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2733发布日期:2018-12-19 05: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身部件的强度对整车车身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的后部需要抵挡碰撞,避免车身结构受到损坏。

汽车车身的后部结构中的侧围、后背门流水槽以及后部上主梁抵御偏置碰的强度低,而三者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均较为成熟,并且,若分别增加各自的强度又会导致整车的重量增大,难以满足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如何提高车身后部结构的强度,提升抵御偏置碰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通过该后部安装总成将b柱辅梁、后部上主梁、侧围以及后背门流水槽连接固定,形成稳固定支撑,从而提高车身后部结构的连接强度,提升车身后部抵御偏置碰的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包括:

后加强斜梁,所述后加强斜梁连接在b柱辅梁和后部上主梁之间;

侧围内安装板,所述侧围内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后加强斜梁与侧围之间;

过渡件,所述过渡件连接在所述侧围内安装板与后背门流水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侧围内安装板靠近所述后加强斜梁与所述后部上主梁连接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侧围内安装板被支撑在所述后加强斜梁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侧围内安装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后加强斜梁贴合。

可选地,所述侧围内安装板具有主板和连接在所述主板、并相对于所述主板折弯的翻边,所述主板靠近所述过渡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围和所述过渡件之间,所述翻边贴合在所述后加强斜梁的表面固定。

可选地,所述主板上开设减重孔,所述减重孔的周边设有由所述主板的表面拱起的环状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过渡件朝向所述侧围内安装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侧围内安装板。

可选地,所述过渡件与所述后背门流水槽的侧框形成两个连接点,两个所述连接点的其中一个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渡件与所述侧围内安装板的连接点位置、另一个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渡件与所述侧围内安装板的连接点位置。

可选地,所述过渡件包括第一连接支板和第二连接支板,所述第二连接支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板弯折、并形成小于180°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支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板的衔接处连接在所述侧围内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支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板的末端均连接在所述后背门流水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后部安装总成、b柱辅梁、后部上主梁、侧围以及后背门流水槽。

通过如上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的包括后部加强斜梁、侧围内安装板以及过渡件,其中,后加强斜梁连接在b柱辅梁和后部上主梁之间,侧围内安装板连接在后加强斜梁与侧围之间,而过渡件连接在侧围内安装板与后背门流水槽之间,如此设置,通过该后部安装总成中的后部加强斜梁进一步将b柱辅梁与后部上主梁连接,三者形成三角形框架,以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相互连接的侧围内安装板和过渡件将侧围和后背门流水槽连接,并由后加强斜梁支撑侧围内安装板,进而为侧围内安装板和过渡件连接侧围和后背门流水槽提供支撑。通过该结构的后部安装总成将b柱辅梁、后部上主梁、侧围以及后背门流水槽连接固定,形成稳固定支撑,从而提高车身后部结构的连接强度,提升车身后部抵御偏置碰的能力。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后部安装总成与车身的装配关系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后部安装总成与车身的装配关系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侧围内安装板与过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侧围内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侧围内安装板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过渡件的结构示意。

标号说明:

10后加强斜梁;

20侧围内安装板;

21主板;

211减重孔;

212环状加强筋;

213折缝;

214加强凸起;

215第三连接孔;

216第四连接孔;

22翻边;

30过渡件;

31第一连接支板;

32第二连接支板;

33第一连接孔;

34第二连接孔;

40b柱辅梁;

50后部上主梁;

60侧围;

70后背门流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身后部结构的强度的,抵御偏置碰的能力弱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通过该后部安装总成中的后部加强斜梁将b柱辅梁与后部上主梁连接,三者形成三角形框架,以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相互连接的侧围内安装板和过渡件将侧围和后背门流水槽连接,并由后加强斜梁支撑侧围内安装板,进而为侧围内安装板和过渡件连接侧围和后背门流水槽提供支撑。通过该结构的后部安装总成将b柱辅梁、后部上主梁、侧围以及后背门流水槽连接固定,形成稳固定支撑,从而提高车身后部结构的连接强度,提升车身后部抵御偏置碰的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后部安装总成与车身的装配关系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后部安装总成与车身的装配关系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包括后加强斜梁10、侧围内安装板20以及过渡件30。参见图1和图2所示,后加强斜梁10连接在b柱辅梁40和后部上主梁50之间,而侧围内安装板20连接在后加强斜梁10与侧围60之间,过渡件30连接在侧围内安装板20与后背门流水槽70之间。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后部安装总成的后部加强斜梁10进一步将b柱辅梁40与后部上主梁50连接,从而使得该后加强斜梁10与后部上主梁50、b柱辅梁40以及b柱形成近似三角形框架,以为车身后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且,后加强斜梁10固定在b柱辅梁40靠近车顶的端部处,在车身的顶部与车身的后部上主梁50之间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车身框架连接的强度。

结合图2和3所示,侧围内安装板20与过渡件30相互连接,并且,侧围内安装板20外侧面固定在侧围60上,而过渡件30的末端固定在后背门流水槽70的侧框上,如此,通过相互连接的侧围内安装板20与过渡件30将侧围60和后背门流水槽70进一步连接。侧围内安装板20固定在后加强斜梁10上,这样,可通过后加强斜梁10为侧围内安装板20和过渡件30提供安装支撑,增强侧围60与后背门流水槽70的连接强度。通过上述设置,该后部安装总成通过后加强梁、侧围内安装板20以及过渡件30将侧围60、后背门流水槽70与后部上主梁50、b柱辅梁40形成框架结构,提升了车身后部的强度,进而,在发生偏置碰时,侧围60和后背门流水槽70的连接结构稳定,能够充分抵御偏置碰。

在进一步地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围内安装板20靠近后加强斜梁10与后部上主梁50连接的一端,从而使得侧围内安装板20更靠近车身后部的下方。如此设置,该侧围内安装板20能够进一步抵御偏置碰,吸收偏置碰的能量,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该侧围内安装板20被支撑在后加强斜梁10的上方,具体如图3所示,该侧围内安装板20的下边缘与后加强斜梁10的上表面贴合固定连接;参见图4所示,该侧围内板安装板20的上端与过渡件3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如图1和2所示,侧围内安装板20和过渡件30支撑并连接在后加强斜梁10与后背门流水槽70之间,并且,侧围60进一步安装在侧围内安装板20上,该侧围内安装板20又进一步为侧围60提供了支撑。

参见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对侧围内安装板20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在具体实施例中,该侧围内安装板20具有主板21和翻边22,翻边22连接在主板21、并相对于主板21折弯。其主板21靠近过渡件30的一端固定在侧围60和过渡件30之间,也就是说,过渡件30连接在主板21的一侧表面,而侧围60固定在该主板21的另一侧表面。

翻边22贴合在后加强斜梁10的表面并固定,翻边22的宽度优选设置为15mm,从而与后加强斜梁10的表面充分贴合连接。当然,还可根据具体的要求而设定该翻边22的尺寸。

在翻边22与主板21连接的折痕上设有多个加强凸起214,从而增加侧围内安装板20的强度。

该主板21上具有折缝213,从而使得主板21的下段向后加强斜梁10弯折,以适配后加强斜梁10与侧围60的安装位置,并且该折缝213上也设有多个加强凸起214,从而增加该侧围内安装板20的强度。

该侧围内安装板20的主板21还开设有减重孔211,并且在减重孔211的周边设有由主板21的表面拱起的环状加强筋212,从而增强该主板21的强度。其中,该环状加强筋212环绕在减重孔211的周边,并且,环状加强筋212与减重孔211的孔边缘的距离优选设置为10mm。

如图2所示,过渡件30朝向侧围内安装板20的一侧固定于侧围内安装板20上,而侧围60固定在该侧围内安装板20的另一侧上,使得侧围60和过渡件30夹持固定在侧围内安装板20的两侧,如此设置,该侧围内安装板20能够为侧围60和过渡件30提供稳固的支撑。

如图2和图5所示,该侧围内安装板20的主板21具有第三连接孔215和第四连接孔216,其中,第三连接孔215连接在过渡件30的对应位置、第四连接孔216连接在侧围60的对应位置。

该过渡件30与后背门流水槽70的侧框形成两个连接点,两个连接点中的一个高度高于过渡件30与侧围内安装板20的连接点位置、另一个高度低于过渡件30与侧围内安装板20的连接位置。其中,具体地,在该过渡件30上的连接点位置处,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33,用于与后背门流水槽70螺接。

参见图2和7所示,对过渡件30进一步优化设计。

该过渡件30包括第一连接支板31和第二连接支板32,其中,第二连接支板32相对于第一连接支板31弯折、并形成小于180°的夹角,而第一连接支板31和第二连接支板32的衔接处连接在侧围内安装板20上,并且,在该衔接处具有与侧围内安装板20连接的第二连接孔34,该第二连接孔34与侧围内安装板20上的第四连接孔216的位置对应,两者同尺寸并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而第一连接支板31和第二连接支板32的末端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3,以连接在后背门流水槽70上。如此设置,第一连接支板31和第二连接支板32的末端固定在后背门流水槽70上,三者形成稳固的三角形固定连接,以增强连接强度。并且,将侧围内安装板20固定在三角形结构的顶端,即第一连接支板31与第二连接支板32的衔接处,从而通过该过渡件30使得侧围内安装板20与后背门流水槽70牢靠的固定。

除上述的后部安装总成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后部安装总成,还包括b柱辅梁40、后部上主梁50、侧围60以及后背门流水槽70,该后部安装总成安装在车身后部的两侧,即在车身后部的每一侧均装设上述后部安装总成。其中,b柱辅梁40、后部上主梁50、侧围60以及后背门流水槽70之间的位置结构及与车身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请参见现有技术,该后部安装总成与b柱辅梁40、后部上主梁50、侧围60以及后背门流水槽70的连接结构请一并参见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阐述。由于上述后部安装总成具有以上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后部安装总成的汽车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通过如上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的包括后部加强斜梁、侧围内安装板20以及过渡件30,其中,后加强斜梁10连接在b柱辅梁40和后部上主梁50之间,侧围内安装板20连接在后加强斜梁10与侧围60之间,而过渡件30连接在侧围内安装板20与后背门流水槽70之间,如此设置,通过该后部安装总成中的后部加强斜梁进一步将b柱辅梁40与后部上主梁50连接,三者形成三角形框架,以提供稳定的支撑,通过相互连接的侧围内安装板20和过渡件30将侧围60和后背门流水槽70连接,并由后加强斜梁10支撑侧围内安装板20,进而为侧围内安装板20和过渡件30连接侧围60和后背门流水槽70提供支撑。通过该结构的后部安装总成将b柱辅梁40、后部上主梁50、侧围60以及后背门流水槽70连接固定,形成稳固定支撑,从而提高车身后部结构的连接强度,提升车身后部抵御偏置碰的能力。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