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1047发布日期:2019-09-11 23:1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鞍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鞍座在供人乘坐的同时,其乘坐舒适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117990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壳体和梁,其中梁为一v型杆,在壳体的下侧后端对称设有两个后插座,在两后插座上分别设有相对的两个插孔,且两插孔在一条直线上,在壳体下侧前端设有前插座,前插座上设有插孔,梁前端为一u型前插头,前插头插入前插座上的插孔内,梁末端为两个与梁成外直角的后插头,两后插头分别插入两后插座上的插孔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梁一般由金属制成,鞍座通过梁安装于自行车上。梁与壳体组合形成闭合结构,几乎没有弹性和减震能力,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减震性能较好,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较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包括鞍座本体、固定梁,所述鞍座本体朝向固定梁的一面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向鞍座本体的宽度方向弯曲成弧形,所述连接板与鞍座本体间形成减震空间,所述连接板背离鞍座本体的端部与固定梁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鞍座安装于自行车上进行使用时,人体的重量、自行车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连接板,连接板能自适应地产生弯曲变形,起到减震效果;减震空间为连接板的弯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本鞍座的减震性能较好,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较高。

优选的,所述减震空间内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的背向两面分别与鞍座本体、连接板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与连接板配合起到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弹性垫能对弯曲的连接板进行支撑,大幅降低连接板的折断风险。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侧壁与连接板靠近鞍座本体的端部侧壁间具有间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未完全占用减震空间,则连接板的弯曲形变仍有空间进行,连接板仍起到较大的减震、缓冲作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鞍座本体的一端固定于鞍座本体的中后部,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弯曲方向相互背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鞍座本体的相连位置位于鞍座本体的中后部,当鞍座本体上受力时,连接板对鞍座本体的中后部进行支撑,鞍座本体的受力位置较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一体固定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连接板背离鞍座本体的端部,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固定梁穿入的固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通过固定块上的固定孔与固定梁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孔口朝向鞍座本体的前端,所述固定孔未贯穿固定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梁的安装可通过机器使其弹性弯曲后,使固定梁装入固定槽和固定孔内,固定梁安装完成后被固定部、固定块可靠限位,固定梁的稳固性佳。这样设置无须增加额外的固定结构,以减少鞍座的重量并提高美观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鞍座本体的端部尺寸渐扩形成加强部,所述连接板通过加强部与鞍座本体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部用于加强连接板与鞍座本体间的抗折能力,连接板在起到减震效果的同时不易折断。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加强部相连并一体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连接板的加强部相连能进一步加强连接板的抗折能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鞍座的减震性能较好,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较高;

2、通过设置弧形的连接板,本鞍座的减震效果明显优于单减震垫进行减震的鞍座;

3、与用弹簧进行减震的鞍座相比,本鞍座极大减轻了重量和复杂度,美观程度高且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自行车的减震鞍座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自行车的减震鞍座的立体图,主要突出弹性垫的结构;

图4为实施例三的自行车的减震鞍座的立体图,主要突出连接板的结构。

图中,1、鞍座本体;2、固定梁;11、固定部;12、连接板;3、减震空间;13、加强部;14、固定块;141、固定孔;111、固定槽;4、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包括鞍座本体1、固定梁2,鞍座本体1朝向固定梁2的一面一体固定有固定部11、两个连接板12,其中固定部11位于鞍座本体1的前端,两个连接板12位于鞍座本体1的中部靠后位置,固定梁2固定于固定部11和连接板12上。鞍座本体1与连接板12由塑料或树脂材料制成,鞍座本体1与连接板12一体注塑成型。

两个连接板12关于鞍座本体1的中分线左右对称,连接板12的形状为板面呈弧形弯曲的矩形板;连接板12长度方向的一端一体固定于鞍座本体1的中后部,连接板1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鞍座本体1的宽度方向呈弧形弯曲,两个连接板12的弯曲方向相互背离。连接板12与鞍座本体1间形成减震空间3。

连接板12靠近鞍座本体1的端部尺寸渐扩形成加强部13,连接板12通过加强部13与鞍座本体1一体固定,且两个连接板12的加强部13相连并一体固定。加强部13用于加强连接板12与鞍座本体1间的抗折能力,两个连接板12的加强部13相连能进一步加强连接板12的抗折能力;加强部13这样设置,连接板12的弹性、抗折能力能与人的体重范围相匹配,连接板12在起到减震效果的同时不易折断。

所述连接板12包括一体固定的固定块14,固定块14位于连接板12背离鞍座本体1的端部。固定块14为柱状,固定块14朝向固定部11的壁面上开设有固定孔141,固定孔141用于供固定梁2穿入,固定孔141未贯穿固定块14。

固定梁2由单根金属杆弯曲而成,固定梁2形成两根左右对称的梁杆,固定梁2位于两根梁杆的相连处进行了150~180度的弯折。固定部11朝向连接板12的壁面上设有固定槽111。固定梁2与鞍座本体1的固定方式如下:固定梁2的中间弯折处插入固定槽111内,固定梁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固定孔141内。固定梁2在安装时,是通过机器使其弹性弯曲后装入固定槽111和固定孔141内的,固定梁2安装完成后被固定部11、固定块14可靠限位,固定梁2的稳固性佳。

本鞍座安装于自行车上进行使用时,人体的重量、自行车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连接板12,连接板12能自适应地产生弯曲变形,起到减震效果;减震空间3为连接板12的弯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本鞍座的减震性能较好,人员乘坐的舒适性较高。本鞍座通过设置弧形的连接板12,其减震效果明显优于单减震垫进行减震的鞍座;与用弹簧进行减震的鞍座相比,本鞍座极大减轻了重量和复杂度,美观程度高且便于组装,也不存在弹簧生锈、损坏的问题。本减震鞍座较为适用于家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减震空间3内设有弹性垫4,弹性垫4由橡胶或聚氨酯制成,弹性垫4的背向两面分别与鞍座本体1、固定块14相抵,弹性垫4通过胶水与鞍座本体1、固定块14固定。弹性垫4未完全占用减震空间3,弹性垫4侧壁与连接板12靠近鞍座本体1的端部侧壁间具有间距。

弹性垫4与连接板12配合起到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弹性垫4能对弯曲的连接板12进行支撑,大幅降低连接板12的折断风险。由于弹性垫4未完全占用减震空间3,则连接板12的弯曲形变仍有空间进行,连接板12仍起到较大的减震、缓冲作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4,一种自行车的减震鞍座,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在于:连接板12靠近鞍座本体1的一端固定于鞍座本体1靠近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两个连接板12的弯曲方向相互正对。本实施例的鞍座减震效果与实施例二类似。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