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184发布日期:2019-05-15 22:55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技术,特别是一种具备花键对中功能的动力总成分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汽车产业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因其良好的节能表现,备受到国内外主机厂的广泛关注。动力总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总成,其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电机和变速器组成。目前,动力总成采用P2构型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混合动力构型之一,该构型方案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安装驱动电机。其中、驱动电机通常集成一个常开离合器,并与变速器设计成一个总成——机电耦合变速器。在动力总成分装过程中,需要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花键与发动机质量飞轮的输出花键进行配合。由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花键与电机集成的常开离合器连接,因此发动机与机电耦合变速器在花键配合时无法通过变速器输出轴进行花键角度调节,导致花键对中异常困难,影响动力总成的装配效率和节拍。如何解决发动机与机电耦合变速器的花键对中问题,是实现动力总成快速和顺利分装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动力总成装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吊装方式,另一种是平移装配方式。前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客车等小批量多种类动力总成分装领域;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乘用车、卡车等大批量少种类动力总成分装领域;以上两种装配方式中,花键的对中主要凭借人工调节变速器输出轴(典型例子如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装配)和变速器输入轴(典型例子如机电耦合变速器与发动机装配)完成,而针对后一种装配方式,因目前尚无能够预先进行花键对中的工装设备,操作工人只能凭借经验手持工具进行调整。为避免人工经验调整工作效率低、调整精度差等问题,提升装配效率和节拍,实现动力总成快速分装,必须有一种具备动力总成花键对中功能的工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花键对中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发动机定位机构和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花键对中机构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其中,所述花键对中机构包括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可绕所述固定座旋转的花键对中轴套,所述花键对中轴套上安装有可绕所述花键对中轴套转动的花键对中轴,所述花键对中轴的前端外花键与所述发动机的内花键配合,后端内花键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外花键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后侧的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花键对中轴上安装有可绕所述花键对中轴套中心转动的调节杆。

可选地,所述花键对中轴与所述花键对中轴套通过间隙公差配合安装。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台的前侧,包括安装发动机左定位柱、发动机右定位柱和发动机托架;

可选地,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包括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的下方安装有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定位移动机构滑轨,前侧安装有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柱,后侧安装有机电耦合变速器托架。

可选地,所述滑轨为梯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由于具有花键对中机构,在发动机与机电耦合变速器合装前对花键配合进行对中预装,可解决在动力总成合装时花键不对中的问题;发动机和机电耦合变速器通过各自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合装过程通过滑轨平移实现;此装置可提高动力总成分装精度和效率,装配过程简单可靠,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花键对中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为花键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定位机构,1-1:机台,1-2:发动机左定位柱,

1-3:发动机右定位柱,1-4:发动机托架,1-5:滑轨,1-6:限位块,

2:花键对中机构,2-1:底座,2-2:固定座,2-3:花键对中轴套,

2-4:花键对中轴,2-5:调节杆,3: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

3-1: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柱,3-2: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滑轨,

3-3:变速器定位台,3-4:机电耦合变速器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备花键对中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发动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为花键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包括机台1-1,所述机台1-1上安装有发动机定位机构1和滑轨1-5,所述滑轨1-5上安装有花键对中机构2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3,其中,所述花键对中机构2包括与所述滑轨1-5滑动连接的底座2-1,所述底座2-1上安装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上安装有可绕所述固定座2-2旋转的花键对中轴套2-3,所述花键对中轴套2-3上安装有可绕所述花键对中轴套转动的花键对中轴2-4,所述花键对中轴2-4的前端外花键与所述发动机的内花键配合,后端内花键与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外花键配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还包括限位块1-6,用于对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3进行限位,这样,如图1所示,机台1-1的前侧安装有发动机定位机构1,中部安装有滑轨1-5,后侧安装有防止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滑脱导轨的限位块1-6。在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滑轨1-5可为梯形,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机台上,限位块1-6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台上。

以下,结合图2至图4(同时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的发动机定位机构、花键对中机构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发动机定位机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发动机定位机构1安装在所述机台1-1的前侧,包括安装发动机左定位柱1-2、发动机右定位柱1-3和发动机托架1-4。其中,安装发动机左定位柱1-2、发动机右定位柱1-3和发动机托架1-4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安装在机台1-1上。

图3为花键对中机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花键对中机构2的底座2-1具有与滑轨1-5滑动配合的滑轨,具体底座2-1可通过滑轨间隙公差配合安装于滑轨1-5。该底座2-1上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固定座2-2,花键对中轴套2-3通过销连接安装于固定座2-2,可绕固定座90°旋转;该花键对中轴套2-3内通过间隙公差配合安装有花键对中轴2-4,花键对中轴2-4的前端外花键可与发动机内花键配合,花键对中轴的后端内花键可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出轴的外花键配合,花键对中轴的前端外花键可与后端内花键配合;在该花键对中轴2-4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调节杆2-5,该调节杆可绕花键对中轴套2-3中心转动,从而带动花键对中轴2-4绕轴套转动。

图4为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3包括定位台3-3,所述定位台3-3的下方安装有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定位移动机构滑轨3-2,前侧安装有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柱3-1,后侧安装有机电耦合变速器托架3-4。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3通过滑轨配合与梯形滑轨1-5连接,通过限位块1-6限位,可在机台1-1上平移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动力总成分装就位

发动机安装就位:将发动机吊装安装于发动机定位机构上,在安装过程中,使得发动机左右定位柱与发动机相应定位孔和面配合,保证发动机的位置准确。

机电耦合变速器安装就位:将机电耦合变速器吊装安装于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上,在安装过程中,使得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柱与机电耦合变速器相应定位孔和面配合,保证其位置准确。沿梯形滑轨向后移动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至限位块处。

(2)花键对中过程

花键对中机构与变速器端配合:将花键对中机构沿梯形滑轨移动至机电耦合变速器附近,转动调节杆,调整花键对中轴角度,当花键对中轴后端内花键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出轴外花键能够配合时,将二者结合。

花键对中机构与发动机端配合:将花键对中机构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整体沿梯形滑轨移动至发动机附近,转动调节杆,调整花键对中轴角度,当花键对中轴前端外花键与发动机内花键能够配合时,将二者结合。此时,花键对中机构同时与发动机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形成花键配合,即发动机内花键可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出轴外花键配合。

(3)动力总成分装

动力总成分离:将花键对中机构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整体沿梯形滑轨向远离发动机方向移动,使花键对中轴彻底脱开发动机;分离花键对中机构和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使花键对中轴彻底脱开机电耦合变速器;因分离过程在滑轨上实现,所以可保证预装好的发动机和机电耦合变速器的花键不会发生轴向转动。

动力总成合装:将机电耦合变速器定位移动机构沿梯形滑轨向发动机方向移动,因两大总成的内外花键已完成花键对中,此时两大总成可顺利配合。拧紧发动机与机电耦合变速器之间的紧固螺栓,完成动力总成合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分装装置,由于具有花键对中机构,在发动机与机电耦合变速器合装前对花键配合进行对中预装,可解决在动力总成合装时花键不对中的问题;发动机和机电耦合变速器通过各自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合装过程通过滑轨平移实现;此装置可提高动力总成分装精度和效率,装配过程简单可靠,节约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