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1946发布日期:2019-04-09 22: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可折叠的行李车,但是大多数行李车结构尺寸大,笨重,不好携带,也有些新产品比以往的产品轻巧了很多,但折叠后的体积还是偏大,携带起来不方便,而且因为采用单柄拉杆,所以托行行李时,行李容易偏移,行驶不稳定。

中国专利CN200720044086.3描述了一种旋臂式裹包机,包括有基台,基台上设置有支撑臂,其中:所述的支撑臂上端设置有旋臂回转机构,旋臂回转机构上延伸有旋臂主轴,旋臂主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旋臂,旋臂上设置有导向行程机构,在导向行程机构上安装有裹包装置。该裹包机能够实现对货物多方位的自动化缠绕裹包,可免去以往繁琐的人力劳动;配合液压平台车作为基台,能够实现在搬运货物的同时就进行裹包,极大地提高了货运效率。

上述旋臂式裹包机存在诸多不足,如在进行货物提升时,提升机下端的滚轮易出现滑动的情况,货物易从提升机上掉落下来,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通过在车身主体上设置支撑组件,在提升组件进行货物提升的同时,提升组件带动支撑组件上的支撑架向下顶出与地面进行接触,实现车身主体横向方向的限位,使得货物在提升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货物易从提升机上掉落下来,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包括车身主体、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上的驱动组件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四角上的滚动轮,还包括:

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的上方,该提升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上的导向支架、滑动设置于该导向支架上的提升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提升驱动组件上的承载平台,所述提升驱动组件顶部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导向支架内部为中空设置;以及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内的支撑导向组件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上且位于所述支撑导向组件下方的支撑支架。

作为改进,所述导向支架包括:

竖直导向部,所述竖直导向部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该竖直导向部为中空设置;

扶手部,所述扶手部固定设置于两组所述竖直导向部的上端之间;

通槽,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竖直导向部的其中一表面上。

作为改进,所述提升驱动组件包括:

滑动限位架,所述滑动限位架数量为两组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上,该滑动限位架呈直角三角形设置;

提升支架,所述提升支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限位架固定连接,该提升支架中部设置有承载平台安装架;

第一转动销,所述第一转动销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架的三角形上端锐角上,且该第一转动销的圆周面与所述竖直导向部上开设有通槽的一表面接触设置;

第二转动销,所述第二转动销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架的三角形下端锐角上,且该第二转动销的圆周面与所述竖直导向部的另一表面接触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导向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内的导向柱,该导向柱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滑动设置于所述通槽内,该导向柱下端穿出作用于所述竖直导向部。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支架包括:

导向接触部,所述导向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的下方,该导向接触部与所述导向柱间断接触设置;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接触部宽度方向的两端上,且该支撑部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上。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部包括:

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数量为若干个,且该导向筒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上;

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数量为若干个,且该滑动柱与所述导向筒一一对应设置,该滑动柱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内;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套设于所述滑动柱上,该复位件一端与所述滑动柱的上端固定连接,该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的上端固定连接;

接触支架,所述接触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柱的下端,该接触支架与地面间断接触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竖直导向部还包括: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的下端,该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转动销间断接触设置;

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的上端,该第二限位块与第一转动销间断接触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提升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液压平台车,通过提升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实现承载平台的向上移动,位于承载平台上的货物跟随承载平台进行向上的移动,在承载平台向上进行提升时,提升驱动组件上的滑动限位架与所述通槽内的导向柱进行接触,在滑动限位架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导向柱向下进行移动,导向柱将原本收回的支撑支架向下顶出,支撑支架与地面接触,在地面上支撑整个车身主体,使得车身主体在进行货物提升时不会出现向两侧滑动,提高在货物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液压平台车,通过导向柱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台,导向柱整体滑动安装于竖直导向部内,凸台从通槽内露出,且该凸台的两端限位在通槽内,滑动限位架上的第一转动销在滑动限位架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通槽内的凸台进行向下滑动,使得导向柱向下顶出,实现支撑支架的支撑限位,当滑动限位架向下移动进行复位时,第一转动销进行反转,带动导向柱进行向上移动,使得支撑支架自动实现收回,方便后续进行搬运;

(3)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液压平台车,当导向柱与支撑支架52失去接触时,支撑支架在支复位件的弹性作用下实现自动向上收回复位,使得在车身主体进行移动时,支撑支架不会与车身主体发生干涉。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搬运稳定、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装卸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升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支架的剖开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支架另一面的剖开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4、5、6、7、8、9和10所示,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包括车身主体1、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的驱动组件2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四角上的滚动轮3,还包括:

提升组件4,所述提升组件4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的上方,该提升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的导向支架41、滑动设置于该导向支架41上的提升驱动组件42及设置于所述提升驱动组件42上的承载平台43,所述提升驱动组件42顶部与所述驱动组件2相连接,所述导向支架41内部为中空设置;以及

支撑组件5,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向支架41内的支撑导向组件51及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且位于所述支撑导向组件51下方的支撑支架52。

需要说明的是,提升组件4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实现承载平台43的向上移动,位于承载平台43上的货物跟随承载平台43进行向上的移动,在承载平台43向上进行提升时,提升驱动组件42上的滑动限位架421与所述通槽413内的导向柱511进行接触,在滑动限位架421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导向柱511向下进行移动,导向柱511将原本收回的支撑支架52向下顶出,支撑支架52与地面接触,在地面上支撑整个车身主体1,使得车身主体1在进行货物提升时不会出现向两侧滑动,提高在货物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支架41包括:

竖直导向部411,所述竖直导向部411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上,该竖直导向部411为中空设置;

扶手部412,所述扶手部412固定设置于两组所述竖直导向部411的上端之间;

通槽413,所述通槽413开设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的其中一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柱511的表面上设置有凸台,导向柱511整体滑动安装于竖直导向部411内,凸台从通槽413内露出,且该凸台的两端限位在通槽413内,滑动限位架421上的第一转动销424在滑动限位架421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通槽413内的凸台进行向下滑动,使得导向柱511向下顶出,实现支撑支架52的支撑限位,当滑动限位架421向下移动进行复位时,第一转动销424进行反转,带动导向柱511进行向上移动,使得支撑支架52自动实现收回,方便后续进行搬运。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驱动组件42包括:

滑动限位架421,所述滑动限位架421数量为两组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上,该滑动限位架421呈直角三角形设置;

提升支架422,所述提升支架422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限位架421固定连接,该提升支架422中部设置有承载平台安装架423;

第一转动销424,所述第一转动销424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架421的三角形上端锐角上,且该第一转动销424的圆周面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上开设有通槽413的一表面接触设置;

第二转动销425,所述第二转动销425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架421的三角形下端锐角上,且该第二转动销425的圆周面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的另一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导向组件51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内的导向柱511,该导向柱511上设置有限位凸台5111,所述限位凸台5111滑动设置于所述通槽413内,该导向柱511下端穿出作用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支架52包括:

导向接触部521,所述导向接触部521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的下方,该导向接触部521与所述导向柱511间断接触设置;

支撑部522,所述支撑部522数量为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接触部521宽度方向的两端上,且该支撑部522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522包括:

导向筒5221,所述导向筒5221数量为若干个,且该导向筒522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身主体1上;

滑动柱5222,所述滑动柱5222数量为若干个,且该滑动柱5222与所述导向筒5221一一对应设置,该滑动柱5222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筒5221内;

复位件5223,所述复位件5223套设于所述滑动柱5222上,该复位件5223一端与所述滑动柱5222的上端固定连接,该复位件5223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5221的上端固定连接;

接触支架5224,所述接触支架5224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柱5222的下端,该接触支架5224与地面间断接触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向柱511与支撑支架52失去接触时,支撑支架52在支复位件5223的弹性作用下实现自动向上收回复位,使得在车身主体1进行移动时,支撑支架52不会与车身主体1发生干涉。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便捷式堆高行李车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种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还包括:

第一限位块4111,所述第一限位块4111固定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的下端,该第一限位块4111与第一转动销424间断接触设置;

第二限位块4112,所述第二限位块4112固定设置于所述竖直导向部411的上端,该第二限位块4112与第一转动销424间断接触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4111与第二限位块4112之间形成提升空间41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块4111和第二限位块4112分别在上下位置对提升支架422进行上下端的限位,使得在手动进行提升组件4的提升时,不会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

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提升组件4在进行货物提升时,提升驱动组件42在导向支架41上进行滑动,滑动限位架421上的第一转动销424在竖直导向部411上发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与位于通槽413内的导向柱511进行接触,导向柱511在实现向下顶出,将支撑支架52向下顶出与地面接触,实现车身主体1的支撑定位,当滑动限位架421向下移动时,第一转动销424发生反转,带动导向柱511进行向上移动,使得支撑支架52收回,车身主体1可在滚动轮3作用下进行转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