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6168发布日期:2019-10-22 21:3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一般用于承载婴幼儿以减轻父母抱孩子的负担,婴儿车一般包括车架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座椅,孩童坐在座椅内。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婴儿车便携性的需求,车架被设置成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即在需要使用时,使得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供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时,将车架收合起来,以减少婴儿车整体材积而方便储存运输。

不同的婴儿车有不同的车架结构,而不同的车架结构会影响收合时的联动性,还会影响到车架收合后的材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其收合联动顺畅,而且收合后材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架,包括推把杆、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车手上端枢接于推把杆,下端枢接于所述后脚,且所述车手还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端枢接于推把杆,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下端枢接于前脚,所述前脚后端枢接于后脚。

所述车手下端枢接于后脚前端。

所述第一连杆下端枢接于第二连杆上端。

所述车手上端通过第一枢轴与推把杆枢接,下端通过第二枢轴与后脚枢接,且所述车手通过第三枢轴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下端通过第四枢轴枢接于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下端通过第五枢轴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枢轴位于第四枢轴与第五枢轴之间;或,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四枢轴上侧。

所述第二连杆上固定设置有枢接件,所述车手通过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枢接件。

所述前脚后端通过第七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七枢轴位于第五枢轴后侧。

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通过第六枢轴枢接于推把杆,所述车手上端通过所述第一枢轴枢接于所述推把杆,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上侧;或,所述第一枢轴位于第六枢轴上侧。

所述婴儿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推把杆、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

一种婴儿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婴儿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其以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收合时,婴儿车架的推把杆、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能相互联动而相对旋转移动靠近,直至婴儿车架完全收合,即是说,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其以及设有该车架结构的婴儿车收合时联动很顺畅,而且收合后的材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收合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在收合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包括推把杆1、车手2、前脚3、后脚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所述车手2上端枢接于推把杆1,下端枢接于所述后脚4,且所述车手2还与第二连杆6枢接;所述第一连杆5上端枢接于推把杆1,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下端枢接于前脚3,所述前脚 3后端枢接于后脚4。

较佳的,所述车手2下端枢接于后脚4前端;所述第一连杆5下端枢接于第二连杆6上端。

所述车手2上端通过第一枢轴21与推把杆1枢接,下端通过第二枢轴22与后脚4枢接,且所述车手2通过第三枢轴23与第二连杆6枢接,所述第三枢轴 23位于所述第一枢轴21与第二枢轴22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5下端通过第四枢轴51枢接于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 下端通过第五枢轴61枢接于前脚3,较佳的,所述第三枢轴23位于第四枢轴51 与第五枢轴6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三枢轴23位于所述第四枢轴 51上侧。

所述第二连杆6上固定设置有枢接件7,所述车手2通过第三枢轴23枢接于所述枢接件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件7朝后延伸,所述车手2枢接于所述枢接件7后侧,从而所述第三枢轴23位于所述第二连杆6后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枢接件7也可以朝前侧延伸,所述车手2通过第三枢轴23枢接于所述枢接件7前侧,从而所述第三枢轴23位于所述第二连杆6前侧;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枢轴23直接也可以是与第二连杆6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枢轴23与第二连杆6相垂直。所述枢接件7可以是通过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杆6或者与第二连杆6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杆6。或者不设置枢接件7,所述车手2 直接通过第三枢轴23与第二连杆6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5上端通过第六枢轴52枢接于推把杆1,所述车手2上端通过所述第一枢轴21枢接于所述推把杆1,所述第六枢轴52位于第一枢轴21上侧。从而所述推把杆1、车手2、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可以使得车架收合联动更为顺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轴 21也可以位于第六枢轴52上侧。

所述前脚3后端通过第七枢轴41枢接于后脚4,所述第七枢轴41位于第五枢轴61后侧。

如图4至7所示,所述婴儿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10,每一所述侧支架10 均包括所述推把杆1、车手2、前脚3、后脚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

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一推把横杆11,所述推把横杆1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两侧支架推把杆1的上端。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左右两侧支架的推把杆1与推把横杆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或者不设置推把横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一前脚横杆31,所述前脚横杆3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两侧支架10的前脚3。

所述婴儿车架还包括一后脚横杆43,所述后脚横杆4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右两侧支架10的后脚4。

所述推把横杆11、前脚横杆31、后脚横杆43的设置,可以使得婴儿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更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侧支架10的前脚3前端相接,从而两侧支架 10的前脚3整体成U形;同理,两侧支架10的后脚4可以后端相接,从而两侧支架10的后脚4整体成U形。

当要收合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架时,往前下方旋转推把杆1,并使得推把杆1 下端往后下方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5、车手2后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车手 2后侧往后下侧旋转时,其前侧相对往上方旋转,从而使得后脚4后侧往前方旋转,而第一连杆5、车手2往后下方移动的时候,其还会拉动第二连杆6上侧相对往后旋转移动,即所述推把杆1、车手2、前脚3、后脚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会相互联动,直至最后推把杆1、车手2、前脚3、后脚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相对旋转移动靠近,婴儿车架完全收合,且因为车架的各组件都相互靠近,从而车架前后方向的整体尺寸变小,上下方向的高度也变小,所以收合后的材积较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上述婴儿车架。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婴儿车架前下部的前轮8、设置于所述婴儿车架后下部的后轮9。

在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前轮8所在为前,以所述后轮9所在后,以左右两侧支架10所在为左右,以所述推把杆1所在为上,以前、后轮8、9所在为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