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9699发布日期:2019-01-29 18:1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双人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人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儿童双人推车,通常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置于车架下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用于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车架具有两个座位机构。现有的双人推车的车架的种类繁多,车架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受现有车架的结构限制,目前的双人推车的折叠均为部分折叠,折叠后的双人推车大多数折叠体积都比较大,占用空间大,不易携带和运输;即便有少数折叠体积小的双人推车,折叠操作也比较繁琐,通常需要经过多步操作,才能达到完全折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人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人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将所述的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所述的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推把组件、连杆组件,及前后设置的前座位机构和后座位机构,所述的前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前轮组件,所述的后支架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后轮组件,所述的前支架的上端与后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下连杆和后连杆,所述的下连杆的前部与所述的前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部与所述的后支架转动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的后支架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的后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推把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后支架转动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的后支架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的前座位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前座杆、前连杆,所述的前座杆的后端与所述的下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前座杆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前支架转动连接,使所述的前座杆、前连杆、前支架以及下连杆组成四连杆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后座位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后滑杆和后靠背杆,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与所述的后靠背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滑杆上套设有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套,所述的滑套与所述的后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连杆组件还包括上连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的上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后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把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后滑杆转动连接,下部与所述的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杆上,另一端与所述的下连杆的后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后座位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后滑杆和后靠背杆,所述的后滑杆的上端与所述的后靠背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滑杆上套设有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套,所述的滑套与所述的后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后滑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后座位机构还包括能够在横向收折的后靠背撑杆组件,所述的后靠背撑杆组件连接在两侧所述的后靠背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前座位机构还包括位于两侧的前靠背杆和前扶手杆、能够在横向收折的前扶手,所述的前靠背杆的下端与所述的下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扶手杆的前端与所述的前扶手转动连接,所述的前扶手杆的后端与所述的前靠背杆转动连接,所述的前扶手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的前座杆转动连接,且所述的前扶手与所述的前座杆的转点位于所述的前连杆与所述的前座杆的转点的前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前座位机构还包括能够在横向收折的前靠背撑杆组件,所述的前靠背撑杆组件连接在两侧所述的前靠背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推把组件包括上推杆和下推杆,所述的上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的下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推杆的下端与所述的前支架和后支架中至少一个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下推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推把组件还包括能够在横向收折的推把,所述的推把连接在两侧所述的上推杆的上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车架还包括后撑杆组件,所述的后撑杆组件包括中部转动连接的两根后撑杆,每根所述的后撑杆的前端与所述的前支架和后支架中至少一个的上端转动连接,每根所述的后撑杆的后端与所述的后支架转动连接并且能够在所述的后支架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的后支架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的下连杆的后部、后连杆的下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的滑块上。

优选地,所述的车架还包括能够在横向收折的下撑杆组件,所述的下撑杆组件连接在两侧所述的下连杆之间。

优选地,当所述的从车架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的推杆组件向下转动向所述的后支架靠拢,所述的前支架向后转动向所述的后支架靠拢,所述的前座位机构向前转动向所述的前支架靠拢,所述的后座位机构向后转动向所述的后支架靠拢,同时两侧所述的前支架、后支架、推杆组件向中间靠拢。

优选地,当所述的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的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支撑所述的车架直立在地面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双人推车简化了折叠步骤,单手便能快速完成折叠,折叠方便,并且折叠后体积超小,携带、收藏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的局部放大图一;

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的局部放大图二;

附图4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5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半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6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半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7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8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9为本实施例的双人推车处于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其中:10、前轮组件;11、后轮组件;20、前支架;21、后支架;210、滑槽;211、滑块;220、上推杆;221、下推杆;222、推把;230、下连杆;231、后连杆;232、上连杆;233、第一连杆;234、第二连杆;235、后撑杆;236、下撑杆组件;240、后滑杆;241、后靠背杆;242、后靠背撑杆组件;243、滑套;250、前座杆;251、前连杆;252、前靠背杆;253、前扶手杆;254、前扶手;255、前靠背撑杆组件;256、脚踏;3、解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双人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前轮组件10和后轮组件11、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其中:

车架包括位于两侧的前支架20和后支架21、推把组件、前后设置的前座位机构和后座位机构。

前支架20的下端连接前轮组件10,后支架21的下端连接后轮组件11,前支架20的上端与后支架21上端的前部通过转点a转动连接。

推把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的上推杆220和下推杆221、推把222,上推杆220的下端与下推杆221的上端通过转点b转动连接,下推杆221的下端与后支架21上端的后部通过转点c转动连接,推把222连接在两侧的上推杆220的上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的下连杆230、后连杆231、上连杆232、第一连杆233以及第二连杆234。其中:

下连杆230的前部与前支架20通过转点d转动连接,下连杆230的后部与后支架21通过转点e转动连接并且能够在后支架2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后连杆231的上部与下推杆221通过转点f转动连接,后连杆231的下部与后支架21也通过转点e转动连接并且能够在后支架2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后支架2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10,滑槽210内滑动设置有滑块211,下连杆230的后部、后连杆231的下部均通过转点e转动连接在滑块211上。上连杆232的一端与后连杆231的上端通过转点g转动连接,上连杆232的另一端与上推杆220通过转点h转动连接,并且在上推杆220上转点h位于转点b的上方。第一连杆233的中部与第二连杆234的一端通过转点i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33的下部与后连杆231通过转点j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34的另一端与下连杆230的后端通过转点k转动连接。

这样,前支架20、后支架21、下连杆230与滑块211,后支架21、下推杆221、后连杆231与滑块211分别形成两组滑动连杆机构;上推杆220、下推杆221、后连杆231、上连杆232,下连杆230、后连杆231、第一连杆233、第二连杆234分别形成两组四连杆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后撑杆组件、下撑杆组件236,后撑杆组件包括中部转动连接的两根后撑杆235,每根后撑杆235的前端与后支架21的上端转动连接,每根后撑杆235的后端与后支架21转动连接并且能够在后支架2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如图1-4所示的后撑杆235的后端也转动连接在滑块211上。下撑杆组件236连接在两侧的下连杆230之间。

后座位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后滑杆240和后靠背杆241、后靠背撑杆组件242。后滑杆240的上端与后靠背杆241的下端转动连接,后滑杆240上套设有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套243,滑套243与后连杆231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33的上部与后滑杆240转动连接。后靠背撑杆组件242连接在两侧的后靠背杆241之间。同样的,后滑杆240、后连杆231、第一连杆233以及滑套243之间形成滑动连杆机构。

前座位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前座杆250、前连杆251、前靠背杆252、前扶手杆253,前扶手254、前靠背撑杆组件255。前座杆250的后端与下连杆230的前端通过转点l转动连接,前靠背杆252的下端与下连杆230的前端通过转点m转动连接,前连杆251的一端与前座杆250通过转点n转动连接,前连杆251的另一端与前支架20通过转点o转动连接。前扶手杆253的前端与前扶手254通过转点p转动连接,前扶手杆253的后端与前靠背杆252通过转点q转动连接,前扶手25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前座杆250通过转点r转动连接。前靠背撑杆组件255连接在两侧的前靠背杆252之间。此外,前座杆250的前端连接脚踏256。

这样,前支架20、下连杆230、前座杆250、前连杆251,前座杆250、前靠背杆252、前扶手杆253、前扶手254分别形成两组四连杆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推把222、后撑杆组件、下撑杆组件236、后靠背撑杆组件242、前靠背撑杆组件255、前扶手254均能够在横向收折。其中:推把222、前扶手254可以采用如图1、5所示的结构,下撑杆组件236、后靠背撑杆组件242、前靠背撑杆组件255均可以采用十字撑结构。

锁定机构包括解锁件3,解锁件3可以设置在推把222上,便于解锁的操作。

解锁时,操作解锁件3解锁车架,将上推杆220、下推杆221向前推动,使其向下转动向后支架21靠拢,前支架21向后转动向后支架21靠拢,前座位机构向前转动向前支架21靠拢,后座位机构向后转动向后支架21靠拢;同时推把222、后撑杆组件、下撑杆组件236、后靠背撑杆组件242、前靠背撑杆组件255、前扶手254横向收折,使得两侧的前支架20、后支架21、上推杆220以及下推杆222向中间靠拢,如图5、6所示,直至完成车架的完全折叠,折叠后,前轮组件10、后轮组件11支撑车架直立在地面上,如图7-9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