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609发布日期:2019-08-21 00:0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婴儿的“交通工具”,需要有人协助推着或者拉着才能走的车子。是辅助家长携带婴儿上街、散步的必须交通工具。随着童车的发展,其便携性能得到家长的重视。由于童车其展开时体积较大,通常都设置可折叠车架的方式对其进行折叠收合以方便携带运输或存放。

现有的童车且折叠的解锁机构大多设于扶手架上,这样导致扶手架上的结构复杂,而且增加了童车上端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童车的解锁机构设于扶手架上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座椅架,所述车架包括上前支架、铰接在所述上前支架下端的下前支架、铰接在上前支架和下前支架铰接处的下后支架,所述铰接处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前支架、下前支架和下后支架绕铰接处转动锁定机构,所述座椅架铰接在所述下前支架上,所述下后支架上还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座椅架上,且所述座椅架与连杆铰接处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座椅架和连杆绕铰接处相对转动的第二锁定机构,且所述座椅架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机构,解锁后所述上前支架、下前支架、下后支架可相对转动收合车架,且所述座椅架可相对连杆沿铰接处转动随车架收合,所述下前支架的下端的中部上设有前轮,所述下后支架的下端两侧设有后轮。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下前支架为U型支架,其上端两侧与所述上前支架铰接,且所述U型支架上设有前挡板,所述座椅架位于所述前挡板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上前支架上还连接有遮阳架。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解锁机构可同时解锁所述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下前支架上连接有第一铰接件,所述下后支架上连接有第三铰接件,所述上前支架连接有第二铰接件,且所述第二铰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件和第三铰接件之间;

所述连杆与所述座椅架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第四铰接件;

所述锁定机构为设于所述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之间的锁紧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为设于所述座椅架上且伸入至所述第四铰接件上的锁紧块;

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座椅架上的解锁部、设于所述锁紧件一侧的解锁件、连接在所述解锁部与解锁件之间的第一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解锁部与锁紧块之间的第二驱动件。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第一铰接件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卡腔,所述第二铰接件相对所述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设有于与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卡腔,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卡腔和第二卡腔之间限制所述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相对转动,所述第四铰接件相对座椅架的一侧上设有供所述锁紧块卡入的限位孔,通过解锁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运动,使锁紧块脱离限位孔以及使解锁件转动从而使锁紧件向第二卡腔方向移动脱离第一卡腔,即可完成对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座椅架下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解锁部设于所述安装座内且从所述座椅架的上端面伸出,所述安装座内还铰接有拉转块,所述拉转块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与所述解锁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拉转块上,通过在座椅架上拉动解锁部使拉转块沿铰接处转动,从而拉动连接在其上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连接钢绳,所述锁紧块与安装座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锁紧件为周面上设有凸齿的卡盘,所述解锁件相对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侧设有带有斜面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卡腔内设有与环形凹槽斜面配合的斜面凸起,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在解锁件且通过拉动第二驱动件可使所述解锁件旋转且在斜面凸起与斜面凹槽的配合下使解锁件向第二卡腔移动。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第二铰接件相对第三铰接件的一侧上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内侧设有向其圆心方向延伸的限位卡凸,所述第三铰接件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一侧上设有第二环形凸缘,且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卡凸,所述第二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配合安装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位于所述环形凸缘内侧,且所述第二铰接件相对第三铰接件转动时,所述环形凸缘触碰到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后即可带动第三铰接件转动。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下前支架的下端两侧上设有前轮,所述下后支架的下端两侧设有后轮。

如上所述的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所述下前支架的下端的中部上设有前轮,所述下后支架的下端两侧设有后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应用在三轮的童车上,通过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锁定座椅架以及车架,当通过解锁机构解锁时,可将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从而实现车架的折叠,而且折叠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座椅架随车架一同折叠,实现快速折叠和快速解锁。而且,该解锁机构设于座椅架上,该好处在于离锁定机构近同时解放了扶手架,从而可简化扶手架的结构。

2、本实用新型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其结构简单,实用方便,而且解锁机构可同时解除两道锁定机构,从而实现快速解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图3为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的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图4为图2的A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3的B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第二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童车的收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至图9所示,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座椅架2,所述车架包括上前支架11、铰接在所述上前支架11下端的下前支架12、铰接在上前支架11和下前支架12铰接处的下后支架13,所述铰接处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前支架11、下前支架12和下后支架13绕铰接处转动锁定机构,所述座椅架2铰接在所述下前支架12上,所述下后支架13上还连接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座椅架2上,且所述座椅架2与连杆5铰接处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座椅架2和连杆5绕铰接处相对转动的第二锁定机构,且所述座椅架2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机构,解锁后所述上前支架11、下前支架12、下后支架13可相对转动收合车架,且所述座椅架2可相对连杆5沿铰接处转动随车架收合,所述下前支架12的下端的中部上设有前轮12b,所述下后支架13的下端两侧设有后轮13a。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应用在三轮的童车上,通过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锁定座椅架以及车架,当通过解锁机构解锁时,可将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从而实现车架的折叠,而且折叠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座椅架随车架一同折叠,实现快速折叠和快速解锁。而且,该解锁机构设于座椅架上,该好处在于离锁定机构近同时解放了扶手架,从而可简化扶手架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前支架12为U型支架,其上端两侧与所述上前支架11铰接,且所述U型支架上设有前挡板1201,所述座椅架2 位于所述前挡板的上方。其改变了传统童车均为4个轮子的结构,使得产品更有独特性,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便于折叠。

另外,所述上前支架11上还连接有遮阳架1101。该遮阳架设置在座椅架上方,用于支撑遮阳布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机构可同时解锁所述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其结构简单,实用方便,而且解锁机构可同时解除两道锁定机构,从而实现快速解锁。

如图上所示,本方案中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在车架的两侧均有设置,以下仅对一侧作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下前支架12上连接有第一铰接件31,所述下后支架13上连接有第三铰接件33,所述上前支架11连接有第二铰接件32,且所述第二铰接件32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件31和第三铰接件 33之间;所述连杆5与所述座椅架2连接的一端上设有第四铰接件 34;所述锁定机构为设于所述第一铰接件31与第二铰接件32之间的锁紧件41,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为设于所述座椅架2上且伸入至所述第四铰接件34上的锁紧块42;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座椅架2 上的解锁部51、设于所述锁紧件一侧的解锁件4、连接在所述解锁部 51与解锁件4之间的第一驱动件52、连接在所述解锁部51与锁紧块 42之间的第二驱动件53。

具体地,所述第一铰接件31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3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第一卡腔311,所述第二铰接件32相对所述所述第一铰接件31的一侧设有于与锁紧件形状相对应的第二卡腔321,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一卡腔311和第二卡腔321之间限制所述第一铰接件31与第二铰接件32相对转动,所述第四铰接件34 相对座椅架2的一侧上设有供所述锁紧块42卡入的限位孔,通过解锁部51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52和第二驱动件53运动,使锁紧块脱离限位孔以及使解锁件4转动从而使锁紧件向第二卡腔321方向移动脱离第一卡腔311,即可完成对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所述锁紧机构通过锁紧件41卡于第一卡腔和第二卡腔内从而限制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相对转动,所述第二锁紧机构通过锁紧块42插入到限位孔内从而限制座椅架相对第四铰接件转动,从而使车架固定在展开状态。通过解锁部51与第一驱动件52、第二驱动件53的结合,第一驱动件52带动解锁件4将锁紧件41推入到第二卡腔内,实现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的解锁,第二驱动件53拉动锁紧块42脱离限位孔,实现座椅架与第四铰接件的解锁。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同时解除两道锁。

而且,所述第一驱动件52和第二驱动件53均为连接钢绳。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使用。而且,所述锁紧块42与安装座6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421。当转动至锁紧块42于限位孔对齐时,通过复位弹簧421即可使锁紧块42自动卡入至限位孔内实现自动卡锁。而且所述锁紧块42可采用限位柱的结构。

解锁机构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座椅架2下端连接有安装座6,所述解锁部51设于所述安装座6内且从所述座椅架2的上端面伸出,所述安装座6内还铰接有拉转块54,所述拉转块54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与所述解锁部51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件52和第二驱动件53连接在所述拉转块54上,通过在座椅架2上拉动解锁部51使拉转块 54沿铰接处转动,从而拉动连接在其上的第一驱动件52和第二驱动件53。通过在座椅架上向上拉动解锁部51,从而实现拉动拉转块54 沿铰接处转动,实现拉动第一驱动件52和第二驱动件53(均为连接钢绳),从而实现快速解锁。

另外,所述安装座6上还设安全锁紧装置,所述安全锁紧装置包括设于安装座6内且可在安装座6内滑动的滑块501,所述滑块501 上设有限位部501a,所述拉转块54上设有供所述限位部501a卡入的凹位,当所述限位部501a置于凹位内时,限位部501a限制所述拉转块54转动,且所述滑块501上还设有滑动驱动位502,所述座椅架2上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驱动位502向对的长条形滑孔503。通过设置安全锁紧装置,在安全锁紧装置未开启时(即限位部卡入的凹位),不能通过拉动解锁部51来拉动连接钢绳,从而防止了因误触或误操作导致解锁的情况,避免了因误操作导致意外将车架解锁折叠的发生。

另外,也可在滑块501上设置复位弹簧,当拉转块复位后,滑块 50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实现自动锁紧。避免因开启后忘记复位导致安全锁失效的问题。

又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41为周面上设有凸齿的卡盘,所述解锁件4相对所述第一铰接件31的一侧设有带有斜面的环形凹槽401,所述第一卡腔311内设有与环形凹槽401斜面配合的斜面凸起311a,所述第二驱动件53连接在解锁件4且通过拉动第二驱动件53可使所述解锁件4旋转且在斜面凸起与斜面凹槽的配合下使解锁件4向第二卡腔321移动。而且所述解锁件4与所述第二卡腔之间还设有复位件,在锁紧件41随第二铰接件转动至于第一卡腔位置相对时,能够在复位件弹性作用下自动卡入至第一卡腔内实现自动锁紧。

具体地,所述锁紧件41外周面上设四个凸齿,且四个凸齿沿锁紧件41的中心呈90°分布。而且,本方案中,四个凸齿为形状或大小各异的四个异性齿。具体地,其包括第一扁型齿41a,位于第一扁型齿41a一侧的第二型扁齿41b,与第一扁型齿41a相对设置的第一矩形41c,和与第二型扁齿41b相对设置的第二矩形齿41d,且所述第一扁型齿41a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型扁齿41b,第一矩形41c的宽度大于第二矩形齿41d,且第一矩形41c和第二矩形齿41d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型扁齿41b,但第一矩形41c和第二矩形齿41d的高度高于第一扁型齿41a和第二型扁齿41b。当然不限定上述齿形,其主要作用在于在锁紧件41解锁后,在收车过程中,锁紧件随第二铰接件转动后,由于齿位与第一卡腔不对应,防止在折叠过程中,锁紧件41 重新卡入到第一卡腔内导致折叠失效或重新解锁的情况,使得本申请折叠更为简单,使用更方便。

而且,所述第一卡腔中部设有向第二卡腔方向延伸的卡柱,所述卡柱外周面设有沿其圆弧面开设且与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弧形缺口,所述转动件中部设有可供所述卡柱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块,所述解锁件安装在卡柱上时,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弧形缺口内,且所述弧形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卡柱一来起到定位安装所述解锁件,二来能够通过弧形缺口限制解锁件转动的角度,防止错位导致其上的斜面配合失效。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件32相对第三铰接件33的一侧上设有环形凸缘322,所述环形凸缘322内侧设有向其圆心方向延伸的限位卡凸322a,所述第三铰接件33相对所述第二铰接件32的一侧上设有第二环形凸缘331,且所述第二环形凸缘331外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卡凸331a,所述第二铰接件32与第三铰接件33 配合安装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331位于所述环形凸缘322内侧,且所述第二铰接件32相对第三铰接件33转动时,所述环形凸缘322触碰到所述第二环形凸缘331后即可带动第三铰接件33转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收合时联动,使得实用更加简单、便捷。

本方案解锁原理:

通过将安全锁紧装置解锁后(限位部脱离凹位后),通过向上拉动座椅架上的解锁部,使其下端拉动与其连接的拉转块,从而使拉转块沿铰接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拉动连接在其上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连接钢绳),第二驱动件从而带动起另一端连接的锁紧块向安装座内运动,从而脱离第四铰接件上的限位孔,第一驱动件拉动与其连接的解锁件,使解锁件沿卡柱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其与第一卡腔内的斜面凸起配合,使其沿第二卡腔方向移动,从而推动位于其一侧的锁紧件向第二卡腔方向移动,使锁紧件脱离第一卡腔,实现双解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快速解锁机构的三轮童车,其应用在三轮的童车上,通过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锁定座椅架以及车架,当通过解锁机构解锁时,可将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解锁,从而实现车架的折叠,而且折叠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座椅架随车架一同折叠,实现快速折叠和快速解锁。而且,该解锁机构设于座椅架上,该好处在于离锁定机构近同时解放了扶手架,从而可简化扶手架的结构。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