应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的滑座上对应形成有固定孔,对应贯穿固定孔和滑槽的螺栓将所述的滑座和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载架后部设置有靠背,所述的靠背包括与所述的载架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的固定板铰接的活动板,以及与所述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背板,所述的活动板与载架间设置有调节螺栓,同时在所述的活动板和载架间设置有支撑弹簧。

所述的载架上固定设置有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螺杆自下而上穿过活动板及载架上的穿孔并与所述的螺母配合连接。

所述的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的螺杆上,所述的固定板和活动板通过铰轴可旋转连接。

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螺杆上端部设置有防脱销杆。

所述的承载部为开口朝下的U型,其包括承载顶板,以及对应形成在两侧的承载侧板,所述的滑座包括滑座顶板,滑座侧板,以及形成在滑座侧板底部向内弯折并延伸形成的滑座底板,所述的滑座底板与所述的承载侧板的底边相滑动接触,所述的滑槽和固定孔对应形成正在承载侧板和滑座侧板上。

所述的承载部和滑座为对应滑动配合的方管。

所述的背板包括底部的圆弧弹性板,与圆弧弹性板一体形成的支撑直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直板端部的宽板,所述的宽板上设置有垫层。

所述的载架包括与滑座固定连接的连接平板,形成在连接平板两侧并对称斜上延伸的承板以及其上形成有连接孔的定位板。

所述的承载部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筒。

一种自行车,包括所述可调式鞍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相对滑动的承载部和滑座,利用螺栓实现紧固,通过滑槽的设置即可实现鞍座的前后可调,为调节提供便利,而且滑动时配合,稳定性高,易于调节,增强骑行舒适感。,通过铰轴将合页结构引入到靠背上,使得背板在调节螺栓的限位下角度可调,大大提高了人群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合页机构引入转动功能,稳定性高承重性强,而且通过对应孔的设置,实现较大角度范围的调节。而且角度的改变,可调整了靠背与鞍座的距离,提高不同体型人群的适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鞍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鞍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鞍座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鞍座的靠背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鞍座包括滑座1,匹配地穿套在所述的滑座内部的承载部2,以及对应在滑座上且其上固定设置有鞍座体的载架3,所述的承载部的侧面对应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滑槽4,所述的滑座上对应形成有固定孔,对应贯穿固定孔和滑槽的螺栓5将所述的滑座和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的载架后部设置有靠背,其包括与所述的载架3后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板7,与所述的固定板铰接的活动板8,以及与所述的活动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背板9,所述的活动板与载架3间设置有调节螺栓31,同时在所述的活动板和载架3间设置有支撑弹簧6。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孔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的螺栓为两个。以提高滑槽定位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的滑槽的底侧边上形成有波浪形或锯齿形定位口,以便提高前后定位的稳定性。

同时,避免过度调节,在所述的调节螺栓的上端部设置有防脱销杆。这样通过防脱销杆与螺母的干涉,即可实现调节的下限位。具体地,为提高使用感受,所述的背板9包括位于底部且下端与活动板对接或一体形成的圆弧弹性板91,与圆弧弹性板一体形成的支撑直板92,以及固定设置在支撑直板端部的宽板93,所述的宽板,如倒梯形,上设置有垫层。而且,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感受,所述的垫层上设置有按摩凸起,这样借助骑行的震动利用按摩凸起对腰部进行按摩,减少骑行疲劳和不适。

具体地说,所述的固定板7和活动板8通过铰轴可旋转连接,所述的载架3上固定设置有螺母32,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螺杆自下而上穿过活动板及载架3上的穿孔并与所述的螺母配合连接。其中,所述的活动板上的穿孔为长孔。所述的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的螺杆上以将活动板向下压紧,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相对滑动的承载部和滑座,利用螺栓实现紧固,通过滑槽的设置即可实现鞍座的前后可调,为调节提供便利,而且滑动时配合,稳定性高,易于调节,提高产品的适应性。通过铰轴将合页结构引入到靠背上,使得背板在调节螺栓的限位下角度可调,大大提高了人群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合页机构引入转动功能,稳定性高承重性强,而且通过对应孔的设置,实现较大角度范围的调节。而且角度的改变,可调整了靠背与鞍座体的距离,提高不同体型人群的适应力。

作为其中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承载部为开口朝下的U型,其包括承载顶板,以及对应形成在两侧的承载侧板,所述的滑座包括滑座顶板,滑座侧板,以及形成在滑座侧板底部向内弯折并延伸形成的滑座底板,所述的滑座底板与所述的承载侧板的底边相滑动接触,所述的滑槽和固定孔对应形成正在承载侧板和滑座侧板上。

当然,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承载部和滑座为对应滑动配合的方管。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部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筒,所述的U型承载部内部设置有轴向三角形支撑筋。利用连接筒与车架中管100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连接筒顶部和侧部分别有螺栓与车架中管连接,也能进一步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鞍管夹进行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载架包括与滑座固定连接的连接平板,形成在连接平板两侧并对称斜上延伸的承板以及其上形成有连接孔的定位板。采用鞍式设计,利用载架的弹性提高力的分布,提高舒适性的同时,提升产品稳定性,所述的靠背即固定在后部的定位板上,将支撑调整机构均设置在鞍座体之外,鞍座体进行设计时减少体积制约,能进一步控制成本等,而且,鞍座体作为易损部件,更换便利,也有利于控制维护成本,尤其是控制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同时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所述的自行车为共享自行车或共享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中管100,以及所述的前后可调式鞍座,所述的鞍座的承载部与所述的车架中管固定连接,如果过鞍管夹固定连接,所述的载架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鞍座体。所述的自行车为电动自行车,其中,所述的滑槽与水平保持0-15°夹角。滑槽的夹角实现,可以借助承载部的倾斜安装,或则会滑槽的倾斜开设,借助后部翘起的滑槽设计,越往后越高,进一步提升人体契合性,提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符合共享经济需求,便利调节前后鞍座的距离,同时还可以便捷调节靠背的角度及与鞍座的距离,可适应于不同的人群,提高骑乘感受,满足消费者使用的差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