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有序设置路障的手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5842发布日期:2019-01-22 19: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有序设置路障的手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路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障放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路障清除领域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效率低、成本高,我国道路情况复杂,汽车车道改道、借道的状况经常发生,路障需求量大,但对路面上的路障安放基本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安放,这种安放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障放置车,用于快速向路面安放路障,整个安放过程只需工作人员推动车体,车体前进时,放置系统自动将其内的路障堆按照顺利依次使其掉落安放于路面上。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自动有序设置路障的手动推车,包括车体、放置系统、推送系统,所述的放置系统与推送系统均安装于车体上,并且车体内储存有若干组码垛整齐的路障堆,所述的放置系统用于将路障堆有序放置于路面,所述的推送系统用于感应放置系统放置路障的情况并将储存于车体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所处区域,所述的路障由呈正六边体结构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并呈圆锥体结构的锥部组成,所述的储存于车体内的路障堆设置有四组,其中一组位于放置系统内,另外三组存放于推送系统内;

所述的车体包括车架、前轮构件、后轮构件、安装板,安装板呈水平布置,并且安装板固定安装于车架,安装板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孔,安装孔呈与路障底座相匹配的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安装孔的任一最大对角线垂直于车体的前进方向;

所述的放置系统设置于安装板的下方,放置系统包括驱动装置、放置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用于接收车体前进产生的前进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放置装置,所述的放置装置用于将路障堆有序放置于路面上;

所述的推送系统设置于安装板的上方,推送系统包括感应环、感应装置、推送装置、切换机构,所述的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是否已完全放置于路面上,所述的推送装置用于将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所述的感应环与切换机构配合并使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三组路障堆有序经推送装置推送至放置系统内;

所述的放置装置包括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固定板、放置导向杆、放置推板,所述的固定板呈水平布置并且固定板固定安装于车架上,固定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的放置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并且放置导向杆固定安装于固定凸起;

所述的放置推板水平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放置推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滑动构件并且两者之间通过滑动构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动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板上端面的滑轨、设置于放置推板下底面的滑槽,滑轨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并且滑轨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放置推板的侧面还设置有套接凸起,放置推板通过套接凸起活动套接于放置导向杆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放置机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放置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于车体的前进方向,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路障底座的最小对角线长并小于路障底座的最大对角线长、并且固定板与安装板之间的距离大于路障底座的厚度,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区域为掉落区,两组放置机构分别为放置机构一、放置机构二;

所述的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朝向掉落区的侧面由两部分构成并且分别为靠近车体前进端的竖直面一、靠近车体车尾端的抵推斜面一,抵推斜面一与竖直面之间的距离沿车体前进方向并由车体前进端指向车尾端递增,所述的放置机构二的放置推板朝向掉落区的侧面由两部分构成并且分别为靠近车体车尾端的竖直面二、靠近车体前进端的抵推斜面二,抵推斜面二与抵推斜面一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存放于放置系统的路障堆穿过设置于安装板的安装孔并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面,并且抵推斜面一与抵推斜面二分别与路障底座的侧面接触;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传递机构、连动机构,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用于接收车体前进产生的前进动力并将其传递于连动机构,并且动力传递机构的内部动力传递可断开,所述的连动机构用于在前进动力作用下牵引放置装置做往复运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为牵引放置机构一运动的连动机构一、牵引放置机构二运动的连动机构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包括连动轴一、连动轴二,连动轴一与连动轴二的轴向均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并且连动轴一靠近车体的前进端、连动轴二靠近车体的车尾端,连动轴一与连动轴二均活动安装于车架上并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还包括连动板一、连动板二、牵引轴,并且三组均设置于连动轴一与连动轴二之间的区域,所述的连动板一与连动板二均为大面垂直于连动轴一轴向的板体结构,连动板一固定安装于连动轴一的动力输出端并且固定处位于连动板一的中间位置,连动板二固定安装于连动轴二的动力输入端并且固定处位于连动板二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牵引轴的轴向平行于连动轴一的轴向,牵引轴活动安装于连动板一与连动板二之间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还包括连动导向杆、牵引板,所述的连动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车体的前进方向,连动导向杆固定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的牵引板呈竖直布置,牵引板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的引导孔,牵引板通过引导孔活动套设于牵引轴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牵引板上还设置有导向凸起,牵引板通过导向凸起活动套接于连动导向杆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放置机构一的固定板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连动导向杆的导向孔,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上设置有与导向孔呈夹角布置的导向槽,所述的牵引杆的顶部设置有连动凸起,连动凸起的自由端穿过导向孔并位于导向槽内,连动凸起与导向孔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并且连动凸起沿导向孔引导方向做往复运动时,连动凸起通过与导向槽配合并牵引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沿滑轨引导方向做先靠近车体车尾端后靠近车体前进端的往复运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放置机构一、车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与连动机构二、放置机构二、车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并且连动机构二的连动凸起与放置机构二的导向槽配合并牵引放置机构二的放置推板沿滑轨引导方向做先靠近车体前进端后靠近车体车尾端的往复运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安装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架体,安装架体由三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竖直板一、竖直板二、水平板,所述的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均竖直固定安装于安装板的上端面,并且竖直板一靠近设置于安装板的安装孔,竖直板一朝向安装孔的侧面设置有与路障底座相匹配并呈v形结构的滑落槽,并且滑落槽的v形槽底与安装孔的孔壁相匹配,竖直板一背离安装孔的侧面为弧形面结构,所述的水平板呈水平布置,并且水平板固定安装于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之间;

所述的安装架体沿安装孔的外接圆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三组;

所述的感应环活动套设于三组安装架体的竖直板一的弧形面外部,并且感应环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感应环位于水平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区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感应装置设置于车体前进端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之间的区域,感应装置包括固定杆、用于感应放置推板运动状态的第一感应机构、用于感应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是否放置完毕并对感应环转动进行限制的第二感应机构;

所述的设置于安装板的安装孔垂直于车体前进方向并靠近车体前进端的孔壁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平行并远离地面的槽壁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前进方向的滑孔一,安装槽平行并靠近地面的槽壁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前进方向的滑孔二;

所述的第二感应机构设置于安装槽内,第二感应机构包括感应块二、感应导向杆、感应弹簧,感应块二设置于安装槽内并且感应块二朝向安装槽槽口的侧面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安装槽槽底之间的距离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并由下至上递减,感应块二的上端面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自由端穿过滑孔一并位于安装板上方、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块二的下底面设置有感应板且感应板的自由端穿过滑孔二并位于安装板下方、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安装板的下底面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的感应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并且感应导向杆固定安装于连接凸起,所述的感应板设置有滑动凸起,感应板通过滑动凸起活动套接于感应导向杆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感应弹簧套设于感应导向杆的外部,并且感应弹簧的弹力通过滑动凸起使感应板牵引感应块二做远离安装槽槽底的运动;

所述的感应环的外圆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板与限位块接触并限制感应环绕自身轴向转动,限位块朝向感应环圆心的侧面为复位斜面,复位斜面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沿感应环外圆面指向圆心的方向递增;

所述的第二感应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限位块与限位板抵触并限制感应环绕自身轴向转动的限位状态、限位块与限位板脱离抵触并且感应环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的感应状态,第二感应机构的初始状态为限位状态;

所述的固定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体的前进方向,并且固定杆固定安装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朝向车体前进端的侧面;

所述的安装板的下底面设置有安装凸起一、安装凸起二,第一感应机构包括感应轴一、感应轴二、往复弹簧一、往复弹簧二;

所述的感应轴二的轴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车体的前进方向,感应轴二活动安装于安装凸起二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轴二朝向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感应块一,并且感应块一与固定杆抵触,感应块一垂直于车体前进方向并靠近车体车尾端的侧面为引导斜面,引导斜面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沿车体的前进方向并由车体前进端指向车尾端递增;

所述的感应轴二背离固定杆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的感应轴一与感应轴二同轴布置,感应轴一活动安装于安装凸起一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轴一的一端同轴套设于引导槽内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另一端设置有传递板,所述的传递板与感应板接触并限制第二感应机构由限位状态切换至感应状态;

所述的感应轴一的外圆面设置有抵触台阶一,并且抵触台阶一位于安装凸起一与感应轴二之间的区域,所述的往复弹簧一套设于感应轴一的外部,往复弹簧一的一端与安装凸起一抵触、另一端与抵触台阶一抵触,往复弹簧一的弹力使得感应轴一做靠近固定杆的运动;

所述的感应轴二的外圆面设置有抵触台阶二,所述的往复弹簧二套设于感应轴二的外部,往复弹簧二的一端与抵触台阶一抵触、另一端与抵触台阶二抵触,往复弹簧二的弹力使得感应轴二做远离感应轴一的运动;

所述的第一感应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传递板与限位板接触并限制第二感应机构进行状态切换的阻挡状态、传递板与限位板脱离接触并且第二感应机构可进行状态切换的触发状态,第一感应机构的初始状态为阻挡状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推送装置设置有三组并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安装架体上,所述的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三组路障堆分别对应存放于推送装置内,三组推送装置分别为第一推送装置、第二推送装置、第三推送装置;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包括推送机构、限制机构、触发机构,所述的推送机构用于将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所述的限制机构用于限制推送机构推送路障堆,所述的触发机构用于使限制机构撤销对推送机构的限制;

所述的安装架体的竖直板一与安装孔外接圆接触的点为接触点,并且安装孔外接圆位于接触点处的切线方向为接触切线方向,所述的安装架体的水平板开设有牵引孔,并且牵引孔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接触切线方向;

所述的推送机构包括推送块、导向板、推送导向杆、推送弹簧,所述的推送块放置于安装架体的水平板上端面,并且推送块朝向安装孔的侧面呈与路障底座相匹配的v形面结构,推送块的下底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与推送块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牵引孔并位于水平板下方,限位杆与牵引孔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送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牵引孔的引导方向,并且推送导向杆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所述的导向板的一端开设有套接孔,导向板通过套接孔活动套设于推送导向杆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板的另一端与推送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推送弹簧套设于推送导向杆外部,推送弹簧的一端与导向板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架体抵触,并且推送弹簧的弹力使得导向板牵引推送块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

所述的限制机构设置于安装架体的水平板下方,限制机构包括限制板、复位杆、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接触切线方向并且复位杆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

所述的限制板呈水平布置并且其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限制板位于竖直板一与设置于推送块下底面的限位杆之间的区域,并且限制板与限位杆接触并使得推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的限制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引导凸起,限制板通过引导凸起活动套接于复位杆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复位弹簧套设于复位杆外部,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引导凸起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架体抵触,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限制板做靠近限位杆的运动并重新与限位杆抵触;

所述的限制机构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限制板与限位杆接触的拦阻状态、限制板与限位杆脱离接触的撤销状态,限制机构的初始状态为拦阻状态;

所述的触发机构设置于限制板的下方,触发机构包括抵推板、触发导向杆、触发弹簧、触发块,所述的触发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推送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并且触发导向杆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

所述的抵推板设置有牵引凸起,抵推板通过牵引凸起活动套接于触发导向杆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触发弹簧套设于触发导向杆外部,触发弹簧的一端与牵引凸起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架体抵触,并且触发弹簧的弹力使得抵推板沿触发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

所述的触发块固定安装于限制板的下底面,并且触发块位于抵推板与竖直板一之间的区域,触发块朝向抵推板的侧面为触发斜面,并且抵推板可通过与触发斜面之间进行挤压配合并使得限制板做由拦阻状态切换至撤销状态的运动;

所述的抵推板的下底面设置有挤压凸起,所述的感应环的外圆面设置有引导块,引导块朝向挤压凸起的面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待切换面、转动面,待切换面为与感应环呈同轴布置的弧形面结构,转动面为背离挤压凸起弯曲的弧形面结构,转动面的最高点与待切换面相切、最低点与感应环连接并且最低点处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的挤压凸起可与引导块的转动面接触并使感应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该转动为正向转动、并且与正向转动相反的转动为反向转动;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与安装架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二推送装置与安装架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三推送装置与安装架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与对应引导块的接触点位于转动面的最高点处,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挤压转动面并使挤压凸起、限位凸起位于与感应环呈同轴布置的同一圆上的过程中,挤压凸起相对于感应环运动的位移为切换位移;

所述的第二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与对应引导块的接触点位于待切换面上,并且该接触点与转动面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切换位移;

所述的第三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与对应引导块的接触点位于待切换面上,并且该接触点与转动面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二倍切换位移。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切换机构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为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第一切换机构安装于第一推送装置的限制板上,第二切换机构安装于第二推送装置的限制板上;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的限制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复位杆引导方向的导孔,所述的第一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板、切换导向杆、切换弹簧;

所述的切换板呈竖直布置,切换板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位于限制板上方的复位段、位于导孔内且与导孔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限位段,复位段与限位段之间形成有接触台阶,并且接触台阶与限制板的上端面接触并使得切换板被限位放置于限制板的上端面,复位段垂直于导孔引导方向并背离设置于推送块下底面的限位杆的侧面为牵引斜面,牵引斜面与限位段之间的距离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并由下至上递增;

所述的切换板的复位段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切换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并且切换导向杆固定安装于支撑板,所述的切换弹簧套设于切换导向杆外部,切换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架体的水平板下底面抵触、另一端与支撑板抵触,切换弹簧的弹力使得切换板沿切换导向杆的引导方向做下降运动;

所述的第一切换机构、第一推送装置的限制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二切换机构、第二推送装置的限制板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的运动状态均可分为切换板被限位放置于限制板的上端面的待切换状态、切换板做下降运动并且其限位段底部与抵推板上端面接触的过渡状态、设置于切换板复位段的支撑板与限制板接触的切换状态,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的初始状态均为待切换状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放置系统与推送系统的配合对路障进行安放,工作人员只需推动车体,车体前进时,放置系统自动将其内的路障堆按照顺利依次使其掉落安放于路面上,无需人工手动安放,不仅节省时间、降低人力劳动量,同时一人操作即可完成路障安放,除此之外,当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安放完毕后,推送系统自动感应并将自身内部存放的路障堆自动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整个过程全自动化,无需工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体与放置系统的配合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放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放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传递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连动机构与放置装置的配合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牵引板与放置推板的配合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推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推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推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安装架体与感应环的配合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感应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感应装置与放置推板的配合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二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一感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推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推送机构与安装架体的配合图。

图26为本发明的限制机构、触发机构、感应环、切换机构的配合图。

图27为本发明的触发机构、感应环的配合图。

图28为本发明的限制板、切换机构的配合图。

图29为本发明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的推送装置、感应环的配合图。

图中标示为:

100、车体;110、车架;120、前轮构件;121、前轮轴;130、后轮构件;140、安装板;150、安装架体;

200、驱动装置;

210、动力传递机构;211、齿轮轴;212、主动斜齿轮;213、从动斜齿轮;214、主动带轮;215、从动带轮;216、传动带;217、传递构件;2171、拨盘;2172、外花键二;

220、连动机构;221、连动轴一;222、连动轴二;223、连动板一;224、连动板二;225、牵引轴;226、连动导向杆;227、牵引板;

300、放置装置;310、固定板;320、放置导向杆;330、放置推板;

400、感应环;410、限位块;420、引导块;430、限位凸起;

500、感应装置;510、固定杆;

520、第一感应机构;521、感应轴一;522、传递板;523、感应轴二;524、感应块一;525、往复弹簧一;526、往复弹簧二;

530、第二感应机构;531、感应块二;532、限位板;533、感应板;534、感应导向杆;535、感应弹簧;

600、推送装置;

610、推送机构;611、推送块;612、导向板;613、推送导向杆;614、推送弹簧;

620、限制机构;621、限制板;622、复位杆;623、复位弹簧;

630、触发机构;631、抵推板;632、挤压凸起;633、触发导向杆;634、触发弹簧;635、触发块;

700、切换机构;710、切换板;720、切换导向杆;730、切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采用放置系统与推送系统的配合对路障进行安放的优越性在于,工作人员只需推动车体,车体前进时,放置系统自动将其内的路障堆按照顺利依次使其掉落安放于路面上,无需人工手动安放,不仅节省时间、降低人力劳动量,同时一人操作即可完成路障安放,除此之外,当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安放完毕后,推送系统自动感应并将自身内部存放的路障堆自动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整个过程全自动化,无需工作人员操作。

如图1-30所示,用于自动有序设置路障的手动推车,包括车体100、放置系统、推送系统,所述的放置系统与推送系统均安装于车体100上,并且车体100内储存有若干组码垛整齐的路障堆,所述的放置系统用于将路障堆有序放置于路面,所述的推送系统用于感应放置系统放置路障的情况并将储存于车体100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所处区域。

实际工作时,路障由呈正六边体结构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并呈圆锥体结构的锥部组成,储存于车体100内的路障堆设置有四组,其中一组位于放置系统内,另外三组存放于推送系统内,使用时,工作人员推动车体100,车体100在前进过程中,放置系统将路障有序放置于路面上,当位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放置完毕时,推送系统感应到放置系统内无路障并将存放于自身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放置系统继续将路障堆有序放置于路面上,如此往复,直至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三组路障堆放置完毕。

如图4所示,上述的车体100包括车架110、前轮构件120、后轮构件130、安装板140,所述的后轮构件130包括后轮组件,后轮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后轮,连接支架固定安装于车架110上,后轮的轮轴轴向平行于地面,后轮活动安装于连接支架并且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的后轮组件设置有两组并且两组后轮组件之间呈同轴布置。

所述的前轮构件120包括前轮轴121、前轮,前轮轴121的轴向平行于后轮的轮轴轴向,前轮轴121活动安装于车架110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前轮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固定套接于前轮轴121的一端。

所述的安装板140呈水平布置,安装板140固定安装于车架110上并且安装板140位于前轮构件120/后轮构件130的上方,安装板140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安装孔,安装孔呈与路障底座相匹配的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安装孔的任一最大对角线垂直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

如图3-12所示,上述的放置系统设置于安装板140的下方,放置系统包括驱动装置200、放置装置300,所述的驱动装置200用于接收车体100前进产生的前进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放置装置300,所述的放置装置300用于将路障堆有序放置于路面上。

如图5-6、9、12所示,上述的放置装置300包括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固定板310、放置导向杆320、放置推板330,所述的固定板310呈水平布置并且固定板310固定安装于车架110上,固定板310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的放置导向杆320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并且放置导向杆320固定安装于固定凸起。

所述的放置推板330水平放置于固定板310的上端面,放置推板330与固定板310之间设置有滑动构件并且两者之间通过滑动构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动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板310上端面的滑轨、设置于放置推板330下底面的滑槽,滑轨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并且滑轨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放置推板330的侧面还设置有套接凸起,放置推板330通过套接凸起活动套接于放置导向杆320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放置机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放置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距离方向垂直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路障底座的最小对角线长并小于路障底座的最大对角线长、并且固定板310与安装板140之间的距离大于路障底座的厚度,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区域为掉落区,两组放置机构分别为放置机构一、放置机构二。

所述的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朝向掉落区的侧面由两部分构成并且分别为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竖直面一、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抵推斜面一,抵推斜面一与竖直面之间的距离沿车体100前进方向并由车体100前进端指向车尾端递增,所述的放置机构二的放置推板330朝向掉落区的侧面由两部分构成并且分别为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竖直面二、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抵推斜面二,抵推斜面二与抵推斜面一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的存放于放置系统的路障堆穿过设置于安装板140的安装孔并放置于固定板310的上端面,并且抵推斜面一与抵推斜面二分别与路障底座的侧面接触。

放置装置30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驱动装置200运行并驱动放置推板330沿滑轨的引导方向做往复运动,其中前半周期内,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运动并且放置机构二做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运动,位于最下方的路障在两放置推板330的配合下绕自身轴向转动,由于两组放置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路障底座的最小对角线长并小于路障底座的最大对角线长,从而使得路障绕自身轴向转动并最终经掉落区竖直掉落放置于路面,位于最下方的路障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于其上方的路障底座与两组放置推板330的上端面接触;

后半周期内,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运动并且放置机构二做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运动,当放置机构一与放置机构二运动并恢复至原状时,与两组放置推板330上端面接触的路障掉落至与两组固定板310的上端面接触,从而使得路障堆与放置装置300之间的接触关系恢复至原状;

而后放置装置300继续使位于最下方的路障绕自身轴向转动并竖直掉落放置于路面,如此往复。

如图5-6所示,上述的驱动装置200包括动力传递机构210、连动机构220,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210用于接收车体100前进产生的前进动力并将其传递于连动机构220,并且动力传递机构210的内部动力传递可断开,所述的连动机构220用于在前进动力作用下牵引放置装置300做往复运动。

如图9-11所示,所述的连动机构220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为牵引放置机构一运动的连动机构一、牵引放置机构二运动的连动机构二。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包括连动轴一221、连动轴二222,连动轴一221与连动轴二222的轴向均平行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并且连动轴一221靠近车体100的前进端、连动轴二222靠近车体100的车尾端,连动轴一221与连动轴二222均活动安装于车架110上并均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还包括连动板一223、连动板二224、牵引轴225,并且三组均设置于连动轴一221与连动轴二222之间的区域,所述的连动板一223与连动板二224均为大面垂直于连动轴一221轴向的板体结构,连动板一223固定安装于连动轴一221的动力输出端并且固定处位于连动板一223的中间位置,连动板二224固定安装于连动轴二222的动力输入端并且固定处位于连动板二224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牵引轴225的轴向平行于连动轴一221的轴向,牵引轴225活动安装于连动板一223与连动板二224之间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还包括连动导向杆226、牵引板227,所述的连动导向杆226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连动导向杆226固定安装于车架110上,所述的牵引板227呈竖直布置,牵引板227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的引导孔,牵引板227通过引导孔活动套设于牵引轴225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牵引板227上还设置有导向凸起,牵引板227通过导向凸起活动套接于连动导向杆226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放置机构一的固定板310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连动导向杆226的导向孔,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上设置有与导向孔呈夹角布置的导向槽,所述的牵引杆227的顶部设置有连动凸起,连动凸起的自由端穿过导向孔并位于导向槽内,连动凸起与导向孔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并且连动凸起沿导向孔引导方向做往复运动时,连动凸起通过与导向槽配合并牵引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沿滑轨引导方向做先靠近车体100车尾端后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往复运动。

所述的连动机构一、放置机构一、车体100之间的连接关系与连动机构二、放置机构二、车体100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并且连动机构二的连动凸起与放置机构二的导向槽配合并牵引放置机构二的放置推板330沿滑轨引导方向做先靠近车体100前进端后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往复运动。

连动机构一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动力传递机构210使得连动机构一的连动轴一221绕自身轴向转动,并最终通过与连动轴二222、连动板一223、连动板二224的配合使得牵引轴225运动,牵引轴225的运动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沿设置于牵引板227的引导孔引导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沿连动导向杆226的引导方向做往复运动,其中后者牵引牵引板227同步运动,牵引板227运动并通过连动凸起与导向槽配合使得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沿滑轨引导方向做先靠近车体100车尾端后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往复运动。

连动机构二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动力传递机构210使得连动机构二的连动轴一221绕自身轴向运动,并最终使得牵引板227沿连动导向杆226的引导方向做往复运动,牵引板227运动并通过连动凸起与导向槽配合使得放置机构二的放置推板330沿滑轨引导方向做先靠近车体100前进端后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往复运动。

如图4-8所示,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210包括斜齿轮构件、传递构件217、带传动构件,所述的斜齿轮构件包括齿轮轴211、主动斜齿轮212、从动斜齿轮213,齿轮轴211的轴向平行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齿轮轴211活动安装于车架110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主动斜齿轮212固定套接于前轮轴121外部,从动斜齿轮213固定套接于齿轮轴211的动力输入端外部,并且主动斜齿轮212与从动斜齿轮213啮合。

所述的带传动构件包括主动带轮214、从动带轮215、传动带216,主动带轮214活动套接于齿轮轴211的动力输出端外部并且两者之间通过传递构件217进行动力传递,从动带轮215设置有两组并且一从动带轮215固定套接于连动机构一的连动轴一221动力输入端外部、另一从动带轮215固定套接于连动机构二的连动轴一221动力输入端外部,主动带轮214与两组从动带轮215之间通过传动带216进行连接传动。

所述的传递构件217包括呈环形结构的拨盘2171,拨盘2171与齿轮轴211之间设置有传递组件一并且两者之间通过传递组件一进行连接传动,拨盘2171沿齿轮轴211轴向发生位移时,齿轮轴211通过传递组件一持续向拨盘2171输出动力,优选的,所述的传递组件一为设置于齿轮轴211上的外花键一、设置于拨盘2171上的内花键一。

所述的主动带轮214与内花键一之间设置有传递组件二并且两者之间通过传递组件二进行连接传动,内花键沿齿轮轴211轴向发生位移时,内花键可通过传递组件二持续向主动带轮214输出动力,优选的,所述的传递组件二为设置于内花键一上方的外花键二2172、设置于主动带轮214上的内花键二。

动力传递机构21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拨盘2171使得外花键二2172插入内花键二,使得动力传递机构210内部动力传递未断开,车体100前进并使得前轮轴121绕自身轴向转动,前轮轴121转动并通过斜齿轮构件、传递构件217、带传动构件牵引连动机构一/连动机构二的连动轴一221绕自身轴向转动;

当路障设置完毕后,即车体100返回并且无需继续向路面放置路障,工作人员通过反向移动拨盘2171并使得外花键二2172脱离内花键二,此时动力传递机构210内部动力传递被断开,车体100返回并且放置系统与推送系统未工作。

如图13-30所示,上述的推送系统设置于安装板140的上方,推送系统包括感应环400、感应装置500、推送装置600、切换机构700,所述的感应装置500用于感应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是否已完全放置于路面上,所述的推送装置600用于将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所述的感应环400与切换机构700配合并使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三组路障堆有序经推送装置600推送至放置系统内。

如图15-17所示,所述的安装板140的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架体150,安装架体150由三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竖直板一、竖直板二、水平板,所述的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均竖直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40的上端面,并且竖直板一靠近设置于安装板140的安装孔,竖直板一朝向安装孔的侧面设置有与路障底座相匹配并呈v形结构的滑落槽,并且滑落槽的v形槽底与安装孔的孔壁相匹配,竖直板一背离安装孔的侧面为弧形面结构,所述的水平板呈水平布置,并且水平板固定安装于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之间。

所述的安装架体150沿安装孔的外接圆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三组。

所述的感应环400活动套设于三组安装架体150的竖直板一的弧形面外部,并且感应环400可绕自身轴向转动,感应环400位于水平板与安装板140之间的区域。

如图6、18-22所示,上述的感应装置500设置于车体100前进端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之间的区域,感应装置500包括固定杆510、用于感应放置推板330运动状态的第一感应机构520、用于感应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是否放置完毕并对感应环400转动进行限制的第二感应机构530。

如图18-21所示,所述的设置于安装板140的安装孔垂直于车体100前进方向并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孔壁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平行并远离地面的槽壁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100前进方向的滑孔一,安装槽平行并靠近地面的槽壁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100前进方向的滑孔二。

所述的第二感应机构530设置于安装槽内,第二感应机构530包括感应块二531、感应导向杆534、感应弹簧535,所述的感应块二531设置于安装槽内并且感应块二531朝向安装槽槽口的侧面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与安装槽槽底之间的距离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并由下至上递减,感应块二531的上端面设置有限位板532且限位板532的自由端穿过滑孔一并位于安装板140上方、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块二531的下底面设置有感应板533且感应板533的自由端穿过滑孔二并位于安装板140下方、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安装板140的下底面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的感应导向杆534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并且感应导向杆534固定安装于连接凸起,所述的感应板533设置有滑动凸起,感应板533通过滑动凸起活动套接于感应导向杆534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感应弹簧535套设于感应导向杆534的外部,并且感应弹簧535的弹力通过滑动凸起使感应板533牵引感应块二531做远离安装槽槽底的运动。

所述的感应环400的外圆面设置有限位块410,所述的限位板532与限位块410接触并限制感应环400绕自身轴向转动,限位块410朝向感应环400圆心的侧面为复位斜面,复位斜面与限位板532之间的距离沿感应环400外圆面指向圆心的方向递增。

所述的第二感应机构53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限位块410与限位板532抵触并限制感应环400绕自身轴向转动的限位状态、限位块410与限位板532脱离抵触并且感应环400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的感应状态,第二感应机构530的初始状态为限位状态。

如图6、18、20、22所示,所述的固定杆5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并且固定杆510固定安装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朝向车体100前进端的侧面。

所述的安装板140的下底面设置有安装凸起一、安装凸起二,第一感应机构520包括感应轴一521、感应轴二523、往复弹簧一525、往复弹簧二526。

所述的感应轴二523的轴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车体100的前进方向,感应轴二523活动安装于安装凸起二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轴二523朝向固定杆510的一端设置有感应块一524,并且感应块一524与固定杆510抵触,感应块一524垂直于车体100前进方向并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侧面为引导斜面,引导斜面与固定杆510之间的距离沿车体100的前进方向并由车体100前进端指向车尾端递增。

所述的感应轴二523背离固定杆510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引导槽,所述的感应轴一521与感应轴二523同轴布置,感应轴一521活动安装于安装凸起一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感应轴一521的一端同轴套设于引导槽内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另一端设置有传递板522,所述的传递板522与感应板533接触并限制第二感应机构530由限位状态切换至感应状态。

所述的感应轴一521的外圆面设置有抵触台阶一,并且抵触台阶一位于安装凸起一与感应轴二523之间的区域,所述的往复弹簧一525套设于感应轴一521的外部,往复弹簧一525的一端与安装凸起一抵触、另一端与抵触台阶一抵触,往复弹簧一525的弹力使得感应轴一521做靠近固定杆510的运动。

所述的感应轴二523的外圆面设置有抵触台阶二,所述的往复弹簧二526套设于感应轴二523的外部,往复弹簧二526的一端与抵触台阶一抵触、另一端与抵触台阶二抵触,往复弹簧二526的弹力使得感应轴二523做远离感应轴一521的运动。

所述的第一感应机构52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传递板522与限位板532接触并限制第二感应机构530进行状态切换的阻挡状态、传递板522与限位板532脱离接触并且第二感应机构530可进行状态切换的触发状态,第一感应机构520的初始状态为阻挡状态。

感应装置500感应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是否完全放置完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往复运动并牵引固定杆510同步运动,其中,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运动过程中,固定杆510随之同步运动并最终使感应块一524与固定杆510脱离接触,此时往复弹簧一525与往复弹簧二526配合并使得第一感应机构520由阻挡状态切换至触发状态,并且此时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中的位于最下方路障掉落至路面上,而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运动过程中,固定杆510随之同步运动并且其自由端与感应块一524的引导斜面接触,并最终使得第一感应机构520由触发状态切换至阻挡状态,如此往复,除此之外,由于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位于安装孔内,使得第二感应机构530始终处于限位状态;

当存放于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剩余最后一个路障并且该路障放置于固定板310上端面时,第一感应机构520呈阻挡状态并且第二感应机构530呈限位状态,而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靠近车体100车尾端的运动过程中,最后一个路障掉落至路面,同时第一感应机构520由阻挡状态切换至触发状态并且此时第二感应机构530由限位状态切换至感应状态,感应环400可绕自身轴向转动,并且推送装置600将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而后放置机构一的放置推板330做靠近车体100前进端的运动过程中,第一感应机构520由触发状态切换至阻挡状态,同时路障堆与感应块二531的导向斜面接触并使第二感应机构530由感应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并且感应环400恢复至原状,车体100继续前进并向路面放置路障。

如图13-16、23-30所示,上述的推送装置600设置有三组并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安装架体150上,所述的存放于推送系统内的三组路障堆分别对应存放于推送装置600内,三组推送装置600分别为第一推送装置、第二推送装置、第三推送装置。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包括推送机构610、限制机构620、触发机构630,所述的推送机构610用于将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所述的限制机构620用于限制推送机构610推送路障堆,所述的触发机构630用于使限制机构620撤销对推送机构610的限制。

如图23-25所示,所述的安装架体150的竖直板一与安装孔外接圆接触的点为接触点,并且安装孔外接圆位于接触点处的切线方向为接触切线方向,所述的安装架体150的水平板开设有牵引孔,并且牵引孔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接触切线方向。

所述的推送机构610包括推送块611、导向板612、推送导向杆613、推送弹簧614,所述的推送块611放置于安装架体150的水平板上端面,并且推送块611朝向安装孔的侧面呈与路障底座相匹配的v形面结构,推送块611的下底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的一端与推送块61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牵引孔并位于水平板下方,限位杆与牵引孔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推送导向杆613的引导方向平行于牵引孔的引导方向,并且推送导向杆613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150,所述的导向板612的一端开设有套接孔,导向板612通过套接孔活动套设于推送导向杆613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向板612的另一端与推送块611固定连接,所述的推送弹簧614套设于推送导向杆613外部,推送弹簧614的一端与导向板612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架体150抵触,并且推送弹簧614的弹力使得导向板612牵引推送块611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

如图24、26所示,所述的限制机构620设置于安装架体150的水平板下方,限制机构620包括限制板621、复位杆622、复位弹簧623,所述的复位杆622的引导方向平行于接触切线方向并且复位杆622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150。

所述的限制板621呈水平布置并且其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150,限制板621位于竖直板一与设置于推送块611下底面的限位杆之间的区域,并且限制板621与限位杆接触并使得推送弹簧614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的限制板621的上端面设置有引导凸起,限制板621通过引导凸起活动套接于复位杆622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复位弹簧623套设于复位杆622外部,复位弹簧623的一端与引导凸起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架体150抵触,复位弹簧623的弹力使得限制板621做靠近限位杆的运动并重新与限位杆抵触。

所述的限制机构62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限制板621与限位杆接触的拦阻状态、限制板621与限位杆脱离接触的撤销状态,限制机构620的初始状态为拦阻状态。

如图23-24、27-28所示,所述的触发机构630设置于限制板621的下方,触发机构630包括抵推板631、触发导向杆633、触发弹簧634、触发块635,所述的触发导向杆633的引导方向平行于推送导向杆613的引导方向,并且触发导向杆633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150。

所述的抵推板631设置有牵引凸起,抵推板631通过牵引凸起活动套接于触发导向杆633外部并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触发弹簧634套设于触发导向杆633外部,触发弹簧634的一端与牵引凸起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架体150抵触,并且触发弹簧634的弹力使得抵推板631沿触发导向杆633的引导方向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

所述的触发块635固定安装于限制板621的下底面,并且触发块635位于抵推板631与竖直板一之间的区域,触发块635朝向抵推板631的侧面为触发斜面,并且抵推板631可通过与触发斜面之间进行挤压配合并使得限制板621做由拦阻状态切换至撤销状态的运动。

所述的抵推板631的下底面设置有挤压凸起632,所述的感应环400的外圆面设置有引导块420,引导块420朝向挤压凸起632的面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待切换面、转动面,待切换面为与感应环400呈同轴布置的弧形面结构,转动面为背离挤压凸起632弯曲的弧形面结构,转动面的最高点与待切换面相切、最低点与感应环400连接并且最低点处设置有限位凸起430。

所述的挤压凸起632可与引导块420的转动面接触并使感应环400绕自身轴向转动、且该转动为正向转动、并且与正向转动相反的转动为反向转动。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与安装架体150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二推送装置与安装架体150之间的连接关系、第三推送装置与安装架体150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如图30所示,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与对应引导块420的接触点位于转动面的最高点处。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挤压转动面并使挤压凸起632、限位凸起430位于与感应环400呈同轴布置的同一圆上的过程中,挤压凸起632相对于感应环400运动的位移为切换位移。

所述的第二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与对应引导块420的接触点位于待切换面上,并且该接触点与转动面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切换位移。

所述的第三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与对应引导块420的接触点位于待切换面上,并且该接触点与转动面最高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二倍切换位移。

如图24、26、28-29所示,所述的切换机构700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为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第一切换机构安装于第一推送装置的限制板621上,第二切换机构安装于第二推送装置的限制板621上。

所述的第一推送装置的限制板621的上端面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复位杆622引导方向的导孔,所述的第一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板710、切换导向杆720、切换弹簧730。

所述的切换板710呈竖直布置,切换板710由两部分组成并且分别为位于限制板621上方的复位段、位于导孔内且与导孔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限位段,复位段与限位段之间形成有接触台阶,并且接触台阶与限制板621的上端面接触并使得切换板710被限位放置于限制板621的上端面,复位段垂直于导孔引导方向并背离设置于推送块611下底面的限位杆的侧面为牵引斜面,牵引斜面与限位段之间的距离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并由下至上递增。

所述的切换板710的复位段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切换导向杆720的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并且切换导向杆720固定安装于支撑板,所述的切换弹簧730套设于切换导向杆720外部,切换弹簧730的一端与安装架体150的水平板下底面抵触、另一端与支撑板抵触,切换弹簧730的弹力使得切换板710沿切换导向杆720的引导方向做下降运动。

所述的第一切换机构、第一推送装置的限制板621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第二切换机构、第二推送装置的限制板621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的运动状态均可分为切换板710被限位放置于限制板621的上端面的待切换状态、切换板710做下降运动并且其限位段底部与抵推板631上端面接触的过渡状态、设置于切换板710复位段的支撑板与限制板621接触的切换状态,第一切换机构/第二切换机构的初始状态均为待切换状态。

当放置系统内的路障堆完全掉落放置于路面后,第二感应机构520撤销对感应环400的限制,此时第一推送装置将其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具体表现为:触发机构630开始运行,触发弹簧634的弹力使抵推板631以及挤压凸起632做靠近感应环400的运动,其中挤压凸起632运动并通过与引导块420的转动面配合使得感应环400正向转动,直至挤压凸起632位于转动面最低点处并与限位凸起430配合使得感应环400停止转动,同时抵推板631运动并与触发块635的触发斜面接触,并最终使得限制机构620由拦阻状态切换至撤销状态,而后推送弹簧614的弹力通过导向板612牵引推送块611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推送块611运动并将路障堆推送至安装孔内,即推送至放置系统内;

路障对被推送至安装孔内后,路障堆底座与第二感应机构520接触并使其由感应状态切换至限位状态,此过程中,感应环400反向转动并恢复至原状,同时感应环400反向转动并使得触发机构630恢复至原状,同时由于导向板612未能给恢复至原状并始终与限制板621的侧面接触,从而使得限制机构620始终处于撤销状态;

限制机构620由拦阻状态切换至撤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切换机构的切换板710做下降运动,同时由于抵推板631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使得切换板710最终下降至与抵推板631的上端面接触,即第一切换机构由待切换状态切换至过渡状态,而后触发机构630恢复至原状的过程中,抵推板631做远离安装孔的运动,使得抵推板631脱离与切换板710的接触,并且第一切换机构由过渡状态切换至切换状态。

当路障堆再次完全掉落放置于路面后,第二推送装置将其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具体表现为:第一推送装置开始运行,当第一推送装置的抵推板631做靠近安装孔的运动并与第一切换机构的切换板710接触且停止运动时,第一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使得感应环400正向转动,并使得第二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相对于感应环400运动的距离等于切换位移,即此时第二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与对应引导块420的接触点位于转动面的最高点处;

而后第二推送装置将其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并且该推送过程与第一推送装置的推送过程一致;

第二推送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使得第二切换机构由待切换状态切换至切换状态。

当路障堆再次完全掉落放置于路面后,第三推送装置将其内的路障堆推送至放置系统内,具体表现为:第一推送装置开始运行并使得第二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与对应引导块420的接触点位于转动面的最高点处,而后第二推送装置开始运行并使得第三推送装置的挤压凸起632与对应引导块420的接触点位于转动面的最高点处;

而后第三推送装置将其内的路障推送至放置系统内,并且该推送过程与第一推送装置的推送过程一致。

当存放于车体100内的四组路障堆全部放置掉落于路面后,工作人员重新将新的四组路障堆放置于车体内,其中一组直接放置于安装孔内,即存放于放置系统内,另外三组路障堆分别放置于对应的推送装置600上,具体为:工作人员拉动推送块611并使其恢复至原状,同时导向板612随之恢复至原状并脱离与限制板621侧面的接触,而后限制机构620由撤销状态切换至拦阻状态,并且切换机构700同步由切换状态切换至待切换状态,本路障放置车重新恢复至原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