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周转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420发布日期:2018-11-07 07:5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周转小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装焊完成后,需要从车身焊装夹具上取下汽车车身,将其转移到其它工位上进行下道工序,在转移过程中,汽车车身周转车作为周转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汽车车身周转车一般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固定支架,与车身接触的四个支座与周转车支架之间是焊接的,每种汽车车身周转车只能适用于一款车型,其他车型不能够使用。

尤其对于车架与车身壳体为一体的车型,由于完成焊接的车身壳体总成重量较重、尺寸较大,吊装时需要配备专业吊具,而且需要周转多个车间,多次吊装作业,现有周转小车无法满足周转需要。若使用货车周转,则周转效率低,且成本高。另外,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在完成总成焊接后需要转至涂装车间进行涂漆作业,然后转总装车间进行总装,涂装车间由于防爆要求没有配备吊车,因此周转小车需要在满足车身壳体总成从焊接车间到涂装车间再到总装车间的周转要求的同时,满足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在周转小车上的涂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周转小车,既满足车身车架一体式车身壳体总成的周转要求,又便于安排涂装作业,极大提高周转效率。

一种用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周转小车,包括牵引总成、前车桥总成、车架总成、后车桥总成、垫板及轮胎组件,所述牵引总成与所述前车桥总成铰接,所述车架总成的一端与前车桥总成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桥总成固定连接,轮胎组件分别通过前车桥总成和后车桥总成与车架总成连接,车架总成上设置有垫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牵引总成包括牵引架,所述牵引架的前端设置有用以与牵引车配合连接的牵引接头,牵引架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前车桥总成的牵引架销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牵引架为两根对称设置的鹅颈状钢管焊接而成的三角架结构,三角架之间设有多根加强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前车桥总成包括前车桥、第一安装板及连接管,两根所述连接管一端垂直固定在前车桥的同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总成铰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于前车桥中央,且与前车桥和连接管构成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前车架、后车架、连接杆、第二安装板及回转支承,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前车架下端中央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一安装板正上方,所述回转支撑内圈和外圈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与后车桥总成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的上端分别设有至少两组压紧装置和多块垫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均包括两根第一横梁和两根第一纵梁,合围构成框架结构,两根第一横梁之间设有一根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的中央区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于前车架的第二纵梁下表面,第二纵梁两侧分别设有一根第三纵梁,两根第三纵梁上表面各设有一组压紧装置和一块垫板,所述第一横梁上表面位于两根第三纵梁之间的区段和所述第二纵梁上表面也分别设有一块垫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后车架的两根第一纵梁上朝向前车架的一端连接有一根第二横梁,所述后车架上靠近第二横梁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间距大于后车架上两根第一横梁之间的间距。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螺杆、螺套、弯折钢管、拧紧杆,所述弯折钢管包括弯折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与第三纵梁上表面固定连接,竖直段上开设有两个同轴的倾斜通孔,所述螺套设于两个倾斜通孔内,螺套中穿接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上端穿接有拧紧杆,下端面为球面,用于将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上车架底部的台阶压紧,所述第三纵梁上的垫板位于螺杆下端下方,所述弯折钢管弯折段的弯折方向朝向对应的第一纵梁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后车桥总成包括后车桥、连接架,后车桥通过连接架固定在车架总成后端的下方,所述连接架为倒置梯形结构。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重量较重、尺寸较大的特点,采用该周转小车,既满足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在不同车间的周转要求,又满足其在周转小车上的涂漆要求,极大提高周转效率。

后车架的纵向长度大于前车架的纵向长度,以及后车桥总成中的连接架采用倒置梯形结构,能够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前、后车架上的压紧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对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锁紧,防止其在转运过程中与周转小车发生相对移动的问题,且压紧装置的弯折钢管设置有弯折段,使得将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吊装到该周转小车上时,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容易观察车身位置,以及更加容易对正。

此外,在该周转小车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车架底面接触位置,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垫板,垫板选用聚氨酯板材,耐腐蚀、耐老化性好,能够在满足喷漆要求的同时在周转过程中对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车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牵引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前车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为本发明周转小车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压紧装置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中车架部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8的周转小车,包括牵引总成1、前车桥总成2、车架总成3、后车桥总成4、垫板6及轮胎组件5,所述牵引总成1与所述前车桥总成2铰接,所述车架总成3的一端与前车桥总成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车桥总成4固定连接,轮胎组件5分别通过前车桥总成2和后车桥总成4与车架总成3连接,车架总成上设置有垫板6。

如图3、图4所示,牵引总成1包括牵引架11,所述牵引架的前端设置有用以与牵引车配合连接的牵引接头12,牵引架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前车桥总成的牵引架销座13。牵引架为两根对称设置的鹅颈状钢管焊接而成的三角架结构111,三角架之间设有多根用于加强支架结构强度的加强杆112。

如图5所示,所述前车桥总成2包括前车桥21、第一安装板22及连接管23,两根所述连接管23一端垂直固定在前车桥21的同一侧,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总成1铰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2固定于前车桥21中央,且与前车桥和连接管构成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安装板22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通孔。

如图6所示,所述车架总成3包括前车架31、后车架32、连接杆33、第二安装板34及回转支承,所述前车架31和后车架32通过连接杆33固定连接,前车架下端中央设有第二安装板34,所述第二安装板位于第一安装板正上方,所述回转支撑内圈和外圈分别与第一安装板22和第二安装板34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32与后车桥总成4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的上端分别设有至少两组压紧装置7和多块垫板6,垫板结构如图8所示,轮胎组件5安装在车架总成3下方。

如图6、图7所示,前车架和后车架均包括两根第一横梁311和两根第一纵梁312,合围构成框架结构,两根第一横梁311之间设有一根第二纵梁313,所述第二纵梁313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311的中央区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4固定于前车架的第二纵梁313下表面,第二纵梁两侧分别设有一根第三纵梁314,两根第三纵梁上表面各设有一组压紧装置7和一块垫板6,所述第一横梁上表面位于两根第三纵梁之间的区段和所述第二纵梁上表面也分别设有一块垫板。后车架32的两根第一纵梁312上朝向前车架的一端连接有一根第二横梁315,所述后车架上靠近第二横梁315的第一横梁311与第二横梁315之间间距大于后车架上两根第一横梁311之间的间距。

如图7所示,后车桥总成4包括后车桥41、连接架42,后车桥通过连接架42固定在车架总成3后端的下方,所述连接架42为倒置梯形结构。

如图9至11所示,压紧装置7包括螺杆71、螺套72、弯折钢管73、拧紧杆74,所述弯折钢管包括弯折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与第三纵梁上表面固定连接,竖直段上开设有两个同轴的倾斜通孔,所述螺套设于两个倾斜通孔内,螺套72中穿接所述螺杆,所述螺杆71上端穿接有拧紧杆74,下端面为球面,用于将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8上车架底部的台阶81压紧,如图11中所述,第三纵梁314上的垫板6位于螺杆71下端下方,所述弯折钢管弯折段的弯折方向朝向对应的第一纵梁312一侧。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重量较重、尺寸较大的特点,采用该周转小车,既满足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在不同车间的周转要求,又满足其在周转小车上的涂漆要求,极大提高周转效率。

后车架的纵向长度大于前车架的纵向长度,以及后车桥总成中的连接架采用倒置梯形结构,能够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前、后车架上的压紧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对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锁紧,防止其在转运过程中与周转小车发生相对移动的问题,且压紧装置的弯折钢管设置有弯折段,使得将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吊装到该周转小车上时,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容易观察车身位置,以及更加容易对正。

此外,在该周转小车与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车架底面接触位置,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垫板,垫板选用聚氨酯板材,耐腐蚀、耐老化性好,能够在满足喷漆要求的同时在周转过程中对车身车架一体式结构的车架起到很好保护作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