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6875发布日期:2019-06-19 00:4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主要作为城市和山区的路面交通代步工具,除承载驾驶员之外,还有可能承载旅客或货物,因此,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车架作为摩托车主要承重载体,一方面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另一方面还要经受路面颠簸造成的震动,因此,摩托车车架的强度和刚性十分重要。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提高,摩托车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外观造型,而车架作为摩托车的主要支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摩托车外观造型;因此,摩托车车架还需要有较好的造型结构。现有技术的两轮摩托车大都采用单管结构,即由一根钢管弯曲成车架主体,一侧连接前轮支架,另一侧连接后轮支架,当中设置座椅支架,以此构成摩托车车架;或者采用钢管焊接成三角型结构,形成车架主体,再在车架主体上连接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和座椅支架等部件。

以上种类的车架由于采用单管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摩托车行驶的过程中,单管受到的应力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单管上,虽然有三角型结构加固,但其仍然容易损坏,强度和抗震能力较弱;2、由于以上种类车架,各个单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运输的过程中,车架必须以整体的方式放入到运输车内,不能进行拆卸,较为占用运输车的运输空间,减少了车架的单位运输量,不利于方便地运输;3、单管结构所形成的是平面结构,很难在外观造型上形成立体空间,直接影响了两轮摩托车外观造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分散应力,也能承受更大的应力作用,并可提高整个车架的强度和抗震能力,还能进行拆卸且方便运输,也能形成立体的外观造型的摩托车车架。

本方案中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主梁和前撑管,主梁包括上主梁和下主梁,上主梁位于下主梁上方,前撑管位于下主梁下方,下主梁的一端与立管固定连接,上主梁的一端固定在下主梁上,上主梁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下主梁包括第三主管和第四主管,前撑管包括第一撑管和第二撑管,第一撑管螺纹连接在第三主管上,第二撑管螺纹连接在第四主管上,第一撑管固定连接有第一发动机托架管,第二撑管固定连接有第二发动机托架管,还包括发动机支架,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远离前撑管的一端均螺纹连接在发动机支架,上主梁与下主梁相同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支架上,第一主管和第三主管之间、第二主管和第四主管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杆。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通过将主梁设置成上主梁和下主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单根单管使用第一主管、第二主管、第三主管和第四主管共四根管进行替换,在主梁受到应力时,应力将首先分散在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上,然后再通过连接杆,应力又分散到第三主管和第四主管上,从而达到了应力分散的作用,也使得主梁可承受更大的应力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车架的强度。

2、本方案通过在下主梁上螺纹连接前撑管,并通过与前撑管固定连接的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使得主梁受到应力时,应力首先通过主梁与前撑管的螺纹连接处传递给前撑管,螺纹连接相对于刚性连接相比,主梁的活动范围更大,从而提高了车架的抗震能力,应力也将通过前撑管也传递给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又均与发动机支架螺纹连接,又提高了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提高了车架的抗震能力;螺纹连接的设置,使得整个车架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3、本方案通过前撑管与下主梁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与发动机支架螺纹连接,在运输车架时,操作人员可将前撑管、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拆卸下来单独放置,并可将立管、主梁和发动机支架形成的整体单独放置,减少运输车的占用面积,从而方便运输。

4、本方案通过将主梁分成上主梁和下主梁,有将上主梁分成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将下主梁分成第三主管和第四主管,使得车架的主梁更加立体,从而通过此车架制造出的摩托车更能形成立体式的外观造型。

进一步,第一主管上固定有第一支管,第二主管上固定有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远离上主梁的一端均固定在立管上,上主梁固定连接有悬臂梁,悬臂梁包括第一悬臂管和第二悬臂管,第一悬臂管固定连接在第一主管上,第二悬臂管固定连接在第二主管上,悬臂梁上螺纹连接有支撑梁,支撑梁位于悬臂梁下方,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第一支撑管螺纹连接在第一悬臂管上,第二支撑管上螺纹连接在第二悬臂管上,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远离悬臂梁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支架上。通过上主梁与下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夹角,下主梁与前撑管形成夹角,两个夹角均为三角形,悬臂梁、上主梁与支撑梁也形成三角形形状;以上两个三角形夹角和三角形形状的结合,使得整个车架的强度和抗震能力更强,也更能承受更大的应力作用。

进一步,立管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均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第三主管和第四主管均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支撑板的设置方便了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安装,第二支撑板的设置方便了第三主管和第四主管的安装。

进一步,发动机支架顶部固定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均固定在第一横梁上,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上,第三主管与第四主管均固定在第二横梁上,发动机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远离发动机支架的一端连接有横柱,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也均连接在横柱上。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设置,可将上主梁和下主梁的连接点分开,使得主梁的结构更加立体化,将上主梁、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固定在第一横梁上,使得上主梁、悬臂梁和支撑梁形成较好三角形结构;在连接柱上固定横柱,横柱的设置,增加了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的连接点,使得上主梁更加稳定。

进一步,发动机支架底部固定有第三横梁,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均螺纹连接在第三横梁上。第三横梁的设置,使得第一发动机托架管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连接的更加稳定。

进一步,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之间连接有加固杆,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远离悬臂梁的一端均固定在加固杆上。加固杆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了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连接,为安装油箱和座椅预留出更好的空间。

进一步,发动机支架包括连接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固定在连接板的两侧,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螺纹连接有若干个加强杆。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固定在连接板的两侧,为安装发动机预留好空间,加强杆的设置,增强了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增强了发动机支架的强度。

进一步,第一支撑管与第一悬臂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固板,第二支撑管与第二悬臂梁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固板。第一加固版增强了第一支撑管与第一悬臂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加固版增强了第二支撑管与第二悬臂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悬臂管和第二悬臂管之间远离主梁的一侧上螺纹连接有挡泥板架。挡泥板架的设置,加固了第一悬臂管和第二悬臂管连接的稳定性,也方便为了挡泥板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车架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立管1、第一主管2、第二主管3、第三主管4、第四主管5、第一撑管6、第二撑管7、第一发动机托架管8、第二发动机托架管9、发动机支架10、加强杆11、连接杆12、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第一悬臂管15、第二悬臂管16、第一支管17、第二支管18、第一支撑管19、第二支撑管20、第一加固板21、第二加固板22、挡泥板架23、连接柱24、横柱25、第一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7、加强板28、连接固定板29。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1、主梁和前撑管,主梁包括上主梁和下主梁,上主梁位于下主梁上方,前撑管位于下主梁下方,上主梁包括第一主管2和第二主管3,下主梁包括第三主管4和第四主管5,此设置使得主梁形成立体结构,立管1上焊接有第一支撑板26和第二支撑板27,第二支撑板27位于第一支撑板26的下方,第一主管2的右端焊接在第三主管4上,第二主管3右端焊接在第四主管5上,第一主管2右侧焊接有第一支管17,第二主管3的右侧焊接有第二支管18,第一支管17和第二支管18的同一右端均焊接在第一支撑板26上,第一主管2和第一支管17之间、第二主管3和第二支管18之间均焊接有加强板28,第一支管17和第二支管18之间焊接有连接固定板29,第一支撑板26的设置,方便了第一主管2和第二主管3的安装,第三主管4和第四主管5的同一右端均焊接在第二支撑板27上,第二支撑板27的设置,方便了第三主管4和第四主管5的安装。

前撑管包括第一撑管6和第二撑管7,第一撑管6螺纹连接在第三主管4上,第二撑管7螺纹连接在第四主管5上,使得前撑管与下主梁之间形成夹角,夹角的形状为三角形,提高了整个车架的强度,也方便了前撑管从下主梁上拆卸下来,第一撑管6一体成型有第一发动机托架管8,第二撑管7一体成型有第二发动机托架管9,第一发动机托架管8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9方便对发动机进行支撑,还包括发动机支架10,发动机支架10包括连接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一体成型在连接板的两侧,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之间螺纹连接有两根加强杆11,加强杆11的设置,强化了发动机支架10的稳定性,发动机支架10底部焊接有第三横梁,第一发动机托架管8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9均螺纹连接在第三横梁上,方便第一发动机托架管8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9从发动机支架10上拆卸下来,将发动机支架10、前撑管、第一发动机托架管8和第二发动机托架管9可方便发动机的安装;发动机支架10顶部焊接有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第一主管2和第二主管3的同一左端均焊接在第一横梁13上,第三主管4与第四主管5的同一左端均焊接在第二横梁14上,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设置,可将上主梁和下主梁的连接点分开,使得主梁的结构更加立体化;发动机支架10上焊接有连接柱24,连接柱24上端连接有横柱25,第一主管2和第二主管3也均焊接在横柱25上,在连接柱24上固定横柱25,横柱25的设置,增加了第一主管2和第二主管3的连接点,使得上主梁更加稳定。

第一主管2和第三主管4之间、第二主管3和第四主管5之间均焊接有三根连接杆12,使得整个主梁更加稳固,上主梁焊接有悬臂梁,悬臂梁包括第一悬臂管15和第二悬臂管16,第一悬臂管15和第二悬臂管16之间远离主梁的左侧上螺纹连接有挡泥板架23,挡泥板架23的设置,加固了第一悬臂管15和第二悬臂管16连接的稳定性,也方便为了挡泥板的安装;第一悬臂管15焊接在第一主管2上,第二悬臂管16焊接在第二主管3上,第一主管2和第二主管3之间焊接有加固杆;悬臂梁上螺纹连接有支撑梁,方便了支撑梁的安装,支撑梁位于悬臂梁下方,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管19和第二支撑管20,第一支撑管19螺纹连接在第一悬臂管15上,第二支撑管20上螺纹连接在第二悬臂管16上,第一支撑管19与第一悬臂管15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固板21,使得第一支撑管19与第一悬臂管15连接的更加稳定,第二支撑管20与第二悬臂梁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固板22,使得第二支撑管20与第二悬臂梁连接的更加稳定;第一支撑管19和第二支撑管20的同一右端均焊接在第一横梁13上,将上主梁、第一支撑管19和第二支撑管20固定在第一横梁13上,使得上主梁、悬臂梁和支撑梁形成较好三角形结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