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基站及便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616发布日期:2019-09-12 09:5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基站及便携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基站及便携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专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家公共安全、消防、应急抢险对通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固定站和车载基站建设成本高,使用不便捷,通过性差,尤其是无法满足灾害、消防、突发事件等恶劣环境现场的通信应急保障需求。

目前行业已有产品及技术多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大型拖车基站,一种为便携箱基站。大型拖车基站通常采用集装箱和板车为载体,集装箱内部放置基站、供电设备、温控设备,外部配置天线升降杆,集装箱固定于板车上。通常体积形态较大、成本高,通常应用于城镇大型集会或者赛事,在应急抢险以及恶劣地势环境条件下通过性差,无法快速抵达现场,无法满足快速部署的要求;便携箱基站将基站、电源转换单元放置于便携箱内部,便携箱底部有滑轮,带拉杆,外配天线支架箱,通常整个基站由主机箱、电源箱、天线箱组成,部件较多,重量较大,不利于拖拉、需要外配天线支架、配套部件多等问题,给现场应急部署基站带来不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基站及便携车,能够满足基站运输、携带以及建站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基站,所述便携式基站包括:便携车,包括车体和拉杆,所述车体设有容置空间,且所述拉杆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拉杆在被拖拉时带动所述车体移动;基站,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天线,设置在所述拉杆上,且通过所述拉杆与所述基站电性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车,所述便携车为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基站中的便携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在便携车的车体设有容置空间,基站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天线设置在拉杆上,天线通过拉杆与基站电性连接,且便携车的拉杆与车体连接,拉杆在被拖拉时带动车体移动,从而能够满足基站运输、携带以及建站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便携式基站的主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运输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拖拉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展示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的连接件1002与拉杆102的装配示意图;

图3c是图3a中的连接件100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d是图3b中的连接轴10020的的B-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对本申请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便携式基站的主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便携式基站包括:便携车10,包括车体100和拉杆102,车体100设有容置空间1000,且拉杆102与车体100连接,拉杆102在被拖拉时带动车体100移动;基站12,设置在容置空间1000中;天线14,设置在拉杆102上,且通过拉杆102与基站12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拉杆102在被拖拉时,可以带动与之相连的车体100移动,由于基站12设置于车体100的容置空间1000,于是基站12可以跟随移动,便于基站的运输和携带;又由于天线14设置在拉杆102上,且通过拉杆102与基站12电性连接,于是可以在应急抢险以及恶劣地势环境条件下进行部署建站,且在现场应急部署基站时,无需外配天线支架,便于基站的部署。

本申请通过在便携车10的车体100设有容置空间1000,基站12设置在容置空间1000中,天线14设置在拉杆102上,天线14通过拉杆102与基站12电性连接,且便携车10的拉杆102与车体100连接,拉杆102在被拖拉时带动车体100移动,从而能够满足基站12运输、携带以及建站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进一步地,拉杆102包括把手1020和连接杆1022,把手1020通过连接杆1022连接于车体100;把手1020上设置有天线转接头(图未示),天线转接头一端露于把手1020外部,天线14通过天线转接头一端与拉杆102可拆卸连接,天线转接头另一端用于通过连接杆1022内的跳线(图未示)与基站12实现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将天线转接头设置于拉杆102的把手1020上,并在连接杆1022内部设置跳线,通过跳线将天线转接头与基站12连接;当部署基站时,将天线14安装在天线转接头上,从而实现天线14与基站12电性连接;当不部署基站时,将天线14从天线转接头上拆除,方便便携式基站的运输与携带。

请结合图1至图2d,其中,图2a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运输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c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拖拉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d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处于展示状态时的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车体100设置有连接件1002,连接杆1022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002与车体100活动连接,使得拉杆102能够相对车体100转动;其中,拉杆102能够实现以下至少一个转动:当便携式基站处于运输状态时,使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一转动角度;当便携式基站处于工作状态时,使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二转动角度;当便携式基站处于拖拉状态时,使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三转动角度;当便携式基站处于展示状态时,使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四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车体100包括底板1004及设置于底板1004两侧的两个侧板1006,底板1004和两个侧板1006形成容置空间1000;连接杆1022的一端到连接杆1022的另一端的方向定义为拉杆方向L,底板1004靠近连接件1002的一端到底板1004远离连接件1002的一端的方向定义为车体方向N。如图2a所示,拉杆102绕车体100可旋转,并在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一转动角度时,此时便携式基站为运输状态,拉杆方向L1与车体方向N的夹角为锐角,例如30°或者20°等,且连接杆1022的另一端位于底板1004设置有容置空间1000的一侧;此时,由于拉杆102位于车体100设置有容置空间1000一侧,此时便携式基站的最大长度仅为车体100的长度,其占地面积较小,便于放置或者用其他运输设备运输;当不便于拖拉便携式基站时,例如在崎岖地形,单人可以将运输状态的便携式基站背负运输。如图2b所示,拉杆102绕车体100可旋转,并在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二转动角度时,此时便携式基站为工作状态,拉杆方向L2与车体方向N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180°;结合图1,此时,由于拉杆102与车体100成一条直线,此时将便携式基站竖直放置于地上,并将天线14通过天线转接头设置于拉杆102上,便可以实现便携式基站的快速建站,现场架设十分简单,易于实施;而且此时天线14设置于拉杆102的把手1020上,使天线14具有较高的架设高度,可以提升便携式基站的覆盖距离。如图2c所示,拉杆102绕车体100可旋转,并在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三转动角度时,拉杆方向L3与车体方向N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此时便携式基站为拖拉状态,第三夹角为钝角;此时,由于拉杆方向L3与车体方向N之间形成钝角,此时可以通过拖拉拉杆102带动车体100移动,由于基站12设置于车体100的容置空间1000内,于是基站12可以跟随移动,便于便携式基站的运输。如图2d所示,拉杆102绕车体100可旋转,并在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四转动角度时,此时便携式基站为展示状态,拉杆方向L4与车体100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且拉杆102的另一端位于底板1004远离容置空间1000的一侧;此时,由于拉杆102位于车体100远离容置空间1000的一侧,将拉杆102的另一端以及底板1004远离连接件1002的一端与地面接触,此时拉杆102的另一端以及底板1004远离连接件1002的一端起到支撑作用,于是基站12相对于地面倾斜向上,于是在展会或者其他场景时可以向他人直接展示便携式基站,而无需利用其他支撑结构,方便进行展示。

请结合图1、图3a和图3b,其中,图3a是图1中的便携式基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的连接件1002与拉杆102的装配示意图。进一步地,连接件1002为铰接件;铰接件包括连接轴10020和中空的套筒10022;连接轴10020固定设置于车体100上;套筒10022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套管部100220和第二套管部100222;连接杆102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套管部100220上;连接轴10020插置于第二套管部100222中,使得套筒10022能够绕连接轴10020旋转,并在套筒10022旋转时带动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

请结合图3c,图3c是图3a中的连接件1002的A-A剖面示意图。进一步地,连接轴10020上设置有定位孔100200;铰接件还包括定位销10024和传动装置10026,传动装置10026用于带动定位销10024插入定位孔100200或自定位孔100200中拔出,并在定位销10024插入定位孔100200时,定位销10024阻止套筒10022绕连接轴10020旋转;在定位销10024自定位孔100200中拔出时,套筒10022可绕连接轴10020旋转。

进一步地,把手1020设置有弹簧按钮10200;传动装置10026为传动连杆,传动连杆设置于连接杆1022和把手1020内,传动连杆的一端与弹簧按钮10200连接,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定位销10024连接;弹簧按钮10200在处于按压状态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定位销10024自定位孔100200中拔出,弹簧按钮10200在处于非按压状态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定位销10024插入定位孔100200。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按压弹簧按钮10200使弹簧按钮10200处于按压状态,此时弹簧按钮10200可以带动传动连杆移动进而带动定位销10024自定位孔100200中拔出,于是套筒10022可绕连接轴10020旋转,即拉杆102可绕车体100旋转;在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某一角度后,用户撤销对弹簧按钮10200的按压,使弹簧按钮10200处于非按压状态,此时弹簧按钮10200又带动传动连杆移动进而带动定位销10024插入定位孔100200,于是定位销10024阻止套筒10022绕连接轴10020旋转,此时拉杆102与车体100位置相对固定,不能相对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轴10020上可以设置多个定位孔,以对应多种状态。请结合图2a至图2d、图3d,其中,图3d是图3b中的连接轴10020的的B-B剖面示意图。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轴10020上设置运输定位孔100202、工作定位孔100204、拖拉定位孔100206和展示定位孔100208。当定位销10024插入运输定位孔100202时,拉杆方向L1与车体方向N的夹角为锐角,便携式基站为运输状态;当定位销10024插入工作定位孔100204时,拉杆方向L2与车体方向N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180°,便携式基站为工作状态;当定位销10024插入拖拉定位孔100206时,拉杆方向L3与车体方向N之间形成第三夹角,便携式基站为拖拉状态;当定位销10024插入展示定位孔100208时,拉杆方向L4与车体100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且拉杆102的另一端位于底板1004远离容置空间1000的一侧,便携式基站为展示状态。

进一步地,车体100包括滑轮组1008,滑轮组1008设置于底板1004远离连接件1002的一端,滑轮组1008包括轮轴10080和设置于轮轴10080两端的滚轮10082。本申请便携式基站的滚轮10082可以采用大尺寸的车轮,可以满足在崎岖地形以及恶劣灾害现场依然可以进行拖拉携带。

进一步地,车体100包括车轮锁扣(图未示),车轮锁扣设置于底板100上靠近轮轴10080的位置,车轮锁扣用于在锁止状态时防止轮轴1008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当便携式基站处于展示状态时,如图2d所示,此时拉杆102的另一端以及滚轮10082与地面接触,于是基站12相对于地面倾斜向上,此时需要将车轮锁扣置于锁止状态,防止轮轴10080转动,于是滚轮10082无法在地面滚动,拉杆102的另一端以及滚轮10082可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使便携式基站处于展示状态时十分稳定。

进一步地,车体100包括第一支撑架1001,第一支撑架1001设置于底板1004远离连接件1002的一端且位于容置空间1000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当便携式基站处于工作状态时,如图2b所示,此时,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与地面接触,于是便携式基站竖直放置于地上,此时将车轮锁扣置于锁止状态,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可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然后将天线14通过天线转接头设置于拉杆102上,便可以实现便携式基站的快速建站。在其他实施例中,便携式基站也可以在拖拉状态下实现快速建站,例如当建站地点的地面不平时,通过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与地面接触,使得便携式基站倾斜放置于地上,由于便携式基站在拖拉状态下拉杆102与车体10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调整该钝角的大小可以实现,天线14相对于地面竖直设置;或者根据信号覆盖需求而需要天线14有一定倾斜角度时,通过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与地面接触,使得便携式基站竖直放置于地上,由于便携式基站在拖拉状态下拉杆102与车体10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通过调整该钝角的大小可以实现使天线14设置成需要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车体100包括第二支撑架1003,第二支撑架1003设置于底板1004靠近连接件1002的一端且位于远离容置空间1000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当便携式基站处于运输状态时,例如通过汽车运输便携式基站,此时,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与汽车车厢地面接触,此时便携式基站的最大长度仅为车体100的长度,其占地面积较小,便于运输,且第二支撑架1003以及滚轮10082可以起到稳定放置于汽车车厢地面的作用。

进一步地,两个侧板1006上还设置有固定拉环(图未示),用于在拉开状态时将基站12固定在容置空间1000内。可以理解的是,将基站12放置于容置空间1000之后,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基站12相对车体100移动,通过将固定拉环拉开,通过固定拉环将基站12固定在容置空间1000内。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当需要扩展并快速组建通信网络时,工作人员将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三转动角度,此时便携式基站处于拖拉状态,通过拖拉拉杆102将便携式基站拖拉至指定地点,途中大尺寸的滚轮10082可以适应楼梯、坡石等复杂路面;如遇到滚轮10082无法适应的恶劣起伏路面环境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一转动角度,此时便携式基站处于运输状态,工作人员可采用背式或者抱式运输前进;在到达指定地点后,工作人员可以将拉杆102相对车体100转动至第二转动角度,此时便携式基站处于工作状态,将便携式基站竖直放置于地面,通过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与地面接触,将车轮锁扣置于锁止状态,第一支撑架1001以及滚轮10082可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然后将天线14通过天线转接头设置于拉杆102上,便可以实现便携式基站的快速建站。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便携车,该便携车为上述任一种便携式基站中的便携车10。相关内容请参见上述便携式基站结构实施例中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便携车可以装载基站,从而实现大型赛事、突发事件、灾害现场对基站的快速运输、便捷携带、快速建站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原理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