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三轮车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4444发布日期:2019-03-08 23:35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三轮车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三轮车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的电动机与普通两轮的电动车的电机有所不同,电动三轮的电动机大都为单独的电动机,其安装在车架的底部,并且大都是将电动机直接安装在车架上,电动机裸露在外,缺少相应的保护,在长期行驶的过程中,污泥、水、粉尘等等都会附着在电动机上,同时行驶中也可能碰到石头等硬物,从而对电动机产生破坏,降低了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电动机,针对现有电动三轮车电动机裸露在外容易产生污染和破坏的问题,在其上设置保护装置的同时确保电动机的有效散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电动机,包括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车架底部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保护壳的横截面由两个圆弧和两个直线构成,对应的所述保护壳的内周壁由一个第一弧形内壁、一个第二弧形内壁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壁组成,其中一个所述平面内壁上贯穿设置有进风管,另一个所述平面内壁上设置有能够拆卸的缓冲板,所述第二弧形内壁上贯穿设置有出风管,所述保护壳内还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导向板;所述第一弧形内壁对应的圆弧为劣弧,所述第二弧形内壁对应的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一弧形内壁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相交,所述第一弧形内壁的最顶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的最顶端在同一平面上,位于所述保护壳最上端的一个所述导向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内壁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相交的位置处,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的轴线相平行;所述进风管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一弧形内壁的最顶端,所述出风管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二弧形内壁的轴线。优选地,所述导向板由两个弧形板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切,其中靠近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弧形板对应的轴线位于所述导向板的上方,远离所述电动机的所述弧形板对应的轴线位于所述导向板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缓冲板插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的所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缓冲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四周设置有橡胶密封垫。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或者圆形。优选地,所述保护壳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为矩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保护壳的设置,一方面对电动机产生了直接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电动机裸露在外容易受到磕碰和溅上泥水的问题;此外利用保护壳的内壁与导向板的作用,使得进入保护壳内的气流产生变向,在气流经过进风管、第一弧形内壁和导向板区内时,气流产生分流,形成两股螺旋下沉气流,利用气流的下降和螺旋,气流中含带的粉尘等在缓冲板处产生沉降,进而降低进入电动机附近的气流的颗粒物的含量,同时通过第一弧形内壁、导向板以及第二弧形内壁使得气流包覆在电动机的外周壁上,在电动机上产生沿着其周向的气流,对电动机的机身进行散热,另外也使得气流在电动机的位置处产生真空区,进一步降低了气流夹带的颗粒物的附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插槽和散热翅片未画);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透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5为导向板的反射路径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仿真模拟图一;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仿真模拟图二;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仿真模拟图三;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仿真模拟图四;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仿真模拟图五(去除电动机)。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壳、11-第一弧形内壁、12-第二弧形内壁、13-平面内壁、2-进风管、3-出风管、4-导向板、41-第一弧形板、42-第二弧形板、5-缓冲板、6-电动机、7-散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电动三轮车电动机,包括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车架底部的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通过保护壳1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保护壳1的横截面由两个圆弧和两个直线构成,对应的所述保护壳1的内周壁由一个第一弧形内壁11、一个第二弧形内壁12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壁13组成,其中一个所述平面内壁13上贯穿设置有进风管2,另一个所述平面内壁13上设置有能够拆卸的缓冲板5,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上贯穿设置有出风管3,所述保护壳1内还设置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导向板4;第一弧形内壁11和第二弧形内壁12的壁厚相同所述第一弧形内壁11对应的圆弧为劣弧,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对应的圆弧为优弧,所述第一弧形内壁11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相交,所述第一弧形内壁11的最顶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的最顶端在同一平面上,位于所述保护壳1最上端的一个所述导向板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内壁11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相交的位置处,所述电动机6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的轴线相平行;所述进风管2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一弧形内壁11的最顶端,所述出风管3的轴线穿过所述第二弧形内壁12的轴线。此处所述的最上端和最顶端都是基于图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4由两个弧形板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切,其中靠近所述电动机6的所述弧形板对应的轴线位于所述导向板4的上方,远离所述电动机6的所述弧形板对应的轴线位于所述导向板4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缓冲板5插接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对应的所述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供所述缓冲板5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四周设置有橡胶密封垫,所述通孔的形状为菱形、矩形或者圆形;缓冲板通孔的设置使得气流得到进一步降速,增加颗粒的沉降,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隔绝沉降的颗粒,避免颗粒被多次吹起。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1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7,所述散热翅片7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散热翅片7的横截面为矩形,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给出如下参数:进风管2的内径不大于第一弧形内壁11对应的半径,出风管3的内径与进风管2的内径可以不同,但不宜相差太大,第一弧形内壁11对应的圆心角为140°,第二弧形内壁12对应的圆心角为230°,位于保护壳1最下端的一个缓冲板5到保护壳1底部的距离大于电动机6外周壁到保护壳1底部的距离,缓冲板5靠近电动机6的一端位于电动机6的正下方;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壳1,我们为此做了仿真模拟,模拟软件为solidworks中的floxpress(第一关定性流量分析工具),参数如下:流体空气入口容积流量1环境压力1结果名称unit数值最大速度m/s11.068如图6至图10所示,气流在导向板4和第一弧形内壁11的作用下,在第一弧形内壁11的区域内形成两股旋转下沉的气流,然后经过导向板4的作用下,继续下降,同时速度产生降低,颗粒物产生沉降,落入缓冲板5上,缓冲板5具有多个通孔,进而对气流的流速进行进一步的降低,增加颗粒物的沉降;待速度降低的气流进入第二弧形内壁12区域内时,在第一弧形内壁、导向板以及第二弧形内壁12的作用下,气流在电动机6的外周壁产生旋转气流,并在电动机6机身所处位置处产生一个相对无气流的真空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真空区并非是无空气,而是相对有无气流而言),进而对电动机6的外壁产生散热作用,同时也促使颗粒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远离电动机6,使得电动机6实现散热的同时降低了外壁颗粒物的附着量;另外根据图8可以看出形成的真空区的中心并非位于第二弧形内壁12的轴线上,因此电动机6轴线的位置根据实际真空区的位置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电动机6的轴线与第二弧形内壁12的轴线平行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导向板4采用两个弧形板一体成型,在实现气流下沉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气流的溢流,增加电动机6靠近导向板4的一侧的气流(如图8所示),提高电动机6的散热量,此外导向板4在两个弧形板的反射作用下,能够将大颗粒物反射掉,降低大颗粒物进入,其反射方向如图5中上面两个导向板4上所示,在图5中下面两个导向板4是反射一部分气流的路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以对第一弧形内壁11、第二弧形内壁12以及导向板4的参数进行适当改变,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动机6,同时为了进一的提高进风量,可在进风管2处设置喇叭状的风管,风管的扩口朝向电动车的前进方向。使用时,进风管2朝向电动三轮车前进方向,出风管3朝向上方,电动机6固定在保护壳1内,保护壳1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车架上。本发明通过保护壳的设置,一方面对电动机产生了直接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电动机裸露在外容易受到磕碰和溅上泥水的问题;此外利用保护壳的内壁与导向板的作用,使得进入保护壳内的气流产生变向,在气流经过进风管、第一弧形内壁和导向板区内时,气流产生分流,形成两股螺旋下沉气流,利用气流的下降和螺旋,气流中含带的粉尘等在缓冲板处产生沉降,进而降低进入电动机附近的气流的颗粒物的含量,同时通过第一弧形内壁、导向板以及第二弧形内壁使得气流包覆在电动机的外周壁上,在电动机上产生沿着其周向的气流,对电动机的机身进行散热,另外也使得气流在电动机的位置处产生真空区,进一步降低了气流夹带的颗粒物的附着。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