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7004发布日期:2019-05-21 22:0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摩托车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摩托车用支撑腿是摩托车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配件,起到支撑摩托车的作用,避免摩托车倾倒,但是现有的摩托车用支撑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在支撑摩托车的过程中不是很稳定,容易造成摩托车的倾倒,这样容易造成摩托车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支撑装置,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这样可以降低摩托车倾倒的可能性,因而这样可以降低摩托车因倾倒而损坏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支撑装置,包括用于连接摩托车底座的连接部以及固接于连接部一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铰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抵接块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杆,所述滑块上设有用于将滑块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向地面;当固定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向地面后,推动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运动推动抵接块运动;当抵接块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固定组件将滑块固定,然后使抵接块与地面抵接;因为抵接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这样可以降低摩托车因倾倒而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铰接于滑块的转杆,靠近所述滑块在固定杆上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转杆与第一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杆使转杆与第一卡槽卡接,这样便可将滑块固定,因而这样可以降低抵接块推动滑块向上移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供滑块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固接有供滑块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的导杆,所述滑块套接于导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和导杆均对滑块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第一滑块沿固定杆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再者,导杆对滑块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滑块从第一滑槽中脱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上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接于滑块的下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的下端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滑块向下移动对弹性件进行抵压,此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不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转杆使转杆与第一卡槽分离,此时弹性件推动滑块复位,滑块在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接杆带动抵接块复位,这样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接有波浪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边可以增加抵接块与地面的摩擦力,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摩托车因倾倒而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远离滑块的一侧固接有方块,所述方块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设置有L形插杆,所述L形插杆的水平段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比较泥泞时,通过L形插杆与地面插接,这样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第二滑槽对L形插杆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L形插杆在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槽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L形插杆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使用L形插杆时,将L形插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L形插杆使L形插杆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卡接,L形插杆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卡接便可将L形插杆固定,这样便于将固定杆收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形插杆的下端设有尖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尖刺部是为了使L形插杆能与地面连接的更加稳定,这样可以进一步对摩托车进行稳定的支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向地面;当固定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向地面后,推动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运动推动抵接块运动;当抵接块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固定组件将滑块固定,然后使抵接块与地面抵接;因为抵接块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这样可以降低摩托车因倾倒而损坏的可能性;

2.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滑块向下移动对弹性件进行抵压,此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不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转杆使转杆与第一卡槽分离,此时弹性件推动滑块复位,滑块在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接杆带动抵接块复位,这样操作简单、方便;

3.当地面比较泥泞时,通过L形插杆与地面插接,这样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第二滑槽对L形插杆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L形插杆在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突显L形插杆与第二滑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部;2、固定杆;21、第一滑槽;22、导杆;23、弹性件;3、抵接块;31、波浪边;32、连接杆;4、滑块;5、固定组件;51、转杆;52、挡板;521、第一卡槽;6、方块;61、第二滑槽;62、第二卡槽;7、L形插杆;71、尖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摩托车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连接摩托车底座的连接部1以及固接于连接部1一端的固定杆2,固定杆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铰接有抵接块3,抵接块3远离固定杆2的一端固接有波浪边31,波浪边31可以增加抵接块3与地面的摩擦力;抵接块3上铰接有连接杆32,连接杆32远离抵接块3的一端铰接有滑块4,滑块4沿固定杆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固定杆2,滑块4上安装有用于将滑块4固定的固定组件5。当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固定杆2使固定杆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朝向地面;当固定杆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朝向地面后,推动滑块4向下移动,滑块4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杆32运动,连接杆32运动推动抵接块3运动;当抵接块3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固定组件5将滑块4固定,然后使抵接块3与地面抵接;因为抵接块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这样可以降低摩托车因倾倒而损坏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5包括铰接于滑块4的转杆51,靠近滑块4在固定杆2上固接有挡板52,挡板52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一卡槽521,转杆51与第一卡槽521卡接。转动转杆51使转杆51与第一卡槽521卡接,这样便可将滑块4固定,因而这样可以降低抵接块3推动滑块4向上移动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固定杆2上开设有供滑块4沿固定杆2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中固接有供滑块4沿固定杆2长度方向滑移的导杆22,滑块4套接于导杆22,第一滑槽21和导杆22均对滑块4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第一滑块4沿固定杆2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再者,导杆22对滑块4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滑块4从第一滑槽21中脱离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导杆22上套接有弹性件23,弹性件23的一端固接于滑块4的下端,弹性件23的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滑槽21的下端内壁,弹性件23可选用弹簧。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滑块4向下移动对弹性件23进行抵压,此时弹性件2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不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转杆51使转杆51与第一卡槽521分离,此时弹性件23推动滑块4复位,滑块4在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接杆32带动抵接块3复位,这样操作简单、方便。

如图2所示,固定杆2远离滑块4的一侧固接有方块6,方块6中开设有第二滑槽61,第二滑槽61中设置有L形插杆7,L形插杆7的水平段沿固定杆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61,当地面比较泥泞时,通过L形插杆7与地面插接,这样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第二滑槽61对L形插杆7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L形插杆7在沿固定杆2的长度方向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L形插杆7的下端设有尖刺部71,设置尖刺部71是为了使L形插杆7能与地面连接的更加稳定,这样可以进一步对摩托车进行稳定的支撑。

如图2所示,第二滑槽6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第二卡槽62,L形插杆7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62卡接。当不使用L形插杆7时,将L形插杆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L形插杆7使L形插杆7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62卡接,L形插杆7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62卡接便可将L形插杆7固定,这样便于将固定杆2收起。

该种摩托车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需对摩托车进行支撑时,转动固定杆2使固定杆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朝向地面;当固定杆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朝向地面后,推动滑块4向下移动,滑块4向下移动推动连接杆32运动,连接杆32运动推动抵接块3运动;当抵接块3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后,转动转杆51使转杆51与第一卡槽521卡接,这样便可将滑块4固定,然后使抵接块3与地面抵接;当地面比较泥泞时,移动L形插杆7使L形插杆7与地面插接,这样可以对摩托车进行较稳定的支撑;当不使用支撑装置时,转动转杆51使转杆51与第一卡槽521分离,此时弹性件23推动滑块4复位,滑块4在复位过程中通过连接杆32带动抵接块3复位;当抵接块3复位后,通过移动L形插杆7将L形插杆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转动L形插杆7使L形插杆7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62卡接,L形插杆7的竖直段与第二卡槽62卡接便可将L形插杆7固定,这样便于将固定杆2收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