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童车上的安全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519发布日期:2019-01-02 22:2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童车上的安全防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童车上的安全防护组件。



背景技术:

童车深受儿童的喜爱,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市场上销售的童车种类繁多,由两轮的、三轮的以及四轮的,童车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 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五大类,且外观设计上已经较为成熟。

儿童本身对自己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此童车的安全性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现有的儿童电动车,最高行驶速度约能达到8公里每小时,当车辆在较高速度行驶且不小心触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由于惯性作用,儿童的身体与童车一起减速,因此儿童的身体会突然前倾,故而容易导致儿童与车体之间发生磕碰。当前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童车中,却没有专门针对上述情况设置防护装置的种类。

目前,安装在童车上的童车安全防护装置,通常为一根呈C字形的围栏,该围栏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童车上,该围栏将童车的车座上端包围,这样儿童坐在车座上,儿童的上身就会被围栏包围,能够有效的避免儿童从童车上摔下。 该围栏通常有两种结构,分别为一体式结构、两端式结构。 一体式结构的围栏,由一条呈C字形的曲杆组成,该曲杆可在垂直面内转动,由于这种结构的围栏始终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儿童的头容易碰到围栏,转动不太方便,因此一体式结构的围栏使用不太方便,童车上较少采用这种结构。而两端式结构的围栏包括左围栏组件、右围栏组件,左围栏组件的后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童车上,右围栏组件的后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童车上,左围栏组件的前端与右围栏组件的前端通过锁合机构连接。左围栏组件、右围栏组件可分别在水平面内转动。由于这种结构的围栏只在水平面内转动,儿童不容易受伤,因此目前童车上通常安装这种两端式结构的围栏。 但是,两端式结构的围栏,由于围栏只能在水平面内转动,左围栏组件、右围栏组件需要转动很大的角度,才能留出较大的空隙,让儿童坐到童车的车座上,而且左围栏组件、右围栏组件容易妨碍儿童的动作。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1907809A,申请公布日2013年02月06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保护颈椎的头颈胸护盔,该专利案公开了一种保护颈椎的头盔,通过头盔本体、背带和硬质弧形支柱及其连接关系的结合创新,在交通事故中,实现了驾驶员的头部和颈部均受到保护,避免了因外力导致的头部损伤和颈椎的挥鞭样损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但是由于该专利的硬质弧形支柱使得儿童的头部和颈部受到限制,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存在硬质弧形支柱对头颈部损伤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童车上的安全防护组件,在童车开动过程中,能够对儿童的身体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在车速达到较快且触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也无需担心因身体前倾而导致与车体发生碰撞的危险。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童车上的安全防护组件, 包括第一跨带、第二跨带、第三跨带、第四跨带,第一跨带和第二跨带对称设置在车体内部的坐垫上,第一跨带的一端固设在坐垫上,第一跨带的另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连接孔,第二跨带的一端固设在坐垫上,第二跨带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用于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的连接纽扣,第三跨带的结构与第一跨带的结构相同,第四跨带的结构相同与第二跨带的结构相同,第一跨带和第三跨带的中部设有粘结带,车体的一侧设有用于粘接在所述粘结带上的连接胶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胶带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用于与所述粘结带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三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纽扣缝制在第二跨带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坐垫呈弧形向上凹陷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跨带和第三跨带的材质均为棉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胶带呈弧形,用于裹在孩童的腹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跨带和第四跨带的材质为棉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体的两侧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包括第一跨带、第二跨带、第三跨带、第四跨带,且第一跨带和第三跨带的中部设有粘结带,车体的一侧设有用于粘接在所述粘结带上的连接胶带。在童车开动过程中,能够对儿童的身体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在车速达到较快且触碰到障碍物的情况下,也无需担心因身体前倾而导致与车体发生碰撞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层与外层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连接胶带1,内层101,外层102,第一跨带2,连接孔201,第二跨带3,连接纽扣301,第四跨带4,第三跨带5,粘结带6,车体7,坐垫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童车上的安全防护组件, 包括第一跨带2、第二跨带3、第三跨带5、第四跨带4,第一跨带2和第二跨带5对称设置在车体7内部的坐垫8上,第一跨带2的一端固设在坐垫8上,第一跨带2的另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01,所述连接孔20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等。

第二跨带3的一端固设在坐垫8上,所述坐垫8呈弧形向上凹陷状。第二跨带3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用于与所述连接孔201配合连接的连接纽扣301,第三跨带5的结构与第一跨带2的结构相同,第四跨带4的结构相同与第二跨带3的结构相同,第一跨带2和第三跨带5的中部设有粘结带6,车体7的一侧设有用于粘接在所述粘结带6上的连接胶带1。

所述连接胶带1包括内层101和外层102,内层101用于与所述粘结带6粘接。

连接纽扣301缝制在第二跨带3上。

所述第一跨带2和第三跨带5的材质均为棉质,所述第二跨带3和第四跨带4的材质也为棉质。棉质材料透气性较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所述连接胶带1呈弧形,用于裹在儿童的腹部位置,对儿童的腹部形成较好的防护。

所述车体7的两侧设有挡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连接胶带1,内层101,外层102,第一跨带2,连接孔201,第二跨带3,连接纽扣301,第四跨带4,第三跨带5,粘结带6,车体7,坐垫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