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058发布日期:2018-10-09 22:0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放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我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而且因其绿色环保,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也出现了乱停乱放的问题。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将挤占公共空间,对交通和市容造成不良影响,对共享单车的持续发展造成制约。为了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

申请号为cn20141012612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该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具有两层停车区,自行车横向停放在两层停车区中,在停车过程中,利用物理升降系统进行升降,实现上层停车区中自行车的停放。但是,该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存在以下问题:一、停车人在停放自行车时,上层自行车悬空于停车人的头顶之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停车人需要操控物理升降系统才能实现上层停车,停车过程比较复杂,上层停车区使用率很低;三、体积较大,需要较大的安放场地,使用受到限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停车过程简单,不存在安全隐患,体积较小,占地面积小,易于安放,能够实现密集停放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和第一背板,所述的顶板位于所述的底板的上方,所述的第一背板位于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顶板之间,所述的第一背板分别与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顶板连接,所述的顶板、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第一背板之间围成停车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空间内有多个用于以直立方式停放自行车的直立式停车架,多个所述的直立式停车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间隔设置在所述的第一背板上;所述的直立式停车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升降架、第一弹簧、钢丝绳和定滑轮,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第一背板上,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的定滑轮固定在所述的立柱的顶部上,所述的钢丝绳绕过所述的定滑轮,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的空腔内,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空腔底部,所述的钢丝绳的一端伸到所述的空腔内与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立柱的前端面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条滑槽,所述的立柱的前端面下部设置有凸块,所述的凸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的凸块的上端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的升降架包括支撑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第四背板、连接板、触发块、两组滑轮、第一弹簧卡片、第二弹簧卡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转轴,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向面的极性相同,所述的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面为坡面,所述的第一侧板和所述的第二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的左侧,所述的第二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的右侧,所述的第二背板、所述的第三背板和所述的第四背板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二背板和所述的第三背板位于所述的第一侧板和所述的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的第二背板位于所述的第三背板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所述的第三背板的下端与所述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背板位于所述的第二背板和所述的第三背板的后侧,所述的第四背板与所述的第二背板之间以及所述的第四背板与所述的第三背板之间分别存在一端空隙,所述的第二背板的上端通过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第四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的第四背板的前端面上,所述的触发块的上部伸到所述的第二背板和所述的第三背板之间,且所述的触发块的上部的前端面位于所述的第二背板和所述的第三背板的前端面的前侧,所述的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的触发块的上部的后端面上,所述的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侧板和所述的第二侧板上,所述的转轴穿过所述的触发块的下部,所述的触发块的下部设置有向后凸起的限位块,两个组所述的滑轮安装在所述的第四背板的后端,两个组所述的滑轮一一对应位于两条滑槽内,所述的第一弹簧卡片和所述的第二弹簧卡片位于所述的第一侧板和所述的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的第一弹簧卡片固定在所述的第一侧板上,所述的第二弹簧卡片固定在所述的第二侧板上,所述的钢丝绳的另一端和所述的连接块连接;当所述的限位块位于所述的限位凹槽内时,所述的支撑板被所述的底板支撑住,所述的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的第一磁铁正对所述的第二磁铁;当停放自行车时,停车人将自行车的前轮沿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面向后移动使其进入所述的第一弹簧卡片和所述的第二弹簧卡片之间,自行车前轮轮胎和钢圈穿过所述的第一弹簧卡片和所述的第二弹簧卡片之间的中心点而被锁住,自行车前轮穿过所述的第一弹簧卡片和所述的第二弹簧卡片之间的中心点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冲,而与所述的触发块接触挤压所述的触发块,所述的触发块被挤压时相对于所述的转轴逆时针转动,所述的限位块同步顺时针转动脱离所述的限位凹槽,所述的升降架在所述的第一弹簧的带动下通过钢丝绳的拉动向上移动带动自行车前轮向上移动,停车人放开自行车过程中,自行车前轮与所述的触发块分离,自行车前轮继续上移,直至自行车沿竖直方向停放,自行车后轮被底板支撑住,此时所述的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自行车的前轮与所述的触发块分离后,所述的第一磁铁推动所述的第二磁铁使所述的触发块复位;当用车人取车时,用车人手握自行车车座拉动自行车,自行车在用车人拉力和自重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的升降架下滑,所述的限位块与所述的凸块的上端面接触后沿着所述的凸块的上端面向下滑行,在滑行过程中,所述的触发块逆时针转动,当所述的限位块与所述的凸块的上端面分离时,所述的第一磁铁推动所述的第二磁铁,所述的触发块带动所述的限位块同步顺时针转动,所述的限位块进入所述的限位凹槽内,从而将升降架固定,自行车处于水平状态,用车人拉动自行车克服第一弹簧卡片和第二弹簧卡片的作用力将自行车拉出取走,此时所述的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的底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的底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第三滚动轮、第四滚动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链条、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底板内设置有内腔,所述的第一支架和所述的第二支架左右间隔设置在所述的内腔内,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的第二支撑杆前后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架和所述的第二支架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架和所述的第二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滚动轮和所述的第二滚动轮左右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的第三滚动轮和所述的第四滚动轮左右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的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内腔连通的四个开口,所述的第一滚动轮、所述的第二滚动轮、所述的第三滚动轮和所述的第四滚动轮与四个所述的开口一一对应并从对应的开口处伸到所述的底板外;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左端和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左端从所述的第一挡板处伸出,所述的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三齿轮和所述的第四齿轮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挡板上,所述的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的第一齿轮和所诉的第二齿轮的上方,所述的第四齿轮位于所述的第三齿轮的上方,所述的链条依次缠绕在所述的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和所述的第四齿轮上,所述的第四齿轮上设置有转动手柄。该结构中,通过转动手柄驱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通过链条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转动,此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第三滚动轮和第四滚动轮同步开始滚动,由此实现整个停车装置的平移,从而可以实现多个停车装置的无间隙密集停放。

所述的平移机构还包括第一万向轴承、第二万向轴承、第三万向轴承和第四万向轴承,所述的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的第一万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的第二万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架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的第三万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架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杆通过所述的第四万向轴承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架上。

所述的第一挡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孔,所述的第三齿轮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所述的条形孔处。该结构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三齿轮沿上下方向的位置来调整平移机构中链条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传送力。

所述的转动手柄包括固定块和转动块,所述的固定块与所述的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块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块上,所述的转动块上设置有插销,所述的第一挡板上设置有插孔,当转动所述的转动块时,所述的插销插入所述的插孔内。该结构中,通过插销与插孔的连接实现整体停车装置的固定停放。

所述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还包括转移机构,所述的转移机构包括左右间隔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转移组件,所述的转移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底板前部的第一移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的背板后侧的第二移动单元、拨动杆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移动单元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第一移动轮,所述的第一夹板和所述的第二夹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移动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夹板和所述的第二夹板之间,且所述的第一移动轮的下部超出所述的第一夹板和所述的第二夹板,所述的第一夹板和所述的第二夹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与用于所述的第一移动单元转动的转动腔,所述的第二移动单元包括第三夹板、第四夹板和第二移动轮,所述的第三夹板和所述的第四夹板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二移动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第三夹板和所述的第四夹板之间,且所述的第二移动轮的下部超出所述的第三夹板和所述的第四夹板,所述的第三夹板和所述的第四夹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背板上,所述的第二夹板和所述的第三夹板通过所述的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拨动杆插入所述的第三夹板和所述的第四夹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的第二移动轮上方,所述的拨动杆与所述的第三夹板和所述的第四夹板固定连接。该结构中,在停车装置的第二挡板上设置一个牵引环,当停车装置处停放状态时,此时,每个转移组件中的第一移动轮的最低处高于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第三滚动轮和第四滚动轮的最低处,当需要转移停车装置时,转动每个转移组件中的拨动杆,调整的第一移动轮的高度使其最低处低于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第三滚动轮和第四滚动轮的最低处,此时通过牵引线将牵引环和机动车连接,通过机动车就可以实现停车装置的整体转移,不需将停车装置上的自行车搬上搬下,造成损坏。

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高低交差的停车位,多个所述的停车位与多个所述的直立式停车架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停车空间内设置多个用于以直立方式停放自行车的直立式停车架,多个直立式停车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间隔设置在第一背板上;直立式停车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升降架、第一弹簧、钢丝绳和定滑轮,立柱固定在第一背板上,立柱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空腔,定滑轮固定在立柱的顶部上,钢丝绳绕过定滑轮,第一弹簧位于空腔内,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空腔底部,钢丝绳的一端伸到空腔内与第一弹簧的上端连接;立柱的前端面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条滑槽,立柱的前端面下部设置有凸块,凸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凸块的上端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升降架包括支撑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二背板、第三背板、第四背板、连接板、触发块、两组滑轮、第一弹簧卡片、第二弹簧卡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转轴,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向面的极性相同,支撑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板的前端面为坡面,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侧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左侧,第二侧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右侧,第二背板、第三背板和第四背板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二背板位于第三背板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存在一段距离,第三背板的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四背板位于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的后侧,第四背板与第二背板之间以及第四背板与第三背板之间分别存在一端空隙,第二背板的上端通过连接板与第四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磁铁设置在第四背板的前端面上,触发块的上部伸到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之间,且触发块的上部的前端面位于第二背板和第三背板的前端面的前侧,第二磁铁设置在触发块的上部的后端面上,转轴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转轴穿过触发块的下部,触发块的下部设置有向后凸起的限位块,两个滑轮安装在第四背板的后端,两个滑轮一一对应位于两条滑槽内,第一弹簧卡片和第二弹簧卡片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弹簧卡片固定在第一侧板上,第二弹簧卡片固定在第二侧板上,钢丝绳的另一端和连接块连接;当限位块位于限位凹槽内时,支撑板被底板支撑住,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一磁铁正对第二磁铁;当停放自行车时,停车人将自行车的前轮沿支撑板的前端面向后移动使其进入第一弹簧卡片和第二弹簧卡片之间被卡住,自行车前轮被卡住过程中由于惯性先与触发块接触挤压触发块,触发块被挤压时相对于转轴逆时针转动,限位块同步顺时针转动脱离限位凹槽,升降架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通过钢丝绳的拉动向上移动带动自行车前轮向上移动,停车人放开自行车后,自行车前轮与触发块分离,自行车前轮上移,直至自行车沿竖直方向停放,自行车后轮被底板支撑住,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自行车的前轮与触发块分离后,第一磁铁推动第二磁铁使触发块复位;当用车人取车时,用车人向前拉动自行车,自行车在用车人拉力和自重的作用下带动升降架下滑,限位块与凸块的上端面接触后沿着凸块的上端面向下滑行,在滑行过程中,触发块逆时针转动,当限位块与凸块的上端面分离时,第一磁铁推动第二磁铁,触发块带动限位块同步顺时针转动,限位块进入限位凹槽内,从而将升降架固定,自行车处于水平状态,用车人拉动自行车克服第一弹簧卡片和第二弹簧卡片的作用力将自行车拉出取走,此时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由此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停车过程简单,不存在安全隐患,体积较小,占地面积小,易于安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直立式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直立式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直立式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直立式停车架的平移机构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直立式停车架的平移机构中转动手柄的连接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的直立式停车架的转移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2和第一背板3,顶板2位于底板1的上方,第一背板3位于底板1和顶板2之间,第一背板3分别与底板1和顶板2连接,顶板2、底板1和第一背板3之间围成停车空间,停车空间内有多个用于以直立方式停放自行车的直立式停车架4,多个直立式停车架4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间隔设置在第一背板3上;直立式停车架4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5、升降架9、第一弹簧6、钢丝绳7和定滑轮8,立柱5固定在第一背板3上,立柱5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空腔51,定滑轮8固定在立柱5的顶部上,钢丝绳7绕过定滑轮8,第一弹簧6位于空腔51内,第一弹簧6的下端固定在空腔51底部,钢丝绳7的一端伸到空腔51内与第一弹簧6的上端连接;立柱5的前端面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条滑槽,立柱5的前端面下部设置有凸块52,凸块5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53,凸块52的上端面521为向下倾斜的斜面;升降架9包括支撑板91、第一侧板92、第二侧板93、第二背板94、第三背板95、第四背板96、连接板97、触发块98、两组滑轮、第一弹簧卡片99、第二弹簧卡片100、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转轴102,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向面的极性相同,支撑板91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板91的前端面为坡面,第一侧板92和第二侧板93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侧板9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91的左侧,第二侧板93固定设置在支撑板91的右侧,第二背板94、第三背板95和第四背板96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背板94和第三背板95位于第一侧板92和第二侧板93之间,第二背板94位于第三背板95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存在一段距离,第三背板95的下端与支撑板91固定连接,第四背板96位于第二背板94和第三背板95的后侧,第四背板96与第二背板94之间以及第四背板96与第三背板95之间分别存在一端空隙,第二背板94的上端通过连接板97与第四背板96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磁铁设置在第四背板96的前端面上,触发块98的上部伸到第二背板94和第三背板95之间,且触发块98的上部的前端面位于第二背板94和第三背板95的前端面的前侧,第二磁铁设置在触发块98的上部的后端面上,转轴102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92和第二侧板93上,转轴102穿过触发块98的下部,触发块98的下部设置有向后凸起的限位块103,两个滑轮安装在第四背板96的后端,两组滑轮一一对应位于两条滑槽内,第一弹簧卡片99和第二弹簧卡片100位于第一侧板92和第二侧板93之间,第一弹簧卡片99固定在第一侧板92上,第二弹簧卡片100固定在第二侧板93上,钢丝绳7的另一端和连接块连接;当限位块103位于限位凹槽53内时,支撑板91被底板1支撑住,第一弹簧6处于拉伸状态,第一磁铁正对第二磁铁;当停放自行车时,停车人将自行车的前轮沿支撑板91的前端面向后移动使其进入第一弹簧卡片99和第二弹簧卡片100之间,自行车前轮轮胎和钢圈穿过第一弹簧卡片99和第二弹簧卡片100之间的中心点而被锁住,自行车前轮穿过第一弹簧卡片99和第二弹簧卡片100之间的中心点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冲,而与触发块98接触挤压触发块98,触发块98被挤压时相对于转轴102逆时针转动,限位块103同步顺时针转动脱离限位凹槽53,升降架在第一弹簧6的带动下通过钢丝绳7的拉动向上移动带动自行车前轮向上移动,停车人放开自行车后,自行车前轮与触发块98分离,自行车前轮上移,直至自行车沿竖直方向停放,自行车后轮被底板1支撑住,此时第一弹簧6处于自然状态,自行车的前轮与触发块98分离后,第一磁铁推动第二磁铁使触发块98复位;当用车人取车时,用车人向前拉动自行车,自行车在用车人拉力和自重的作用下带动升降架下滑,限位块103与凸块52的上端面521接触后沿着凸块52的上端面521向下滑行,在滑行过程中,触发块98逆时针转动,当限位块103与凸块52的上端面521分离时,第一磁铁推动第二磁铁,触发块98带动限位块103同步顺时针转动,限位块103进入限位凹槽53内,从而将升降架固定,自行车处于水平状态,用车人拉动自行车克服第一弹簧卡片99和第二弹簧卡片100的作用力将自行车拉出取走,此时第一弹簧6处于拉伸状态。

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挡板11,底板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挡板12,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还包括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包括第一滚动轮13、第二滚动轮14、第三滚动轮15、第四滚动轮16、第一支撑杆17、第二支撑杆18、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第四齿轮23、链条24、第一支架25和第二支架26;底板1内设置有内腔,第一支架25和第二支架26左右间隔设置在内腔内,第一支撑杆17和第二支撑杆18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杆17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一支架25和第二支架26上,第二支撑杆18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一支架25和第二支架26上,第一滚动轮13和第二滚动轮14左右间隔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7上,第三滚动轮15和第四滚动轮16左右间隔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8上,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四个开口,第一滚动轮13、第二滚动轮14、第三滚动轮15和第四滚动轮16与四个开口一一对应并从对应的开口处伸到底板1外;第一支撑杆17的左端和第二支撑杆18的左端从第一挡板11处伸出,第一齿轮20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7的左端,第二齿轮21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杆18的左端,第三齿轮22和第四齿轮23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一挡板11上,第三齿轮22位于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1的上方,第四齿轮23位于第三齿轮22的上方,链条24依次缠绕在第一齿轮20、第三齿轮22、第二齿轮21和第四齿轮23上,第四齿轮23上设置有转动手柄。

本实施例中,平移机构还包括第一万向轴承、第二万向轴承、第三万向轴承和第四万向轴承,第一支撑杆17通过第一万向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架25上,第一支撑杆17通过第二万向轴承设置在第二支架26上,第二支撑杆18通过第三万向轴承设置在第一支架25上,第二支撑杆18通过第四万向轴承设置在第二支架26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1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条形孔,第三齿轮22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条形孔处。

本实施例中,转动手柄包括固定块28和转动块29,固定块28与第四齿轮23固定连接,转动块29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固定块28上,转动块29上可转动的设置有插销30,转动块29上设置有能容纳插销30的容纳槽31,第一挡板11上设置有插孔32,当转动插销30使其沿竖直方向,此时转动转动块29时,插销30插入插孔32内固定。

本实施例中,共享单车的停放装置还包括转移机构,转移机构包括左右间隔对称设置的两个结构相同的转移组件,转移组件包括设置设置在底板1前部的第一移动单元、设置在背板后侧的第二移动单元、拨动杆33和连接件34,第一移动单元包括第一夹板35、第二夹板36和第一移动轮37,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前后间隔设置,第一移动轮37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之间,且第一移动轮37的下部超出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可转动设置在底板1上,底板1上设置有与用于第一移动单元转动的转动腔,第二移动单元包括第三夹板38、第四夹板39和第二移动轮40,第三夹板38和第四夹板39前后间隔设置,第二移动轮40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三夹板38和第四夹板39之间,且第二移动轮40的下部超出第三夹板38和第四夹板39,第三夹板38和第四夹板39可转动设置在背板上,第二夹板36和第三夹板38通过连接件34固定连接,拨动杆33插入第三夹板38和第四夹板39之间且位于第二移动轮40上方,拨动杆33与第三夹板38和第四夹板39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设置有多个高低交差的停车位,多个停车位与多个直立式停车架4一一对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