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20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包括一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收合机构、连接于车架的两座椅,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侧支架,每侧支架包括交叉枢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枢接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连杆上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朝下的拱起,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三连杆的下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向上的拱起,第二连杆上端设置有供一座椅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杆上设置有供另一座椅连接的连接座,且第三连杆上端连接有车手,所述收合机构设置于第一连杆上端与第四连杆上端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节省材料。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人座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200520066705.X揭露了一种双人座婴儿车,其第二实施例中,脚架组与下支撑架组枢接,下支撑架组上设置有供共两座椅连接的支撑座,且额外在脚架组上连接有手推杆,手推杆内设置有收折机构,且该收折机构通过连杆组与下支撑架组连接以便收折车架时通过连杆组带动下支撑架组与脚架组;中国专利200620058765.1也揭露了一种双人座婴儿车,其包括铰接的前、后轮支杆、前端部铰接于前轮支杆的前臂杆、中部铰接于后轮支杆的后臂杆,后臂杆后段连接有手把杆,前轮支杆中段铰接前座水平连杆,水平连杆通过连接板与前臂杆连接,一座椅设于前座水平连杆上,后臂杆上铰接有后座水平连杆,后座水平连杆上设有一座椅。上述两份专利揭露的双人座婴儿车结构上都是多个杆件连接,比较复杂,不够简洁,多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结构简洁,从而节省了材料。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包括一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收合机构、连接于车架的两座椅、设置于车架前下部的前轮、设置于车架后下部的后轮,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侧支架,每侧支架包括交叉枢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枢接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连杆上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朝下的拱起,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三连杆的下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向上的拱起,第二连杆上端设置有供座椅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杆上也设置有供座椅连接的连接座,且第三连杆上端连接有车手,所述收合机构设置于第一连杆上端与第四连杆上端之间。
[0006]所述收合机构包括前端固接于第一连杆上端的第一旋转座、后端固接于第四连杆上端的第二旋转座,还包括一外齿轮、弹簧、按钮,所述第一旋转座后端与第二旋转座前端枢接,所述第一旋转座后端与第二旋转座前端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内侧壁均设置有与外齿轮啮合的齿槽,所述按钮包括一本体以及自本体往一侧间隔延伸的多个倒勾,对应的,所述第一旋转座容置空间的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按钮倒勾勾扣于第一旋转座的通孔,从而按钮与第一旋转座可相对移动连接;所述外齿轮与弹簧设置于第一、第二旋转座两者的容置空间共同形成的空间内,且外齿轮设置于弹簧与按钮之间,在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外齿轮同时与第一、第二旋转座的齿槽啮合。
[0007]所述第一旋转座容置空间自底壁向朝向第二旋转座的一侧延伸有圆柱,所述第二旋转座容置空间底壁设置有一对应的圆形凹槽,从而所述圆柱穿过外齿轮的中心孔、弹簧后插入第二旋转座的圆形凹槽内。
[0008]所述每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下端连接所述前轮,每侧支架的第四连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前轮之间的间距。
[0009]所述车手与第三连杆枢接或一体形成。
[0010]所述车手与第三连杆枢接,且第三连杆上端与车手下端设置有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
[0011]所述两侧支架车手上端连接有一横杆。
[0012]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两侧支架的第四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0013]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下端的枢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杆。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的第一、第二连杆交叉枢接成X形,第三、第四连杆也交叉枢接成X形,然后这两个X形连接成四连杆,车手直接设置在第三连杆上端,从而无需再设置其他的杆件作为车手;收合机构直接设置在第一、第四连杆上端,从而无需设置其他收合机构然后再通过连杆之类的联动四连杆;且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三连杆上分别连接有供座椅连接的连接座,从而也无需再设置其他多余的组件来固定座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用了最简洁的设计即实现了应有的功能,结构简洁,从而节省了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整体平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不带座椅)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收合机构爆炸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收合机构第一旋转座另一角度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收合后的状态(不带座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包括一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
1、将车架I锁定于展开状态的收合机构2、连接于车架I的两座椅3、设置于车架I前下部的前轮4、设置于车架I后下部的后轮5,所述车架I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侧支架,每侧支架包括交叉枢接的第一连杆6与第二连杆7、交叉枢接的第三连杆8与第四连杆9,且所述第一连杆6的上端与第四连杆9上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朝下的拱起,第二连杆7的下端与第三连杆8的下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向上的拱起,第二连杆7上端设置有供座椅3连接的连接座10,所述第三连杆8上也设置有供座椅3连接的连接座10,且第三连杆8上端连接有车手81,所述收合机构2设置于第一连杆6上端与第四连杆9上端之间。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6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1,两侧支架的第四连杆9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1,通过第一、第二连接杆61、91将两侧支架连接起来。较佳的,两侧支架的第二连杆7与第三连杆8下端的枢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杆83,所述第三连接杆83可以使得两侧支架的连接更为稳固。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8上的连接座10设置于第三连杆8位于第四连杆9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三连杆8上与第二连杆7上端的连接座10以及连接座10与座椅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任意可行的公知技术,从而不在此赘述。
[0024]如图2、3、4所示,所述收合机构2包括前端固接于第一连杆6上端的第一旋转座21、后端固接于第四连杆9上端的第二旋转座22,还包括一外齿轮23、弹簧24、按钮25,所述第一旋转座21后端与第二旋转座22前端枢接,所述第一旋转座21后端与第二旋转座22前端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容置空间26,且容置空间26内侧壁均设置有与外齿轮23啮合的齿槽27,所述按钮25包括一本体251以及自本体251往一侧间隔延伸的多个倒勾252,对应的,所述第一旋转座容置空间26的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210,所述按钮倒勾252勾扣于第一旋转座21的通孔210,从而按钮25与第一旋转座21可相对移动连接;所述外齿轮23与弹簧24设置于第一、第二旋转座21、22两者的容置空间26共同形成的空间内,且外齿轮23设置于弹簧24与按钮25之间,在弹簧24的作用下,所述外齿轮23同时与第一、第二旋转座21、22的齿槽27啮合,从而第一、第二旋转座21、22不能相对旋转,即第一、第四连杆6、9不能相对旋转,从而整个车架I处于展开状态;当要收合车架I时,按压按钮25,按钮倒勾252作用于外齿轮23,推动外齿轮23脱离与第一旋转座齿槽27的啮合后进而完全进入第四旋转座的容置空间26内,只与第二旋转座22的齿槽27啮合,此时,第一、第四连杆6、9可以相对旋转,即第一、第四连杆6、9的下端相对靠近,从而带动第二、第三连杆7、8 —起旋转,即第二、第三连杆7、8的上端相对靠近,也同时带动前轮4与后轮5相对靠近,从而收合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如图5所示。收合婴儿车后,释放按钮25,弹簧24的恢复力使得外齿轮23向第一旋转座21移动,从而再次同时与第一、第二旋转座21、22的齿槽27同时啮合,使得收合后的车架I会一直保持收合的状态,除非再次操作按钮25。
[0025]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旋转座21容置空间26自底壁向朝向第二旋转座22的一侧延伸有圆柱211,所述第二旋转座22容置空间26底壁设置有一对应的圆形凹槽221,从而所述圆柱211穿过外齿轮23的中心孔、弹簧24后插入第二旋转座22的圆形凹槽221内,如此,所述圆柱211可以更好的使得第一、第二旋转座21、22以及外齿轮23与弹簧24的连接,且第一、第二旋转座21、22以所述圆柱211为转轴相对旋转。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侧支架的第一连杆6下端连接所述前轮4,每侧支架的第四连杆9的下端连接所述后轮5,较佳的,所述两后轮5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前轮4之间的间距,从而车架I收合后,所述两前轮4位于两后轮5之间。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81与第三连杆8枢接,且第三连杆8上端与车手81下端设置有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80,所述锁定机构80可以同所述收合机构2,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可行的公知技术,从而不详细赘述。所述车手81与第三连杆8枢接,从而在车架I收合时,车手81可以相对第三连杆8往下旋转,从而降低整个车架I收合高度,减少收合材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车手81与第三连杆8也可以是一体形成。所述两侧支架车手81上端连接有一横杆82。
[0028]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的第一、第二连杆7交叉枢接成X形,第三、第四连杆8、9也交叉枢接成X形,然后这两个X形连接成四连杆,车手81直接设置在第三连杆8上端,从而无需再设置其他的杆件作为车手81 ;收合机构2直接设置在第一、第四连杆6、9上端,从而无需设置其他收合机构2然后再通过连杆之类的联动四连杆;且第二连杆7上端与第三连杆8上分别连接有供座椅3连接的连接座10,从而也无需再设置其他多余的组件来固定座椅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用了最简洁的设计即实现了应有的功能,SP结构简洁,从而节省了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收合机构、连接于车架的两座椅、设置于车架前下部的前轮、设置于车架后下部的后轮,所述车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侧支架,每侧支架包括交叉枢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枢接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第四连杆上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朝下的拱起,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三连杆的下端枢接,枢接后形成一开口向上的拱起,第二连杆上端设置有供座椅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杆上也设置有供座椅连接的连接座,且第三连杆上端连接有车手,所述收合机构设置于第一连杆上端与第四连杆上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机构包括前端固接于第一连杆上端的第一旋转座、后端固接于第四连杆上端的第二旋转座,还包括一外齿轮、弹簧、按钮,所述第一旋转座后端与第二旋转座前端枢接,所述第一旋转座后端与第二旋转座前端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内侧壁均设置有与外齿轮啮合的齿槽,所述按钮包括一本体以及自本体往一侧间隔延伸的多个倒勾,对应的,所述第一旋转座容置空间的底壁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按钮倒勾勾扣于第一旋转座的通孔,从而按钮与第一旋转座可相对移动连接;所述外齿轮与弹簧设置于第一、第二旋转座两者的容置空间共同形成的空间内,且外齿轮设置于弹簧与按钮之间,在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外齿轮同时与第一、第二旋转座的齿槽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座容置空间自底壁向朝向第二旋转座的一侧延伸有圆柱,所述第二旋转座容置空间底壁设置有一对应的圆形凹槽,从而所述圆柱穿过外齿轮的中心孔、弹簧后插入第二旋转座的圆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下端连接所述前轮,每侧支架的第四连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后轮,所述两后轮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前轮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与第三连杆枢接或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与第三连杆枢接,且第三连杆上端与车手下端设置有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支架车手上端连接有一横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两侧支架的第四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下端的枢接端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杆。
【文档编号】B62B7/06GK204184421SQ201420662547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6日
【发明者】姚志 申请人:姚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