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7163发布日期:2018-09-05 00:07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C-Bite套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碳纤维管车架,物理结构上只是单纯的用碳纤管接入金属管中然后进行胶水粘接,胶接强度受胶的性能、胶接工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强度上和综合性能上是要次于焊接强度,这种传统工艺车架到现在依然魅力不减,受到不少发烧友的垂涎,可是强度和外观熊掌、鱼不可兼得,如何既要保留这种工艺车架的存在,又能提升碳管与金属管之间套接强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包括金属T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T型管的一端与碳纤维管胶接,金属T型管与碳纤维管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碳纤维碎片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纤维碎片内圈与碳纤维管的外圈同直径,碳纤维碎片外圈与金属T型管的外圈同直径。

所述的长方形通孔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圆角。

所述的碳纤维碎片与金属T型管之间不粘结;碳纤维碎片与碳纤维管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好,解决了现有技术连接时的松动和使用疲劳的问题,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T型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管与碳纤维碎片粘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T型管;2.碳纤维碎片;3.碳纤维管;101.长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自行车碳纤维管的套接结构,包括金属T型管1,所述的金属T型管1的一端与碳纤维管3胶接,金属T型管1与碳纤维管3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数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101,长方形通孔101采用激光雕刻镂空;每个长方形通孔101内均设置有碳纤维碎片2;碳纤维碎片2包括若干层碳纤维布,任意两个相邻碳纤维布之间均设置有树脂粘结层,碳纤维碎片2内圈与碳纤维管3的外圈同直径,碳纤维碎片2外圈与金属T型管1的外圈同直径;所述的长方形通孔101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的碳纤维碎片2与金属T型管1之间不粘结;碳纤维碎片2与碳纤维管3为一体结构。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管3先与金属T型管1安装,再将碳纤维碎片2与碳纤维管3连接为一体,实际结构只要装好,便取不出来,这种结构相对于传统工艺在物理上很大程度加强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很好的解决松动和使用疲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金属T型管1的连接端进行激光雕刻,镂空长方形通孔101;2)、收集雕刻长方形通孔101剩下的金属弧片;3)、按金属弧片的形状和弧面修剪若干碳纤维布,若干碳纤维布一层层覆盖树脂叠加施压粘接,固化后,打磨抛光形成有弧面的碳纤维碎片2,碳纤维碎片2的厚度比金属弧片厚,给后期打磨抛光留余地;4)、将碳纤维管3表面打磨一层,涂好碳纤维专用胶水,插入镂空过的金属T型管1并与之初步粘接定位;5)、将碳纤维碎片2表面打磨,再涂胶、压入镂空孔内与碳纤维管3粘接,这时候厚度会高出金属T型管1的表面;6)、将高出金属T型管1外圆弧面的碳纤维碎片2与金属T型管1表面整体打磨抛光。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碳纤维碎片和碳纤维管用树脂粘接后形成不可分离的一体,因为它们属于同一介质,特性都是碳布胶粘成型;利用碳纤维与树脂粘成型的特性,碳纤维管3与碳纤维碎片2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凸块的碳管咬合有槽的金属管的高强度的咬合结构。

实施例一、金属T型管1与碳纤维管3连接端的外圈设置有4个绕圆周均布的长方形通孔10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