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2847发布日期:2019-04-17 05:0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儿童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玩具车。



背景技术:

蛙行车,又名龙行车、剪刀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玩具车,其原理为通过不断摆动后部的两个支架以带动后下部的两个轮组远离和靠近,从而驱动蛙行车运动。然而市面上的蛙行车大多需要使用者站立驱动两个支架摆动,无法实现坐姿驱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玩法的儿童玩具车,使用者在使用该玩具车的同时能够锻炼其四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玩具车,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向杆、设置于所述转向杆底部的前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设置有座位机构的主车架,以及后部设置有左后轮组件的左支架、后部设置有右后轮组件的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分别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主车架的后部,所述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均为万向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分别相对所述主车架转动而使得所述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相对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机构工作的操作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至少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沿前后方向滑动时驱使所述左后轮组件与右后轮组件相对靠近或相互远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左支架之间、和/或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右支架之间通过齿啮合传动结构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齿啮合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组与第二齿组,所述第一齿组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布在所述滑动件上的多个第一齿;所述第二齿组包括多个沿弧线排布的多个第二齿,所有所述第二齿分布的弧线以所述左支架/右支架相对所述主车架转动的中心线为旋转中心线,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分设于所述滑动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的前部均设有所述的第二齿组,所述滑动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所述的第一齿组,两侧的所述第一齿组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二齿组相互啮合。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左支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支杆部、设置在所述左支杆部前端部上的左连杆部,所述左连杆部呈扇形且所述左连杆部枢轴连接在所述主车架的后部,所述第二齿组设于所述左连杆部上,所述左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左支杆部的底后部;所述右支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支杆部、设置在所述右支杆部前端部上的右连杆部,所述右连杆部呈扇形且所述右连杆部枢轴连接在所述主车架的后部,所述第二齿组设于所述右连杆部上,所述右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右支杆部的底后部。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左支架之间、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右支架之间均通过所述齿啮合传动结构配合连接,所述滑动件滑动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相对所述主车架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左支架之间、和/或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右支架之间通过连杆传动结构配合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杆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滑动件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支架/右支架枢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操作机构前后运动驱使所述驱动机构作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转向杆包括前叉和车把,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叉的底部,所述前叉的上部与所述车把的下部通过万向转动关节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操作机构为所述的车把,所述车把与所述滑动件之间设有用于在所述车把相对所述前叉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动件前后滑动的连接组件。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能够绕所述车把轴心线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车把上的套筒、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套筒上且另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滑动件上的连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位机构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座位机构前后运动时驱使所述滑动件前后运动。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位机构与所述滑动件相对固定地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转向杆包括前叉和车把,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叉的底部,所述前叉的上部与所述车把的下部通过万向转动关节转动地连接,所述车把与所述滑动件之间设有用于在所述车把相对所述前叉转动时带动所述滑动件前后滑动的连接组件,所述座位机构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所述操作机构为所述的座位机构和车把,所述车把的前后翻转和所述座位机构的前后运动驱使所述滑动件前后运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儿童玩具车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主车架向前运动所需弹性力的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件的前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向杆上。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主车架固设有配合地穿设在所述导向槽中的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主车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杆,所述滑动件滑动配合地设在所述主体杆上。

优选地,所述主车架包括设置在其后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连接杆,所述左支架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连接杆的左端部,所述右支架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连接杆的右端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时,可以坐在座位机构上操纵操作机构就能驱使左支架和右支架相对主车架转动,使得左后轮组件和右后轮组件相对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玩具车获得前进的动力,儿童在使用玩具车玩耍的时候能够实现四肢的锻炼,该玩具车同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玩法,增加了玩具车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一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2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一的仰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3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一的轴测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4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一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5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一的仰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6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一的轴测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7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二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8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二的轴测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9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二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10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二的仰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11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二的轴测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12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三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13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四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14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四的轴测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15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四的俯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靠拢状态;

附图16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四的侧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附图17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实施例四的俯视图,此时左支架和右支架处于张开状态;

其中:1、车架;11、主车架;111、主体杆;112、后连接杆;12、左支架;121、左支杆部;122、左连杆部;13、右支架;131、右支杆部;132、右连杆部;14、限位块;15、滑架;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31、左后轮组件;32、右后轮组件;4、转向杆;41、前叉;42、车把;43、套筒;44、万向转动关节;5、滑动件;51、导向槽;6、弹性件;7、座位机构;8、连杆;101、第一齿组;102、第二齿组;10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包括车架1、设置在车架1前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向杆4、设置于转向杆4底部的前轮组件2,其中,车架1包括设置有座位机构7的主车架11,以及后部设置有左后轮组件31的左支架12、后部设置有右后轮组件32的右支架13,左支架12与右支架13分别转动地连接在主车架11的后部,左后轮组件31与右后轮组件32构成了后轮组件3且均为万向轮。

车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左支架12与右支架13分别相对主车架11转动而使得左后轮组件31与右后轮组件32相对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使所述驱动机构运动的操作机构。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时,可以坐在座位机构7上操纵操作机构以驱使驱动机构,使得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对主车架11转动,儿童玩具车在左后轮组件31和右后轮组件32的摆动驱动下向前行驶。

具体地,驱动机构至少包括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主车架11上的滑动件5,使用者能够驱动滑动件5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驱使左后轮组件31与右后轮组件32相对靠近或相互远离,左后轮组件31与右后轮组件32加速相对靠近能驱动玩具车前行。

滑动件5可以通过齿啮合、连杆、或多种机构结合等方式向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传递运动,优选采用齿啮合的方式传递运动,这样结构更简单,且力传递更为稳定可靠。滑动件5可以与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都通过齿啮合传动结构连接,也可以与二者中之一者通过齿啮合传动结构连接、另一者则通过齿啮合传动结构与前者连接传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滑动件5与左支架12之间、滑动件5与右支架13之间均通过齿啮合传动结构配合连接,滑动件5滑动时,左支架12与右支架13相对主车架11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滑动件5的滑动能驱动玩具车前进。

参见图2、图5、图10所示,齿啮合传动结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组101与第二齿组102,第一齿组101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布在滑动件5上的多个第一齿;第二齿组102包括多个沿弧线排布的多个第二齿,所有第二齿分布的弧线以左支架12或右支架13相对主车架11转动的中心线为旋转中心线。第一齿组101与第二齿组102构成了齿轮齿条结构,当滑动件5前后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同时随之转动。

左支架12与右支架13分设于滑动件5的左右两侧,且左支架12与右支架13的前部均设有第二齿组102,滑动件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齿组101,两侧的第一齿组101与对应侧的第二齿组102相互啮合。滑动件5向前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互合拢;滑动件5向后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互张开。

左支架1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支杆部121、固定设置在左支杆部121前端部上的左连杆部122,左连杆部122呈扇形且左连杆部122枢轴连接在主车架11的后部,第二齿组102设于左连杆部122上,左后轮组件31设于左支杆部121的底后部。右支架13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支杆部131、固定设置在右支杆部131前端部上的右连杆部132,右连杆部132呈扇形且右连杆部132枢轴连接在主车架11的后部,第二齿组102设于右连杆部132上,右后轮组件32设于右支杆部131的底后部。

参见图15和图17所示,滑动件5向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传动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为连杆传动,连杆传动结构包括两个连接杆103、103’,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滑动件5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左支架12枢轴连接,滑动件5、连接杆103、左支架12、主车架11构成一组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滑动件5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右支架13枢轴连接,滑动件5、连接杆103’、右支架13、主车架11构成另一组曲柄滑块机构。滑动件5向后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对张开,滑动件5向前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互靠拢。

儿童玩具车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滑动件5相对主车架11向前运动所需弹性力的弹性件,在弹性件的助力下,操纵滑动件5向前运动时更为省力,使得左后轮组件31与右后轮组件32更容易加速相对靠近,以给玩具车提供向前的加速度。

具体地,弹性件为拉簧6,拉簧6的一端连接在滑动件5的前端部、另一端连接在转向杆4上,当滑动件5向后滑动时,拉簧6处于受拉状态。

滑动件5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51,主车架11固设有配合地穿设在导向槽51中的限位块14,导向槽51与限位块14配合保证滑动件5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同时对滑动件5的运动范围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滑动件5从主车架11上脱出、并避免滑动件5对其他零件的碰撞造成的损坏。参见图2、图5、图10所示,导向槽51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4也相应地设置有两个。

参见图3、图6、图8、图11所示,主车架11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杆111,滑动件5滑动配合地设在主体杆111上,因此滑动件5滑动时较为平稳。

主车架11还包括设置在其后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连接杆112,左支架12枢轴连接在后连接杆112的左端部,右支架13枢轴连接在后连接杆112的右端部。

操作机构前后运动驱使驱动机构作动,其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这些设置方式结合上述各种不同结构的驱动机构能产生多种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转向杆4包括前叉42和车把41,前轮组件2设于前叉42的底部,前叉42的上部与车把41的下部通过万向转动关节44转动地连接,车把41与滑动件5之间设有用于在车把41相对前叉42转动时带动滑动件5前后滑动的连接组件。由于前叉42和车把41是万向转动的,因此当前叉42和车把41延伸方向不同时,车把41仍然能控制前叉42绕自身轴线转动。

连接组件包括能够绕车把41轴心线转动地套设在车把41上的套筒43、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套筒43上且另一端部枢轴连接在滑动件5上的连杆8。车把41、前叉42、连杆8、主车架11及滑动件5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使用者向后拉动车把41,滑动件5随之沿主车架11向后滑动,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向两侧张开;使用者向前推动车把41,滑动件5随之沿主车架11向前滑动,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互靠拢。使用者完全依靠上肢驱动玩具车的运动,对上肢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实施例二

参见图7至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点是:操作机构的结构不同。座位机构7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滑动地设置在主车架11上,使用者通过驱动座位机构7前后运动带动驱使滑动件5前后运动。为驱动座位机构7的运动,使用者需要手脚并用,锻炼效果更佳。

主车架11上设置有能够相对其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架15,滑架15与滑动件5固定连接,座位机构7固定设置在滑架15上。滑架15上也开设有限位槽51,相应地,主车架11上也固设有配合地穿设在该限位槽51中的限位块14。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座位机构7也可以通过其他传动方式与滑动件5连接,这些传动方式可以放大或缩小座位机构7与滑动件5之间的传动比。

在实施例二中,由于无需通过前叉42驱动滑动件5前后运动,因此前叉42与车把41可以一体设置;前叉42与车把41也可以通过万向转动关节44转动地连接,提高玩具车的灵活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也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点是:座位机构7能够随着滑块5的运动而运动。具体地,主车架11上设置有能够相对其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架15,滑架15与滑动件5固定连接,座位机构7固定设置在滑架15上。

使用者在使用该儿童玩具车时,既可以通过操纵车把41驱动玩具车运动,也可以通过操纵座位机构7驱动玩具车运动,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地驱动玩具车运动,该玩具车提供了更多的玩法,能满足儿童的各类需求。

实施例四

参见图13至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实施例四的操作机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主要的不同点是:实施例四的驱动机构为如前所述的连杆传动结构。使用者操作车把41前后转动能够驱动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互靠拢和张开,从而驱使儿童车前进。具体地,实施例四的玩具车设置有两个连接杆103、103’,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滑动件5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左支架12枢轴连接,滑动件5、连接杆103、左支架12、主车架11构成一组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滑动件5枢轴连接、另一端与右支架13枢轴连接,滑动件5、连接杆103’、右支架13、主车架11构成另一组曲柄滑块机构。滑动件5向后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对张开,滑动件5向前滑动时,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互靠拢。

综上所述,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的儿童玩具车时,可以坐在座位机构7上通过转向杆4或座位机构7操纵驱动机构就能驱使左支架12和右支架13相对主车架11转动,使得左后轮组件31和右后轮组件32相对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使玩具车获得前进的动力,实现了坐姿驱动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站立驱动的蛙行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玩法,儿童在使用玩具车的同时实现了四肢的锻炼,增加了玩具车的趣味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