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2628发布日期:2019-03-02 02:1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踏板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踏板控制机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方便收合的踏板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摩托车的飞旋踏板仅有自动展开机构,因此在乘客下车时,常需要用手或脚碰触左右飞旋踏板后才能使其收起。此外,停车时也容易遗忘收折飞旋踏板,当驾驶牵车时,飞旋踏板容易碰撞到邻车,或碰撞到驾驶小腿,造成不便与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踏板控制机构,包括一手动控制单元、一导线单元、一第一踏板以及一第二踏板。手动控制单元包括一把手,该把手于一第一把手位置以及一第二把手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踏板包括一第一踏板本体,该导线单元连接该第一踏板本体以及该把手。第二踏板包括一第二踏板本体,该导线单元连接该第二踏板本体以及该把手,其中,当该把手处于一第一把手位置时,该第一踏板本体及该第二踏板本体处于一展开位置,当该把手处于一第二把手位置时,该第一踏板本体及该第二踏板本体处于一收合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导线单元包括一控制单元连接线、一连接器、一第一踏板连接线以及一第二踏板连接线,该控制单元连接线连接该把手以及该连接器,该第一踏板连接线连接该第一踏板本体以及该连接器,该第二踏板连接线连接该第二踏板本体以及该连接器。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踏板更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以及一踏板弹力元件,该第一踏板本体夹设于该上盖以及该下盖之间,该踏板弹力元件抵接于该第一踏板本体与该下盖之间,其中,在该收合位置,该第一踏板连接线对该第一踏板本体施加一拉力,该踏板弹力元件同时对该第一踏板本体施加一弹性力,当该拉力被释放时,该弹性力将该第一踏板本体旋转至该展开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踏板连接线包括一踏板固定端,该第一踏板本体包括一踏板本体连接槽,该踏板固定端嵌入于该踏板本体连接槽之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抵接面以及一第二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相反于该第二抵接面,该控制单元连接线嵌入于连接器并抵接该第一抵接面,该第一踏板连接线以及该第二踏板连接线嵌入于连接器并抵接该第二抵接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嵌合槽以及一第二嵌合槽,该第一嵌合槽以及该第二嵌合槽别形成于该连接器的两侧,该第一踏板连接线嵌入该第一嵌合槽,该第二踏板连接线嵌入该第二嵌合槽,该控制单元连接线于该连接器上的位置位于该第一踏板连接线与该第二踏板连接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手动控制单元更包括一控制单元基座、一卡勾以及一控制单元弹力元件,该把手枢接该控制单元基座,该卡勾枢接该把手,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的一端连接该把手,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的另一端抵接该卡勾,该控制单元基座包括一卡合部以及一推抵部,当该把手位于该第一把手位置时,该卡勾抵接该推抵部,当该把手位于该第二把手位置时,该卡勾卡合该卡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卡勾为棘爪,该卡合部包括多个齿,当该把手位于该第二把手位置时,该卡勾卡合其中的一个齿。

在一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之间枢转,当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推顶该卡勾,当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推顶该卡勾,该第一旋转方向相反于该第二旋转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该卡勾包括一连接槽口以及一滑槽,该把手包括一连接轴,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包括一抵接端,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的该抵接端抵接该连接槽口,该卡勾通过该滑槽连接该连接轴,当该卡勾抵接该推抵部时,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被推至该第一方位,该抵接端位于该连接轴的轴心的下方,当该把手位于该第二把手位置,且该卡勾卡合该卡合部时,该抵接端位于该连接轴的轴心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该抵接端于该连接槽口中滑动,当该卡勾适于卡合该卡合部时,该抵接端位于该连接槽口中的一第一槽口位置,当该卡勾从该卡合部脱离时,该抵接端位于该连接槽口中的一第二槽口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使用者可透过手动控制单元控制踏板之开启与收合,而毋需碰触踏板本体,因此增加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部分构造;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踏板的局部结构;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踏板在收合位置的情形;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踏板在展开位置的情形;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局部结构;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位于第一把手位置的情形;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从第一把手位置被拉起的情形;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位于第二把手位置的情形;

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勾脱离该卡合部的情形;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踏板控制机构;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把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M~摩托车

91~车架

92~锁头单元

1、1’~踏板控制机构

10~手动控制单元

11~把手

111~连接轴

12~控制单元基座

121~推抵部

122~卡合部

123~齿

13~卡勾

131~第一槽口位置

132~第二槽口位置

133~连接槽口

134~滑槽

14~控制单元弹力元件

141~抵接端

20~导线单元

21~第一踏板连接线

211~踏板固定端

22~第二踏板连接线

23~控制单元连接线

24~连接器

241~第一抵接面

242~第二抵接面

243~第一嵌合槽

244~第二嵌合槽

30~第一踏板

31~第一踏板本体

311~踏板本体连接槽

32~上盖

33~下盖

34~踏板弹力元件

40~第二踏板

41~第二踏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M的部分构造。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摩托车M包括一车架91、一锁头单元92以及一踏板控制机构1。该锁头单元92以及该踏板控制机构1设于该车架91之上。

参照图1,踏板控制机构1包括一手动控制单元10、一导线单元20、一第一踏板30以及一第二踏板40。手动控制单元10包括一把手11,该把手11于一第一把手位置以及一第二把手位置之间移动。导线单元20包括一控制单元连接线23、一连接器24、一第一踏板连接线21以及一第二踏板连接线22,该控制单元连接线23连接该把手11以及该连接器24。第一踏板30包括一第一踏板本体31,其中,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连接该第一踏板本体31以及该连接器24。第二踏板40包括一第二踏板本体41,其中,该第二踏板连接线22连接该第二踏板本体41以及该连接器24。当该把手处于一第一把手位置时,该第一踏板本体及该第二踏板本体处于一展开位置,当该把手处于一第二把手位置时,该第一踏板本体及该第二踏板本体处于一收合位置。

图2A为第一踏板30的局部结构。在此以第一踏板为例,说明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的局部结构。参照图2A,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踏板30更包括一上盖32、一下盖33以及一踏板弹力元件34,该第一踏板本体31夹设于该上盖32以及该下盖之33间,该踏板弹力元件34抵接于该第一踏板本体31与该下盖33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该踏板弹力元件34为扭力弹簧。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包括一踏板固定端211,该第一踏板本体31包括一踏板本体连接槽311,该踏板固定端211嵌入于该踏板本体连接槽311之中。

搭配参照图2A、2B,在该收合位置,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对该第一踏板本体31施加一拉力(把手处于第二把手位置),该踏板弹力元件34同时对该第一踏板本体31施加一弹性力。搭配参照图2A、2C,当该拉力被释放时(把手处于第一把手位置),该踏板弹力元件34提供的该弹性力将该第一踏板本体31旋转至该展开位置。

通过上述设计,可通过手动控制单元10提供该拉力以将该第一踏板本体31以及该第二踏板本体41旋转至该收合位置。并且,当该手动控制单元10释放该拉力后,该第一踏板本体31以及该第二踏板本体41由该弹性力被自动旋转至该展开位置。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使用者可通过手动控制单元10控制踏板的开启与收合,而毋需碰触踏板本体,因此增加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24的细部结构。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器24包括一第一抵接面241以及一第二抵接面242,该第一抵接面241相反于该第二抵接面242,该控制单元连接线23嵌入于连接器24并抵接该第一抵接面241,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以及该第二踏板连接线22嵌入于连接器24并抵接该第二抵接面242。

参照图3,就局部而言,该连接器24包括一第一嵌合槽243以及一第二嵌合槽244,该第一嵌合槽243以及该第二嵌合槽244分别形成于该连接器24的两侧,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嵌入该第一嵌合槽243,该第二踏板连接线22嵌入该第二嵌合槽244,该控制单元连接线23于该连接器24上的位置位于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与该第二踏板连接线22之间。

通过该连接器24,可以单一操作控制单元连接线23同时均匀的拉动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与该第二踏板连接线22,以对该第一踏板本体31以及该第二踏板本体41施加该拉力。

参照图4A、4B、4C以及4D,在一实施例中,该手动控制单元10更包括一控制单元基座12、一卡勾13以及一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该把手11枢接该控制单元基座12,该卡勾13枢接该把手11,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的一端连接该把手11,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的另一端抵接该卡勾13,该控制单元基座12包括一推抵部121以及一卡合部122。参照图4A,当该把手11位于该第一把手位置时,该卡勾13抵接该推抵部121。参照图4C,当该把手11位于该第二把手位置时,该卡勾13卡合该卡合部122。

参照图4A、4B、4C以及4D,在一实施例中,该卡勾13为棘爪,该卡合部122包括多个齿123。参照图4C,当该把手11位于该第二把手位置时,该卡勾13卡合其中的齿123。

参照第4A、4B、4C以及4D图,在此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之间枢转。参照第4A、4B、4C图,当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沿一第一旋转方向(第4A、4B、4C图中之顺时钟方向)推顶该卡勾13,藉此该卡勾13适于卡合其中的齿123以固定该把手11的位置。参照图4D,当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沿一第二旋转方向(图4D中之逆时钟方向)推顶该卡勾13,藉此该卡勾13脱离该卡合部122,该把手11可顺利从该第二把手位置回到该第一把手位置。

以下说明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的转动机制。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位于第一把手位置的情形。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从第一把手位置被拉起的情形。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位于第二把手位置的情形。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勾脱离该卡合部的情形。参照图4A、4B、4C以及4D,在一实施例中,该卡勾13包括一连接槽口133以及一滑槽134,该把手包括一连接轴111,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包括一抵接端141,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之该抵接端141抵接该连接槽口133,该卡勾13透过该滑槽134连接该连接轴111。参照图4A,当该卡勾13抵接该推抵部121时,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被推至该第一方位,该抵接端141位于该连接轴111之轴心的下方。参照图4C,当该把手11位于该第二把手位置,且该卡勾13卡合该卡合部122时,该抵接端141位于该连接轴111之轴心的上方。

就局部而言,该抵接端141于该连接槽口133中滑动。参照第4A、4B以及4C图,当该卡勾13适于卡合该卡合部122时,该抵接端141位于该连接槽口133中之一第一槽口位置131。藉此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沿该第一旋转方向(图4A、4B、4C中的顺时钟方向)推顶该卡勾13。参照图4D当该卡勾13从该卡合部122脱离时,该抵接端141位于该连接槽口133中的一第二槽口位置132。藉此该控制单元弹力元件14沿该第二旋转方向(图4D中的逆时钟方向)推顶该卡勾13。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抵接端141位于该连接轴111的轴心的所述上方或下方,以相对该控制单元基座12为基准,在此实施例中,齿123位于该推抵部121的上方。上述揭露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5A以及5B,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踏板控制机构1’,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踏板连接线21以及该第二踏板连接线22系直接连接该把手11。在此实施例中,省略了前述实施例之控制单元连接线以及连接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