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903发布日期:2018-12-18 21:01阅读:5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传统的三轮车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和存放,尤其是对于城市楼房住户的老年使用者,由于居住场所的限制,更加不便于搬运和存放。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体积较小的三轮车/电动三轮车,但是这些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虽然体积小,但是其功能单一,通常只能容纳一个使用者,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功能丰富,既能载人,又能够通过变形具备载物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包括基架、车尾脚踏、后座支架、后座和围栏,

所述基架包括底梁管、上梁管和立管,底梁管、上梁管和立管焊接成一体;

所述车尾脚踏的底端铰接在基架的底梁管尾部;

所述后座支架的底端通过转轴铰接在基架的底梁管尾部;

所述后座固定安装在后座支架上;

所述围栏包括侧部围栏和前部围栏,侧部围栏和前部围栏焊接成一体,侧部围栏的底端转动安装在基架的上梁管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基架的底梁管尾部的下管壁上焊接有法兰板,所述车尾脚踏的底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该法兰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后座支架底端的铰接点的高度位于所述车尾脚踏底端铰接点之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后座为方形,尺寸为300*400*40cm,后座内部填充海绵,表面包覆皮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车尾脚踏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后座支架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车尾脚踏的铰接处设置有限位块,通过限位块限位车尾脚踏的下放位置,当车尾脚踏下放到一定位置后,车尾脚踏上的限位块与基架的底梁管相抵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后座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基架的上梁管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前部围栏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基架的上梁管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三定位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围栏的前部围栏底部铰接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第四连接片,第四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前部围栏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四定位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架内安装有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功能丰富,既能载人,又能够通过变形具备载物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车尾脚踏下放后的侧视图。

图4是后座支架下放后的侧视图。

图5是挡板下放后的侧视图。

图6是围栏打开后的侧视图。

其中:

1:基架,2:车尾脚踏,3:后座支架,4:后座,5:围栏,6:挡板。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附图,一种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车体结构,包括基架1、车尾脚踏2、后座支架3、后座4和围栏5。

所述基架1包括底梁管1-1、上梁管1-2和立管1-3,底梁管、上梁管和立管焊接成一体。

车尾脚踏2的底端铰接在基架的底梁管1-1尾部(在基架的底梁管尾部的下管壁上焊接有法兰板1-11,所述车尾脚踏的底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该法兰板上)。

所述后座支架3从侧面看近似“L”形,后座支架的底端通过转轴铰接在基架的底梁管尾部,后座支架底端的铰接点的高度位于所述车尾脚踏底端铰接点之上。

所述后座4固定安装在后座支架3上,后座为方形,尺寸为300*400*40cm,后座内部填充海绵,表面包覆皮革。

在车尾脚踏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片2-1,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后座支架3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一定位销,当车尾脚踏2和后座支架3处于初始状态(即未下放状态)时,通过第一定位销和第一连接片2-1的销孔配合,实现车尾脚踏2位置固定;当需要下放车尾脚踏2时,使第一定位销脱离销孔即可。进一步的,在车尾脚踏2的铰接处设置有限位块2-2,通过限位块2-2限位车尾脚踏2的下放位置,当车尾脚踏2下放到一定位置后,车尾脚踏2上的限位块2-2会与基架的底梁管1-1相抵触(图3),从而起到限位作用。车尾脚踏2下放后,后座4上坐人,人的脚放在车尾脚踏上。

在后座支架3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片3-1,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基架的上梁管1-2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二定位销,当后座支架3处于初始状态(即未下放状态)时,通过第二定位销和第二连接片3-1的销孔配合,实现后座支架3位置固定;当需要下放后座支架3时,首先需下放车尾脚踏2,然后使第二定位销脱离销孔,下放后座支架3,下放后的后座支架3通过车尾脚踏2限位,此时后座4处于直立状态(图4)。后座支架3下放后可以在基架上放置一些质量较重、体积较大的物品,例如米、面等,这些物品通过围栏5和处于直立状态的后座4围挡,从而防止物品掉落。

所述围栏5包括侧部围栏5-1和前部围栏5-2,侧部围栏5-1和前部围栏5-2焊接成一体,侧部围栏5-1的底端转动安装在基架的上梁管1-2上,前部围栏5-2的底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片5-3,第三连接片5-3上设置有销孔,在基架的上梁管1-2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三定位销,当围栏5处于初始状态时,通过第三定位销和第三连接片5-3的销孔配合,实现围栏5与基架固定。在基架内安装有电池,当需要取出电池时,使第三定位销脱离销孔,然后即可打开围栏5(图6)。

在围栏5的前部围栏5-2底部铰接有挡板6,挡板6上设置有第四连接片6-1,第四连接片上设置有销孔,在前部围栏5-2上设置有与该销孔配合的第四定位销,当挡板6处于初始状态(即未下放状态)时,通过第四定位销和第四连接片6-1的销孔配合,实现挡板6位置固定,此时挡板6为竖直状态;当需要下放挡板6时(首先需保证后座支架3为打开状态),使第四定位销脱离销孔,然后即可平放挡板6(图5),挡板6用于进一步支撑放在基架上的物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