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变形汽车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698发布日期:2019-04-29 12:49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抗变形汽车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抗变形汽车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私家车逐渐成为日常的代步工具,在汽车装配中,汽车盖板影响了整个汽车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汽车盖板尤为重要。

然而,现有的汽车盖板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其盖板的隔热、隔音与阻燃效果不够好,无法对汽车内部进行散热,其结构不够稳固,抗形变能力较差。为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具有抗变形的汽车盖板,用来对汽车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抗变形汽车盖板,通过将汽车盖板主体内侧嵌入纸芯,使其结构稳固抗变形,通过设有玻纤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与阻燃性,通过设有散热风盒使汽车盖板主体带来更好的通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抗变形汽车盖板,包括汽车盖板主体,所述汽车盖板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后盖与通风口,且通风口设置于后盖的前端外表面,所述汽车盖板主体的后端外表面靠近通风口的一端设有散热风盒,所述通风口的一侧靠近散热风盒的内侧设有风扇叶,所述汽车盖板主体的内侧设有一号PU板板与二号PU板,且二号PU板设置于一号PU板的下方,所述汽车盖板主体的内侧靠近二号PU板的上端设有玻纤,所述二号PU板的上方靠近玻纤的上端设有纸芯。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盖板主体的后端外表面设有前盖,所述前盖与后盖为卯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后盖为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叶的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固定桩,且固定桩设置于散热风盒的内侧,所述固定桩与散热风盒之间为焊接,所述风扇叶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转轴与固定桩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盒的前端外表面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网。

进一步的,所述玻纤的数量为两组,分别分布于一号PU板与纸芯的上端外表面之间和二号PU板与纸芯的下端外表面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两组玻纤分别安装在一号PU板与纸芯的上端外表面之间和二号PU板与纸芯的下端外表面之间,通过玻纤将纸芯与一号PU板和二号PU板隔离,达到隔热、隔音和阻燃的效果;

2、通过将纸芯安装在汽车盖板主体内侧,并通过一号PU板与二号PU板将纸芯固定,通过纸芯的蜂窝结构与一号PU板和二号PU板9的固定配合,使汽车盖板主体较普通的单金属材质更抗变形,达到结构稳固,抗变形的效果;

3、通过将散热风盒安装在汽车盖板上,使汽车在行驶中,风可以通过进风口出入通过通风口吹入汽车内部,且通过风扇叶与转轴的配合,使风扇叶可以被风吹动,能够辅助散热风盒散热,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汽车盖板主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散热风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1、汽车盖板主体;2、后盖;3、前盖;4、通风口;5、固定扣;6、一号PU板;7、纸芯;8、玻纤;9、二号PU板;10、散热风盒;11、进风口;12、风扇叶;13、固定桩;14、防护网;1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抗变形汽车盖板,包括汽车盖板主体1,汽车盖板主体1的其中一个面由后盖2与通风口4组成,通风口4安装后盖2的前端外表面,并不限定通风口4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为圆形,通风口4与散热风盒10联通,散热风盒10的内侧安装有风扇叶12,并不限定风扇叶12的数量,汽车盖板主体1的内侧组成有一号PU板6板、二号PU板9、玻纤8与纸芯7,一号PU板6板、二号PU板9、玻纤8与纸芯7的安装顺序为一号PU板6板与玻纤8连接,玻纤8与纸芯7连接,纸芯7与玻纤8连接,玻纤8与二号PU板9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盖板主体1的其中一个面由前盖3组成,前盖3与后盖2为卯接;后盖2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固定扣5,固定扣5与后盖2为焊接,固定扣5起到安装其他配件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在风扇叶12的一端设有转轴15,转轴15的一端设有固定桩13,且固定桩13设置于散热风盒10的内侧,固定桩13与散热风盒10之间为焊接,风扇叶12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转轴15与固定桩13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通过转轴15能够使风扇叶12转动,通过固定桩13起到支撑与连接风扇叶12与转轴15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风盒10的前端外表面设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防护网14,通过防护网14可以对进风口11进行防护;玻纤8的数量为两组,分别分布于一号PU板6与纸芯7的上端外表面之间和二号PU板9与纸芯7的下端外表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前盖3与后盖2共同对汽车盖板主体1进行防护,通过一号PU板6与二号PU板9将纸芯7固定,通过纸芯7的蜂窝结构与一号PU板6和二号PU板9的固定配合共同起到支撑汽车盖板主体1的作用,通过将两玻纤8分别安装在一号PU板6与纸芯的7上端外表面之间和二号PU板9与纸芯7的下端外表面之间,通过玻纤8将纸芯7与一号PU板6和二号PU板9隔离,能够使汽车盖板主体1隔热、隔音和阻燃的作用,通过进风口11可以将风吹入散热风盒10,通转轴15转动带动风扇叶12转动,固定桩13起到支撑与连接风扇叶12与转轴15的作用,通过通风口4将风吹入汽车内部,防护网14起到防护进风口11的作用,较为实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