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522发布日期:2018-10-19 21:1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由各类零件组合而成的一种交通工具,其中,轴类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转运输的问题。手推车是一种常用的搬运工具,手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传统手推车的车体材质一般为木质,现代生产的手推车车体材质一般为铁皮;不同用途的手推车有不同的车体结构。

现有的车间输送用手推车,一般包括车体、位于车体上的推手和位于车体底面的滚轮;另外,为了防止推手磨坏工人的手掌,在推手的表面会设置防滑层(例如棉布层、橡胶层或者在橡胶层表面均匀固定多个细长的软质橡胶突条)。该手推车一般用于传送零件,使用时,将零件放入车体内;当推动到需要的地方时,手持推手,并将推手向上提起,使得车体远离推手的一端向下倾斜,车体靠近推手的一端向上翘起,进而将车体内的零件倒出。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由于推车有一定的深度,如果要轻放零件,工人必须将手伸入车体内,并弯腰,然后将零件轻放入车体内;长期如此,工人容易疲劳;工人在疲倦状态下,些许零件可能并不会被工人轻放入车体内,而是直接从高处松手,当零件从高处掉入车体内时,零件与车体内壁发生强烈碰撞,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2、需要倒出车体内的零件时,若零件较重,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倒出方法,推车的工人需要较大的力气将推手向上提,卸料非常费力;长期如此,工人容易疲惫,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3、工人长期捏住推手,容易产生汗液,长期如此,导致推手有湿润感;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推手有湿润感,舒适度降低,容易分散工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人工作;4、手推车在运输的过程中,没有上盖,零件上容易沾上灰层,不利于零件的保存或后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摩托车用加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件从高处掉入车内,易发生损坏;卸料费力;以及运输过程中,零件容易沾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摩托车用加工装置,包括车体、推手和滚轮,推手位于车体上,滚轮位于车体底部;还包括动力部和用于盖住车体的盖板,盖板的一端与车体的上部铰接;

动力部包括转动套、转动杆、拉线、第一锥齿轮和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套套于推手的外壁上,且转动套与推手转动连接;推手内设有用于容纳转动杆的杆腔,且杆腔内设有用于转动杆回位的扭簧;杆腔的腔壁上设有弧形口,转动杆的一侧凸起并从弧形口穿出与转动套固定;转动杆的一端伸入车体内,且该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上固定有转动棍,且转动棍与车体转动连接;拉线缠绕在转动棍上,且拉线用于拉动盖板,车体内设有用于盖板复位的复位件;

车体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开关门,且开关门的一边与车体铰接,车体上设有用于拉动开关门的弹性件;车体上设有条形口,开关门上滑动连接有在盖板的推动下进入条形口的滑板,开关门上设有用于滑板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锥齿轮的相互配合,将转动套产生的转动转化为竖直方向的转动,进而实现对拉线的收卷;采用扭簧来实现转动杆的反向转动回位;采用盖板绕铰接点转动,来实现对滑板的推动。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方案来装零件,转动转动套,进而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也会随着转动,此时转动棍转动,进而使得拉线被收卷;拉线拉动盖板绕着铰接点转动,进而使得盖板向下倾斜;装零件的工人将零件放入车体内时,不需要弯腰,直接将其放在盖板上,就能够使得零件滑入到车体内;零件与车体内壁不会发生强烈碰撞,零件不易损坏。

2、转动转动套后,松开转动套时,扭簧能够使得转动杆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转动套随着反向转动,进而将转动套上的汗液甩掉。

3、当需要取出车体内的零件时,将转动套转动到不能转动为止,此时盖板向下倾斜到最大程度;这个过程中,盖板会推动滑板向下滑动,进而使得滑板滑动到与条形口对应的位置,此时,滑板没有车体壁的限制,滑板进入到条形口内,且开关门也没有了限制;弹性件会拉动开关门,开关门绕着铰接处向外翻转,进而从出料口处将零件取出,不需要再用力翻转车体。

4、手推车在运输的过程中,盖板能够将车体盖住,零件不易沾上灰层,利于零件的保存或后期使用。

5、综上,使用本方案中的手推车,推车人操作时,只需要转动转动套;盖板的转动、出料口的打开以及转动套上汗液的甩掉,均是来自一个动力;非常的简单和方便。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开关门的下端与车体铰接;滑板设置在开关门位于车体内的一侧。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盖板在向下转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推动滑板向下滑动。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开关门位于车体内的一侧上设有条形滑槽,条形滑槽的两侧设有凹槽;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内,且滑板的两侧还设有分别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定位突起;弹性复位件固定在条形滑槽的底壁与滑板的底面之间。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滑板与开关门的滑动连接,此处滑板主要是滑动连接在开关门位于车体内的表面上。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开关门内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位于靠近车体内的一侧;滑板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弹性复位件固定在滑板的底面与滑动槽的底面之间。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滑板与开关门的滑动连接,此处的滑板主要是从开关门的上端插入到滑动槽内,整个滑动槽是将滑板包裹的;滑板能够从滑动槽的上部滑出。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二或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弹性复位件为压簧。

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盖板没有压滑板的时候,弹性复位件能够使得滑板伸出并与条形口上方的车体内壁接触。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盖板包括第一板和一端与第一板铰接的第二板;拉线与第二板连接,且第二板可绕着铰接处转动,转动角度为0~30°;第二板可与滑板接触;第一板远离第二板的一端与车体内壁铰接。

进一步方便零件滑入车体内;具体原理为:拉线拉动第二板,第二板绕着与第一板铰接处转动,进而使得零件先沿着第一板滑动到第二板上,再从第二板滑入到车体内,进一步保证零件能够被轻放入车体内。另外,第二板的转动角度为0~30°,进而使得第二板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就不会再被拉线拉动转动,此时,再拉动拉线,就会使得第一板倾斜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摩托车用加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盖板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盖板再次向下转动并推动滑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摩托车用加工装置的开关门打开后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开关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开关门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开关门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第一板和第二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体1、出料口11、开关门12、弹性件121、滑板122、弹性复位件123、条形滑槽124、凹槽1241、滑动槽125、条形口13、推手2、杆腔21、弧形口22、盖板3、第一板31、限位凸条311、第二板32、转动套4、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凸杆53、拉线6、放置板7、杠杆71、竖杆72。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

摩托车用加工装置,包括车体1、推手2和滚轮,推手2固定在车体1上,滚轮位于车体1底部;还包括动力部和用于盖住车体1的盖板3,盖板3的一端与车体1的上部铰接。

动力部包括转动套4、转动杆5、拉线6、第一锥齿轮51和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2。车体1的侧壁内设有动力腔,第一锥齿轮51和第二锥齿轮52均位于动力腔内。转动套4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海绵条。

推手2为圆柱形,转动套4套在推手2上,且转动套4与推手2转动连接;推手2内设有用于容纳转动杆5的杆腔21,且杆腔21内设有用于转动杆5回位的扭簧;杆腔21的腔壁上设有弧形口22,此弧形口22为沿着推手2周向方向设置的弧形开口,其占推手2的圆周长的2/3~4/5(本方案具体取3/4)。

转动杆5的一侧凸起,形成图1中的凸杆53,凸杆53从弧形口22穿出与转动套4固定;转动杆5的一端伸入动力腔内,且该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上固定有转动棍,且转动棍与转动腔的底面转动连接;拉线6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棍上后,将拉线6缠绕在转动棍上。

盖板3包括第一板31和一端与第一板31铰接的第二板32;且第二板32可绕着铰接处转动,转动角度为0~30°(本方案具体取30°),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可以在第一板31的下表面上固定一个限位凸条311,第二板32向下转动30°时,限位凸条311抵住第二板32,进而使得第二板32不会再转动。第二板32可与滑板122接触并推动滑板122向下运动;第一板31远离第二板32的一端与车体1内壁铰接。动力腔的腔壁上开有拉线孔,拉线6穿过拉线孔,然后与第二板32的底面固定连接或铰接。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的上表面均设有橡胶层,若零件从高处掉落到第一板31上,橡胶层能够减缓撞击,同时橡胶层还能够增大与零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零件缓慢滑入到车体1内。

车体1内设有用于盖板3复位的复位件,该复位件包括两个弹簧,其中一个弹簧固定在第一板31的下表面与车体1的内壁之间;另一个弹簧连接在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之间,且在该弹簧的保持下,第一板31和第二板32可以保持位于同一水平面(如图8)。

车体1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11,且出料口11位于车体1的下部;出料口11处设有开关门12,开关门12的下端与车体1铰接,车体1上设有用于拉动开关门12的弹性件121(本方案的弹性件121也为弹簧);车体1上设有条形口13,且条形口13位于出料口11的上方,条形口13与出料口11连通;开关门12上滑动连接有在盖板3的推动下进入条形口13的滑板122,开关门12上设有用于滑板122复位的弹性复位件123。

开关门12的厚度大于出料口11的厚度,且开关门12伸入到车体1内;滑板122滑动连接在开关门12位于车体1内的一侧上。

为了实现滑板122与开关门12的滑动连接,具体设置时,开关门12内设有滑动槽125,且滑动槽125位于靠近车体1内的一侧;滑板122滑动连接在滑动槽125内,弹性复位件123固定在滑板122的底面与滑动槽125的底面之间。本方案中的弹性复位件123为压簧。

另外,为了进一步便于车体1内零件的卸料,在车体1的内底面放置一个放置板7,车体1的底壁内设有一个条形孔;车体1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与条形孔连通的通孔;条形孔内设有一个杠杆71,杠杆71远离开关门12的一端上固定有竖杆72,竖杆72伸入通孔内;杠杆71的另一端位于开关门12的下方;当开关门12打开的时候,开关门12会向下抵杠杆71的端部,使得杠杆71另一端上的竖杆72向上运动,进而将放置板7向上抵;使得放置板7朝着开关门12的方向向下倾斜,开关门12一打开的时候,放置板7上的零件就会沿着放置板7从出料口11滑出。

实施例二

如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滑板122与开关门12的滑动连接方式不同:开关门12位于车体1内的一侧的表面上设有条形滑槽124,条形滑槽124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凹槽1241;滑板122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条形滑槽124内,且滑板122的两侧还设有分别插入所述凹槽1241内的定位突起;弹性复位件123(压簧)固定在条形滑槽124的底壁与滑板122的底面之间。

使用时,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拉线6拉动第二板32:转动转动套4,转动套4带动转动杆5转动,转动杆5上的第一锥齿轮51转动,第一锥齿轮51带动第二锥齿轮52转动,第二锥齿轮52带动转动棍转动,拉线6被收卷;拉线6收卷时,图1中的第二板32拉动至图2中的状态,且第二板32被限位凸条311抵住。

第二阶段,拉线6拉动第一板31:继续转动转动套4,由于第二板32不会再向下转动,此时第一板31会开始转动,形成图2的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板31向下倾斜;零件逐渐滑入到车体1内。

第三阶段,转动套4汗液甩出:松开转动套4,扭簧能够使得转动杆5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转动套4随着反向转动并恢复原位,进而将转动套4上的汗液甩掉;同时盖板3也恢复原位。如果要将别处的零件放入时,将推车推动到另一处,再次重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动作,再次将零件放入车体1内即可。

第四阶段,卸料:前面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转动转动套4,都还没有转动到极限位置;此次转动时,将转动套4转动到不能转动为止,此时盖板3向下倾斜到最大程度;而这个过程中,盖板3会推动滑板122向下滑动,进而使得滑板122滑动到与条形口13对应的位置,此时,滑板122没有车体1壁的限制,滑板122进入到条形口13内(从图5变为图6的状态),开关门12也没有了限制;弹性件121会拉动开关门12,开关门12绕着铰接处向外翻转,出料口11被打开(如图4)。开关门12打开的时候,开关门12会向下抵杠杆71的端部,使得杠杆71另一端上的竖杆72向上运动,进而将放置板7向上抵;使得放置板7朝着开关门12的方向向下倾斜,开关门12一打开的时候,放置板7上的零件就会沿着放置板7从出料口11滑出。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