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带有进气通道的主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812发布日期:2018-09-01 02:4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部件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带有进气通道的主梁。



背景技术:

空气是发动机燃烧必要的混合气组分之一,用于保证发动机的正常高效工作,为保证空气能够顺畅洁净的进入发动机燃烧,设置空滤器,空滤器是发动机的进气部件,是为保证进气能够达到进入发动机内部燃烧的标准和要求而设置的一种设备。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三轮、两轮)的空滤器一般靠近发动机,且发动机一般安装在摩托车的低位,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在空滤器进口气处形成较多的粉尘、水滴,而为了保证进气质量,空滤器滤芯透气孔较小,非常容易造成阻塞,从而使得进气阻力大,过滤效率低,影响进气量,从而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并且,较多的粉尘会严重影响进气质量,进气含有灰尘,从而降低发动机工作效率;上述原因最终会造成发动机的排放问题,影响环保和节能指标。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空滤系统进行改进,能够保证进气的通畅性并能够尽力避免粉尘和行驶造成的水滴进入空滤器,从而提高过滤效率,保证进气质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最终保证发动机的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带有进气通道的主梁,用于车辆并引导空气进入空滤器,能够保证进气的通畅性并能够尽力避免粉尘和行驶造成的水滴进入空滤器,从而提高过滤效率,保证进气质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最终保证发动机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带有进气通道的主梁,所述主梁使用时由后向前倾斜向上,且所述主梁为中空管状结构,该中空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将空气引入车辆发动机的空滤器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主梁的高位;主梁是车辆的车架的主体部分,且向前上方倾斜设置,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空滤器的安装位置(特别是三轮或者两轮摩托车),进气口位于高位当然比现有技术的空滤器进气口高,则车辆行驶导致的粉尘以及飞溅的水滴不会或者减少进入空滤器的可能,从而保证进气质量和延长空滤器滤芯的使用周期;利用中空管状结构的主梁形成进气通道,保证实现高位进气的同时还能保证结构紧凑,避免使用复杂的进气结构,并且,主梁具有较大的直径,还利于保证较大的进气通道;同时,加长进气行程,进一步利于保证进气质量;主梁可以为单梁也可以是两根主梁,可以分别从两根主梁分别进气至空滤器,能够保证进气效果。

进一步,所述主梁用于两轮或者三轮车,所述主梁用于单梁车;使用时,所述空滤器基本左右对称安装于主梁的下方靠后,保证整体的平衡性;如图所示,空滤器的进气和出气口左右设置,使得空滤器横在主梁下方,空气横向流动,保证粉尘的向下沉积,进一步避免粉尘的堵塞。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的设置使得进气方向斜向上后进入进气通道,如图所示,进气方向倾斜向上,利于避免粉尘向上进入进气通道,同时,避免外部水进入通道,从而保证进气质量。

进一步,所述主梁前端的下部设有加强肋,由所述加强肋形成进气通道的前端进气空间且所述进气口位于该前端进气空间,所述前端进气空间使得进气方向斜向上;主梁上开有连通于前端进气空间的通孔Ⅰ;如图所示,加强肋一般为两个,横向并列焊接于主梁前端的下部,使用时一般还焊接在车架的头管以加强主梁的整体连接强度;并列的两个加强肋上部为主梁,相应的封闭后在并列的加强肋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即为前端进气空间,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所述进气口即可;主梁上设置的连通于进气通道和前端进气空间的通孔Ⅰ,加强肋的设置可大大增强主梁的强度,保证在开有通孔后补偿主梁的整体强度,甚至还能增加其抗弯矩的能力,并不明显增加主梁重量;加强肋的设置位置使得前端进气空间位于下部,即两个加强肋之间的前端进气空间上部为主梁,前部为头管封闭(或者另行封闭),左右为加强肋本身,下部利用加强板封闭(还利于提高加强肋的整体强度),后部则形成所述进气口,进气口向后使得进气具有迷宫效果,且利于使得粉尘和水滴下沉,并不随空气气流进入进气通道,利于保证进气质量。

或者,所述主梁前端的下部并列焊接有前端进气管,由所述前端进气管形成进气通道的前端进气空间且所述进气口位于该前端进气空间;直接焊接管材形成前端进气空间,生产过程简单方便,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同样具有加强补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加强肋为两个横向并列焊接于主梁前端的下部,所述前端进气空间位于两个加强肋之间由前端和下部封闭形成,所述进气口位于前端进气空间的后端,形成斜向上方进气并向后拐进进气通道,利于初步分离杂质及水滴。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可拆卸式设有粗滤装置,可拆卸方式一般采用可快速拆卸和安装的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机械卡扣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粗滤装置可采用现有的滤网或者滤棉等结构,与空滤器共同提高进气质量。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垂直于主梁的平面由上至下向前倾斜,如图所示,所述粗滤装置为板状结构且与进气口倾斜角度一致;该倾斜设置的方式可是进气口面积增大,保证在增加了粗滤装置的前提下增加进气量;如图所示,粗滤装置为网格状框架,框架上设置滤网。

进一步,所述主梁上焊接有使用时用于与空滤器进气口连通的短节,且与短节对应位于主梁的下侧壁开有连通于进气通道的通孔Ⅱ,如图所示,短节的焊接可以保证在主梁上开口后的强度得到补偿,可保证不破坏主梁的承载能力,甚至大大增加主梁的整体强度,同时保证了进气通道的通畅,且连接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带有进气通道的主梁,利用主梁的中空结构形成进气通道且进气口且使用时位于高位,能够保证进气的通畅性并能够尽力避免粉尘和行驶造成的水滴进入空滤器,从而提高过滤效率,保证进气质量及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最终保证发动机的排放;利用中空管状结构的主梁形成进气通道,保证实现高位进气的同时还能保证结构紧凑,避免使用复杂的进气结构,并且,主梁具有较大的直径,还利于保证较大的进气通道;同时,加长进气行程,进一步利于保证进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粗滤装置平面图;

图4为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空滤系统的三轮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带有进气通道的主梁,所述主梁2使用时由后向前倾斜向上,且所述主梁为中空管状结构,该中空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将空气引入车辆发动机的空滤器1的进气通道3,所述进气通道3的进气口5位于主梁2的高位;主梁是车辆的车架的主体部分,且向前上方倾斜设置,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空滤器的安装位置(特别是三轮或者两轮摩托车),进气口位于高位当然比现有技术的空滤器1进气口高,则车辆行驶导致的粉尘以及飞溅的水滴不会或者减少进入空滤器的可能,从而保证进气质量和延长空滤器滤芯的使用周期;利用中空管状结构的主梁形成进气通道,保证实现高位进气的同时还能保证结构紧凑,避免使用复杂的进气结构,并且,主梁具有较大的直径,还利于保证较大的进气通道;同时,加长进气行程,进一步利于保证进气质量;主梁可以为单梁也可以是两根主梁,可以分别从两根主梁分别进气至空滤器,能够保证进气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2用于两轮或者三轮车,所述主梁2用于单梁车;使用时,所述空滤器基本左右对称安装于主梁的下方靠后,保证整体的平衡性;如图所示,空滤器1的进气和出气口左右设置,使得空滤器横在主梁下方,空气横向流动,保证粉尘的向下沉积,进一步避免粉尘的堵塞。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5的设置使得进气方向斜向上后进入进气通道3,如图所示,进气方向倾斜向上(箭头所示),利于避免粉尘向上进入进气通道,同时,避免外部水进入通道,从而保证进气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2前端的下部设有加强肋,由所述加强肋形成进气通道的前端进气空间且所述进气口位于该前端进气空间4,所述前端进气空间4使得进气方向斜向上;主梁2上开有连通于前端进气空间的通孔Ⅰ7;如图所示,加强肋一般为两个,横向并列焊接于主梁前端的下部,使用时一般还焊接在车架的头管以加强主梁的整体连接强度;并列的两个加强肋上部为主梁,相应的封闭后在并列的加强肋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即为前端进气空间,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所述进气口即可;主梁上设置的连通于进气通道3和前端进气空间4的通孔Ⅰ7,加强肋的设置可大大增强主梁的强度,保证在开有通孔Ⅰ后补偿主梁的整体强度,甚至还能增加其抗弯矩的能力,并不明显增加主梁重量;加强肋的设置位置使得前端进气空间位于下部,即两个加强肋之间的前端进气空间上部为主梁,前部为头管封闭(或者另行封闭),左右为加强肋本身,下部利用加强板封闭(还利于提高加强肋的整体强度),后部则形成所述进气口,进气口向后使得进气具有迷宫效果,且利于使得粉尘和水滴下沉,并不随空气气流进入进气通道,利于保证进气质量。

或者,所述主梁前端的下部并列焊接有前端进气管,由所述前端进气管形成进气通道的前端进气空间且所述进气口位于该前端进气空间;直接焊接管材形成前端进气空间,生产过程简单方便,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同样具有加强补偿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为两个横向并列焊接于主梁2前端的下部,所述前端进气空间4位于两个加强肋之间由前端和下部封闭形成,所述进气口位于前端进气空间的后端,形成斜向上方进气并向后拐进进气通道,利于初步分离杂质及水滴。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5可拆卸式设有粗滤装置6,可拆卸方式一般采用可快速拆卸和安装的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可采用现有的机械卡扣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粗滤装置可采用现有的滤网或者滤棉等结构,本实施例采用滤网,与空滤器共同提高进气质量;如图所示,所述进气口5向后位于前端进气空间,加强肋形成的前端进气空间4与进气口5相互配合,使得进气初始状态斜向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5所在的平面相对于垂直于主梁的平面由上至下向前倾斜,如图所示,所述粗滤装置为板状结构且与进气口倾斜角度一致;该倾斜设置的方式可是进气口面积增大,保证在增加了粗滤装置6的前提下增加进气量;如图所示,粗滤装置为网格状框架,框架61上设置滤网6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2上焊接有使用时用于与空滤器1进气口连通的短节9,且与短节9对应位于主梁2的下侧壁开有连通于进气通道的通孔Ⅱ10,如图所示,短节的焊接可以保证在主梁上开口后的强度得到补偿,可保证不破坏主梁的承载能力,甚至大大增加主梁的整体强度,同时保证了进气通道的通畅,且连接方便简单。所述主梁2上焊接有用于与进气管8可拆卸式连接的短节9,且与短节9对应位于主梁的下侧壁开有连通于进气通道的通孔Ⅱ10,如图所示,所述空滤器1通过可拆卸式进气管8连通于进气通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进气管可采用现有的波纹管,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