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4091发布日期:2018-12-19 05:2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典型地涉及具有所谓背骨(菱形框架)型的车身框架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摩托车中,具备液压式的后液压系统,abs单元设置于将与制动踏板联动的后用主缸与后卡钳连接的液压回路之间。并且,从abs单元的第三接头部分至后用主缸为止的第三液压回路及从abs单元的第四接头部分至后卡钳为止的第四液压回路分别由第一及第二软管形成,该第一及第二软管由弹性体构成。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能够使液压回路的路径的自由度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8005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这样的现有例中,车身结构物分散配置于车辆的左右,因此对于车身结构物的接近性较难,它们的组装性未必良好。另外,特定的车身结构物集中配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单侧,车身的尤其是左右的重量平衡难以获得,难以确保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身结构,提高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并且确保维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特征在于,该摩托车具有单缸发动机和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包含从头管向斜下方直线延伸的下框架,在所述摩托车中,在中央线的一方侧配置abs装置、前后制动盘、前后制动钳、制动配管及消音器,所述中央线是俯视时在中央分割车身宽度方向并通过所述下框架的线,在所述中央线的另一方侧配置油冷却器,与所述单缸发动机相连的排气管入口向配置有所述abs装置的所述中央线的所述一方侧延伸,从侧面观察时,所述abs装置、所述油冷却器及所述下框架配置为大致重叠。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并且确保维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周围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框架周围的右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摩托车,11车身框架,12转向头管,13主框架,14座椅轨道,15发动机,16前叉,17前轮,18枢轴,19摆臂,20后轮,21曲轴箱,22气缸体,23气缸盖,24气缸盖罩,25侧框架,26下框架,27托架,28支柱,29燃料箱,30空气滤清器,31进气通路,32节气门体,33排气管,34消声器,35腔,36abs装置,37托架,38前轮用制动软管,39后轮用制动软管,40、43制动盘,41、44制动钳,42、45连接器,46油冷却器,47托架,48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为:摩托车具备单缸发动机和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包含从头管向斜下方直线延伸的下框架的车身框架,在摩托车中,在中央线的一方侧配置abs装置、前后制动盘、前后制动钳、制动配管及消音器,该中央线是俯视时在中央分割车身宽度方向并通过所述下框架的线,在所述中央线的另一方侧配置油冷却器,与所述单缸发动机连接的排气管入口向配置有所述abs装置的所述中央线的所述一方侧延伸,从侧面观察时,所述abs装置、所述油冷却器及所述下框架配置为大致重叠。

在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身结构中,从摩托车的一方侧接近车身,从而能够在车身的同一侧效率良好地实施组装作业。另外,通过将abs装置、油冷却器及下框架配置为侧面观察时重叠,从而能够获得车身的重量平衡而确保维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实施例】

包含图1及图2,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图中,根据需要,将骑乘摩托车10的骑手观察车辆前方的方向作为前方,将其反方向作为后方。另外,将骑手的右侧作为右方,将左侧作为左方,根据需要,分别适当地由箭头表示这些方向。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摩托车10的车身结构的右前方立体图,图2是表示摩托车10的车身结构的左前方立体图。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摩托车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摩托车10通过钢制或铝合金制的车身框架11形成车身骨架,经过对车身框架11装配各种部件而构成。关于车身框架11的具体结构,之后叙述,但主框架13从结合于车身框架11的前上端部的转向头管12向后斜下方延伸设置,在该主框架13的后部附近结合座椅轨道14等。包含发动机15的动力单元通过车身框架11支承于车身的大致中央部。

转向头管12将前叉16支承为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在该前叉16的上端侧结合把手(未图示)。前轮17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前叉16的下端部。前轮17的上方由前挡板(未图示)覆盖。在发动机15的后方,经由枢轴18(参照图4)而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摆臂19由车身框架11支承,后轮20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摆臂19的后端部。在摆臂19的前后方向中间部适当的部位与车身框架11侧之间安装减震器(未图示),后轮20的上方由后挡板(未图示)覆盖。在位于后轮20的上方的座椅轨道14配置供骑手落座的座椅。

发动机15是四冲程单缸(也可以是2缸以上)发动机,也可以是水冷式或气冷式发动机。在该发动机15的基本结构中,具有曲轴箱21和气缸体22,该曲轴箱21将沿左右方向水平配置的曲轴支承、收容为旋转自如,该气缸体22结合于曲轴箱21的上部,气缸体22的轴线适当地前倾而设定于大致上下方向。此外,发动机15构成为包含结合于气缸体22的上部的气缸盖23和覆盖气缸盖23的气缸盖罩24。

此外,还参照图3及图4对车身框架11周围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摩托车10的车身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摩托车10的车身结构的右侧视图。该实施例的车身框架11可以是例如背骨(菱形框架)型,或者也能够选择单摇篮式等。从转向头管12向后斜下方延伸设置的主框架1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向下方弯曲,左右伸出的一对侧框架25以呈大致门型的方式结合于主框架13的下端部附近。多个发动机架用的托架在主框架13及侧框架25设置成突出的状态,并支承发动机15。另外,具有从转向头管12向后斜下方直线延伸的下框架26,该下框架26经由发动机架用的托架27而支承发动机15的曲轴箱21前部。

另外,左右一对座椅轨道14结合于主框架13的后部附近,该座椅轨道14延伸到后轮20的上方。另外,主框架13与一对座椅轨道14结合为俯视时呈y字形。此外,左右一对支柱28结合于侧框架25的门型的肩部附近,这些支柱28分别结合于座椅轨道14的后端部附近。通过这些框架部件构成具有立体结构的车身框架,确保对于发动机15的高支承刚性。

在上述情况下,在主框架13搭载如图4那样位于发动机15的上方的燃料箱29。燃料箱29通过主框架13被弹性支承。在具有这样的车身结构的摩托车10的车辆外观中,虽然省略图示,但侧罩及后罩等的各种车身罩可以支承于车身框架等的适当的部位并进行覆盖。另外,也可以在前轮17的上方搭载头灯,并且在车辆的前后实装信号灯等。

在发动机15的进气系统中,如图1所示,空气滤清器30配置为分别夹持于右侧的座椅轨道14与支柱28之间,由空气滤清器30净化后的空气供给至发动机15。在进气通路31的中途配设节气门体32,该进气通路31形成于空气滤清器30与设置于气缸盖23的后部的进气端口(未图示)之间并连结两者,从该节气门体32向发动机15的进气端口供给规定混合比的混合气。另外,在发动机15的气缸体22内爆发、燃烧的燃烧气体在排气系统中从发动机15排出。即,在发动机15内产生的燃烧气体作为废气,通过连接于发动机15的排气端口(未图示)的排气管33,最终从消声器34(消音器)排出。另外,在排气管33及消声器34之间配置腔35,它们相互连接。

在该中央线l的一方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右侧配置abs装置36(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该中央线l是俯视摩托车10时在中央分割车身宽度方向,并如图3所示通过下框架26的线。abs装置36经由托架37安装于下框架26的与转向头管12的结合部附近的右侧面部,前轮用制动软管(或配管)38、后轮用制动软管(或配管)39从下框架26的与转向头管12的结合部附近的右侧面部延伸。如图1所示,在右侧的前叉16的内侧,单个的制动盘40固定于前轮17的车轴,制动钳41固定于右侧的前叉16。如图5或图6等所示,连接于制动钳41的前轮用制动软管38经由固定于转向头管12下方的下框架26的前侧的连接器(或者适配器)42而固定安装于下框架26。并且,前轮用制动软管38从连接器42向制动钳41布线。

另外,在右侧的摆臂19的内侧,单个的制动盘43(参照图4~图6)固定于后轮20的车轴,制动钳44固定于右侧的摆臂19。如图5等所示,连接于该制动钳44的后轮用制动软管39经由固定于侧框架25的内侧附近的连接器(或者适配器)45而固定安装于例如侧框架25适当部位。并且,后轮用制动软管39从连接器45向后轮用的制动钳44布线。

这样以abs装置36为开始,前后的制动盘40及制动盘43、前后的制动钳41及制动钳44、前后的制动软管38及制动软管39配置于通过下框架26的中央线l(图3)的一方侧。此外,消声器34也如图1所示配置于中央线l的一方侧,即配置于右侧。

另外,如图1及图6等所示,与发动机15相连的排气管33的排气管入口33a向配置有abs装置36的中央线l的一方侧,即右侧延伸。

另一方面,在中央线l的另一方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或は图3所示,在左侧配置油冷却器46。在该情况下,油冷却器46在发动机15的气缸盖23及气缸盖罩24的前方以沿下框架26的倾斜的方式经由多个托架47而安装于下框架26。

此外,如图6所示,从侧面观察时,abs装置36、油冷却器46及下框架26配置为大致重叠(也参照图5)。在该情况下,也如图3所示,abs装置36从通过下框架26的中央线l向右侧伸出,另外,油冷却器46从该中央线l向左侧伸出。

在上述情况下,如图2所示,与空气滤清器30大致对应地搭载电池48,即,电池48配置为位于左侧的座椅轨道14与支柱28之间。即,从侧面观察时,空气滤清器30与电池48配置为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空气滤清器30和电池48也能够以与上述相反的左右的配置关系搭载。

首先,对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摩托车10的车身结构中,制动相关的车身结构物集中配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单侧,在该实施例中集中配置于右侧。因此,制动相关车身结构物向车身的组装时,作业人员容易接近车身,即作业人员不用在车身的左右间频繁移动就能够进行组装作业,因此车身结构物的组装性提高。另外,需要维护的部件集中于车辆侧面,因此维护性优异。例如,软管类等不以从车辆右跨越向左的方式布线,因此即使不将手伸入车辆中心部也能够进行维护作业。

具体而言,在中央线l的一方侧配置abs装置36、前后的制动盘40及制动盘43、前后的制动钳41及制动钳44、前后的制动软管38及制动软管39。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从摩托车10的右侧接近车身,从而能够在车身的同一侧效率良好地实施组装作业。

接着关于车身重量平衡,制动相关的车身结构物集中配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单侧,因此这样的话则会失去车辆的方向稳定性。在本发明中,配置为侧面观察时abs装置36、油冷却器46及下框架26重叠,从而能够维持方向稳定性。

具体而言,在中央线l的另一方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左侧配置油冷却器46。在该情况下,相对于作为重量物的油冷却器46,从侧面观察时,abs装置36及下框架26重叠配置,由此能够获得摩托车10的左右的重量平衡。

此外,abs装置36在气缸盖23的前方与发动机15分离配置,如图4所示,搭载为不与燃料箱29的前端部重叠。使容易受热的影响的abs装置36难以受到来自发动机15的热的影响,始终发挥正常功能,进而也有助于安全性提高。在该情况下,使来自发动机15的热不滞留于abs装置36的周边,容易向上方释放。另外,将abs装置36配置于靠近车辆前方,从而容易接受摩托车10行驶时的行驶风,有对于abs装置36的冷却性优异等优点。

另外,在发动机15的后方左右平衡良好地配置空气滤清器30和电池48,能够紧凑地搭载多个车身结构物。

以上,与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一起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车身结构物整体也能够以左右相反的配置关系搭载,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