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多功能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865发布日期:2019-03-22 19:4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材料多功能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设用设备,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多功能转运车。



背景技术: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需要将大量的建筑材料运送到距离较近的地方,如水泥、型材、沙子、龙骨、石膏板等等。目前现有的方式多是通过工人一点一点的手工式进行搬运,转运量不大,因此非常的浪费时间。尤其是一些高层进行装修时,工人还需要通过坐电梯来进行搬运;大大的降低了居民对电梯的使用率,还会将电梯搞脏,非常的影响使用。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工人一般都是采用板车进行转运,相对于人工来说,板车的运转量会大一些,且节省人力,但它无法解决材料洒落的问题,同时,不同的大楼电梯的宽度不一样,在遇到宽度较小的电梯时,板车也将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多功能转运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材料多功能转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由两根底钢管、横钢管和侧钢管焊接而成,在两根所述底钢管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着侧板在每条所述底钢管上均通过螺丝安装有两个底车轮,在所述横钢管上也焊接有侧车轮,在所述侧钢管好焊接有圆环,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L型的开口槽,所述圆环和侧板之间通过勾杆连接,所述勾杆连接圆环的一端为勾状,连接侧板的另一端为L型结构,在所述勾杆上等距的焊接有横杆,所述底钢管的顶端安装有一Z字型的推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合页焊接在所述底钢管和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两根所述底钢管上焊接有底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钢管和推把之间通过万向球轴连接,万向球轴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底钢管和推把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钢管和推把靠近的地方设有螺纹且套有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环为2-4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杆有3-5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推把上套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不需要高成本便可制造出来,便于推广。可以转运量大、长条状的龙骨等材料,可以进入到较狭窄的电梯内,可以竖着推动也可横着推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勾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架-1;侧板-2;底车轮-3;侧车轮-4;圆环-5;勾杆-6;推把-7;底板-8;固定套-9;开口槽-2.1;横杆-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材料多功能转运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由两根底钢管、横钢管和侧钢管焊接而成,在两根所述底钢管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着侧板2在每条所述底钢管上均通过螺丝安装有两个底车轮3,在所述横钢管上也焊接有侧车轮4,如图4所示,在所述侧钢管好焊接有圆环5,所述圆环5为2-4个。如图2所示,所述侧板2的外侧设有L型的开口槽2.1,所述圆环5和侧板2之间通过勾杆6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勾杆6连接圆环5的一端为勾状,连接侧板2的另一端为L型结构,在所述勾杆6上等距的焊接有横杆6.1,所述横杆6.1有3-5个。所述底钢管的顶端安装有一Z字型的推把7。所述合页焊接在所述底钢管和侧板2上。两根所述底钢管上焊接有底板8。所述底钢管和推把7之间通过万向球轴连接,万向球轴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底钢管和推把7上。所述底钢管和推把7靠近的地方设有螺纹且套有固定套9。所述推把7上套有橡胶套,橡胶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将需要运转的物料等放置到车架1上,然后通过绳索等将物料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勾杆6调节好侧板2的高度。然后将车体推动到电梯门前。将载有物料的车体小心竖起来,然后转下固定套9,将推把7放下,降低车体的高度,从而可以正常进入电梯中。从而实现占用电梯的高度而不是电梯的宽度,因为电梯的高度是固定的,而电梯的宽度则根本不同的情况而不同。从而实现了在不减少运转物料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电梯的环境适应。在遇到狭窄的需要转弯的地方时,也可以将车体竖起来进行推动;适应不同的环境。

万向球轴可以将推把7转至不同的方向,防止推把卡住。如果车体的尺寸较小,将底钢管和推把7直接焊接在一起。

勾杆6采用活动式连接方式勾在圆环5好,因此可多方向活动,致使勾杆6可以轻易勾在侧板2的L型槽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