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1067发布日期:2019-09-11 23:1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为最近几年的新兴便携短途代步交通工具,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可作为城市交通主干网的有效补充,以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2019年德国通过立法准许电动滑板车占用自行车道或人行道上路行驶,电动滑板车具有路权国家正在逐步增加。但目前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便携性还不够理想,安全性也参差不齐。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滑板车车把采取宽度折叠长度伸缩的两步折叠结构,车身折叠多采用单铰链折叠结构,折叠后前后轮轴距变化不大,折叠后长度严重限制了便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以解决现有的电车折叠不方便、折叠后体积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包括前轮、后轮,其中,包括车把组件、车架、滑板底座,车把组件与车架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车架与滑板底座之间通过连杆组连接;

车把组件包括,一对车把,每个车把包括车把杆,在车把杆的上端设置有持握把,下端设置有活动座,在活动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轴孔;

连接座设置在车架顶端,在连接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形槽,在u形槽的槽壁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活动座设置在u形槽内,活动座与u形槽通过第一转轴穿接连接,活动座可在u形槽内周向转动;在连接座与活动座间设置有定位机构;

车架包括,转向轴、转向轴套管,前轮安装在转向轴的下端;

连杆组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转向轴套管的上部铰接连接,下端与所述滑板底座铰接连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所述转向轴套管的下部铰接连接,下端与所述滑板底座铰接连接;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折叠定位杆;折叠定位杆对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位置进行锁定定位。

优选的,在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与所述u形槽的侧壁内表面接触的滑动端面,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端面上的定位凹陷以及设置在u形槽侧壁内表面上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凹陷与所述定位凸起可以卡装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凹陷数量为两个,所述定位凹陷的形状为扇形,所述定位凹陷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同心设置;所述定位凸起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定位凸起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同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可套装在所述转向轴外部的呈圆环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对称设置的两个基座板;在基座板的中心设置有锁紧轴孔,在锁紧轴孔内设置有用来连接两基座板的锁紧轴;在每个基座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耳板,两个基座板同侧两个第一耳板之间形成所述u形槽;所述第二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板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第一耳板的内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可套装在所述转向轴外部的呈圆环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对称设置的两个基座板;在基座板的中心设置有锁紧轴孔,在锁紧轴孔内设置有用来连接两基座板的锁紧轴;在所述基座内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限位座主体,在限位座主体的两端分别成对设置有第二耳板,同侧的两第二耳板之间形成所述u形槽。

优选的,在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呈平板状,在限位板的中心设置有用来穿接所述转向轴的孔,所述限位座的底部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折叠定位杆包括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的后端与第一定位杆的前端铰接;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之间架设有第一折叠轴,第一定位杆的后端穿接在第一折叠轴上,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轴,第二定位杆的前端穿接在第二折叠轴上。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置有定位片,在定位片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穿接在所述第一折叠轴上;在定位片的背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杆体连接,使定位片的主体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一定位杆杆体上,在定位片的上端还设置有按压部,在定位片的下端设置有定位凸块,在所述第二定位杆的杆体上设置有锁紧凹槽,定位凸块可卡装在锁紧凹槽内。

优选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呈z字形,包括上连接段、直线段及下连接段,折叠状态下,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直线段与所述滑板底座的平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转向轴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座的中心线共线。

优选的,在所述滑板底座的前端设置有一对拖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用两个折叠步骤实现电动滑板车的大幅度高效折叠,以提高电动滑板车的便携效果,节省存储空间,并在电动滑板车上安装两个拖轮,在平路携带时可以像拉杆箱一样拖拉携带。

车把折叠部分彻底改变电动滑板车车把折叠和伸缩的折叠方式,使用叉型立握车把结构,两侧车把分别向下折叠放置在前轮及转向轴两侧,实现了一个折叠步骤完成高度和宽度的两个维度的折叠;车身折叠部分使用了双连杆加折叠定位杆的联动折叠结构,在实现车把向下折叠的同时将前轮向后大幅度移位,大幅度减少前后轮轴距,同样实现一个折叠动作完成高度和长度的多维度折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的a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3的b向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折叠定位杆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折叠定位杆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行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拖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2—后轮,3—车把组件,4—车架,5—滑板底座,6—连接座,7—连杆组,8—拖轮,9—加速手柄,10—刹车手柄;

31—车把杆,32—持握把,33—活动座,34—第一轴孔;331—定位凹陷,332—定位凸起;

41—转向轴,42—转向轴套管;

61—基座,62—u形槽,63—第二轴孔,64—第一转轴,65—限位座,66—限位板;611—基座板,612—锁紧轴孔,613—锁紧轴,614—第一耳板,615—拉紧锁扣,652—第二耳板,653—第三轴孔;

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折叠定位杆,74—第一折叠轴,75—第二折叠轴,76—定位片,77—复位弹簧,731—第一定位杆,732—第二定位杆,761—按压部,762—定位凸块,733—锁紧凹槽,711—上连接段,712—直线段,713—下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包括前轮1、后轮2,包括车把组件3、车架4、滑板底座5,车把组件3与车架4之间通过连接座6连接,车架4与滑板底座5之间通过连杆组7连接。

本发明的车把组件3包括,一对车把,优选的,将一对车把呈v形向上开口设置,符合人体工学,两车把上端间距约等于驾驶者肩宽,增加操作舒适度。每个车把包括车把杆31,车把杆31呈直线状,目的同样在于增加操纵舒适度。在车把杆31的上端设置有持握把32,下端设置有活动座33,在活动座33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轴孔34。在两个持握端32上分别设置有加速手柄9及刹车手柄10。

车架4包括,转向轴41、转向轴套管42,前轮1安装在转向轴的下端。在转向轴41的底部设置有用来安装前轮的前叉,在前叉上设置有前轮减震装置。在前轮上还设置有刹车装置。

连接座6设置在车架4的顶端,用来连接车架及车把组件。

作为一种实施例,连接座包括机座,基座61包括套装在转向轴外部的呈圆环状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部的基座板611,基座板611数量为两个,两基座板均呈平板状,两基座板间平行设置,两基座板间形成用来容纳限位座65的通槽。在基座61的中心设置有锁紧轴孔612,在锁紧轴孔612内设置有用来连接两基座板611的锁紧轴613,在锁紧轴上设置有拉紧锁扣615。在拉紧锁扣上设置有凸轮结构,通过拉紧或放松拉紧锁扣,来对两基座板间间距进行调整。在两基座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耳板614,同侧两个第一耳板614之间形成u形槽62。第二轴孔63设置在第一耳板上,活动座安装在u形槽内;定位凸起设置在第一耳板的内表面上。活动座设置在u形槽内,并在u形槽内周向转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连接座包括基座61及限位座65。限位座65包括限位座主体,限位座65的两端分别成对设置有第二耳板652,同侧的两第二耳板652之间形成u形槽62。优选的,限位座主体同侧两第二耳板之间呈角度设置,在外力作用下,同侧两耳板可逐渐靠近。在限位座主体的中心设置有用来安装锁紧轴的锁紧轴孔。活动座33设置在u形槽62内,活动座33与u形槽62通过第一转轴64穿接连接,在第二耳板上设置有第三轴孔653,在第二耳板65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活动座33可在u形槽62内周向转动,随之可带动车把实现打开、拖动、收纳三种状态切换。限位座的设置是连接座夹持更紧密,车把稳定性更好,提高行驶安全性。

进一步的,为了保持限位座65的位置稳定,本发明还在基座内设置有限位板66,限位板呈平板状,在限位板的中心设置有用来穿接转向轴的孔,限位板安装在基座内,在限位板上设置有螺纹孔,限位座设置在限位板的上部,限位座与限位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发明的车把的使用状态切换是依靠定位机构进行定位的,本发明在u形槽62与活动座33间设置有定位机构,在活动座33上设置有与u形槽62的侧壁内表面接触的滑动端面。作为一种是实施例,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端面上的定位凹陷以及设置在u形槽62侧壁内表面上的定位凸起。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凹陷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车把的两种位置状态。两个定位凹陷呈半球形,定位凹陷设置在以第一转轴64的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定位凸起呈半球形,定位凸起的数量为一个,定位凸起距轴心的距离与定位凹陷至轴心的距离相等,定位凸起可卡装在定位凹陷内。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定位凹陷331呈扇形,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凹陷331的扇形圆心均为滑动端面的中心,定位凸起332也呈扇形,由第一转轴64与卡装状态的定位凹陷两点定位,决定车把的位置状态。优选的,转向轴41的轴线与连接座6的中心线共线。

拉紧锁扣615包括手柄、呈偏心轮状的底座,通过操纵手柄,使底座旋转,将两基座板及内衬板夹紧,进而实现由耳板拼合而成的u形槽槽宽变窄,夹紧其内放置的活动座,使活动座在u形槽内不能转动,实现车把状态的定位。需要折叠时松开拉紧锁扣,在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挤压作用下胀开u形槽,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不再相互束缚,车把可折叠。

车把折叠部分彻底改变电动滑板车车把折叠和伸缩的折叠方式,使用叉型立握车把结构,两侧车把分别向下折叠放置在前轮及转向轴两侧,实现了一个折叠步骤完成高度和宽度的两个维度的折叠。

本发明的连杆组7包括第一连杆71及第二连杆72,为了增加结构强度,本身发明在连杆的内侧,均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优选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成对设置,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侧。第一连杆71的上端与转向轴套管42的上部铰接连接,下端与滑板底座5铰接连接,第二连杆72的上端与转向轴套管42的下部铰接连接,下端与滑板底座5铰接连接。铰接方式均为通过连接轴铰接。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2均呈z字形,包括上连接段711、直线段712及下连接段713,折叠状态下,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2的直线段与滑板底座5的平面平行。在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2之间设置有折叠定位杆73。折叠定位杆73对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2的位置进行锁定定位。

折叠定位杆73包括第一定位杆731与第二定位杆732,在两个第一连杆71的杆体之间架设有第一折叠轴74,第一定位杆731的后端穿接在第一折叠轴74上,在两个第二连杆72的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轴75,第二定位杆732的前端穿接在第二折叠轴上75。第二定位杆732的后端与第一定位杆731的前端铰接。在第一定位杆731上设置有定位片76,在定位片76的上端设置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穿接在第一折叠轴74上;在定位片76上设置有复位弹簧77,复位弹簧77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杆731杆体连接,使定位片76的主体紧密贴合在第一定位杆731杆体上,在定位片76的上端还设置有按压部761,用来供使用者操作。在定位片76的下端的背部设置有定位凸块762,在第二定位杆732的杆体上设置有锁紧凹槽733,定位凸块762可卡装在锁紧凹槽733内。

当滑板车处于打开位置时,折叠定位杆定位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定位凸块压入到锁紧凹槽内,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之间无法相对转动,起到斜拉杆的作用,使连杆组固定无法折叠,锁定其保持在打开位置。当需要折叠时向下折叠定位片,使其端的定位凸块从凹槽中退出,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可以相对转动,折叠定位杆失去对连杆组的转动约束,车把可以向下折叠,当折叠到指定位置时,凸块会压入到折叠定位杆小端的凹槽内,折叠定位杆再次锁定折叠位置。

车身折叠部分使用了双连杆加折叠定位杆的联动折叠结构,在实现车把向下折叠的同时将前轮向后大幅度移位,大幅度减少前后轮轴距,同样实现一个折叠动作完成高度和长度的多维度折叠。

优选的,本发明在滑板底座5的前端设置有一对拖轮8。如图所示,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车把主体相对于车架的轴线倾斜设置;当车辆处于拖动状态时,车辆的底端通过拖轮8支撑在地面上,车把主体相对于车架向外延伸并与车架平行设置,使用者拉动把手,依靠拖轮滚动实现拖动;当车辆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杆组、车架、车把主体经折叠,均与滑动底座平行设置,收纳后车辆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本发明不局限于车型,适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滑板车等车型,其中各部件材料及连接方式不做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