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565发布日期:2019-02-01 20:3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其具有一体化的损耗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通常不是车辆的所有部件都在一个生产场地制造。相反,通常是预先装配车辆的各个构件或将各个构件一起组装成模块,并在最终装配时将它们组合到整车中。特别地,在最终装配时,尽可能快地进行组装是有利的。对此,例如必要的连接元件已经布置在待安装的内饰部件上的相应安装位置中。通过这种方式,仅需要放置内饰部件并且能够通过已经定位的连接元件立刻固定内饰部件。此时,经常具有如下风险,即,连接元件在向最终装配的运输期间从内饰部件脱落。这导致最终装配时间明显增加,因为这时只能放置且固定新的连接元件。

专利文献DE 1 878 229 U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多部件电气装置的螺钉的保护装置。其中,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电气装置,例如壳体盖,在孔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位置固定并且薄壁性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使孔的横截面变窄,使得剩余的通道近似等于或小于螺钉的芯直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饰部件,其中,内饰部件的固定所需要的连接元件可以保留在内饰部件上,并且不能够轻易丢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实现:一种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具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至少部分地形成内饰部件的三维支撑结构;通孔,所述通孔引入到所述支撑部件中;以及连接栓,所述连接栓被引导为穿过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支撑部件与另一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栓在被引导为穿过所述通孔的一端部处具有至少一个从所述连接栓突出的锁定元件,以形成卡口式连接元件,并且在所述通孔中至少部分地布置弹性的保持膜,所述通孔在所述保持膜的区域中具有孔截面,该孔截面比所述卡口式连接元件的区域中的连接栓截面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包括支撑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形成了内饰部件的三维支撑结构。例如,支撑部件可以形成为盖、门饰板、仪表板或护板的形式。支撑部件可以由合成材料制成,该合成材料特别地可以是纤维增强的。支撑部件例如可以热塑性泡沫铸造的方式、注塑的方式或者通过纤维复合垫的压缩来制备。在支撑部件中引入通孔,其中用于使支撑部件与另一构件连接的连接栓被引导为穿过通孔。此处可以认为通孔是贯通的孔,并且具有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形状。支撑部件可以仅有一个通孔或者还可以具有多个这样的通孔。如果设置了多个通孔,则有利的是,每个通孔都分配一个连接栓。连接栓优选地在其至少一端上具有栓头,该栓头具有比通孔的直径更大的直径。此外,连接栓在被引导为穿过通孔的一端部处具有至少一个从连接栓突出的锁定元件,以形成卡口式连接元件。锁定元件优选地与连接栓的中轴垂直地突出。

这一点上,卡口式连接元件可以理解为卡口式连接件的一部分,其可以被引入到相应的配对件中并且通过相对于配对件扭转而与配对件进行形状配合。配对件例如可以布置在构件中,内饰部件应可以与该构件连接。

在通孔中至少部分地布置有弹性的保持膜。通过保持膜,通孔在该保持膜的区域中具有孔截面,该孔截面比卡口式连接元件的区域中的连接栓截面小。在该情况下,“卡口式连接元件的区域”可以理解为一平面,其与连接栓的中心轴垂直并且穿过至少一个锁定元件。

通过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减小了孔截面的保持膜,连接栓不再容易从通孔脱落。如果卡口式连接元件在通孔的方向上移动,则其碰撞到保持膜上。然而,同时连接栓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引入通孔中,因为保持膜是弹性的并且因此能够变形。仅需要以一定的力作用在连接栓上,使得连接栓能够推开保持膜并且从而滑入通孔中。

已证明有利的是,保持膜具有比支撑部件小的材料厚度。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实现保持膜和支撑部件通过一次加工成型 (werkzeugfallend)而形成,并且以此通过材料厚度控制保持膜所需的弹性。保持膜优选地具有≤6mm的材料厚度。

保持膜可以具有不同区域,这些区域至少材料厚度不同。以该方式,可以在保持膜中引入材料厚度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区域,以例如局部强化或减弱保持膜,或者产生保持膜的限定的变形行为。

另外可以有利的是,保持膜和支撑部件由合成材料制成,其中保持膜由与支撑部件的合成材料不同的合成材料形成。以该方式,例如,可以为支撑部件选择满足对支撑部件的要求的合成材料,并且同时可以为保持膜选择具有足够高的弹性的合成材料。在该情况下,保持膜和支撑部件也能够例如以双组分注塑成型的一次加工成型的方式制备。

然而代替地,同样可行的是,保持膜和支撑部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然而可行的是,虽然材料相同,但是保持膜与支撑部件结构不同。例如支撑部件可以具有发泡的芯体。例如当支撑部件以热塑性发泡的方式制备时,这是可以实现的。在该情况下,发泡剂添加到合成材料中,使得合成材料在模具中膨胀并形成泡沫结构。邻接模具的表面仍然尽量保持封闭。然而,保持膜可以具有紧密的结构,即具有非泡沫芯体。这例如可以通过如下实现:将模具设计成使得合成塑料因为例如间隙过小而不能在保持膜的区域中膨胀。

为了确保连接栓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被引入到通孔中,例如,保持膜可以是切缝的。对此能够有利的是,在保持膜中为每个锁定元件设置狭槽。此外有利的是,狭槽完全穿透保持膜。狭槽不仅可以布置在通孔的壁上而且可以与其隔开。

此外有利的是,卡口式连接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优选相对置的锁定元件。以此方式,确保卡口式连接元件与相应的配对件进行牢固的连接。

此外有利的是,卡口式连接元件形成为箭头形状。通过箭头形状,保持膜能够特别地通过在箭头侧部分上的滑动而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被排挤,使得在通孔中提供连接栓的简单插入。此外,可以通过箭头形状形成一种倒钩,其使连接栓更加难以从通孔脱落。

此外,可以在保持膜与支撑部件之间至少部分地形成薄膜铰链,其提高保持膜相对于支撑部件的移动性。当支撑部件和保持膜由合成材料一次加工成型而制成时,薄膜铰链是特别优选的。例如,薄膜铰链可以通过局部减小材料厚度而形成。

此外被证明有利的是,孔截面具有与连接栓截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该方式可以确保保持膜将连接栓保持在孔中而没有妨碍,从而保证了容易的安装。

此外,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此处和上文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实现,只要特征不矛盾即可。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以下描述。附图示出了:

图1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部件的细节,

图2至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部件,其中连接栓布置在不同的位置。

参考标记列表

1内饰部件

2支撑部件

3通孔

4连接栓

5锁定元件

6卡口式连接元件

7保持膜

8孔截面

9连接栓截面

10薄膜铰链

11栓头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是示意性图示并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起相同作用的元件始终被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在通孔3的区域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部件1的细节的立体图。内饰部件1由支撑部件2形成。在通孔3内部布置有保持膜7。保持膜7以及支撑部件2均由聚丙烯制成。然而,保持膜7由小型的注塑件构成,而支撑部件2由热塑性泡沫件构成。另外,保持膜7具有比支撑部件2小的壁厚。此外,在保持膜7与支撑部件2之间形成了周向的薄膜铰链10。通过薄膜铰链10提高了保持膜7相对于支撑部件2的移动性。

通过通孔3引导连接栓4。从而,连接栓4部分地排挤通孔3内部的保持膜7。在连接栓4上布置了两个对置的锁定元件5,它们构成了卡口式连接元件6。此外,卡口式连接元件6具有箭头形状,以使得连接栓4易于引入到通孔3内。借助连接栓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部件1能够连接到未示出的部件。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饰部件1的示意图,其中连接栓4 还未被引导为穿过通孔3。通孔3在保持膜7的区域中具有孔截面8,其比卡口式连接元件6的区域中的连接栓截面9小。此外,连接栓4 具有栓头11,该栓头11具有比通孔3的最大直径大的直径,以确保连接栓4放置在支撑部件2上。

在图3中,连接栓4位于通孔3内部。由于连接栓4从下向上插入通孔3中,所以保持膜7向上变形,使得保持膜7也在安装方向上发生变形,并且保持膜7的区域中的孔截面8小于卡口式连接元件6 的区域外的连接栓截面9。

在图4中,连接栓4滑动,使得卡口式连接元件6进入通孔3的区域中。然而,因为保持膜7不可避免地抵靠该卡口式连接元件6,所以连接栓4不能经由通孔3掉落。以这种方式,确保了连接栓4留在通孔3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