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座婴儿车的改进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389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人座婴儿车的改进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家俱,特别是双人座的婴儿车的改进构造。
婴儿手推车是提供幼儿乘坐的物件,除了车体讲究易于折收,方便储置等效益外,能让幼儿乘坐时倍感舒适及安全更是婴儿车发展过程中不可欠缺的考虑因素,由早期单人座婴儿车为因应两个幼儿同时乘坐而发展出来的双人座婴儿车,更是让使用者益发便于使用,唯由于提供两个幼客乘坐空间,双人座婴儿车在体积及折收后的占用空间自是比单人座车体为大,然目前发展出来的双人座折叠式婴儿车,由于采同向乘坐的设计方式,除了后段座的背靠可不必忧虑影响到第二坐者的舒适感外,前段座的背靠若是以躺靠的方式使用,其势必影响至后坐者脚(腿)部的移动空间,形成不舒适感,所以传统双人座婴儿车仅适于提供后坐者躺睡的设计,其车体构造设计实非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设计的缺陷予以改良,除了车体易于折收并符合使用安全外,应较传统品更能提供前后坐者同时舒适躺睡(靠)的使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前后座、两侧扶手杆、座体脚杆、手推杆和连杆件,前后座的两侧扶手杆相联结处的端头皆设有联结座,两联结座成活设结合;前后座体脚杆近顶端以铆件接于联结座,于脚杆近下端处另设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向上延伸一直杆,该直杆并套设一卡掣座及位于卡掣座上方的套管;前后手推杆底末端各结设一定位座,定位座铆设于套管的直管上,手推杆中段处与扶手杆另端联接;连杆件分设于扶手杆和脚杆体上,扶手杆的连杆件末端联结于脚杆体连杆件一端,脚杆体连杆件的另端与前后座呈相联结状态。卡掣座上有非为贯穿的容槽,位于顶端凹陷的定位槽,一端侧延伸一具有斜角端头的卡掣钩,卡掣座的通孔套置于固定块的直杆,于容槽内设置弹簧及一可定位于直杆上的限制块;手推杆底端定位座的底端另设与定位槽契合的凸块;底侧端设与卡掣钩卡合的斜角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将可折合双人座婴儿车的座体构造改为双人相对乘坐形式,车体构造以中央联结座为轴形成对称,折合方便,且具使用安全性,相对乘坐形式可以使两人均可舒适躺睡,实现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图示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体展开的立体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扶手杆、脚杆及联结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掣座及定位座相关构件的组装图。
图4为图3组合状态的主视图及右侧剖面视图。
图5为图4的动作状态主视平面图及右侧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体展开平图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动作完成状态图。
图号部份11、12.扶手杆,13、14.联结座,15.铆件,17.铆件,21、22.扶手杆,23、24.联结座,3、4.脚杆,5、6.手推杆,71.固定块,72.铆件,73.直杆,731、732.圆孔,74.卡掣座,741.通孔,742.容槽,743.定位槽,744.卡掣钩,75.限制块,76.弹簧,77.套管,771.;圆孔,8.定位座,81.圆孔,82.铆件,83.凸块,84.卡块,91、92.背靠,A、B、C、D.连杆件。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具体说明请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双人座婴儿车,其提供二位坐者以相对向乘坐且是背靠可同时倾放作为躺睡的设计,包括有前后二座的骨架,前后二座的构造呈相同设计,在此先以前段座骨架加以陈述。前段座骨架设有侧扶手杆11、12、脚杆3、手推杆5、背靠91等构件,其中该背靠91一如单人座车体背靠的设计,可依段位调整后倾角度,请同时配合图2,侧扶手杆11于末端套设一联结座13,该联结座13结可借着铆件15同时铆定呈ㄇ型脚杆3及扶手杆11,后侧扶手杆21相同地借着另一联结座23而与后脚杆4相固定,前述联结座13及23更是以铆件17相绞结。
请配合
图1及图3,借着固定块71以铆件72定固于脚杆3,固定块71向上延伸设有上及下圆孔731、732的直杆73;一卡掣座74,其于既定实体上设有贯穿的通孔741及位于通孔741旁侧非为贯穿的容槽742,前述卡掣座74,于实体另端顶凹设有定位槽743及向上凸伸呈斜角的卡挚钩744,整个卡掣座74可利用通孔741套设于直杆73,而于直杆73上可利用限制块75定位于圆孔732处,限制块75顶端设置一弹簧76,一方面让限制块75,弹簧76恰好隐置于容槽742内。且让卡挚座74具有上下位移的使用方式;一套管77可套于直杆73,其管体上端设有圆孔771,一联设于手推杆5末端的定位座8,其亦设有圆孔81,以铆件82穿联圆孔771、731及81,使手推杆5可依铆件82为转动中心作摆动,前述定位座8底端延伸一可契合于定位槽743的凸块83,座体一旁侧底端另延伸斜角式卡块84,整个固定块71、直杆73、套管77、限制块75、弹簧76、定位座8及手推杆5(部分示出)、脚杆3(部分示出)的相关状态可如图4及图5所示。在定位座8卡合卡掣座74时,手推杆5呈固定不可收合的状态,将卡掣座74下移,卡掣钩744卡于卡块84底端而与定位座8相脱离,即是让手推杆5可为收合的使用状态。
回观
图1,侧扶手杆11、21活设连杆件A、B,脚杆3、4亦设有连杆件C、D,连杆件A、B的另端则绞结另组接杆件C、D的一端,连杆件C、D的末端复为相互绞结,借着连杆件A、B、C、D与侧扶手杆、脚杆、手推杆及联结座、卡掣座、套管等相互联结配合,使车体具有伸展,收合的可操作性。
就整体而言,前段座的扶手杆11、12具有联结座13、14,后段座扶手杆21、22亦具有联结座23、24,联结座13与23,14与24呈可活动弯折的联结;而手推杆5及脚杆3则借着直杆73卡掣座74、定位座8互呈结合或是脱离。同时配合图6、7、8,当卡掣座74、定位座8呈结合状态时,前后段座借着联结座13、23及连杆件A、B、C、D的支撑,使双人座婴儿车车体展开使用如图6,此种使用让前后座的背靠91、92均可躺放,扩大婴儿躺睡空间,彼此亦不会影响坐乘舒适。当卡掣座74,定位座8脱离结合状态,同时让联结座13与23,14与24用连杆件A、B、C、D呈弯折变化,即可将车体收合如图7及图8所示的终极状态。本实用新型扶手杆可为弯折变化,在展开或是收合时甚为便利,前后座的坐者均可理想地将背靠完全躺放,乘坐舒适。
权利要求1.一种双人座婴儿车的改进构造,包括前后座、两侧扶手杆、座体脚杆、手推杆和连杆件,其特征在于前后座的扶手杆相联结处的端头皆设有联结座,两联结座成活设结合;前后座体脚杆近顶端以铆件接于联结座,于脚杆近下端处另设一固定块,该固定块向上延伸一直杆,该直杆并套设一卡掣座及位于卡掣座上方的套管;前后手推杆底末端各结设一定位座,定位座铆设于套管的直管上,手推杆中段处与扶手杆另端活联接;连杆件分设于扶手杆和脚杆体上,扶手杆的连杆件末端联结于脚杆体连杆件一端,脚杆体连杆件的另端与前后座呈相联结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座婴儿车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卡掣座上有非为贯穿的容槽,位于顶端凹陷的定位槽,一端侧延伸一具有斜角端头的卡掣钩,卡掣座的通孔套置于固定块的直杆,于容槽内设置弹簧及一可定位于直杆上的限制块;手推杆底端定位座的底端另设与定位槽契合的凸块;底侧端设与卡掣钩卡合的斜角卡块。
专利摘要一种双人座婴儿车车体改良构造,其主要特征在于前后座相对向设置,扶手杆借联结座相互活接,使手杆可为弯折使用,而于手推杆及脚杆上则是借着卡垫座,定位座的结合或是脱离,使手推杆、脚杆在脱离状态下呈收合使用,不仅易于达到收合使用,同时让前后座的乘坐者均可平躺且具有舒适的乘坐空间。
文档编号B62B7/04GK2145740SQ9224458
公开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7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陈舜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